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701~762),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作者简介整体感知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写作背景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内容----梦游天姥目的-----留别形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属于乐府歌行体

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梦因梦境梦悟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1.入梦的原因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我欲因之梦吴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第壹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或:有时横:遮蔽。拔:超出。倾:偏斜,倒下。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确实难以找到;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时明时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住了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方一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前四句写了天姥山什么特点?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谈起?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堵”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用一、二词语概括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高大、神秘夸张、衬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第贰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我因此而梦游吴越,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凄清。因之:意思是受前面越人的话所吸引。因,依据。渌:清澈。清: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我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穿的那种木屐,登上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报晓的啼叫。山峦重重叠叠,山路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山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深林战栗,使层层山峰震惊。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著:穿着迷花倚石:迷恋着花,依倚着石。暝:昏暗。殷:震动。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青青:黑沉沉的。澹澹:动荡不定。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太阳月亮照耀着神仙居住的地方。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当作马,驾乘云彩的神仙纷纷降落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拉车回转,排列的仙人密密麻麻列缺:闪电。列,同“裂”。訇然:形容声音很大。青冥:天空。浩荡:形容广大。回车:拉车回转。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惊醒,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悸:因惊惧而心跳。以:连词,而。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醒。向来:原来。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山之日景月夜渡湖山之夜景仙人登场意境的赏析思路:①景——寻意象②境——组画面③情——品情感表述要点:1.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2.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3.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月夜剡溪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特点:恬静幽美情感: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白昼山中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花、石

特点:壮观雄奇情感: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明确:手法——夸张特点——高峻傍晚山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烟

特点:惊悚震撼情感: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悸。神仙洞府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意象:列缺、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霓、风、云之君、虎、鸾、仙人

特点:盛大欢乐、富丽堂皇、和乐融融情感: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月夜剡溪白昼山中神仙洞府恬静幽美壮观雄奇惊悚震撼盛大欢乐愉悦神往迷醉神荡悸动惊恐惊叹艳羡景境情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心颜”大开,幸福无比。傍晚山中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明确:“长嗟”、“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痛苦惆怅.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中的“桃花源”。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李白何以要用这样一个梦境留别友人,他想表露一种什么样的心绪?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冰冷残酷。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2.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1.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青冥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叁段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得露出开心的容颜!须:等待。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低头。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这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这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2、“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