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1页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2页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3页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4页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解析地理学科作为高考文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其综合分析、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势与解题技巧,以下特编制一套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并辅以详尽解析,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之路添砖加瓦。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北半球夏至日当天,对学校旗杆的影子进行了观测。图1示意当日旗杆影子端点的移动轨迹。据此完成1-2题。(注:此处应有图1,假设为一个以旗杆底部为圆心的扇形轨迹,影子从西南方向开始,逐渐向北移动,正午时位于正北方向且最短,之后向东北方向移动,轨迹弧度大于180度。)1.该学校所在地的经度最可能是A.90°EB.105°EC.120°ED.135°E2.图示日期过后,该校旗杆正午影长将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二)“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产业模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积极推广该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此完成3-5题。3.与传统农业相比,“光伏+农业”模式的主要优势是A.降低生产成本B.增加作物产量C.提高土地利用率D.减少劳动力投入4.最适宜推广“光伏+农业”模式的地区可能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5.在光伏板下种植的作物,其生长习性最可能是A.喜温喜湿B.喜阴耐旱C.喜光喜肥D.耐寒耐盐碱(三)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演变过程中,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原因,使河流下切,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貌。图2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注:此处应有图2,示意某河流一侧的阶地剖面,可见不同高度的平坦面及之间的陡坎,标注了T1、T2、T3等阶地编号,越往上编号越大,年代越老。)6.图中所示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下沉与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与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与流水沉积D.地壳抬升与流水沉积7.图中各级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T1>T2>T3B.T3>T2>T1C.T2>T1>T3D.T3>T1>T28.若该河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近年来T1阶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则T1阶地可能A.变得更加平坦B.向河谷内扩展C.高度略有升高D.不易遭受洪水侵袭(四)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表1为某年甲、乙、丙三国人口老龄化数据。据此完成9-11题。表1:某年甲、乙、丙三国人口老龄化数据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甲14.78.311.2乙8.510.97.1丙6.223.18.29.关于甲、乙、丙三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国最严重,丙国未进入老龄化B.甲国最严重,乙国未进入老龄化C.乙国最严重,丙国未进入老龄化D.丙国最严重,甲国未进入老龄化10.甲国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劳动力过剩B.就业压力大C.社会养老负担重D.人口增长过快11.为缓解甲国的人口问题,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B.限制迁移,减少人口外流C.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接纳海外移民,严格控制年龄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材料一:某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图3为该国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甲城市气候资料图(图4)。(注:此处应有图3和图4。图3示意某国局部区域,标注了甲城市的位置,一条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沿海有渔场分布,铁路线连接主要城市。图4为甲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显示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判断甲城市的气候类型,并简述其气候特征的成因。(8分)(2)分析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10分)(3)简述图示沿海渔场的形成原因,并说明其渔业资源开发对该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东数西算”工程是我国重大战略工程,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材料二:图5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分布图。(注:此处应有图5,示意我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西部的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1)简述我国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大的主要原因。(6分)(2)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优势条件。(8分)(3)说明“东数西算”工程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12分)三、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一)1-2题1.答案:C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旗杆影子端点的移动轨迹实质上是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反向延长。当日影最短时,即为当地正午12时,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影朝向正北。若观测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且结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度范围,最可能的经度是120°E(北京时间的标准经线)。其他选项的经度与我国东部主要城市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异较大,若无特殊说明,默认以北京时间为参照,且120°E地区符合正午日影朝北的特征。2.答案:A解析: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对于北半球而言,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因此,该校旗杆正午影长将逐渐变长。(二)3-5题3.答案:C解析:“光伏+农业”模式在同一地块上,上方架设光伏板进行发电,下方土地仍可用于农业生产。这种模式最主要的优势是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实现了“一地两用”。A选项,初期光伏板的投入成本较高,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B选项,光伏板会遮挡部分阳光,对喜光作物的产量可能有负面影响,需选择适宜的耐阴作物;D选项,农业生产本身仍需劳动力投入,该模式不一定能减少劳动力。4.答案:C解析:“光伏+农业”模式的推广需要考虑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最适宜推广该模式。A、B选项的平原地区,虽然土地平坦开阔,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不及青藏高原。D选项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太阳能资源相对匮乏。5.答案:B解析:光伏板具有遮荫作用,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面的蒸发量。因此,在光伏板下种植的作物,其生长习性最可能是喜阴耐旱。A选项喜温喜湿、C选项喜光喜肥的作物不适合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生长;D选项耐寒耐盐碱主要与气候寒冷和土壤盐碱化有关,与光伏板下的微环境关联度不大。(三)6-8题6.答案:B解析: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有关。地壳抬升,使得河床相对于基准面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能力增强,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阶地的平坦面(阶地面);而阶地之间的陡坎则是由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因此,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与流水侵蚀。7.答案:B解析: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的产物。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地壳多次抬升,就会形成多级阶地。一般来说,位置越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图中T3阶地海拔最高,形成最早;T2次之;T1海拔最低,形成最晚。8.答案:D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也大。T1阶地是最新形成的阶地,地势较低,可能仍会受到洪水威胁。近年来T1阶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洪峰流量,使得T1阶地不易遭受洪水侵袭。A选项,植被覆盖率提高对阶地是否变得平坦影响不大;B选项,向河谷内扩展主要与河流堆积或地壳下沉有关;C选项,阶地的高度是由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共同作用形成的,植被覆盖不会使其高度升高。(四)9-11题9.答案:A解析: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根据表中数据,甲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7%,乙国为8.5%,丙国为6.2%。因此,甲国老龄化最严重,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8.5%>7%),丙国未进入老龄化社会(6.2%<7%)。10.答案:C解析:甲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4.7%,且人口出生率(8.3‰)低于人口死亡率(11.2‰),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因此,甲国可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国防兵源不足等。A、B、D选项均是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11.答案:A解析:针对甲国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以增加年轻人口比重,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和养老压力。B选项限制迁移不现实,且可能导致人才流失;C选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问题;D选项接纳海外移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不足,但严格控制年龄(如只接纳劳动年龄人口)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且不是最根本、最合理的长远措施。鼓励生育是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核心策略之一。二、综合题36.(30分)(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2分)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3分)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从海洋上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气候温和多雨。(3分)(解析:根据图4甲城市的气候资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典型的雨热不同期特征,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2)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河流补给少,流量小;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流量大。(2分)*汛期:以冬汛为主。(2分)*含沙量:含沙量较小。(2分)(若图示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结冰期:无结冰期(或冬季温和,无结冰期)。(2分)(由甲城市冬季温和可推断)*流速:中上游流速较快,下游流速较慢。(2分)(结合地形推断,若有山地和平原信息)(解析: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水位等方面描述。结合该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以及可能的地形条件进行分析。)(3)形成原因:该沿海渔场可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受上升补偿流影响)。(2分)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使得海水搅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鱼群聚集,形成渔场。(4分)意义:*经济收入:渔业资源的开发可为该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出口创汇。(2分)*就业机会:带动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渔业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分)*产业结构:促进该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2分)*粮食安全:提供优质蛋白质来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2分)(解析:渔场形成原因主要从饵料丰富角度分析,世界著名渔场多与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有关。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从经济收入、就业、相关产业、粮食安全等方面阐述。)37.(26分)(1)原因:*经济发达: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数字经济(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规模大,对算力需求旺盛。(2分)*人口密集:人口众多,数据消费市场广阔,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2分)*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物流等对数据处理和存储要求高的产业在东部集聚,算力需求集中。(2分)(解析:算力需求大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及数据应用程度相关。东部地区在这些方面均具有优势。)(2)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西部地区(如内蒙古、甘肃、宁夏)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保障。(2分)*土地广阔且廉价: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相对较低,适合建设占地面积大的数据中心。(2分)*气候适宜:部分西部地区(如贵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