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库及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要求:本大题共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请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chì)漫步(màn)潮湿(shī)B.漫不经心(màn)风驰电掣(chē)遥不可及(jí)C.欣欣向荣(xīn)遥相呼应(xù)欣喜若狂(ruò)D.红红火火(huǒ)眉开眼笑(yǎn)沉鱼落雁(y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确保这次试验的成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实验前,我们反复检查了所有的设备,并且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记录。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也日益严重。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D.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①“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我”;②“其”在句中是副词,表示“于是”。B.①“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他们”;②“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他”。C.①“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他们”;②“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它”。D.①“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他们”;②“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我们”。4.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满城尽带黄金甲。”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②“他的谦虚让我很敬佩。”B.①“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从不浪费一分一秒。”②“他的勤奋让我很佩服。”C.①“他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从不撒谎。”②“他的诚实让我很信任。”D.①“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从不伤害别人。”②“他的善良让我很感动。”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是个非常勇敢的人,从不畏惧困难。”②“他的勇敢让我很敬佩。”B.①“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不轻易放弃。”②“他的聪明让我很佩服。”C.①“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从不伤害别人。”②“他的善良让我很感动。”D.①“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②“他的谦虚让我很敬佩。”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从不浪费一分一秒。”②“他的勤奋让我很佩服。”B.①“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不轻易放弃。”②“他的聪明让我很佩服。”C.①“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从不伤害别人。”②“他的善良让我很感动。”D.①“他是个非常勇敢的人,从不畏惧困难。”②“他的勇敢让我很敬佩。”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②“他的谦虚让我很敬佩。”B.①“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从不浪费一分一秒。”②“他的勤奋让我很佩服。”C.①“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不轻易放弃。”②“他的聪明让我很佩服。”D.①“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从不伤害别人。”②“他的善良让我很感动。”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①“他是个非常勇敢的人,从不畏惧困难。”②“他的勇敢让我很敬佩。”B.①“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不轻易放弃。”②“他的聪明让我很佩服。”C.①“他是个非常善良的人,从不伤害别人。”②“他的善良让我很感动。”D.①“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②“他的谦虚让我很敬佩。”四、文言文阅读要求:本大题共20分,共5小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矣,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今,吾何以知吾之不若子也!”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海尚不能穷也,夫天地者,所大矣;而浮生若化,忽然而已。吾与子之所共者,岂特山川而已哉!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何惜乎日月之有长短?己为物役,而心为形役,日夜相与代序,莫知其所终;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1)下列对文言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仲尼之闻少:认为……少B.虚指井底的空间C.教指教育的规范D.恶乎怎么,哪里(2)下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在B.以因C.而且还D.为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河伯欣然自喜B.乃知吾之不若子也C.浮生若化D.我非至于今(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B.而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矣C.我在天地之间D.而且夫子之所以学,盖出于此(5)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方存乎见少,又何惜乎日月之有长短?五、古诗词鉴赏要求:本大题共20分,共5小题。(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光秋月两相和”运用了对仗手法,描绘了洞庭湖秋夜的美景。B.“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洞庭湖的平静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C.“遥望洞庭山水翠”通过远望的手法,表现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D.“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夸张手法,形容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十分壮丽。(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创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4)请从“湖光”、“秋月”、“潭面”、“山水”、“白银”、“青螺”等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在诗歌中的意境作用。(3分)(5)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2分)六、作文要求:本大题共30分。根据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材料: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于是她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尝试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改善。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答案:C解析思路:A项中“炽热”应为“chì”,“漫步”应为“màn”,“潮湿”应为“shī”;B项中“漫不经心”应为“màn”,“风驰电掣”应为“chē”,“遥不可及”应为“jí”;C项中“欣欣向荣”应为“xīn”,“遥相呼应”应为“xù”,“欣喜若狂”应为“ruò”;D项中“红红火火”应为“huǒ”,“眉开眼笑”应为“yǎn”,“沉鱼落雁”应为“yàn”。因此,C项注音全部正确。2.答案:A解析思路:A项句子结构完整,没有语病;B项中“但”字使用不当,应为“然而”;C项中“日益突出”与“问题”搭配不当;D项中“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列举不完整。因此,A项句子没有语病。3.答案:C解析思路:C项中“其”在句中是代词,指代“他们”,而其他选项中的“其”都是指代“他”或“它”。因此,C项解释有误。4.答案:D解析思路:D项中两个句子都是“吾尝……矣,不如……也”的句式,属于倒装句。A、B、C三项的句式分别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的省略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矣”的并列句、“我在天地之间”的判断句。因此,D项句式完全相同。5.答案:D解析思路:D项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光比作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望月与思乡相对比。A、B、C三项的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拟人和对比。因此,D项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6.答案:D解析思路:D项中“勇敢”和“敬佩”搭配不当,应为“他的勇敢让我很敬佩”。A、B、C三项中的词语使用恰当。因此,D项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四、文言文阅读(一)1.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少”表示认为……少;B项中“虚”指井底的空间;C项中“教”指教育的规范;D项中“恶乎”表示怎么,哪里。因此,A项解释正确。(二)2.答案:C解析思路:C项中“以”表示因为;A、B、D三项中的“以”都表示目的或原因。因此,C项解释不正确。(三)3.答案:D解析思路:D项中“非”表示否定,而其他三项中的“非”都表示肯定。因此,D项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四)4.答案:A解析思路:A项中“于是焉”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河伯”;B、C、D三项的句式分别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的省略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矣”的并列句、“我在天地之间”的判断句。因此,A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五)5.答案:方才觉得自己很渺小,又哪里会嫌弃日月有长短呢?解析思路:将原文中的“方存乎见少,又何惜乎日月之有长短?”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方才觉得自己很渺小,又哪里会嫌弃日月有长短呢?”五、古诗词鉴赏(一)1.答案:D解析思路:D项中“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比作白银盘中的青螺;A、B、C三项的修辞手法分别是拟人、比喻和夸张。因此,D项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创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解析思路: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表现手法。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湖光与秋月拟人化;“潭面无风镜未磨”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洞庭湖的平静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洞庭湖的山水与白银盘中的青螺形成鲜明对比。(三)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