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素养解读典练】_第1页
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素养解读典练】_第2页
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素养解读典练】_第3页
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素养解读典练】_第4页
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课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素养解读典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20世纪以来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篇:世界历史2023年高考二轮历史复习【精讲+核心素养+典练】一、时空坐标二、历年考点回顾考点呈现2022年湖北卷十月革命胜利2022年全国乙列宁主义、十月革命2022年湖南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2年湖北卷经济危机影响、教育复兴2021年山东卷苏联工业化2021年广东卷十月革命、苏联工业化2021年全国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1年全国甲罗斯福新政2021年广东卷经济大危机2021年广东卷罗斯福新政2020年海南卷战后的西欧和日本2020年海南卷罗斯福新政2020年海南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020年山东卷苏联工业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内容苏俄政权建立后,先后探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之后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的解体,证明了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了现代化的新道路。大危机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单纯利用市场调节经济;大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迎来“新经济”时代。主旨20世纪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相互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三、线索主旨早发内生型后发外生型资本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英国日本俄国/苏联、中国现代化模式分类资本主义所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合+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混合模式:混合经济+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现代化≠西化四、核心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➊背景➋措施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所有工业国有化;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生产:普遍义务劳动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➌特点➍评价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途径。(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方面是应对国内战争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为了“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意图就是想让苏维埃政权直接进入共产主义,D项正确;该学学者并没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不符合实际,反而认为是“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A项;该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适应了国内战争的需要,排除B项;正是因为战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才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练真题】2)新经济政策背景重心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农业: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作用实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济政策:(1)从形式看,新经济政策主要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从阶级关系看,新经济政策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巩固工农联盟。(3)从整个经济制度看颁布《土地法令》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上层建筑方面,建立工兵苏维埃政府,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因此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苏俄是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工业实行国有化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特

点利用军事和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货币作用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评

价积极: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导致政治经济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积极: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是一条适合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局限:没有坚持实施下去,逐步被取消。(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1901年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及所学知识可得,苏俄当时经济上十分吃紧,为了赚取外汇,采取了某种程度的妥协,B项正确;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不能说明苏俄输出了革命文化,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俄打破了外交孤立,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练真题】3)“斯大林模式”背景表现1922年底苏联建立,1924年初列宁逝世,斯大林执政。但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1)经济上:①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2)政治上:国家权力高度集中。(3)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以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特点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评价(2021·广东·高考真题)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详解】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是为了适应苏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工业化培养人才,故A正确;B项错在“普及”,故错误;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故C错误;冲破西方技术封锁不是其目的,故D错误。【练真题】(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答案】B【详解】从表格中拖拉机数量和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可以看出,当时苏联正在开展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生产,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不平稳看不出,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二者的关系,排除D。【练真题】(1)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其优点是,赢得了时间,打下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巩固了国防;其缺点是,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忽略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忽略经济结构的调整,新的科技发明不能及时得到推广和应用。(3)工业经济发展以自主生产为主,有利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满足本国国内市场的需要,减少对外国经济的依赖。(4)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以国有企业为主要依托。苏联工业化建设特点拓展提升❏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侧重点农业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成效,最后失败失败,导致苏联解体.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没有根据国情进行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相同点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拓展提升❏4)中国的社会现代化探索中国1949年后,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后,改革开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山东·高考真题)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D【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下降,这意味着农业产值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制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这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占比格局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上升,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相对下降,D项正确;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并不会导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练真题】2、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探索1)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是直接原因。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29年至1930年底,除农业外,法国大多数经济部门还在增长,当时,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据此可知,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有①经济体制的优势②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③工商业相对落后④产业工人队伍庞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是英美等国一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①不是法国经济危机爆发较晚的原因;由材料“外贸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有限”可知,法国对国际市场依赖小,②正确;由材料“1/3以上靠工资生活的人受雇于不足5人的企业,87%的商店只雇用5人甚至不足5人”可知法国工业生产缓慢发展,工商业相对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大,故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练真题】时间原因表现国家应对方式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美国德、日、意罗斯福新政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农业:减耕减产,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此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影响新理论: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新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新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拓展提升❏罗斯福新政特点——创新(2021·广东·高考真题)如图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货币贬值已缓解了经济危机

B.经济模式改弦易辙势在必行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

D.国家干预政策初见成效【答案】B【详解】漫画反映了罗斯福对胡佛下达逐客令,意思是罗斯福改变胡佛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采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漫画无法体现货币贬值的信息,排除A;根据“我的确同情任何将要失去住所的人”可知,一些贫困的人可能无家可归,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干预政策的成效还没有体现,排除CD。【练真题】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初期,奉行国家干预的政策,迎来“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陷入“滞胀”,“混合经济”出现。“福利国家”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第三产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图解史】(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答案】A【详解】联邦德国政府“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目的在于减少社会福利,减轻社会福利带来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上述政策不能减缓老龄化进程,排除B项;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排除C项;增加社会福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练真题】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过程: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全面认识“福利国家”的建立拓展提升❏①作用: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②弊端: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穷人继续懒惰。评价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变化表现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生产关系(1)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产业结构(1)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工业经济全球化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