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心说到日心说_第1页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_第2页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_第3页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_第4页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一)地心说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就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及其他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转。简单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一个学说就这么简单的描述一下,就能被大众认可,并在1500多年的时间中其地位难以动摇,那么也太小看历史上的那些科学家了。一、史前时代人类从很早就开始观察天空了,各个文明,各个民族,在古代的传说中都有关于天地的传说。而当各个文明逐步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这段时间,一些最简单的自然规律也被人类逐步了解。比如日月星辰围绕大地的运动,随着农业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逐渐有了时间的概念,有了日,月,年的时间。那么日月星辰最直观的运动就是围绕着大地在运动,而大地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以大地为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围绕大地周而复始的运动,成为了人类最早的认知。这种认知在最早的几大文明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都是一样的。而欧洲的主要文明区域,古希腊地区,其天文方面的知识最开始受古埃及和巴比伦的影响最大。比较早一些的记载目前的资料还很少,当古希腊文明进入古风时代,各种天文方面的理论和研究变得越来越多。当然,这也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因为这时开始进入了城邦时期,人们对于时间和历法的需求比以前更加迫切了,所以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历法,就需要有更完善的天文理论。各行星发现时间表1.水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2.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3.地球人类居住地,故不存在发现之说,但地球是球形这一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4.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5.木星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类所知晓;6、土星在史前就被发现。伽利略在1610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并记录下它的运行轨迹;7.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过望远镜系统地搜寻,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8.海王星亚当斯和勒威耶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观察到海王星;9.冥王星于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二、地心说的萌芽——米利都学派地心说最早形成于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始人就是泰勒斯,大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地心说的萌芽就是出现在这个学派中。地心说的萌芽米利都学派,是以地区命名的。米利都是古希腊城邦的一所殖民城市,在安那托利亚西海岸线,今属土耳其。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这个哲学命题,开辟了古希腊人探讨宇宙本源的道路。泰勒斯追问了宇宙最根本的构成材料,有对自然现象的变化做出自然方面的解释。这样思考万事万物,便意味着整个宇宙都是可以被人类所思想所理解的。但是基于泰勒斯命题来源于经验观察,从而得出具有局限性的认识。米利都乃至整个欧洲文明,都被海洋包裹着,以至于泰勒斯认为整个大陆漂浮在海洋上面。就像是船那样,而地震现象是因为波涛涌动引起大陆的震荡。再加上一些生命都离不开水,由此得出结论。在整体上考虑宇宙万物由来问题之后,泰勒斯的弟子们又开始讨论宇宙的存在形式。阿纳克西曼德认为宇宙是球状的,星辰镶嵌在圆球之上。这来源于对天际线、海岸线等广阔视野的观察,这些东西不是直线,而且曲线。进而推论出,宇宙可能不是方得,而是圆的。当时并没有地球的概念和认识,他认为大地是柱状的,就像是鼓一样。我们生活在鼓的这一面,另外一面也应该是存在的(以地球为中心,其实是以我为中心)。阿那克西米尼改进了阿纳克西曼德的“宇宙模型”,他说:宇宙或许不是个球体,而是个半球,像一个巨大的毡帽一样罩在大地上。大地则是像一个盘子,浮在“气”上面。米利都学派是被认为是第一个哲学流派,泰勒斯之所以被称为“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说他首创了一种追寻万物本愿和归宿的哲学。泰勒斯以及整个米利都学派,都在追问构成宇宙的最根本的材料是什么?至于“水”还是“气”,以及后来的四元素说,这个答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古人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认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开创了研究宇宙的先河(以我为中心)三、欧多克索斯——初步建立宇宙模型(同心球体系)柏拉图(Plato,427~347BC)的学生欧多克索斯(Eudoxus,408~355BC)构建了同心球体系,该体系设计认为地球在中央是静止的不动的,往外依次是月亮、太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恒星,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动。欧多克索斯还是以火星为例,他认为火星被四个透明的同心球带着运动,这个四个球都保持着完美的圆周运动,但是每个球的转向和速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彼此组合后就形成了火星逆行的曲线。最后,欧多克斯先后给日月添加了3个同心球,五大行星各加上4个同心球,最外面是恒星的天球,这样一共27个天球组成了他的宇宙观。欧多克斯是第一个用几何思维去模拟天体运动的人,他通过同心球的几何运动,解释了行星逆行的现象,这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也为后来的地心说奠定了数学意义上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经过更多的研究之后,将欧多克斯的同心球理论继续完善和改进,设计了宗动天、恒星天、土星天、木星天、火星天、太阳天、金星天、水星天、月亮天,中心则是地球的宇宙结构模型,增加了22个天球,最终形成一个共包含49个天球的模型,这些天球是相互连接的物质实体,并且天体依附在天球上(有点类似于俄罗斯套娃,娃娃即为天球,而不同天体是镶嵌在不同的娃娃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推动,因此设计出的宗动天作为运动原动力的发源地,宗动天的推动力会依次传到最里层的天球,进而带动整个宇宙运动起来。此时,同心球理论的巅峰,成为当时希腊天文学的主导思想。同心球层体系一开始就招致了某些困难,因为它要求天体永远和地球保持同一距离。但行星亮度的变化以及\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日食有时是全食、有时是环食的现象说明,行星、太阳、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是不断变动的。四、\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阿波罗尼阿斯——“本轮-均轮”模型“同心球”模型将所有的天体放置于以地球为中心的球面上,因此天体运行过程中距离地球的距离不变。而观测发现,火星逆行时会看上去更明亮,也就是说距离地球更近。这成了“同心球”模型的一个严重缺陷。阿波罗尼斯(公元前262年-公元前190年)以“本轮-均轮”的几何模型为行星与地球间距的变动提供了一种解释。行星位于一个叫本轮的小圆周上,相对本轮中心作圆周运动。本轮中心位于以地球为圆心的大圆周上,称为均轮。(事实上,这个模型非常类似于现代观点的日地月系统模型)行星的运动由本轮和均轮的旋转复合而成,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前进,有时倒退。为了摆脱这一困难,柏加的\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阿波罗尼阿斯约前247–约前205)提出了另一种几何模型,他的模型中只有天体的轨道,而无实体的同心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了解释太阳和月亮与地球间的距离的变化,他设计了\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偏心轮——地球在天体圆\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轨道中心的一旁,为了解释行星的逆行现象,他提出了“本轮–\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均轮”结构——行星沿本轮怍\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圆周运动,本轮的中心又在另一均轮圆周上以地球为中心运行。五、\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希帕克斯-“偏心圆”模型阿波罗尼斯思想后来又为\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罗德斯岛上的\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希帕克斯约前161–约前126)所发展。他用一个固定的偏心轮解释太阳的表观运动,用一个移动的偏心轮解释月亮的表观运动,而行星的运动则用一套本轮一均轮来解释。他的模型与实际符合得较好。希帕克斯收集和比较了古人的观测记录,从而发现了\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分点岁差为36''(实际约为50'')。他测定丁约一千零八十颗恒星方位,编制了\t"/item/%E5%9C%B0%E5%BF%83%E8%AF%B4/_blank"星表。他把恒显的亮度分为六等。他通过观测月孔在两个不同纬度的平纬度,确定月亮离地球的距离约为地球直径的三十六倍,月亮直径为地球直径的三分之一(实际分别为三十倍和零点二七)。这些成就表明,当时的天文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希帕克斯(公元前190年~公元前120年)主张太阳沿黄道匀速运行,但地球并非位于黄道的圆心。“偏心圆”模型不改变赤道面位置,因此黄赤交点不变,即两分两至位置不变。图中,X为最远点,Y为最近点。A、B、C、D分别为两分两至点。。每个时节对应的圆弧长度不同,则时节的长短不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希帕克斯清醒地认识到不应沉溺于设计全部天体理论的梦想当中,而应该专注于系统地收集重要的观测数据,作为检视、修正、拓展天文理论的参考基础。他身体力行地进行了多项天文数据的观测。计算出回归年(太阳回到春分点所用时间)为365.25-1/300日(与现代数据仅相差14分钟,即相对误差不到十万分之三),恒星年(太阳回到同一星座位置所用时间)为365.25-1/144日,由此发现了“岁差“(回归年与恒星年的差异)。通过长年累月的观测,绘制了西方第一份”恒星表“,使用相对黄道、赤道的数据标出了至少850颗恒星的位置,并划分了亮度等级,为辅助定位行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六、托勒密——《天文学大成》随着时间的积累,各种天文观测数据越来越详细而丰富,行星运动的更多不规则特性逐渐显露出来。单纯的“本轮-均轮”模型和“偏心圆”模型不断受到各种质疑。两三百年后的公元150年,托勒密的著作《至大论》出世。克劳迪乌斯・托勒密约公元100年-公元170年)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行星问题的技巧,对古代天文学做了系统性整理与发展。他从观测数据出发,通过算术和几何论证的方法,以大量演示性过程计算和数据比照,体现出天体问题背后的数学精确性。他最主要的创见在于“偏心匀速点”的引入。“本轮”中心是相对于偏离均轮圆心的“偏心匀速点”作恒定角速率的圆周运动。根据每个行星的特殊情况,本轮平面与均轮平面或重合或倾斜。行星的许多不规则性都可借由这个改进的模型得以解释,且成效卓著。托勒密总结了希腊古天文学的成就,写成《天文学大成》十三卷。其中确定了一年的持续时间,编制了\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星表,说明\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旋进、折射引起的修正,给出\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日月食的计算方法等。他利用希腊天文学家们特别是希帕恰斯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成果,把各种用\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偏心圆或小轮\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体系解释\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天体运动的地心学说给以系统化的论证,后世遂把这种\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地心体系冠以他的名字,称为\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托勒密地心体系

[2]。这部巨著是当时天文学的\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百科全书,直到\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开普勒的时代,都是天文学家的必读书籍。《\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天文学大成》——500年的希腊天文学和\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宇宙学思想的顶峰——统治了天文界长达13个世纪。这样一本知识上参差交错且复杂的著作,不是单独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托勒密依靠了他的先驱者,特别是希帕恰斯,这一点是无须掩盖的。他面对的基本问题是:在假设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以及所有天体以均匀的速度按完全圆形的轨道绕转的前提下,试图解释天体的运动。因为实际天体以变速度按\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椭圆轨道绕地球以外的中心运动,为了维护原来的基本假设,就要考虑某些非常复杂的\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几何形状。托勒密使用了三种复杂的原始设想:本轮、偏心圆和\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均轮。他能对火星、金星和\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水星等等的轨道分别给出合理的描述,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模型中,那么它们的尺度和周期将发生冲突。然而,无论这个体系存在着怎样的缺点,它还是流行了1300年之久,直到15世纪才被\t"/item/%E5%85%8B%E7%BD%97%E7%8B%84%E6%96%AF%C2%B7%E6%89%98%E5%8B%92%E5%AF%86/_blank"哥白尼推翻。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