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注塑品质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种塑料材料在注塑成型时对水分最敏感?A.PP(聚丙烯)B.PA66(尼龙66)C.PE(聚乙烯)D.PS(聚苯乙烯)2.注塑件收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A.材料本身的收缩特性B.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C.保压压力与时间D.冷却阶段的模温控制3.某ABS制件表面出现“浮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料筒温度过高导致纤维分解B.注射速度过慢,纤维未充分分散C.模具温度过低,熔体流动阻力大D.材料中玻璃纤维含量不足4.衡量注塑件尺寸稳定性的关键指标是:A.热变形温度(HDT)B.线性收缩率C.拉伸强度D.维卡软化点5.注塑成型中,“短射”缺陷通常是指:A.制品壁厚不均B.熔体未完全填充型腔C.制品表面出现凹陷D.脱模时发生断裂6.以下哪种工艺参数调整可有效减少制品内应力?A.提高注射压力B.降低模具温度C.延长冷却时间D.增加保压切换点的熔体体积7.检测注塑件翘曲变形时,最常用的工具是:A.三坐标测量仪B.邵氏硬度计C.色差仪D.熔指仪8.某PC透明件表面出现“气纹”,优先排查的因素是:A.模具排气不良B.材料干燥不充分C.注射速度过快D.保压压力过高9.注塑模具中,“冷料井”的主要作用是:A.储存熔体前锋的冷料B.增加熔体流动阻力C.提高模具温度均匀性D.减少制品收缩10.以下哪种塑料的成型收缩率最大?A.POM(聚甲醛)B.PC(聚碳酸酯)C.PMMA(亚克力)D.PVC(聚氯乙烯)11.注塑过程中,“背压”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螺杆转速B.增加熔体塑化均匀性C.降低料筒温度D.减少注射时间12.某制品水口处出现“拉丝”现象,可能的原因是:A.模具温度过低B.熔体温度过高C.注射压力不足D.保压时间过长13.检测注塑件“熔接痕”强度时,最直接的方法是:A.观察外观清晰度B.进行拉伸或冲击测试C.测量表面粗糙度D.检查色差14.以下哪种缺陷与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无关?A.翘曲变形B.缩水C.银纹D.尺寸不稳定15.注塑成型中,“过保压”会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制品收缩过大B.飞边(披锋)C.表面凹陷D.内应力集中16.某PA制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尺寸膨胀明显,主要原因是:A.材料吸湿性强B.模具排气不良C.注射速度过快D.冷却时间不足17.检测注塑件“缩水”深度时,常用的工具是:A.千分尺B.投影仪C.高度规D.轮廓仪18.以下哪种工艺参数组合最可能导致制品烧焦?A.高模温、高射速、模具排气不良B.低模温、低射速、材料干燥不足C.高背压、低料温、模具温度均匀D.低保压、短冷却、材料流动性好19.注塑件“缺料”缺陷的根本原因是:A.熔体在型腔中流动受阻B.材料收缩率过大C.模具表面有油污D.顶针设计不合理20.以下哪种塑料在注塑时需特别注意防止热分解?A.PPB.PTFE(聚四氟乙烯)C.ABSD.P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注塑成型中,模具温度越高,制品冷却时间越短。()2.材料干燥不足会导致制品表面出现银纹或气泡。()3.增加注射速度可以提高熔体的充模能力,但可能加剧内应力。()4.模具分型面间隙过大是导致飞边的唯一原因。()5.收缩率是固定值,与工艺参数无关。()6.透明制品的熔接痕可通过提高料温和模温改善。()7.顶针位置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制品脱模时变形。()8.背压越高,熔体塑化越均匀,因此应尽可能提高背压。()9.色差检测只需对比标准色板,无需考虑光照条件。()10.热流道模具可以减少水口料浪费,但需控制热流道温度均匀性。()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注塑件“缩水”(凹陷)的形成机理及主要解决措施。2.分析影响注塑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通过工艺调整改善。3.某ABS制件表面出现“流痕”(波纹),请列举可能的原因及排查步骤。4.解释“内应力”对注塑件性能的影响,并说明常用的消除方法。5.简述注塑模具“排气系统”的作用及设计要点。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案例1:某汽车内饰件(PP+30%GF)生产中,发现制品表面纤维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纤维外露),且尺寸不稳定(同一批次制品长度偏差±0.5mm)。结合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分析可能原因及解决措施。案例2:某医疗级PC透明注射器生产时,制品内壁出现密集微小气泡,外观检测不合格。请从材料、模具、工艺三方面分析可能原因,并设计排查流程。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PA66吸湿性强,需严格干燥)2.B(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外观,对收缩率影响小)3.C(模具温度低导致熔体流动时纤维被表皮层包裹不充分)4.B(收缩率直接影响尺寸稳定性)5.B(短射即未完全填充)6.D(保压切换点提前可减少过度压缩导致的内应力)7.A(三坐标可精确测量翘曲变形量)8.B(PC易吸水,水分在高温下汽化形成气纹)9.A(冷料井储存前锋冷料,防止进入型腔)10.A(POM收缩率约1.5%-3.5%,远高于其他材料)11.B(背压增加熔体密实度和均匀性)12.B(熔体温度过高导致水口处熔体冷却慢,易拉丝)13.B(熔接痕强度需通过力学测试验证)14.C(银纹主要与水分或剪切过热有关)15.D(过保压导致熔体被过度压缩,冷却后内应力大)16.A(PA吸湿性强,吸湿后尺寸膨胀)17.D(轮廓仪可精确测量凹陷深度)18.A(高模温+高射速+排气不良易导致熔体局部烧焦)19.A(流动受阻导致熔体无法填充型腔)20.B(PTFE高温易分解产生有毒气体)二、判断题1.×(模具温度高,冷却时间需延长)2.√(水分汽化形成缺陷)3.√(高速注射提高充模,但剪切应力大)4.×(注射压力过高、锁模力不足也会导致飞边)5.×(收缩率受工艺参数如保压、模温影响)6.√(高温改善熔体融合)7.√(顶针位置不当导致脱模应力集中)8.×(背压过高会增加能耗和材料降解风险)9.×(色差需在标准光源下检测)10.√(热流道减少水口,但温度不均会导致缺陷)三、简答题1.缩水机理:注塑件冷却过程中,材料因体积收缩产生空隙,若保压阶段未及时补料,表面会形成凹陷。主要解决措施:①增加保压压力和时间,提高补料效果;②降低熔体温度(减少收缩量);③提高模具温度(延缓表面固化,延长补料时间);④优化浇口位置(缩短补料路径);⑤检查材料是否干燥(水分导致内部空洞)。2.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①材料收缩率(不同材料、批次收缩率差异);②工艺参数(保压压力/时间、模温、冷却时间);③模具精度(型腔尺寸、磨损程度);④环境温湿度(吸湿性材料受影响)。改善方法:①使用收缩率稳定的材料,或通过试模修正模具尺寸;②优化保压曲线(阶梯式保压减少收缩不均);③控制模具温度均匀性(避免局部过冷收缩不一致);④延长冷却时间至制品完全固化;⑤定期保养模具,检查型腔磨损。3.流痕原因及排查:①熔体温度过低(流动时表面提前固化,形成波纹);②模具温度过低(熔体接触模面后快速冷却);③注射速度过慢(熔体流动前沿冷却不均);④浇口尺寸过小(熔体剪切速率高,前端冷却);⑤材料流动性差(如分子量过高)。排查步骤:①检查料筒各段温度是否符合材料要求(如ABS建议220-250℃);②测量模具温度(ABS建议50-80℃);③逐步提高注射速度(观察流痕是否减轻);④检查浇口是否堵塞或尺寸设计不合理;⑤测试材料熔指(确认流动性是否达标)。4.内应力影响:导致制品翘曲、开裂(尤其是在溶剂或应力集中区域)、尺寸不稳定。消除方法:①工艺调整:降低注射压力,延长保压时间(避免过度压缩);提高模具温度(减少内外冷却速率差);②后处理:退火(如PC制件在120℃下保温2小时);③模具优化:增加圆角(减少应力集中),合理设计浇口位置(避免熔体方向突变);④材料选择:添加增韧剂或使用低内应力材料(如高流动级树脂)。5.排气系统作用:①排出型腔中的空气和熔体分解产生的气体,避免制品缺料、烧焦;②减少气体压缩导致的局部高温(防止材料降解);③提高熔体充模效率。设计要点:①排气位置应位于熔体最后填充区域(如型腔末端、筋位顶部);②排气槽深度根据材料调整(如PA建议0.02-0.03mm,PE建议0.04-0.06mm);③避免排气槽正对浇口(防止熔体直接喷射);④使用透气钢(如PM-35)处理复杂型腔的排气;⑤定期清理排气槽(防止堵塞)。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分析:可能原因:(1)纤维分布不均:①模具温度过低(PP+GF熔体流动时,表面提前固化,纤维无法被充分包裹);②注射速度过慢(熔体流动前沿冷却,纤维堆积);③螺杆剪切力不足(纤维未与PP充分混合);④材料干燥不足(水分导致熔体黏度不均,纤维分散差)。(2)尺寸不稳定:①保压压力/时间波动(不同制品补料量不一致);②模具冷却不均(局部区域冷却过快,收缩量差异);③材料批次间收缩率差异(GF含量波动);④顶出不平衡(顶针位置不当导致脱模变形)。解决措施:(1)纤维分布改善:①提高模具温度(PP+GF建议模温60-80℃);②增加注射速度(使熔体快速填充,减少前沿冷却);③调整螺杆转速和背压(增强剪切混合);④严格干燥材料(PA/GF需在100℃下干燥4小时以上)。(2)尺寸稳定控制:①优化保压曲线(采用两段保压,首段高压补料,次段低压维持);②检查冷却水道(确保各区域水温一致,如使用模温机控制在±2℃);③来料检验(确认GF含量±1%以内);④调整顶针位置(避免集中顶出,增加顶针数量分散应力)。案例2分析:材料方面:①PC干燥不充分(水分在料筒内汽化,形成气泡);②材料降解(料筒温度过高或停留时间过长,产生低分子气体)。模具方面:①模具排气不良(内壁微小气泡可能因气体无法排出);②流道/浇口设计不合理(熔体流动受阻,局部压力不足);③冷却水道靠近型腔(局部骤冷导致气体析出)。工艺方面:①注射速度过快(熔体剪切过热,分解产气);②保压压力不足(无法压实熔体,气体膨胀);③背压过低(熔体中气体未被排出)。排查流程:(1)材料验证:①检查干燥记录(PC需在120℃下干燥4小时,含水率<0.02%);②测试材料熔指(对比标准值,确认是否降解)。(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