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考试重点简答题解析合集《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其理论深邃,方药精当,是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石。在各类中医考试中,《伤寒论》相关内容常为重点考查对象。本文特梳理考试中常见的重点简答题,并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核心思想与临床应用要点,提升应试能力与理论素养。一、太阳病篇重点解析1.简述太阳病的提纲证及其意义。太阳病的提纲证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条以脉证概括太阳病的主要特征。脉浮,提示病邪在表,正气抗邪于外,气血浮盛于肌表;头项强痛,乃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太阳经脉上额交巅,下项,其循行部位的不适为太阳病的特征性表现;恶寒,则为风寒外袭,卫气被遏,失其温煦之能的反映,是太阳表证的必有症状。此提纲的意义在于:其一,它确立了太阳病的诊断标准,凡见此脉证者,即可初步诊断为太阳病;其二,揭示了太阳病的病位在表,病性属寒(初期多为风寒);其三,为太阳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后续的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等证,皆是在此提纲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与鉴别。2.比较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及治法方药。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同属太阳表证,均可见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等太阳病提纲证。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太阳中风证:其主要脉证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病机是风寒袭表,卫强营弱。风邪开泄,卫气浮盛于外以抗邪,故发热、脉浮;卫气受邪,失其固摄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汗出;汗出肌疏,故恶风;营气相对不足,脉道松弛,故脉缓。治法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配伍,共奏调和营卫之功。生姜助桂枝散邪,大枣助芍药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太阳伤寒证:其主要脉证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病机是风寒束表,卫闭营郁。寒邪性质收引、凝滞,侵袭肌表,卫气被寒邪闭郁,不得宣泄,故发热;寒邪外束,卫阳不能温分肉,故恶寒明显;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无汗;太阳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正邪交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寒主收引,故脉浮而紧。治法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麻黄辛温发汗,开腠理,宣肺气,为君药;桂枝解肌祛风,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配,宣降肺气而平喘,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麻桂峻烈之性,为使药。二者鉴别要点在于有无汗出及脉象的浮缓与浮紧。中风证以汗出、脉浮缓为特征,治以调和营卫;伤寒证以无汗、脉浮紧为特征,治以发汗解表。3.试述桂枝汤的配伍意义及服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其配伍意义深刻,堪称调和之剂的典范。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为君药。芍药酸苦微寒,益阴敛营,为臣药。桂芍等量配伍,一散一收,桂枝得芍药,则汗不伤阴;芍药得桂枝,则滋而不滞,共奏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功,为方中核心配伍。生姜辛温,助桂枝散邪,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补中,助芍药养营,姜枣相配,亦能调和营卫,并调补脾胃,共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对疗效至关重要,体现了《伤寒论》对服药护理的重视。具体包括:1.啜热稀粥:服药后片刻,需饮热稀粥一升余,借谷气以充汗源,并助药力,使邪随汗解而不伤正。2.温覆取汗:服药后应加盖衣被,保暖取微汗,所谓“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微汗是营卫调和的标志,大汗则易伤阳气和津液,反致病邪不解或生他变。3.中病即止:若一服汗出病瘥,则停后服,不必尽剂,以免过汗伤正。4.不效继服:若一服无汗,可缩短服药间隔,“更服依前法”;若仍不汗,可“后服小促其间”,并酌情增加服药量。5.禁忌:服药期间及病愈后,需“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以防损伤脾胃,阻碍康复或引邪入里。二、阳明病篇重点解析1.阳明病的提纲证是什么?其病机如何?阳明病的提纲证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胃肠系统,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正气不衰,邪正剧烈斗争,表现为里热实证。其病机总属“胃家实”。具体而言,可因太阳病失治或误治,邪热内传入里,与胃肠糟粕相结而成;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其基本病机是阳明燥热亢盛,津液耗伤,胃肠功能紊乱。根据是否有燥屎内结,阳明病可分为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经证为无形燥热弥漫全身,充斥表里,尚未与肠中糟粕相结;腑证则为燥热与肠中糟粕搏结,形成燥屎,阻滞肠道,腑气不通。提纲证“胃家实”高度概括了阳明病邪热炽盛、胃肠功能失常的病理本质,是阳明病热证、实证的总称。2.简述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主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意义的异同。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均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主方,二者在主治证、病机及方药配伍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点:病机:均有阳明气分热盛,邪热充斥,灼伤津液。主症:均可见发热(大热),汗出(大汗出),口渴(大渴),脉洪大等“四大”症。君药:均以石膏为君,辛甘大寒,清泻肺胃气分大热,生津止渴;知母为臣,苦寒质润,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助石膏清解气分大热,并救已伤之阴津。二药相须为用,清热生津之力尤著。不同点:主治证与病机:白虎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病机为邪热炽盛于气分,尚未明显耗气伤津至气阴两伤之程度,虽有口渴,但未至极虚欲脱之象。白虎加人参汤主治阳明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或“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其病机不仅有阳明气分大热,更因热盛汗多或吐下后,导致津气耗伤,故见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时时恶风(气伤表气不固),脉洪大而芤等。方药配伍: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使大寒之剂不伤脾胃,并可防石膏、知母寒凉太过,共为佐使。白虎加人参汤即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人参味甘微温,益气生津,救气阴之耗伤,使清热不伤正,益气以生津。三、少阳病篇重点解析1.少阳病的提纲证是什么?其病机与主要临床表现如何?少阳病的提纲证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条虽未直言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但口苦、咽干、目眩三症,是少阳郁热,胆火上炎,灼伤津液,扰动清空的典型表现,足以反映少阳病的本质。其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正邪分争”。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为三阳之枢,职司疏泄。当邪犯少阳,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正胜则热势向外而发热,邪胜则阳气被郁而恶寒,故见寒热往来;少阳经脉布胸胁,邪阻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热上扰心神则心烦,影响脾胃运化则喜呕;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胆热循经上扰清空,则头目昏眩。主要临床表现除提纲证的口苦、咽干、目眩外,还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这些脉证共同构成了少阳病的主要特征,反映了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的基本病理变化。2.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病机、治法及配伍意义是什么?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其主治病证较为广泛,主要包括:1.少阳病本证:即上述少阳病提纲证及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主症。2.少阳病兼变证:如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证;阳明少阳合病而阳明里实未甚者等。3.其他:某些疟疾、黄疸等病,若见少阳证者,亦可酌情使用。其病机总属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正邪分争,脾胃失和。治法为和解少阳。小柴胡汤的配伍意义堪称和解剂的代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大枣组成。柴胡:苦辛微寒,入少阳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畅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与柴胡配伍,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为臣药。半夏、生姜: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生姜助半夏和胃,且能解表散邪,共为佐药。此二药针对“喜呕”、“不欲饮食”而设,并能调和脾胃。人参、大枣、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使中土健运,则少阳枢机得以正常斡旋;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补中气。三药共为佐使。扶助正气,既可御邪内传,又为病后康复奠定基础,体现了《伤寒论》扶正在祛邪中的重要性。全方配伍,集和解少阳、疏利气机、调和脾胃、扶助正气于一体,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脾胃调和,则诸症自除。四、太阴病篇重点解析简述太阴病的提纲证、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太阴病的提纲证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其病机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太阴属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中阳不足,寒湿内侵,或饮食生冷,损伤脾阳,均可导致太阴病。脾阳虚弱,运化无力,寒湿内停,气机阻滞,故腹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则呕吐;脾虚不运,故食不下;寒湿下注,大肠传导失司,则自利,且利下不止,“自利益甚”;寒凝气滞,脾络不和,故时腹自痛,得温按或矢气后可稍缓。太阴病的治法为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代表方为理中丸(汤),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为君药;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臣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助人参益气,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散寒化湿之效,使脾阳得复,寒湿得去,运化正常,则太阴诸症自除。若“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寒湿,亦常以理中汤类方治之。五、少阴病篇重点解析1.少阴寒化证的主要脉证、病机、治法及代表方(至少列举两首)。少阴寒化证是少阴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多由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其主要脉证为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微细(或沉迟、沉微欲绝)。病机: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不能温煦全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阳气衰微,精神失养,故但欲寐;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寒湿内盛,故下利清谷,呕不能食;阳虚不能化气升津,津不上承,故口不渴,若阳虚不能蒸化津液,也可见渴,但必喜热饮,且饮量不多;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故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微细,均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象。治法: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代表方:1.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附子回阳,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并能缓和附子、干姜之燥烈,以防伤阴,为佐使药。三药合用,共奏回阳救逆之功,是少阴寒化证的基础方、代表方,适用于少阴寒化证,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细等。2.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重附子、干姜用量而成。其回阳散寒之力更强,适用于少阴寒化证之重症,如“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此为阴盛格阳于外之象,故需大剂辛热之品破阴回阳,通达内外。2.简述真武汤的主治病机、配伍意义及其与附子汤的鉴别。真武汤主治少阴病阳虚水泛证。其病机为肾阳虚弱,不能化气行水,水饮内停,泛溢肌肤,或凌心射肺。症见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或小便利,或呕等。真武汤的配伍意义:方中附子辛甘大热,温补肾阳,使肾阳得复,水有所主,为君药。白术苦甘温燥,健脾燥湿,利水渗湿,使脾健则水湿得运,为臣药。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助白术健脾,使水湿从小便而去,为佐药。生姜辛温,温散水寒,并能和胃降逆止呕;芍药酸苦微寒,利小便,柔肝缓急止痛,防附子燥热伤阴,且能缓解筋肉瞤动,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温肾阳以散寒,利小便以祛湿,共奏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宿迁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中国移动成都市2025秋招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开封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设备技术岗
- 白银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儋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粮食政策与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国家能源怀化市2025秋招采矿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深圳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鹰潭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山南市中储粮2025秋招购销统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黑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美发师考试题
- 浙江安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苏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价-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25年秋期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604-2025船舶与海洋技术大抓力平衡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