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1页
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2页
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3页
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4页
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输血的护理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科室/部门/班级:得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共20分)

1.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以下哪项信息不属于核对范围?()

A.血型(RhD)、血常规指标

B.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

C.输血医嘱、过敏试验结果

D.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

2.静脉输血时,首选的穿刺部位是?()

A.肘正中静脉

B.手背静脉

C.腕背静脉

D.足背静脉

3.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首选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停止输血,肌注肾上腺素

B.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C.静脉输注抗组胺药物

D.减慢输血速度,观察反应

4.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

A.4℃±2℃冰箱内保存

B.-18℃以下冷冻保存

C.室温下避光保存

D.2℃-6℃冷藏保存

5.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重点监测?()

A.体温、脉搏

B.呼吸频率

C.血氧饱和度

D.血常规复查结果

6.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不包括?()

A.血型相容性试验

B.HLA配型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微生物学检测

7.采集血常规样本用于输血前检查时,应避免使用哪种抗凝管?()

A.EDTA抗凝管

B.肝素抗凝管

C.氯化钾抗凝管

D.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

8.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

A.血液相容性良好

B.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

C.血型鉴定错误

D.血液已被污染

9.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

A.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

B.突然发热、寒战

C.恶心、呕吐、腰背痛

D.尿液呈酱油色

10.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可能的原因是?()

A.血液储存时间过长

B.病人自身免疫反应

C.输血速度过快

D.血液制品被污染

11.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最短时限是?()

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12.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的表现是?()

A.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

B.局部皮丘红晕、直径<0.5cm

C.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

D.出现大片荨麻疹

13.输血科对白细胞滤除后的血液,建议在多少小时内输注完毕?()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14.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首选的处理措施是?()

A.快速输液

B.暂停输血,吸氧

C.静脉注射利尿剂

D.气管插管

15.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是?()

A.血液中血小板减少

B.血液储存温度过高

C.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D.输血速度过慢

16.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不包括?()

A.溶血法

B.免疫荧光法

C.酶联免疫吸附法

D.细胞凝集法

17.输血过程中发生细菌污染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寒战、高热

B.皮肤潮红

C.呼吸急促

D.血压下降

18.输血科对血小板输注的效价监测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

B.血小板聚集率

C.血小板抗体

D.血小板生存时间

19.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处理是?()

A.立即输注血液

B.暂停输血,进一步检测

C.加做盐水介质试验

D.减慢输血速度

20.输血科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不包括?()

A.输血器滤除白细胞

B.紫外线照射

C.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

D.环氧乙烷灭菌

二、多选题(共15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需确认哪些信息?()

A.血型(RhD)、血常规指标

B.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

C.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

D.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

22.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可能的原因包括?()

A.血液制品中存在过敏原

B.病人自身过敏体质

C.输血速度过快

D.血液储存时间过长

23.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

A.血型相容性试验

B.微生物学检测

C.血常规指标

D.血液寄生虫筛查

24.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凝集,说明?()

A.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

B.血型鉴定错误

C.血液被污染

D.血液相容性良好

25.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可能的临床表现包括?()

A.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

B.突然发热、寒战

C.恶心、呕吐、腰背痛

D.尿液呈酱油色

26.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目的包括?()

A.复查血型

B.检测不规则抗体

C.追踪输血反应

D.供科研使用

27.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结果的表现是?()

A.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

B.局部皮丘红晕、直径<0.5cm

C.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

D.出现大片荨麻疹

28.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可能的诱因包括?()

A.病人本身心功能不全

B.输血速度过快

C.输入血液量过大

D.血液制品中存在大量红细胞

29.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包括?()

A.血液中血小板减少

B.血液储存温度过高

C.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D.输血速度过慢

30.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包括?()

A.溶血法

B.免疫荧光法

C.酶联免疫吸附法

D.细胞凝集法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0.5分)

31.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时,可以省略血型(RhD)的核对。

32.静脉输血时,穿刺部位的选择与血液种类无关。

33.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肌注肾上腺素。

34.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18℃以下冷冻保存。

35.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36.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不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

37.采集血常规样本用于输血前检查时,应避免使用肝素抗凝管。

38.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血液相容性良好。

39.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

40.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血液储存时间过长。

41.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最短时限是1年。

42.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皮丘红晕、直径<0.5cm。

43.输血科对白细胞滤除后的血液,建议在12小时内输注完毕。

44.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首选的处理措施是暂停输血,吸氧。

45.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是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46.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不包括细胞凝集法。

47.输血过程中发生细菌污染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寒战、高热。

48.输血科对血小板输注的效价监测指标是血小板聚集率。

49.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处理是暂停输血,进一步检测。

50.输血科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不包括紫外线照射。

四、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

51.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时,需确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52.静脉输血时,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考虑病人血管条件、血液种类和________等因素。

53.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首选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54.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________以下冷冻保存,保质期一般为________年。

55.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________、________、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有无________等输血反应。

56.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相容性试验、________、________和血液寄生虫筛查等。

57.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________,可以安全输注。

58.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随后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

59.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目的包括复查血型、________、________和供科研使用等。

60.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结果的表现是________,需采用________输血。

五、简答题(共30分)

61.简述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的要点。(5分)

6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10分)

63.简述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及目的。(5分)

64.为什么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非常重要?(5分)

65.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5分)

六、案例分析题(共15分)

66.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输血科发现其血液样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措施。(10分)

67.总结输血科在血液采集、检测、保存、输注等环节的质控要点。(5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D

解析:核对血袋标签需确认血型(RhD)、血常规指标、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等信息,血液储存温度和有效期属于核对范围,但血液储存温度不属于核对范围。

2.A

解析:静脉输血时,首选的穿刺部位是肘正中静脉,因为该部位血管粗直、血流丰富、易于固定,适合长期静脉输液和输血。

3.A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首选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停止输血,肌注肾上腺素,并保持病人平卧、吸氧等。

4.B

解析: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18℃以下冷冻保存,以防止血浆蛋白变性,保质期一般为5年。

5.D

解析: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血常规复查结果属于实验室检查,不属于重点监测。

6.C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相容性试验、微生物学检测、血液寄生虫筛查等,网织红细胞计数属于血常规指标,不属于输血科检测项目。

7.B

解析:采集血常规样本用于输血前检查时,应避免使用肝素抗凝管,因为肝素会干扰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

8.A

解析: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血液相容性良好,可以安全输注。

9.B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热、寒战,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

10.D

解析: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血液制品被污染,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引发感染。

11.A

解析: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最短时限是1年,以便复查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追踪输血反应和供科研使用等。

12.C

解析: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阳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

13.C

解析:输血科对白细胞滤除后的血液,建议在8小时内输注完毕,以防止白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14.B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首选的处理措施是暂停输血,吸氧,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

15.A

解析: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是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16.B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包括溶血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凝集法等,免疫荧光法不属于血液学常规检测方法。

17.A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细菌污染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寒战、高热,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

18.B

解析:输血科对血小板输注的效价监测指标是血小板聚集率,以评估血小板的实际功能状态。

19.B

解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处理是暂停输血,进一步检测,以排除输血反应的风险。

20.C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包括输血器滤除白细胞、紫外线照射、环氧乙烷灭菌等,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不属于病毒灭活方法。

二、多选题

21.ABCD

解析: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时,需确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以及血型(RhD)、血常规指标、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22.ABCD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可能的原因包括血液制品中存在过敏原、病人自身过敏体质、输血速度过快、血液储存时间过长等,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23.ABCD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相容性试验、微生物学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寄生虫筛查等,以评估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24.ABC

解析: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凝集,说明血液存在不规则抗体、血型鉴定错误或血液被污染,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输血反应的风险。

25.ABCD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可能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突然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26.ABCD

解析: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目的包括复查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追踪输血反应和供科研使用等,以确保输血安全和科研需求。

27.AD

解析: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或出现大片荨麻疹,需采用输血器输血或进行脱敏治疗。

28.ABCD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可能的诱因包括病人本身心功能不全、输血速度过快、输入血液量过大、血液制品中存在大量红细胞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29.ABCD

解析: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包括血液中血小板减少、血液储存温度过高、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输血速度过慢等,需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

30.ABCD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包括溶血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凝集法等,以准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三、判断题

31.×

解析: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时,必须确认血型(RhD)的核对,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32.×

解析:静脉输血时,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考虑病人血管条件、血液种类和输血速度等因素,不同血液种类对血管的要求不同。

33.√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肌注肾上腺素,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34.√

解析: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18℃以下冷冻保存,以防止血浆蛋白变性,保质期一般为5年。

35.√

解析: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相关问题。

36.×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相容性试验、微生物学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寄生虫筛查等,网织红细胞计数属于血常规指标,属于输血科检测项目。

37.√

解析:采集血常规样本用于输血前检查时,应避免使用肝素抗凝管,因为肝素会干扰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

38.√

解析: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血液相容性良好,可以安全输注。

39.×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热、寒战,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

40.√

解析: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血液储存时间过长,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41.√

解析: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最短时限是1年,以便复查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追踪输血反应和供科研使用等。

42.×

解析: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阳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

43.√

解析:输血科对白细胞滤除后的血液,建议在12小时内输注完毕,以防止白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44.√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循环超负荷,首选的处理措施是暂停输血,吸氧,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等治疗。

45.√

解析:输血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是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46.×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包括溶血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凝集法等,细胞凝集法属于血液学常规检测方法。

47.√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细菌污染反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寒战、高热,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

48.√

解析:输血科对血小板输注的效价监测指标是血小板聚集率,以评估血小板的实际功能状态。

49.√

解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结果的处理是暂停输血,进一步检测,以排除输血反应的风险。

50.×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的方法包括输血器滤除白细胞、紫外线照射、环氧乙烷灭菌等,紫外线照射属于病毒灭活方法。

四、填空题

51.血型(RhD)、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

解析: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时,需确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以及血型(RhD)、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52.输血速度

解析:静脉输血时,穿刺部位的选择应考虑病人血管条件、血液种类和输血速度等因素,不同血液种类对血管的要求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53.肌注肾上腺素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首选的处理措施是立即停止输血,肌注肾上腺素,并保持病人平卧、吸氧等,以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54.-18℃、5

解析:冰冻血浆(FFP)的储存条件是-18℃以下冷冻保存,以防止血浆蛋白变性,保质期一般为5年。

55.体温、脉搏

解析:输血后观察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相关问题。

56.微生物学检测、血液寄生虫筛查

解析: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血型相容性试验、微生物学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寄生虫筛查等,以评估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57.血液相容性良好

解析: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说明血液相容性良好,可以安全输注。

58.突然发热、寒战

解析:输血过程中发生溶血反应,最早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热、寒战,随后可能出现皮肤出现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腰背痛、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

59.检测不规则抗体、追踪输血反应

解析:输血科保存血液样本的目的包括复查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追踪输血反应和供科研使用等,以确保输血安全和科研需求。

60.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输血器

解析:输血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无明显红肿或伪足,阳性结果的表现是局部皮丘红肿、直径>1cm,需采用输血器输血或进行脱敏治疗。

五、简答题

61.输血前核对血袋标签的要点包括:(1)确认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以及血型(RhD)、血常规指标、输血医嘱、交叉配血结果、血液储存温度、有效期等信息;(2)核对标签与血袋是否一致,以及血袋有无破损、渗漏等;(3)核对血液种类、剂量、输注时间等信息,确保与医嘱一致;(4)核对血液采集日期、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血液在有效期内;(5)核对血液有无凝块、沉淀等现象,确保血液质量。

6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

案例:某病人因手术需要输血,输血过程中突然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为输血过敏反应。

可能原因:(1)病人自身过敏体质,对血液制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2)血液制品中存在过敏原,如白细胞、血小板等;(3)输血速度过快,导致过敏原进入体内过快,引发过敏反应。

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并肌注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2)保持病人平卧,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过敏反应加重的情况;(4)根据病人情况,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5)查明过敏原因,避免再次发生过敏反应。

63.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及目的。

输血科对血液进行检测的项目包括:(1)血型相容性试验,以确定血液与病人生理相容性,避免输血反应;(2)微生物学检测,以排除血液制品中的细菌污染,防止感染传播;(3)血常规指标,以评估血液质量和病人贫血程度;(4)血液寄生虫筛查,以排除血液制品中的寄生虫感染,防止疾病传播。

目的:(1)确保输血安全,避免输血反应和感染传播;(2)评估血液质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血液制品;(3)监测病人贫血程度,为病人提供合理的输血方案。

64.为什么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非常重要?

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非常重要,原因如下:(1)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血液与病人生理相容性,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2)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及时发现并排除输血风险;(3)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血液有无凝集现象,确保血液质量;(4)交叉配血试验可以评估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