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战演练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突然间变得沉默寡言,让人捉摸不透(形容人说话很少,很难了解他的想法)。B.这座古镇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形容看到好事物感叹不已)。C.她做事总是三心二意,很难让她真正投入(形容做事不专心,不认真)。D.这幅画色彩明艳,构图新颖,堪称鬼斧神工(形容技艺极其精湛,非人力所能及)。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B.他的演讲热情洋溢,生动形象,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D.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界瞩目。3.《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处世原则?()A.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利益。B.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C.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D.强调等级秩序,尊卑有别。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之作。B.《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C.《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描写了湘西地区淳朴的风土人情。D.《雷雨》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探讨了家庭和社会的矛盾冲突。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位年轻的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在艺术界独树一帜,备受关注。B.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他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最终化险为夷。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很难让人信任。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D.这座古老的寺庙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7.《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之情。C.对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D.对人民幸福的关切之情。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比喻做事没有完成就停止了)。B.这座城市夜景迷人,流光溢彩,真是个不夜城(形容夜晚灯火辉煌,非常美丽)。C.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形容情绪激动,充满正气)。D.这幅画的笔触细腻,栩栩如生,简直巧夺天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逼真生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困难,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B.这位科学家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实至名归。C.这部电影情节平淡无奇,令人昏昏欲睡,毫无生气。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反而把事情搞砸了。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B.《家》的作者是巴金,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C.《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描写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D.《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生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13.《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是什么?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15.《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首饰项链的故事,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17.《雷雨》中,周朴园和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什么?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9.《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作者是鲁迅,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句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三、阅读理解(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城市的灯火,像无数只眼睛,在夜空中闪烁。它们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也记录着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有人说,城市是冰冷的,因为它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但在我看来,城市也是温暖的,因为它充满了希望和机遇。在城市里,你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但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着。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将不同的人熔炼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21.文中“城市的灯火,像无数只眼睛,在夜空中闪烁”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2.文中画线句子“有人说,城市是冰冷的,因为它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但在我看来,城市也是温暖的,因为它充满了希望和机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认为城市有哪些特点?24.你认为城市生活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马万里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D(鬼斧神工:形容技艺极其精湛,非人力所能及。多指艺术技巧,用在此处不当。)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B、C三项词语解释均正确。D项“鬼斧神工”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强调技艺的精妙,用在此处形容画作色彩明艳、构图新颖不够准确,应使用“巧夺天工”更为合适。因此选D。2.B(A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项否定不当,“防止”与“不再”重复;D项语意重复,“令世界瞩目”与“举世瞩目”重复。)解析思路: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C项“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中,“防止”已经含有否定的意思,“不再”也是否定,语义重复,应去掉“不再”。D项“我国科学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中,“举世瞩目”和“令世界瞩目”意思相同,属于语意重复。B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通顺,没有语病。因此选B。3.C(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去推想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解析思路:本题考查名句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体现了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A项个人主义与题干不符;B项唯唯诺诺与题干不符;C项正确;D项强调等级秩序与题干不符。因此选C。4.D(《雷雨》的作者是曹禺。)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三项表述均正确。D项《雷雨》的作者是曹禺,不是老舍。因此选D。5.A(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用在此处不当,可以改为“脱颖而出”。)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项“这位年轻的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在艺术界独树一帜,备受关注”中,“独树一帜”多用于形容风格、艺术等方面的独特性,用在此处形容画家备受关注不够准确,可以改为“脱颖而出”等。B、C、D三项词语使用均正确。因此选A。6.C(A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B项搭配不当,“学习成绩”不能“积极参加”;D项语意重复,“依然屹立不倒”与“见证着历史的变迁”重复。)解析思路: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即可。B项“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中,“学习成绩”不能“积极参加”,搭配不当。D项“这座古老的寺庙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中,“依然屹立不倒”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意思相近,属于语意重复。C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通顺,没有语病。因此选C。7.A(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意思是祖国的江山如此美丽,引得无数英雄都为之倾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项、C项、D项与题干不符。因此选A。8.A(半途而废:指事情没有完成就停止了。用在此处不当,可以改为“浅尝辄止”。)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项“他这个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有始无终”中,“半途而废”多用于形容学习、工作等中途停止,用在此处形容做事不够准确,可以改为“浅尝辄止”等。B、C、D三项词语使用均正确。因此选A。9.C(毫无生气:一点活力都没有。用在此处不当,可以改为“枯燥乏味”。)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词语辨析。C项“这部电影情节平淡无奇,令人昏昏欲睡,毫无生气”中,“毫无生气”多用于形容事物缺乏活力,用在此处形容电影情节不够准确,可以改为“枯燥乏味”等。A、B、D三项词语使用均正确。因此选C。10.A(《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这是正确的。《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这是正确的。《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这是正确的。《雷雨》的作者是曹禺,不是老舍。因此选A。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11.《岳阳楼记》范仲淹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抱负解析思路:本题考查名句出处及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抱负。因此答案为《岳阳楼记》,范仲淹心系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抱负。12.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因此答案为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13.阿Q在遭受屈辱时,总能在想象中找到理由来安慰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人物分析。《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是在遭受屈辱时,总能在想象中找到理由来安慰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例如,被人打了,他会想“儿子打老子”。因此答案为阿Q在遭受屈辱时,总能在想象中找到理由来安慰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14.诗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自由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诗句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因此答案为诗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自由。15.莫泊桑饱和的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现象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主题。《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首饰项链的故事,讽刺了饱和的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现象。因此答案为莫泊桑,饱和的资本主义社会腐朽堕落的现象。16.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坚信未来会更好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坚信未来会更好的人生态度。因此答案为诗人虽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坚信未来会更好。17.周朴园对繁漪的专制和压迫,与繁漪追求自由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人物关系分析。《雷雨》中,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代表,他对繁漪的专制和压迫,与繁漪追求自由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因此答案为周朴园对繁漪的专制和压迫,与繁漪追求自由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18.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因此答案为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19.鲁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对被压迫者的同情解析思路: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主题。《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作者是鲁迅。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因此答案为鲁迅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批判,以及对被压迫者的同情。20.词人对爱情的失望和伤感解析思路: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失望和伤感。因此答案为词人对爱情的失望和伤感。三、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21.比喻。将城市的灯火比作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灯火的数量多和动态感,也暗示了城市见证了人的悲欢离合。解析思路: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城市的灯火,像无数只眼睛,在夜空中闪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城市的灯火”比作“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灯火的数量多和动态感,也暗示了城市见证了人的悲欢离合。因此答案为比喻。将城市的灯火比作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灯火的数量多和动态感,也暗示了城市见证了人的悲欢离合。22.作者认为城市既是冰冷的,也是温暖的。冰冷是因为充满了竞争和压力,温暖是因为充满了希望和机遇。解析思路: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有人说,城市是冰冷的,因为它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但在我看来,城市也是温暖的,因为它充满了希望和机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的双重认识。作者认为城市既是冰冷的,也是温暖的。冰冷是因为充满了竞争和压力,温暖是因为充满了希望和机遇。因此答案为作者认为城市既是冰冷的,也是温暖的。冰冷是因为充满了竞争和压力,温暖是因为充满了希望和机遇。23.城市的特点:①繁华喧嚣;②充满竞争和压力;③充满希望和机遇;④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解析思路:本题考查信息概括。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认为城市有以下特点:①繁华喧嚣;②充满竞争和压力;③充满希望和机遇;④不同的人汇聚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因此答案为城市的特点:①繁华喧嚣;②充满竞争和压力;③充满希望和机遇;④不同的人汇聚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