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烹饪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关于火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武火的特点是火力弱、温度低、加热时间长B.文火适用于需要快速成菜的爆炒类菜品C.微火的火焰呈蓝紫色,锅底有灼热感D.火候的核心是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2.刀工处理中,“麦穗花刀”属于()A.直刀法B.平刀法C.斜刀法D.剞刀法3.以下不属于基础味型的是()A.酸甜味B.咸味C.鲜味D.辣味4.原料初加工中,“刮洗”主要用于处理()A.畜类内脏B.鱼类鳞片C.禽类羽毛D.蔬菜老根5.以下传热介质中,属于辐射传热的是()A.水蒸气B.食用油C.盐粒D.红外线烤炉6.味觉的“对比现象”是指()A.两种相同味感混合后强度增加B.一种味感被另一种味感抑制C.两种不同味感混合后突出各自特征D.味感随温度升高而增强7.挂糊与上浆的主要区别在于()A.挂糊使用淀粉,上浆使用蛋清B.挂糊的糊浆浓度更高、厚度更大C.挂糊用于冷菜,上浆用于热菜D.挂糊保护原料水分,上浆提升口感8.制汤时,若需得到清澈的清汤,关键操作是()A.冷水下锅,一次性加足水B.先用大火煮沸,再转文火保持微沸C.加入酸性物质(如料酒)促进蛋白质溶出D.多次撇去浮沫并减少翻动9.油温判断中,“温油”的温度范围是()A.30-60℃B.60-120℃C.120-180℃D.180-240℃10.以下属于“鲜活原料”的是()A.干香菇B.急冻虾仁C.新鲜竹笋D.腌制火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火候的四大要素是火力大小、()、()和原料性质。2.刀工的基本要求包括整齐划一、()、()和配合烹调。3.中国传统调味的“三阶段”是()、()和辅助调味。4.原料初加工中,“焯水”可分为()和()两种方式。5.上浆的主要原料包括淀粉、()、()和调味品。6.制汤的三要素是()、()和加热时间。7.油温通常分为“凉油”“温油”“热油”“()”四个阶段。8.味觉的生理基础是()对可溶性物质的感知。9.干货涨发的基本方法有()、()、油发和盐发。10.热菜调味的关键是()与()的协调。---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填“√”,错误填“×”)1.“文火”与“慢火”是同一概念,均指火力较弱的加热状态。()2.剞刀是在原料表面切割出规则花纹,属于刀工的特殊技法。()3.单一味仅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4.蔬菜初加工时,“摘洗”主要是去除老叶、根须和不可食用部分。()5.焯水时,所有原料都应冷水下锅,以避免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6.挂糊的糊浆中加入鸡蛋可增加粘性,使糊层更紧密。()7.制汤时,若中途加水需加热水,否则会导致汤体浑浊。()8.油温150℃时,插入筷子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属于“热油”阶段。()9.味觉具有“疲劳现象”,连续品尝同一味感会降低敏感度。()10.干货涨发时,“碱发”需严格控制碱的浓度,避免破坏原料营养。()---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火候的定义及分类依据,并举例说明不同火候的应用场景。2.刀工在烹饪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具体刀工技法(如片、丝、剞刀)说明其对菜品的影响。3.调味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请以“糖醋排骨”为例,分析其调味过程如何体现这些原则。4.原料初加工的意义是什么?请分别说明畜类、禽类、水产类原料初加工的核心步骤。5.挂糊与上浆的区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二者在实际烹饪中的具体应用。---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具体菜品(如“清炒时蔬”“油焖大虾”“宫保鸡丁”),论述传热介质(水、油、蒸汽、空气)对菜品质感、风味和色泽的影响。2.从“原料选择-处理-加热-调味”四个环节,论述烹饪过程的整体性,并以“红烧鱼”为例说明各环节如何相互作用以达成最终菜品质量。---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A4.B5.D6.C7.B8.D9.B10.C二、填空题1.加热时间、传热介质;2.断连分明、适应火候;3.基础调味、定型调味;4.冷水焯、沸水焯;5.蛋清、盐;6.原料选择、用水质量;7.烈油;8.味蕾;9.水发、碱发;10.调味时机、调味量三、判断题1.×(文火指火力中等、温度稳定,慢火指加热时间长,二者不同);2.√;3.×(单一味包括基本味和派生单一味,如鲜味);4.√;5.×(腥膻味重的原料需冷水下锅,新鲜蔬菜需沸水焯);6.√;7.√;8.×(150℃属热油,气泡较密集但不剧烈);9.√;10.√四、简答题1.火候是指烹饪过程中对加热温度和时间的精准控制,是决定菜品质量的核心因素。分类依据包括火力大小(武火、文火、微火)、加热时间(短时、中时、长时)、传热介质(油、水、蒸汽等)。应用场景举例:武火(火力大、温度高)适用于爆炒(如爆炒腰花),需短时间快速成菜以保持脆嫩;文火(火力中等、温度稳定)适用于红烧(如红烧肉),需长时间加热使原料酥软入味;微火(火力弱、温度低)适用于熬汤(如老火靓汤),通过慢煮促进营养物质溶出。2.刀工的作用包括:①便于入味:将原料切小、切薄,增加表面积,促进调味渗透(如肉片切薄后更易吸收酱汁);②美化形态:通过剞刀(如麦穗花刀)使原料受热后自然卷曲成美观造型(如松鼠鳜鱼);③控制成熟度:统一原料形状和大小,确保加热均匀(如土豆切丝后炒制时易同步成熟);④配合烹调:根据菜品需求调整刀工(如煮汤用大块原料保持形状,凉拌用细丝提升口感)。3.调味基本原则:①因料调味(根据原料性质调整味型,如海鲜突出鲜味,肉类需去腥增香);②因时调味(季节变化影响口味,夏季喜清淡,冬季喜浓郁);③因器调味(根据盛器大小控制调味量,如小份菜需精准调味);④因人调味(考虑食客口味偏好,如川味喜辣,苏味喜甜)。以“糖醋排骨”为例:原料为猪肉排骨(腥味较重),需先用料酒、姜葱去腥(因料调味);调味时糖与醋的比例需精准(1:1.2左右),夏季可稍减糖量(因时调味);成菜需裹匀糖醋汁,避免过稠或过稀(因器调味);若食客喜酸,可增加醋的比例(因人调味)。4.原料初加工的意义:①保证卫生安全(去除杂质、污染物);②保持原料新鲜度(减少微生物滋生);③便于后续加工(整理形状、分离可食部分);④提升菜品质量(去除异味,保留营养)。畜类初加工核心步骤:分档取料(如猪肉分前腿、里脊)、清洗(去除血污)、去毛(刮毛或火烤)、分割(根据用途切配);禽类初加工:宰杀放血、褪毛(热水烫毛后拔净)、开膛取内脏(保持胗、肝等可食内脏完整)、清洗内腔;水产类初加工:刮鳞(如鲫鱼)、去鳃(剪去鱼鳃)、剖肚去内脏(保留鱼子等)、去腥线(如鲤鱼两侧的白筋)。5.挂糊与上浆的区别:①浓度与厚度:挂糊的糊浆(如全蛋糊、脆皮糊)浓度高、厚度大(约2-3mm),上浆的浆(如蛋清浆、淀粉浆)浓度低、厚度薄(约0.5-1mm);②原料与作用:挂糊多用面粉、淀粉混合(部分加泡打粉),形成外壳保护内部(如软炸里脊),上浆多用淀粉、蛋清、盐,锁住原料水分(如滑炒牛肉片);③应用场景:挂糊适用于炸、煎等高温烹调(如糖醋里脊),上浆适用于炒、滑等中温烹调(如清炒虾仁)。五、论述题1.传热介质对菜品的影响:-水(煮、炖):如“清炒时蔬”中的焯水环节,水作为介质通过对流传热,低温短时加热(沸水焯10秒)可保持蔬菜脆嫩、色泽鲜艳;若长时间煮制则会导致软烂、营养流失。-油(炒、炸):“宫保鸡丁”用高温油滑炒(180℃左右),油的高导热性使鸡丁快速成熟,表面蛋白质变性形成焦香层,同时锁住内部水分,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若油温过低(120℃),则会导致鸡丁吸油过多、口感软塌。-蒸汽(蒸):“油焖大虾”的蒸制环节,蒸汽通过潜热传递(100℃恒稳),均匀加热虾肉,避免过度收缩,保持虾的完整形态和鲜嫩口感;若蒸汽不足(气压低),则会延长加热时间,导致虾肉变老。-空气(烤):如“烤羊排”,空气通过辐射传热(200℃烤箱),使羊排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形成焦脆外皮,同时内部脂肪融化渗透,产生独特的焦香风味;若温度过高(250℃),会导致外皮焦糊而内部未熟。2.烹饪过程的整体性以“红烧鱼”为例:-原料选择:需选新鲜草鱼或鲫鱼(肉质紧实、腥味轻),大小适中(500-750g便于入味),确保基础质量。-处理环节:初加工时刮鳞、去鳃、去内脏(保留鱼鳞可增加胶质),在鱼身剞花刀(深度至鱼骨,便于入味),用料酒、盐腌制10分钟去腥(处理影响后续调味渗透)。-加热环节:煎鱼时用热油(180℃)煎至两面金黄(形成保护层,防止炖煮时散碎),再加水(热水保持汤温)、酱油、糖等调料,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20分钟),使鱼肉酥软、汤汁浓稠(加热时间与火力决定口感和风味融合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