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1页
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2页
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3页
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4页
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各位老师、同志们:今天,镇中学的操场上旌旗映笑脸、欢声满校园。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恩之心相聚于此,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节日聚会,而是对全镇教育工作者一年来辛勤付出的致敬与认可,是对镇教育发展成果的盘点与回望,更是全镇上下共商教育大计、共绘乡村教育未来的重要契机。今天,我不想说太多空话套话,只想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赤诚,与大家共话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三类群体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一是向全镇在岗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致以“躬耕教坛”的敬意。你们是乡村黎明最早的赶路人——寒冬腊月里,天还未亮就踏着霜雪奔向学校。盛夏酷暑中,顶着烈日坚守讲台。夜晚万家灯火时,你们仍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至深夜。家长一个咨询电话,哪怕已是休息时间,你们也会耐心解答。你们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却常常缺席自家孩子的家长会、错过陪伴老人的时光。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是镇教育最坚实的基石,你们辛苦了!二是向退休老教师,致以“薪火相传”的谢意。你们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四十年,粉笔灰染白双鬓,教案本写满春秋,把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送出大山、送进学堂。如今虽已退休,你们却“退而不休”——有的时常回校给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有的在村里走家串户,劝返辍学孩子重返校园。你们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镇教育事业上,这份“教育情怀”值得全镇人铭记!三是向支持教育的乡贤、企业与村干部,致以“同心护教”的感谢。去年,xxx先生听闻镇小学电脑短缺,当即捐赠xxx台设备;xxx村“两委”为协调教学楼用地,村干部连续半个月上门沟通,化解邻里顾虑;还有不少在外打拼的乡亲,每逢春节回乡,总不忘给学校捎来图书文具。正是有了大家的“众人拾柴”,镇教育工作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份深情厚谊,全镇人民永远不会忘!这些年以来,镇里经济发展虽不算富裕,但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盘点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一是办学条件从“将就用”迈向“优质用”,孩子学习环境大变样。过去,村小是“晴天漏光、雨天漏水”,如今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新桌椅取代了过去双人挤坐的窘境;xx村小、xxx村小等xx所村小配齐了多媒体设备,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如今变成了动画教学、课件演示的生动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眼神都亮了。生活配套也跟上了——镇中学学生宿舍加装了暖气片,去年冬天孩子们再也不用裹着厚被子上课;食堂新换的灶台让饭菜更可口,每天两荤一素的营养搭配,让孩子吃得饱、长得壮。这三年,咱镇在教育基建上投入xxx余万元,覆盖全镇xx所学校,xx余名孩子直接受益。这笔钱,花在孩子身上,值!二是教学质量从“跟得上”迈向“往前冲”,乡村孩子也能比高低。过去,镇里孩子跟城里孩子比,总有些“底气不足”,如今这份差距正在缩小。去年镇中学中考,升学率较前年提升xx个百分点,xx名学生考入县一中,这是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中心小学小升初数学平均分,在全县xx余个乡镇小学中排名第五,彻底摆脱了“倒数”的标签。今年上半年,镇小学xx同学在县作文竞赛中斩获一等奖,镇中学xx同学在数学竞赛中跻身全县前10名。这些孩子曾很少走出乡镇,如今却能在全县舞台上崭露头角。不少在外务工的家长跟我说:“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家没人管,现在老师每天反馈学习情况,孩子成绩进步了,还会主动跟我们说“今天学了啥”,把娃放咱镇学校,放心!”三是教师队伍从“有人教”迈向“教得好”,乡村教育有了“顶梁柱”。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学上”,更要让孩子“学得好”。去年,镇里组织xx名教师赴县城实验小学跟岗学习,xx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回课堂,原本沉默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争相发言、主动讨论;每学期开展的“名师示范课”上,老教师手把手带新教师,年轻的刘老师从“不会管班”成长为“年级优秀班主任”。评优争先上,镇里也不甘落后,近两年xx名教师获评县级优秀教师,xx名教师成为县学科带头人,过去“县级荣誉与咱无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让人感动的是教师的坚守:村小xx老师年近60,仍坚守一年级讲台,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帮孩子擦鼻涕、整理书包,甚至从家里带包子给没吃早饭的孩子;年轻的xxx老师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xx村小任教,周末也驻守学校,她说“孩子有问题找不到我,我不放心”。正是这些老师的坚守,撑起了咱镇教育的一片天!四是素质教育从“只读书”迈向“全面长”,乡村孩子也有多彩童年。我们深知,教育不只是教孩子“考高分”,更要教孩子“会做人、能成长”。春天,老师带孩子“踏青识植物”,在田埂间认识小麦、辨认野花;夏天,“校园运动会”上,跳绳、拔河、接力赛让孩子跑得满头大汗、笑得格外灿烂;秋天,“秋收实践”让孩子帮着收玉米、摘棉花,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冬天,“元旦文艺汇演”上,孩子唱歌、跳舞、演小品,台下家长的掌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学校还免费开设书法、绘画、跳绳兴趣班,去年镇文化节上,咱镇学生的舞蹈节目一举夺冠,孩子穿着统一服装上台时,家长们的骄傲藏都藏不住。更重要的是,孩子懂事了。每周一升国旗,孩子主动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帮老人打扫卫生”的志愿活动中,孩子擦玻璃、扫院子,回来后说“爷爷奶奶不容易”。这份“品德成长”,比成绩更珍贵!今天,我们要表彰xx名优秀教师、xx名优秀班主任、xx名师德标兵。评选时,我们不唯分数、不唯荣誉,只看“三颗心”:对孩子的爱心、对乡村教育的恒心、对教学事业的责任心。这些受表彰的老师,都有一段让人暖心的故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第一位是xxx村小xxx老师。40年教学生涯,他从未离开过xxx村小。村里留守儿童多,有的孩子中午没饭吃,他就用自己的小电炉为孩子热饭暖菜;有的孩子带的饭凉了,他就回家端来自家的热饭。学生xxx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和文具,xx老师悄悄掏钱购置,还每天放学后为他补课。如今,xxx已考上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看望陈老师,他说:“没有陈老师,我走不出大山。”40年坚守,他把“教师”二字刻进了骨子里。第二位是镇中学xxx班主任。她带的初三班,是出了名的“放心班”。每天早上6点,她比学生先到学校;晚上10点,她等学生全部离校才回家。学生xx曾沉迷手机,成绩一落千丈,xx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放学后陪他跑步,边跑边聊“未来的梦想”,还和家长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计划”。慢慢的,xx把心思放回学习,最终考上县重点高中。xx老师的孩子才3岁,有次孩子发烧,她却在学校给学生补课,直到补完才匆匆赶往医院。她说:“班里的孩子也是我的娃,我不能丢下他们。”第三位是镇小学xxx老师。过去村小没有英语老师,孩子英语基础薄弱,xx老师主动申请到村小任教。她自己手绘单词卡片,把“苹果”“香蕉”画得生动有趣;用动画片教孩子发音,让枯燥的英语变得鲜活;教室墙上贴满英语标语,让孩子随时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一学期后,村小孩子的英语平均分与镇小学持平,家长们感慨:“没想到咱村娃也能学好英语,多亏了xx老师!”这些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孩子心里。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却操着最多的心;守着偏远的学校,却给了孩子最远的梦想。他们以平凡铸就伟大,以坚守诠释担当,是咱镇教育最该被尊敬的人!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更要清醒审视当前教育的“短板与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教育就难有长远发展:一是师资“老龄化、缺专业”,乡村教育“后继乏力”。目前xx所村小仅有xx名教师,平均年龄近xx岁,英语、科学等专业教师严重匮乏,有的老师要同时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每天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这两年我们招了xx名年轻教师,最终只留下xx名。不是年轻老师不愿来,而是村小条件相对艰苦、离家较远,有的老师每天往返县城要两小时,长期下来难以坚持。长此以往,村小孩子接触不到专业教学,与镇里孩子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老教师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却因不熟悉电脑操作难以实现,这份“有心无力”,让我们既心疼又着急。二是设施“有教室、缺功能”,实践教学“难开展”。xx所村小没有标准化实验室,上科学课时,孩子只能对着课本听老师讲解,连“电池接电路”“种子发芽”这样简单的实验都做不了,科学课成了“纸上谈兵”;镇小学运动场地只有半个篮球场,孩子上体育课只能绕着操场跑圈,想踢足球、打羽毛球都没有场地;xx村小仍在用旱厕,夏天异味刺鼻,冬天地面结冰易滑倒,好几次孩子差点摔伤。这些设施短板,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体验,更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家校“难联动、缺配合”,留守儿童“缺关爱”。咱镇xx%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大多在xx、xx等地务工,一年难得回一次家。老师想和家长沟通孩子情况,微信发出去好几天才收到回复;家访时只能见到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大多不识字,既无法辅导孩子作业,也难以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课后没人监督,作业经常完不成;有的孩子想念父母却没人倾诉,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这份“老师想管、家长难帮”的困境,成了咱镇教育的“心病”。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面对这些短板,镇党委、政府不会“等靠要”,而是要“实打实”干出成效。接下来,我们将锚定五个方向,真抓实干破难题,让乡村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让乡村老师有更足的底气!一、补“设施短板”,让学校成为乡村最温暖的“成长港湾”今年我们重点干三件实事:一是建强功能室,投入xx万元为xx村小、xx村小建设标准化实验室,配齐烧杯、试管、显微镜等器材,让孩子能亲手做实验,再也不用“对着课本想象”。同时新建xx个图书室,采购xx册适合小学生的图书,涵盖童话、科普、作文等类别,让孩子下课能在书海里长见识;二是升级运动场地,扩建镇小学操场,新建xx个篮球场、xx条xx米塑胶跑道,加装xx副乒乓球台,让孩子上体育课能跑、能跳、能打球,拥有多彩的运动时光;三是改善生活设施,将张家村小旱厕改建为水冲厕所,加装门窗和洗手池,让孩子上厕所舒心又安全。此外,我们已与县公交公司达成协议,下个月开通xx条“学生安全专线”,早上7点从偏远村接孩子上学,晚上5点送孩子回家,车费由镇里补贴xx%;同时安排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在村口站点护学,每天守护孩子上下车,让家长在外务工更放心。二、强“师资队伍”,让乡村老师“留得住、教得好、有尊严”一是“引得来”年轻老师。我们已向县教育局申请,明年为咱镇增加xx个教师编制,重点引进英语、科学等专业教师;对愿意到村小任教的年轻老师,镇里一次性发放xx元安家补贴,还协助解决户口问题,让他们在咱镇“安下心、扎下根”。下个月我们还会去师范院校招聘,跟年轻毕业生说清楚:现在咱镇学校条件好了、待遇高了,来了就能当主力,乡村教育的舞台足够大!二是“留得住”优秀老师。首先做到待遇上不亏待,从今年10月起,给村小老师每月增加xx元乡镇补贴,直接打入工资卡;镇里还会拿出专项经费,给教学成绩突出、家长认可度高的老师发年终奖金,让“干得好”的老师“拿得多”。其次做到生活上多关心。把学校闲置房间改造成“教师公寓”,配齐热水器、洗衣机、衣柜,让外地老师“住得舒心”;在公寓旁建“教师食堂”,每天提供三餐,让老师不用为吃饭费心,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上。三是“教得好”专业老师。我们搭建三个“成长平台”:搞“名师结对”,让镇中心小学xx名县级名师与村小xx名老师结对,每周去村小听课、指导xx次,帮着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外出取经”,每学期安排xx名老师赴县城一中、实验小学跟岗学习xx个月,学完后给全镇老师上示范课,把好方法传下来;请“专家上门”,每季度邀请县教研员、市级名师来咱镇授课,教老师如何开展课堂改革、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让乡村老师也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三、提“教学质量”,让乡村孩子“学得会、能成才、有梦想”一是改革课堂,让学习“活起来”。劳动课上,在每所学校开辟“实践小菜园”,让孩子种黄瓜、西红柿,既学会农耕技能,又懂得“劳动最光荣”;科学课上,实验室建好后每节课安排xx个小实验,让孩子亲手操作、亲眼观察,感受科学的魅力;语文课上,让孩子写“我的家乡”“我的老师”,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孩子敢说话、会表达,不再怯生生。二是关爱留守儿童,织密“爱心守护网”。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xx名“爱心老师”,每周与孩子聊xx次天,了解他们的心事;每月去孩子家里家访xx次,跟爷爷奶奶说说孩子的情况,也帮着解决家里的小困难;在每所学校建“亲情小屋”,配齐电脑和摄像头,让孩子每周能与父母视频聊天,能看见爸妈的笑脸、说说心里话。放学后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安排老师辅导作业,组织下棋、画画等活动,让孩子放学不孤单。三是对接优质资源,让乡村教育“不落后”。我们已与县一中、县实验小学签订帮扶协议,他们每月派xx名名师来咱镇送课,还把优质教案、课件分享给咱镇老师,让乡村孩子也能听县城名师讲课;每学期组织镇中学初三学生去县一中参观,听名校老师授课,让孩子知道“县一中是什么样”“要如何努力才能考上”,让他们有目标、有动力。四、聚“家校社合力”,让教育成为全镇“共同的事业”一是建“线上家长学校”,破解“家校联动难”。每月xx日晚上开设线上课程,邀请教育专家、优秀班主任讲解“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辅导作业”,在外务工的家长用手机就能听课;每个班级建家长微信群,老师每天分享孩子的作业和在校表现,家长有问题随时问;每月召开xx次“线上家长会”,让家长哪怕远在外地,也能参与孩子的教育。二是引“乡贤力量”,为教育“添助力”。成立“xx镇教育助学基金”,目前已与xx位企业家、xx位乡贤达成共识,他们每年定向捐款,用于奖励成绩优异的孩子、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还会给优秀老师发放奖金,让好老师有奔头、好孩子有激励;暑假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咱镇支教,给孩子补英语、数学,带孩子搞手工、学唱歌,让孩子的暑假充实又快乐。三是促“村两委参与”,让教育“有人帮”:每个村指定xx名村干部担任“家校联络员”,帮老师家访、向在外家长传递孩子情况;村里开大会时,向乡亲们讲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是全村的事”。学校修操场需要占地时,乡亲们多一份理解;看到孩子逃学时,乡亲们多一句劝导。同时组织“家长互助小组”,让在家的爷爷奶奶互相帮忙,谁家有事就帮着接孩子、辅导作业,抱团解决“看护难”问题。五、造“尊师氛围”,让乡村老师“有面子、有底气、有尊严”一是讲好“老师故事”,让尊师风尚“传开来”。镇微信公众号每月推送xx篇优秀教师事迹,把老师如何教孩子、如何帮孩子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