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氧护理安全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其目的是()A.便于再次充气B.防止再充气时引起爆炸C.便于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D.便于调节氧流量答案:B解析: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当筒内压力降至0.5M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2.下列哪种情况不需要调节氧流量()A.患者病情变化B.更换吸氧装置C.患者由卧位改为坐位D.患者进食时答案:D解析:患者病情变化、更换吸氧装置、患者体位改变等可能影响吸氧效果,需要调节氧流量;患者进食时一般不影响氧流量调节,只要保证吸氧装置不被食物污染、不影响呼吸即可。3.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节为()A.1-2L/minB.2-4L/minC.4-6L/minD.6-8L/min答案:D解析: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一般调节为6-8L/min,以保证能将药物充分雾化。4.下列关于用氧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B.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可涂油润滑C.用氧时,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D.停氧时,先拔管再关闭氧气开关答案:B解析:氧气表及螺旋口严禁涂油,防止油脂与氧气接触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用氧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A.持续吸氧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B.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应定期更换C.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有无改善D.定期检查氧气装置的性能E.患者停止吸氧后,将氧气筒总开关关闭即可答案:ABCD解析:持续吸氧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2次以上,以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应定期更换,避免滋生细菌;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是评估吸氧效果的重要指标;定期检查氧气装置的性能,确保安全有效。患者停止吸氧后,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放余氧,最后关闭流量表开关,所以E选项错误。2.以下属于用氧安全“四防”内容的是()A.防火B.防热C.防震D.防油E.防水答案:ABCD解析:用氧安全“四防”即防火、防热、防震、防油。因为氧气助燃,遇明火、高热可能引发燃烧甚至爆炸;氧气筒受到剧烈震动可能导致瓶体破裂;油脂与氧气接触易发生燃烧。3.吸氧浓度与氧流量的换算公式正确的有()A.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B.氧流量(L/min)=(吸氧浓度(%)-21)÷4C.吸氧浓度(%)=20+4×氧流量(L/min)D.氧流量(L/min)=(吸氧浓度(%)-20)÷4E.吸氧浓度(%)=21+3×氧流量(L/min)答案:AB解析: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通过移项也可得出氧流量(L/min)=(吸氧浓度(%)-21)÷4。4.以下哪些患者适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Ⅱ型呼吸衰竭患者C.急性肺水肿患者D.严重贫血患者E.昏迷患者答案:AB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维持呼吸,若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会解除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所以适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急性肺水肿患者需高流量吸氧,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渗出;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一般需较高浓度吸氧;昏迷患者需根据具体病因决定吸氧方式,不一定是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为了保证吸氧效果,吸氧时湿化瓶内的水应装满。()答案:错误解析:湿化瓶内的水不宜过多,一般装1/3-1/2瓶水即可,防止水进入吸氧管影响吸氧或导致患者呛咳。2.只要患者有缺氧表现,就可以随意调节氧流量。()答案:错误解析:患者有缺氧表现时,应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等综合评估后调节氧流量,不能随意调节,尤其是一些特殊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等,需严格控制氧流量。3.氧气筒在搬运过程中可以随意碰撞。()答案:错误解析:氧气筒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免碰撞,防止筒身破裂,引起爆炸等危险,应轻拿轻放。4.进行氧气雾化吸入时,患者应紧闭口唇深吸气,然后用鼻呼气。()答案:正确解析:氧气雾化吸入时,患者紧闭口唇深吸气,可使药物更好地到达呼吸道深部,然后用鼻呼气,以保证药物在呼吸道内充分沉积,提高雾化效果。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用氧过程中如何观察患者的用氧效果?答案:观察患者用氧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心率、血压等变化。若呼吸逐渐平稳,心率、血压恢复正常或趋于稳定,提示用氧有效。-意识状态:对于因缺氧导致意识障碍的患者,观察其意识是否逐渐清醒,如从昏迷转为嗜睡、意识模糊状态好转等。-皮肤颜色及温度:观察患者皮肤、口唇、甲床等部位的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且皮肤温度转暖,说明缺氧得到改善。-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若血氧饱和度数值上升并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95%-100%),提示用氧效果良好。-血气分析指标:定期进行血气分析检查,观察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等指标的变化。若PaO₂升高,PaCO₂维持在合适范围,表明用氧达到预期效果。2.简述氧气筒的使用方法。答案:氧气筒的使用方法如下:-装表:将氧气筒推至患者床旁,先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氧气从气门流出,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称为“吹尘”),然后关闭总开关。将氧气表与氧气筒的气门衔接,用扳手拧紧,再将湿化瓶接好,橡胶管一端接氧气表,另一端连接鼻导管或面罩等吸氧装置。-调节氧流量: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一般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特殊患者,应遵循医嘱给予低流量(1-2L/min)吸氧。-给氧:检查吸氧装置通畅后,将鼻导管蘸水,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长度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给患者佩戴面罩,调节好位置并固定。-观察与记录: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神志等情况,以及有无氧疗不良反应。同时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等。-停氧:患者停止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然后关闭氧气筒总开关,放出余气,最后关闭流量表开关。整理用物,将氧气筒妥善放置。五、讨论题(每题20分,共20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确保患者用氧安全?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答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保患者用氧安全至关重要,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1.用氧环境安全:氧气是助燃气体,因此要确保用氧环境远离火源、热源,严禁在氧气筒及吸氧装置周围吸烟、点火或进行明火操作。例如,曾经有报道在病房内违规使用明火进行艾灸治疗,旁边有患者正在吸氧,结果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病房内应张贴明显的“四防”(防火、防热、防震、防油)标识,保持环境通风良好,防止氧气积聚。2.氧气装置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使用前要检查氧气装置是否完好,包括氧气筒的压力、氧气表的准确性、湿化瓶及橡胶管有无破损等。定期对氧气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如在实际工作中,曾出现因氧气表故障导致氧流量不准确,影响患者吸氧效果的情况。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氧气装置的操作方法,正确调节氧流量,避免因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危险。3.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和氧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血气分析结果等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吸氧以及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和氧流量。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维持呼吸,若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会解除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因此,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4.密切观察患者用氧反应:用氧过程中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等,评估吸氧效果。如患者吸氧后呼吸仍急促、发绀无改善,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调整氧疗方案。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氧疗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氧中毒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曾有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是氧流量过高导致氧中毒,及时调整氧流量后症状缓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