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医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阴阳属性划分的表述,错误的是()A.天为阳,地为阴B.昼为阳,夜为阴C.寒为阳,热为阴D.动为阳,静为阴答案:C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脾之“子”脏是()A.心B.肝C.肺D.肾答案:C(脾属土,土生金,金为肺)3.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答案:B4.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A.胃B.小肠C.大肠D.膀胱答案:A5.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脾C.心与肝D.肝与脾答案:C(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调血)6.“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A.水谷精气B.自然界清气C.先天之精D.脏腑之气答案:C7.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答案:D8.十二经脉中,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交接部位是()A.食指端B.拇指端C.鼻翼旁D.目内眦答案:A9.六淫中,易致“动摇不定”症状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火邪答案:A(风性主动)10.七情内伤中,最易导致“气上”的是()A.喜B.怒C.忧D.恐答案:B(怒则气上)11.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的范畴()A.舌苔黄腻B.脉弦滑C.发热恶寒D.爪甲淡白答案:C(发热恶寒属于症状)12.“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由实转虚D.虚实错杂答案:A13.下列属于“阴盛格阳”的表现是()A.四肢厥冷,面赤如妆B.高热烦渴,脉洪大C.形寒肢冷,舌淡苔白D.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答案:A(阴盛于内,格阳于外)14.五脏中,“在志为恐”的是()A.心B.肝C.脾D.肾答案:D15.下列哪项是“津血同源”的理论依据()A.津能载气,血能养气B.津可化血,血可化津C.津主濡润,血主营养D.津属阴,血属阴答案:B16.《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的生理表现是()A.阳明脉衰,面始焦B.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C.任脉虚,太冲脉衰少D.天癸竭,地道不通答案:A17.下列哪项不属于“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A.促进血液运行B.调节水液代谢C.调畅情志活动D.促进脾胃运化答案:B(调节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脾、肾相关)18.具有“主升清”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答案:C19.六淫中,易致“黏滞重浊”症状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答案:C20.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答案:B(正治即逆其证候性质而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阴阳的基本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可分性。答案: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2.五行相乘的顺序与______一致,相侮的顺序与______相反。答案:相生、相生3.心的生理功能是______和______;其华在______,在窍为______。答案:主血脉、主神明(主神志)、面、舌4.三焦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______和______。答案:通行元气、运行水液5.气的运动称为______,其基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机、升、降、出、入6.六淫中,易伤津液的病邪是______和______;易伤阳气的病邪是______和______。答案:燥邪、火(热)邪、寒邪、湿邪7.《素问·举痛论》中“悲则______”“惊则______”。答案:气消、气乱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肝主藏血”的生理意义。答案:肝主藏血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具体意义包括:①贮藏血液:肝为血海,能储存一定量血液,以营养肝脏及筋目;②调节血量:根据人体活动状态(如动静),调节外周血量分布,如“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③防止出血:肝主凝血,通过藏血功能维护血液在脉内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2.简述“肺主宣发肃降”的具体表现。答案:肺主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布散的运动,表现为:①呼出体内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布散至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排出汗液。肺主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向内收敛的运动,表现为:①吸入自然界清气;②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向下布散至肾、膀胱;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宣发与肃降相反相成,共同维持肺的正常生理功能。3.何谓“六气”与“六淫”?二者有何区别?答案:六气指自然界正常的六种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热),是万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一般不会致病。六淫指六气异常(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且人体正气不足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的六种外感病邪。二者区别在于:六气是正常气候,六淫是异常气候;六气不致病(或不直接致病),六淫是致病因素;六淫多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相兼性特点。4.简述“气滞血瘀”的病机联系。答案:气滞指气的运行不畅,血瘀指血液运行瘀滞。二者关系密切:①气滞可致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行不利,久则成瘀(如肝郁气滞导致胸胁刺痛、癥积);②血瘀可加重气滞: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的运行受阻,进一步加重气滞(如心脉瘀阻导致胸闷、气短)。临床常见气滞与血瘀并见,如妇女痛经(气滞为主)或产后恶露不尽(血瘀为主),治疗需理气活血并用。5.简述“望舌”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答案:望舌主要观察舌质(舌体)和舌苔两部分。①舌质:包括舌色、舌形、舌态。舌色:淡白主气血两虚或阳虚;红绛主热证(实热或虚热);青紫主血瘀或寒凝。舌形:胖大主水湿内停;瘦薄主气血不足或阴虚;裂纹主阴血亏虚;齿痕主脾虚湿盛。舌态:强硬主热入心包或中风;痿软主气血虚极或阴液大伤;颤动主肝风内动。②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苔质:薄厚反映病邪深浅(薄苔主表,厚苔主里);润燥反映津液盈亏(润苔正常,燥苔主津伤);腐腻反映湿浊或食积(腐苔主食积痰浊,腻苔主湿浊内蕴)。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主里热极盛或里寒极盛。通过望舌可判断正气盛衰、病邪性质、病位深浅及病情进退。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试述阴阳失调的基本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答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揭示了阴阳失调的核心规律,阴阳失调的基本类型包括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1)阴阳偏胜:①阳胜则热:阳邪偏盛,机能亢奋,产热过剩的实热证。表现为壮热、面赤、烦渴、脉洪大等“阳胜则热”的实热象;同时“阳胜则阴病”,阳热亢盛耗伤阴液,可兼见口渴、尿少、便干等伤阴症状(实热兼阴虚)。②阴胜则寒:阴邪偏盛,机能抑制,产热不足的实寒证。表现为形寒肢冷、脘腹冷痛、口淡不渴、脉沉紧等“阴胜则寒”的实寒象;同时“阴胜则阳病”,阴寒内盛损伤阳气,可兼见神疲、乏力、便溏等阳虚症状(实寒兼阳虚)。(2)阴阳偏衰:①阳偏衰(阳虚):阳气不足,温煦、推动功能减退的虚寒证。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则寒”。②阴偏衰(阴虚):阴液不足,滋润、宁静功能减退的虚热证。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则热”。(3)阴阳互损:①阴损及阳:阴虚日久,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以阴虚为主)。如肾阴虚(腰膝酸软、潮热)发展为肾阳虚(畏寒、阳痿)。②阳损及阴:阳虚日久,累及阴液生化不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如脾阳虚(纳少、便溏)发展为脾阴虚(口燥、消瘦)。(4)阴阳格拒:①阳盛格阴(真热假寒):阳热内盛,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假寒),但胸腹灼热、烦渴、脉沉数有力(真热)。②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表现为面赤如妆(假热),但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真寒)。(5)阴阳亡失:①亡阳:阳气突然大量脱失,表现为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②亡阴:阴液突然大量耗竭,表现为汗出如油、烦躁不安、口渴欲饮、脉细数疾等。总之,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机制,掌握其类型及表现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关键指导意义。2.试述“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临床的联系。答案: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1)运化水谷:①消化水谷:脾与胃协同,将饮食物分解为精微和糟粕。脾气健运则胃纳正常,消化充分;若脾失健运,则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等。②吸收精微:脾将水谷精微(包括谷气和津液)吸收并转输至全身。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肌肉瘦削(如重症肌无力)、四肢失养(见肢体倦怠,甚至痿废)。(2)运化水液:①吸收水液:脾将饮食物中的水分吸收并转输至肺、肾,参与水液代谢。②输布水液:通过脾气升清,将水液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肃降布散全身;下输于肾,经肾的气化生成尿液。脾气健运则水液代谢正常,无痰饮、水肿;若脾失健运,则水液停聚,生痰(如咳嗽痰多)、生湿(如头身困重)、生饮(如胸胁支满)、生肿(如肢体水肿)。临床联系:①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因脾气虚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