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高考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高考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基础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能力检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60分)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单选题)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选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衣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正确答案:C

7、(单选题)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选择透过性

B.内吞和胞吐

C.保护作用

D.主动运输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水、维生素

B.NaCl、水、蛋白质

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D.蛋白质、脂肪、NaCl、水

正确答案:C

10、(单选题)大气层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紫外线

B.补充O2

C.吸收红外线

正确答案:A

11、(单选题)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

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正确答案:C

12、(单选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正确答案:C

13、(单选题)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正确答案:A

14、(单选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正确答案:C

15、(单选题)某市民政局统计显示,学优高考网目前该市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性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85%以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居民委员会是政府的基层组织

B.政府主动简政放权值得肯定

C.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

D.学优高考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受到削弱

正确答案:D

16、(单选题)时下,一款叫“开心农场”的网络游戏风靡大江南北。网民既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农场”里种植各种蔬菜瓜果,饲养家畜和宠物,也可以当“小偷”,到别人的农场里“偷菜”。“开心农场”游戏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让不少人能够敞开心扉在网上自如的交流,让不少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大的网民得到了身心的释放。但是,网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需要遵守社会公德,不仅可以不劳而获,随意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会受到惩罚,而且过度的沉溺于其中,会对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说明()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B

17、(单选题)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正确答案:C

18、(单选题)下列物质能用做水果催熟剂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正确答案:C

19、(单选题)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正确答案:C

20、(单选题)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驳论局面

D.雅典正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在一块陶片上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流放国外

正确答案:A

21、(单选题)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正确答案:C

22、(单选题)在函数,最小正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

正确答案:A

23、(单选题)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口号的理论基础是()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不列颠法

C.罗马法

D.欧洲大陆法

正确答案:C

24、(单选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正确答案:B

25、(单选题)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墻处停住了。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箫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抽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売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贏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有删改)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多选题)由于河流补给不同,河流的汛期不同:()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秋

B.流域内有季节积雪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C.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D.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正确答案:BC

2、(多选题)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C.生态平衡是绝对静态平衡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AD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三、填空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1、(填空题)函数的图像可由函数图像至少向右平移__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

正确答案:

2、(填空题)

正确答案:3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问答题)2009年9月11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国家举办“双百”人物评选活动的依据。

(2)“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对我们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精神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文化塑造人生,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必将激励人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

④举办“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于培育“四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