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新版药物分析题库(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某药物含量时,若流动相pH值偏离设定值2个单位,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A.保留时间显著变化B.理论塔板数增加C.拖尾因子减小D.检测限降低答案:A(解析:HPLC中流动相pH值影响弱酸碱药物的解离状态,进而改变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导致保留时间显著变化。)2.某药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715cm⁻¹处出现强吸收峰,最可能对应的官能团是()A.羟基(-OH)B.羰基(C=O)C.氨基(-NH₂)D.醚键(C-O-C)答案:B(解析: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在1650-1750cm⁻¹,1715cm⁻¹为典型的酮或羧酸羰基吸收。)3.中国药典2025年版规定,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检查应优先采用()A.薄层色谱法(TLC)B.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C.气相色谱法(GC)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答案:B(解析:HPLC因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好,是有关物质检查的首选方法。)4.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时,采用电位滴定法而非指示剂法的主要原因是()A.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B.避免指示剂与药物反应C.提高滴定速度D.降低试剂成本答案:A(解析:苯巴比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吸附指示剂,导致终点颜色变化不敏锐,电位滴定法通过电位突变判断终点更准确。)5.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时,通常需要进行前处理,其中“蛋白沉淀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药物溶解度B.去除内源性干扰物质C.增加药物稳定性D.降低检测限答案:B(解析:生物样品(如血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需通过沉淀去除以减少对色谱分离和检测的干扰。)6.某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78nm处测定吸光度”。若称样量为0.1025g,测得吸光度为0.456,按吸收系数(E₁%₁cm)为320计算,该药物的含量(%)为()A.98.7B.99.2C.100.5D.101.3答案:B(解析:含量=(A×D×100)/(E₁%₁cm×m×100)×100%,其中D=250×100/2=12500,代入计算得(0.456×12500×100)/(320×0.1025×100)≈99.2%。)7.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别药物时,最常用的核是()A.¹HB.¹³CC.¹⁹FD.³¹P答案:A(解析:¹HNMR因灵敏度高、化学位移范围广,是药物鉴别中最常用的NMR方法。)8.检查药物中的“炽灼残渣”时,高温炉的温度应控制在()A.300-400℃B.500-600℃C.700-800℃D.900-1000℃答案:C(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炽灼残渣检查温度为700-800℃,确保有机物完全灰化。)9.手性药物的对映体纯度检查,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分光光度法B.气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C.红外光谱法D.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B(解析:手性固定相GC或HPLC可通过对映体与固定相的选择性作用实现分离,是检查对映体纯度的首选。)10.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选用碘量法的主要依据是()A.维生素C具有强氧化性B.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C.碘试液稳定性好D.反应无需指示剂答案:B(解析: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定量氧化,故用碘量法测定。)11.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测定中,要求共有峰的比例应不低于()A.50%B.70%C.90%D.95%答案:B(解析:中国药典2025年版规定,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共有峰比例不低于70%,以控制质量均一性。)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查药物中的重金属时,通常需要检测的元素不包括()A.铅(Pb)B.汞(Hg)C.铁(Fe)D.镉(Cd)答案:C(解析:重金属检查主要针对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Pb、Hg、Cd、As等,Fe为人体必需元素,一般不列为重金属检查项目。)13.溶出度测定时,若采用桨法,桨叶底部距溶出杯底部的距离应为()A.10mmB.25mmC.50mmD.75mm答案:B(解析:中国药典规定,桨法中桨叶底部距杯底25mm±2mm,以保证溶出介质流动均匀。)14.生物利用度研究中,采集血样的时间点应覆盖()A.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B.仅吸收相C.仅消除相D.分布相和消除相答案:A(解析:需覆盖药物的吸收(达峰前)、分布(达峰附近)和消除(达峰后)全过程,以准确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15.检查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时,若溶剂为甲醇(第二类溶剂),其限度应为()A.0.03%B.0.3%C.3%D.0.003%答案:B(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第二类溶剂甲醇的限度为0.3%(3000ppm)。)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其适用条件包括()A.单色光B.稀溶液C.非散射介质D.药物分子无解离答案:ABC(解析:朗伯-比尔定律要求入射光为单色光,溶液浓度低(避免分子间相互作用),介质均匀无散射;药物解离可能影响吸光度,但并非绝对限制条件。)2.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检测器有()A.紫外检测器(UV)B.荧光检测器(FLD)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答案:ABC(解析:FID是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HPLC常用UV、FLD、ELSD等。)3.药物的鉴别试验包括()A.化学鉴别法B.光谱鉴别法C.色谱鉴别法D.生物活性鉴别法答案:ABCD(解析:中国药典收载的鉴别方法包括化学法(如显色反应)、光谱法(IR、UV)、色谱法(TLC、HPLC)及生物法(如抗生素的效价测定)。)4.检查药物中的“水分”时,可采用的方法有()A.费休氏法B.烘干法C.甲苯法D.气相色谱法答案:ABCD(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的水分测定方法包括费休氏法(容量法、库仑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及GC法(测定微量水分)。)5.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指标包括()A.准确度B.精密度C.专属性D.耐用性答案:ABCD(解析:ICH指导原则要求含量测定方法需验证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线性、范围、耐用性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答案:主要内容包括:①理论塔板数(n):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②分离度(R):评价相邻峰的分离程度,一般要求R≥1.5;③拖尾因子(T):评价峰形对称性,一般要求0.95≤T≤1.05;④重复性:进样6次,峰面积RSD≤2.0%。意义:确保色谱系统在分析样品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仪器或色谱条件波动导致结果偏差。2.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红外光谱法区分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答案: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乙酰基(-COCH₃),其红外光谱在1760cm⁻¹(酯羰基)和1690cm⁻¹(羧酸羰基)处有两个强吸收峰;而水杨酸分子中无乙酰基,仅有羧酸羰基(约1690cm⁻¹)和酚羟基(3200-3600cm⁻¹宽峰)。因此,若红外光谱在1760cm⁻¹处有吸收峰,可判断为阿司匹林;若无此峰则为水杨酸。3.简述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残留溶剂的基本步骤。答案:步骤:①样品前处理:根据溶剂性质选择溶解介质(如N,N-二甲基甲酰胺),必要时采用顶空进样(减少基质干扰);②色谱条件:选择极性或非极性毛细管柱(如DB-624),程序升温;③检测器:常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④定性:通过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比对;⑤定量:外标法或内标法计算残留量;⑥限度检查:对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各溶剂限度判断是否合格。4.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药物中重金属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答案:原理: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如Pb的283.3nm)的吸收程度与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注意事项:①需使用空心阴极灯作为锐线光源;②样品需消解(如微波消解)以破坏有机物,释放金属离子;③避免共存离子的干扰(如光谱干扰、化学干扰),可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④校准曲线需定期验证,确保线性范围适用。5.简述生物样品(血浆)中药物浓度测定的前处理目的及常用方法。答案:前处理目的:①去除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基质干扰;②富集药物,提高检测灵敏度;③稳定药物(防止降解)。常用方法:①蛋白沉淀法(加入乙腈、甲醇等有机溶剂或强酸);②液-液萃取法(选择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萃取药物);③固相萃取法(利用固相填料吸附药物,再洗脱);④衍生化法(改善药物的色谱行为或检测灵敏度)。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某片剂中主药含量。已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0.1mg/mL,进样20μL,峰面积为1200;样品溶液制备:取10片(总重1.250g),研细,精密称取0.1250g(约相当于主药10mg),置100mL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进样20μL,峰面积为1150。该片剂的标示量百分含量(%)为多少?(片剂规格:每片含主药10mg)答案:对照品浓度(C对照)=0.1mg/mL对照品峰面积(A对照)=1200样品峰面积(A样品)=1150样品溶液浓度(C样品)=C对照×(A样品/A对照)=0.1×(1150/1200)≈0.09583mg/mL样品溶液中主药总量=0.09583mg/mL×100mL=9.583mg称样量相当于的片数=0.1250g/(1.250g/10片)=1片每片主药含量=9.583mg(因称样量相当于1片)标示量百分含量=(9.583mg/10mg)×100%≈95.8%2.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取本品0.1500g,加冰醋酸10mL溶解后,加醋酸汞试液4mL,用高氯酸滴定液(0.1005mol/L)滴定至终点,消耗8.50mL。空白试验消耗0.05mL。已知盐酸麻黄碱的摩尔质量为201.70g/mol,高氯酸滴定液的浓度校正因子(F)为1.002。计算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答案:滴定剂实际浓度=0.1005mol/L×1.002≈0.1007mol/L样品消耗体积=8.50-0.05=8.45mL含量=(C×V×M×100%)/(m×1000)=(0.1007mol/L×8.45mL×201.70g/mol×100%)/(0.1500g×1000)=(0.1007×8.45×201.70×100)/(0.1500×1000)≈(170.3)/0.15≈99.0%五、案例分析题(14分)某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在出厂检验时,有关物质检查结果显示单个杂质峰面积为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2%(限度为1.0%),且总杂质为2.5%(限度为2.0%)。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答案:可能原因:(1)生产工艺问题:①合成过程中中间体(如7-ACA、AE活性酯)未完全反应,残留杂质;②精制步骤(如结晶、洗涤)效率低,未有效去除杂质;③反应条件(如温度、pH)控制不当,导致副产物生成增加。(2)原料质量问题:起始原料或辅料(如无水碳酸钠)中杂质含量过高,带入成品。(3)贮藏条件问题:样品在检验前未按规定条件(如2-8℃)贮藏,导致药物降解(β-内酰胺环开环生成降解杂质)。(4)分析方法问题:HPLC色谱条件(如流动相pH、柱温)波动,导致杂质分离度下降,峰面积计算误差。解决措施:(1)工艺优化:①对合成路线关键步骤(如缩合反应)进行监控,延长反应时间或调整催化剂用量,降低中间体残留;②优化结晶条件(如溶剂比例、降温速率),提高杂质剔除效率;③加强反应过程参数(如pH、温度)的在线监测,确保一致性。(2)原料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6366:2025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 Leak testing - Radioactive tracer methods for pressured vessels and underground pipelines
- 金属焊接质量控制标准流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玻璃仪器模具制造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控冲床操作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学考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英美文学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运维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校招模拟试题及答案
- 数学专业期末试题及答案
- 山东农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
- 顾客特殊要求培训课件
- 九年级英语宾语从句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 医疗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办法
- 生产产能提升激励方案
- 车间5S管理培训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 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报告
- 高速铁路桥隧养护维修 课件 2 桥隧养护维修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
- 战略规划六步法
- 2024年废旧溴化锂出售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