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下,似乎一切无法立刻变现的事物,都被视作浪费。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思考一下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有用”是真的“有用”吗?“无用”是真的“无用”吗?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庄子的答案吧邹城火虎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南华经》。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把握文章内容。3.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的浪漫风格,鉴赏其借助寓言增强说理趣味性的写作手法。4、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及其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

庄子与他的思想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经济的发展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时代背景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了解庄子了解庄子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通“诽”)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庄子终身不仕。“漆园傲吏”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面对死亡的安然(生死观)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具有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具有一些积极意义。主要作品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了解庄子《庄子》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其中《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了解作品鲁迅评价: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当下,似乎一切无法立刻变现的事物,都被视作浪费。数据取代语言,效率凌驾感受。我们追逐利益,追逐成绩,追逐“有用”。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思考一下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有用”是真的“有用”吗?“无用”是真的“无用”吗?读《五石之瓠》,就是要看看庄子的回答能给我们怎样的时代启示。前情回顾《五石之瓠》选自《逍遥游》。《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里面追求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我有一个大葫芦(第二部分)翻译文本解读文题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shí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

: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1石=10斗=60千克(战国)5石=50斗=300千克正音朗读五石之瓠瓠落呺然不龟手洴澼絖

掊鬻xiāopǒujūnpíngpìkuàngyùhuòhù剖pōu一点小提示:请大家等会在看这个葫芦和“护手霜”故事的同时猜一猜,他俩究竟在吐槽对方的什么?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击破。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种植赠送承托。原文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果实)。惠子对庄子说:“魏惠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结出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的果实),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瓢,却因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够空大,但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我就把它击破了。”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防止手冻裂的药物。龟,同“皲”,皮肤冻裂。漂洗丝絮。洴澼,漂洗。絖,同“纩”,丝绵絮。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善于发挥事物的“大”的功用。状语后置句,请百金买其方。原文卖庄子说:“这是你本来就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购买他的药方。宋人聚合家人商量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超过数金,现在一旦卖出药方就可得到百金,还是卖给他吧。’。

原文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指越人发兵侵吴。游说领兵。割地。省略句,“或以(之)封”。相同。客人得到药方,用它来游说吴王。越人发兵侵吴,吴王派他带兵。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结果大败越军,吴王画出一块土地来封赏他(因为用了这药,兵士可免于冻裂之患),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不能免于漂洗丝絮,这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原文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盛酒器。这是说大瓠像大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用绳结缀/考虑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弯曲不直。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做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庄子的故事里,惠子看着和谁是一类式的?

我有一点小疑问(第三部分)惠子在嘲讽什么?庄子怎么反驳?暗指庄子的思想大而无用①通过对比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②讥讽惠子的做法本质与宋人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1.惠子和宋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惠子→“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眼光狭窄,思维固化,只见世俗小利,不见事物背后的“大用”。惠子与宋人庄子的回答之智慧庄子的回答之智慧2.庄子和客有什么相同之处?客→以说吴王获裂地之赏庄子→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眼界宽广,思维活跃,能跳出事物固有之用的窠臼而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庄子与客庄子的回答之智慧庄子与客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不同:客:本质处于功利的心机庄子:将五石之瓠用于“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完全脱离功利心,隐含着精神的大自由。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①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②“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本文中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总结惠子→盛水、装东西庄子→做成大樽浮乎江湖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为依托。文中刻画了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庄子讲述了“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瓠”无用的观点,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写作特色②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文中惠子和庄子两人的对话贯串始终,用两人对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故事。③以小见大,思辨性强。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这两则小故事,深刻地阐明了“有用”与“无用”可以相互转化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引发人们的思考。课堂小结老子以简约的语言阐明道,庄子运用寓言故事把哲学思想寄托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对话中,留给人想象的空间。在《逍遥游》中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对“有”“无”的辩证思考,表达了自己蔑视世俗功利、追求自由人格和逍遥自适的生命境界的精神。我有几句话补充(第四部分)对比阅读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惠施告诉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叫它樗。其树杆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不合规矩,生长在路边,匠人看都不看它。现在你的言论也是大而无用,大家都抛弃它。”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说:“……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还愁它没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宽旷无人,一物不隔的地方,任人在树下徘徊,或者自由自在地躺下来休息呢?如此它能不过早地遭受斧头的砍伐,没有东西能侵害它,因为无所可用,所以又会有什么祸害呢。”大瓠→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突破现实束缚、无所依傍、游心于无穷的逍遥游2、超尘脱俗、悠游自在、物我合一的心灵世界3、庄子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生命境界作文小练习请大家续写这段小说内容,你可以选择:(1)“有用必要论”,帮助母亲说服“我”选择更“有用”、更具有社会认可度的专业(2)“无用之大用论”,帮助“我”说服母亲,支持“我”追求这个看似“无用”的专业要求:选择一个立场,续写这段小说,后面可以增加更多对话。说服对方的部分必须符合逻辑且有力,要求不少于300字母亲把茶杯重重磕在茶几上,玻璃震颤的声音刺得我耳膜发疼:“你看看新闻里说的,今年文科生失业率………………”“可是敦煌研究院的樊锦诗先生,不也是历史系出身?”我忍不住抬头,说出那份坚持的火焰在胸腔中熊熊燃烧“………………”

比较阅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试分析两篇课文不同的论说风格和语言韵味。合作探究《老子》说理冷静,善于汲取俗世经验,具有辩证色彩,比如作者列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毂、陶器和房屋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庄子》汪洋恣肆,善用寓言,婉曲达意。文中庄子借“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来反驳惠子认为“五石之瓢”无用的观点,表意鲜明。论说风格《老子》语言简约、表意深刻、表达严谨,具有独特的魅力。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说理层层推进,气势如虹。《庄子》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如文中庄子批评惠子“拙于用大”“夫子犹有蓬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