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阅读(71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植物、矿物的名字、属性和效用,对于研究上古地理、环境、生态、早期本草医学乃至名物训诂都具有弥宗教、神话、博物等内容,全面反映了商周之际先民的世界观,保存了丰富的上古文化记忆,对于重建上古历史、地理更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实际上,由于《山海经》一直被视为志怪之书,所以人们对其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足。于它记载了丰富的上古神话故事,是保存中华早期神话最丰富、最系统的传世典籍,足以让我们在数千载之后一窥华夏原始神话的原貌。《山海经》并非为叙事或抒情而作的文学著作,而是为记载山川、博物、方国地理而作的志书。志书贵在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因此《山海经》记载的神话都极为简单,大都仅具情节梗概,与希腊、印度的神话史诗或后世志怪、神魔小说那种细致的形象刻画、恢宏的场景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铺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这是因为《山海经》的目的本不在表现,而在记事。现代文学史往往将《山海经》视为小说或叙事文学的源头。其实,叙事内容在《山海经》中所占比重甚小,至于《山海经》的主体内容,毋宁说更像一部不厌其烦地罗列事项、数据的“流水账”。但恰恰是这种缺乏文学性的记事文字,真实地保存了神话的原始面目。材料二:第1页/共20页当《山海经》的神话叙事遇上苏绣的丝光和苗银的锤纹之时,一种全新的美学范式正在生成:它既承袭了神话“观物取象”的诗性思维,又借助工匠之手将虚无缥缈的传说转变为可触摸感受的物质形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张力悄然显现——传统纹样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焕发新颜,古老传说借公共美育渗透当代生活,神话的“神性”不再囿于典籍,而成为连接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其叙事内核根植于原始先民的集体创作与原始思维,呈现出对超自然力量的直观想象和敬畏;其神灵形象多呈现出人兽杂糅的“怪诞美”,以人与鸟、蛇、兽等元素的奇妙组合打破现实逻辑的束缚,构建出神秘诡谲的视觉意象,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的“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的弇兹,将人类面容、禽鸟躯体与爬行动物的肢体特以地理空间为框架,通过山川河岳的方位描述构建神话世界,体现出混沌与秩序的交织。这种“秩序中的混沌”恰是原始思维的诗意表达,呈现出一种粗粝而神秘的审美形态。《山海经》神话叙事与非遗手工艺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文化符号从抽象到具象、从文本到实体的转化过程。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形式迁移,而是通过工艺语言对神话内涵的重新编码,转化过程遵循“双重编码”原则:一方面保留神话叙事的核心符号,另一方面结合手工艺产品的材质特性进行再创造。非遗手工艺对《山海经》神话的美育重构,核心在于通过传承与创新的双向互动,将神话叙事的文化基因植入现代生活语境。这一过程既是对传统技艺的活化延续,也是对神话美学的当代诠释。非遗手工艺的传承本质是文化记忆的“活化”“传统并非僵化的遗产,而是需要通过理解与解释不断更新的对话”。以“精卫填海”为例,山东潍坊风筝艺人将这一神话转化为立体风筝造型,通过竹篾骨架与丝绸蒙面的传统工艺,再现精卫“衔木填海”的坚韧意象。艺人们在风筝两翼绘制精卫鸟首衔树枝的图案,尾部设计成波浪形竹骨,当风筝升空时,尾部绸带随风摆动,仿佛精卫鸟正穿越云海搏击风浪,使静态的神话形象获得“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动态生命力,让“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征通过风筝的飞行姿态得以具象化表达。风筝的飞行特性赋予神话动态叙事,使“填海”从文本隐喻升华为视觉化的精神象征。非遗手工艺的美育重构,最终指向文化认同的强化与人文精神的复兴。正如费孝通所言,“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这一过程中,神话叙事从历史文本跃升为当代美育的活性资源,非遗技艺则从技术传统转型为文化创新的动力引擎。二者的融合不仅为传统工艺注入叙事灵魂,更为中国文化的价值表达提供了诗意路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山海经》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远远不足,书中记录的山川和博物及方国地理等关键史料长期第2页/共20页被忽视,导致它一直以来仅被视为志怪之书。B.事而非表现”的本质。C.非遗手工艺在转化《山海经》神话时,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完全取代传统纹样,使古老传说以现代审美形态渗透当代生活。D.材料一强调《山海经》的史料价值,材料二则认为其神话叙事的现代转化比史料价值更重要,二者评价重心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山海经》语言特色与叙事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海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以短句白描,仅用“豹尾”“虎齿”等核心特征勾勒形象,体现语言“简明扼要”的特点。B.《山海经》中“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通过具体物象(狐、九尾)的罗列完成场景建构,符合“实录性”叙事手法的特征。C.《山海经》中“善啸”“其状如牛”等描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华丽,增强了文学感染力。D.表现”的本质特性。3.根据材料二对“双重编码”原则的定义,下列现象不符合该原则的一项是()A.同时在螺钿镶嵌中融入渐变色彩工艺。B.实现更精细的羽毛纹理。C.改为“人形持烛”。D.空工艺提升立体感。4.“精卫填海”风筝案例,分析非遗工艺者如何践行这一理念。5.材料,为该展览拟写一条对仗式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传承与创新”的主题。第3页/共20页【答案】1.B2.C3.C4.①在前人创造中学习:风筝艺人保留“精卫衔木填海”的核心意象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采用传统工艺,体现对神话叙事和传统技艺的传承。②在学习中创造:风筝艺人使静态神话形象获得动态生命力,让持之以恒的精神以风筝飞行的姿态得以具象化表达,赋予神话动态叙事,实现技艺与叙事的创新。5.示例一:神话织进苏绣针,古卷活成非遗韵;示例二:山海神话触可及,非遗匠心续新章;示例三:一根丝绣千年梦,半片银刻山海魂。【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从不同维度解读《山海经》的价值:材料一强调其作为上古史料的本真性,突出地理博物志的实录特征;材料二则聚焦神话叙事在非遗工艺中的创造性转化,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对话。二者形成互补,前者重文献考据,后者重文化活化,共同揭示《山海经》作为中华文明基因库的多重意义。【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导致它一直以来仅被视为志怪之书”错误。依据材料一“实际上,由于《山海经》一直被视为志怪之书,所以人们对其史料价值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足”可知,原文并未提及是因为书中关键史料长期被忽视才导致它仅被视为志怪之书,属于强加因果。C.“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完全取代传统纹样”错误。依据材料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张力悄然显现——传统纹样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焕发新颜”可知,材料强调数字技术“介入下焕发新颜”,但未说“完全取代传统纹样”。D.“材料二则认为其神话叙事的现代转化比史料价值更重要”错误。材料二是说《山海经》神话叙事与非遗手工艺互动,并非认为其神话叙事的现代转化比史料价值更重要,二者是不同方面的价值。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断的能力。C.“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华丽,增强了文学感染力”错误。材料一指出《山海经》语调《山海经》语言质朴,无“生动华丽”之说。故选C。【3题详解】第4页/共20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双重编码”原则是一方面保留神话叙事的核心符号,另一方面结合手工艺产品的材质特性进行再创造。A.符合。保留“西王母”核心特征,融入渐变色彩工艺。B.符合。保留“毕方鸟”形象符号,采用数码刺绣创新。C.不符合。为迎合市场将烛龙的将“人面蛇身”改为“人形持烛”,违背了“保留核心符号”原则。D.符合。保留“肥遗蛇”核心符号,结合银雕工艺创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在前人创造中学习:保留神话原型,继承“精卫衔木填海”的核心情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内核;延续传统工艺,运用竹篾骨架与丝绸蒙面等传统风筝制作技艺;遵循原始意象,在风筝两翼绘制精卫鸟首衔树枝的图案。②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动态化呈现,通过波浪形竹骨和飘动绸带,使静态神话获得“翱翔天地”的动态表现;意象转化,将文本隐喻的“填海”升华为风筝飞行姿态的视觉化精神象征;工艺创新,尾部设计既保持传统工艺特征,又实现神话叙事的现代表达。【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关联“神话”“工艺”与主题。(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命运慢跑团蔡崇达两年多没回家乡,倒也说不出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此前父亲去世了,回到家乡,按照繁文缛节终于第5页/共20页把葬礼办完,突然觉得深深的说不出的累和厌倦。父亲中风多年,如此艰难地熬了这么多时日,他真的尽力了。那个葬礼上,我表现得很成熟,每个流程、每个细节我都控制得很好,好到按照习俗该号哭的时候倒突然哭不出来了。熬到第三天,吃饭的时候,我和母亲假装随口一说“报社在催我回去了”。母亲看着我,直直看着我,看了许久。要离开的时候,母亲就坐在门口。那时候正是下午,阳光像雪花一般打在她身上,衬得母亲身后的房子像个黑乎乎的洞。让它们一个个喧闹地占据我的生活,我因此被挤压到完全没有机会去琢磨心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已经发生了什么。那一天我是在深夜乘飞机到达家乡的。然而,我果然还是睡不下。我突然想起,此前好像朋友圈里谁发过的,东石镇那一年新建了条海堤跑道。我想,我得去看看。趁着现在天还没全亮。海堤跑道就在那儿——我往海的方向走,看到路上陆陆续续有穿着运动服、运动鞋的人,骑着摩托车也往海的方向驶去。他们大都是中年人,大都大腹便便的,明明看上去睡眼惺忪,但莫名精神抖擞。某一刻,我觉得我和他们成了一条河流,我们要一起欢欣雀跃地汇入海洋。太阳正在升起来,往地上这么一照,我才发现许多人头上亮着光,再一细看,跑步的许多人头都秃了。父亲?我愣了一下。在我对父亲的所有记忆里,完全没有他出来晨跑的信息。里了,他想偷偷去隔壁村兼职当环卫工人,就是一早一晚两次打扫,他说不能让你知道,你自尊心强。他说儿子以后是拿笔坐办公室的,得保护你心里的傲气。他说他觉得对不起家人,四十岁了才发现自己这么第6页/共20页他的难受。他说觉得自己要拖累你了,而且越来越拖累;他说,哪有父亲拖累儿子而不是照顾儿子的;他说自己曾想过偷偷死掉,不能拖累你,但又舍不得看不到你。他说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才对你最好……”我难过到无法控制,停了下来,低着头,不断用手臂擦去涌出来的眼泪。坐在门槛上嘛,老书记有段时间经常来看望你父亲,也陪着坐在门槛上,每次来总会拿点儿他觉得好吃的小东西,什么麦芽糖啊、橘封条啊、风吹饼啊。他们还会一起回忆,回忆小时候一起去偷地瓜、抓螃蟹。我们不是不让你父亲抽烟嘛,老书记总会偷偷打量着我在不在,然后偷偷掏出烟,点燃了,再塞给你父亲。“老书记去世后,有段时间黑昌来了。他也坐在门槛石上。我每次问他什么事情,他都说没事。我故“他想念他父亲了,还不想让人看出来,害羞什么?”母亲说着说着,自己倒悲伤起来了。下午,黑昌突然来我家了。那日晚上,我竟然睡着了。睡梦中,我梦到和父亲在海堤跑道上跑步。梦里父亲是偏瘫前的模样。第7页/共20页“那哪里好?”文本二:谈创作《草民》原因蔡崇达“作家到底是干嘛的?”这个写在《台风来了没》里的疑问,便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追问。也是的,我必须抵达的那些部分。幸好,人是时代中的人、社会中的人、文化中的人、人群中的人。身处于共同的时空,借由我们共同参与构成时代、社会、文化、人群。我知道的,这些年来,那么多人的内心发生的建设和摧毁、繁茂与枯萎、喧嚣与死寂,或许并不比一场巨大的海啸,或者一颗星球的崩塌小。我还知道,因为这些部分这么难以讲述和表达,当下许多人就此揣着同样的难受,如此脆弱且无力地孤独着。我曾在类似的时刻,获得文学的支援,我因此笃定,这是文学可以、而且必须起作用的时候了。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父亲葬礼后感到“深深的说不出的累和厌倦”并急于离开家乡,既源于长期照料病人的疲惫,也包含对繁文缛节的逃避。B.母亲在“我”提出离开时“直直看着我,看了许久”,这长久的凝视里蕴含着意外、不舍和对儿子深深的忧虑等复杂的情绪。C.“我”回到北京后主动承担夜班热线工作,是想用他人的故事填满自己的生活,刻意地回避因父亲离世带来的影响。D.父亲曾想兼职当环卫工人却不愿意让“我”知道,主要是出于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骄傲感,担心“我”会觉得丢脸或有心理负担。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将阳光比作“雪花”一般打在母亲身上,这一比喻新颖独特,描绘了午后阳光的质感,同时衬托出母亲内心的落寞与空荡。B.海堤跑道上大多是“大腹便便”“头都秃了”的中年跑者,展现了慢跑团成员的群像,也为下文引出父亲曾参与其中埋下伏笔。C.文中黑昌这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主要得益于对他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正面刻画,以及“我”和母亲对他评价的侧面烘托。第8页/共20页D.文章以“跑步”为线索,将“我”当下的跑步经历、父亲的往事、母亲的回忆以及梦中的父子同跑巧妙串联,内容集中,结构严谨。8.文中多次写到“门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9.文本二提到“人生难以自我抵达、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部分,便是作家工作的开始”“这是文学可以、而且必须起作用的时候”。请从“亲情困惑”或“生存困境”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认知的。【答案】6.A7.D8.①营造生活气息与乡土氛围:门槛是传统民居的典型元素,承载着邻里间的温情与守护。门槛的意象增添了文本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温情;②展现人物性格与情感:发生在门槛边的故事(如老书记偷偷递烟、黑9.示例一:亲情困惑父亲去世后,我内心的创伤是难以自我抵达、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文章通过父亲隐瞒想要兼职的想法、知的缺失,缝合了内心的情感裂缝。示例二:生存困境海堤上慢跑团的中年人“睡眼惺忪但莫名精神抖擞”,他们和父亲一样在命运的困境中努力挣扎,难以言说。文章借由黑昌喊出的“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的口号,呈现出普通民众的生命韧性,体现了民间草根面对困境时不屈的生命力。【解析】【导语】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父子关系的复杂性与生命的沉重。通过“跑步”这一意象,串联起现实与回忆,揭示了主人公对父亲认知的缺失与遗憾。黑昌这一角色的设置巧妙,既填补了父亲形象的空白,又成为情感宣泄的出口。文本通过葬礼后的逃避、夜班工作的麻痹、返乡后的顿悟等情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主人公从情感封闭到逐渐释怀的心路历程。作者蔡崇达以平实的语言,将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与亲情困惑娓娓道来,体现了文学对人性困境的深刻关照。【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的照料。故选A。【7题详解】第9页/共20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跑步”串联“母亲的回忆”错误。母亲的回忆主要跟“门槛”相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物象作用的把握能力。①门槛是农村传统民居典型元素,是家庭空间的边界,父亲偏瘫后老爱坐在门槛上,老书记时常来看望父亲,也坐在门槛上,黑昌来看望父亲也是坐在门槛石上。门槛是邻里之间温情与守护的见证,门槛这一意象营造了生活气息与乡土氛围。②父亲偏瘫后老爱坐在门槛上,老书记来看望父亲也陪坐在门槛上,每次来总带点他觉得好吃的小东西,回忆小时候的往事,甚至偷偷给父亲抽烟,体现老书记的细心和对父亲的感情。老书记去世后,黑昌来看望父亲,以看美女为借口也像老书记一样坐在门槛石上,但红红的眼眶体现出对亡父深切的思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以及探讨作品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示例一:亲情困惑对父亲在世时的记忆只停留在中风后艰难熬日子的脆弱,从而揭示出父子之间的深情与隔阂。又通过黑昌的回忆、母亲的讲述,将父亲“未说出口的爱”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细节,让“我”逐渐读懂父亲隐藏的深情,缝合了内心的情感裂缝。示例二:生存困境海堤跑道上慢跑的大都是中年人,大都大腹便便,睡眼惺忪但又莫名精神抖擞。而父亲生前也和这些人一样是慢跑团的人。黑昌回忆了父亲生前的不易但又努力挣扎,而慢跑团的口号是“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从而呈现出普通民众在困境中努力的不屈生命力。(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常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10页/共20页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皇祐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统制广南盗贼事,置酒垂拱殿以遣之。复为枢密副使,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赐第敦教坊,优进诸子官秩。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乃闻青已破贼,顾宰相曰:“速议赏,缓则不足以功矣。”[注]①面涅(niè材料二: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皆潞公之谋也。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文潞公当国A建言B以两镇节C使出之D青自陈E无功F而受镇节G无罪H而出外藩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夏国王元昊对宋称臣后,狄青的职务不断变化,迁为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多个职位,后又迁为马军副都指挥使。B.狄青先做了枢密副使,升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城,皇帝称赞狄青的功劳,授任他为枢密使,还赠给他一处住宅,优待他的几个儿子。C.狄青担任枢密院枢密使的时候,袒护自己的士卒。以致士卒每一次得到了衣物粮食,都认为是狄青赏赐,这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担忧。第11页/共20页D.狄青有了谋反之意后,仁宗就对狄青有所怀疑,每个月都派遣使者去慰问看望他两次。狄青变得惊吓疑虑,不到半年时间就得病去世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2)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14.要概括。【答案】10.ADGC12.D13.(1)宋仁宗因为狄青多次获得战功,想召见他询问大政方针,正赶上敌兵入侵渭州。(2)本朝的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只是因为得到了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陈桥兵变的事情。14.①狄青不同意皇帝的建议除掉他当士兵期间在脸上刺的字迹、符号。②狄青希望得到蕃邦部落的骑兵数百名,再加些禁卫军,皇帝很欣赏他的话。③狄青打败了敌人,皇帝要立即与宰相商议奖赏,不能迟缓。【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两则材料展现了北宋名将狄青的双面形象。材料一突出其战功赫赫、忠勇报国,从行伍出身到枢密使的晋升历程,体现仁宗对其信任;材料二则揭示其居功自傲、收买军心引发的政治危机。两则材料形成鲜明对比,既彰显武将功勋与帝王器重,又暗含功高震主的历史宿命,折射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下武将的生存困境。【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文潞公掌权,建议让(狄青)以两镇节度使的身份外调。狄青自己陈述说(自己)没有功劳却接受镇节之职,没有过错却被外调至藩地。A处断开。D处断开。应在G处断开。故选ADG。【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第12页/共20页A.正确,意思相同,都是“军队”的意思。句意:狄青从军队底层崛起。/置身军队之中。B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不用回避小的责备。D.正确,意思不同,后退/击退。句意:后退了几步。/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狄青有了谋反之意”错误,材料二只是说“朝廷疑尔”,意思是朝廷怀疑他,并未提及狄青有谋反之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赶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涅,但狄青拒绝后,仁宗未强迫,体现对狄青意愿的尊重与信任。垂拱殿以遣之”狄青主动请战,仁宗被其壮志打动,授予要职并设宴送行,体现对其能力与忠诚的信任。相尽快商议奖赏,担心迟缓会辜负其功劳,体现对狄青功绩的认可与重视。参考译文:材料一:第13页/共20页都虞侯、眉州防御使,又升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狄青从军队底层崛起,十几年后显贵,当时脸上的刺青还在。仁宗常下令让狄青敷药去除刺青,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因为功劳提拔我,不看重门第出身,我能有今天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刺青啊。我希望保留它来勉励军中将士,不敢接受诏令。(后来狄青)以彰化军节度使的身份担任延州知州,又升任枢密副使。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人侬智高反叛,岭南一带动荡不安。狄青上奏章请求出征,第二天入朝奏对,自己说:“我出身军队,除了征战讨伐,没有别的办法报效国家。希望能得到蕃邦部落的骑兵几百名,再加上”仁宗被他的壮志打动,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统制广南盗贼事务,还在垂拱殿设宴为他送行。(狄青平定叛乱后)又担任枢密副使,升任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城,仁宗嘉奖他的功劳,授任他为枢密使,赏赐他敦教坊的住宅,还优厚地提拔了他几个儿子的官阶。起初,狄青出征后,仁宗常常担忧地说:“狄青有威名,叛贼定会畏惧他前来。他身边的侍从,不是他亲信的人不行;即使是饮食起居,都要防备意外发生。”“赶”材料二:“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对此感到担忧。当时文潞公掌权,建议让(狄青)以两镇节度使的身份外调。狄青自己陈述说(自己)没有功劳却接受镇节之职,没有过错却被外调至藩地。仁宗也认为(狄青说得)“本朝的太祖难道不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吗?只”到中书省为自己辩解,文潞公直视着他,说:“没别的原因,朝廷怀疑你罢了。”狄青惊慌恐惧,后退了几(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王安石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第14页/共20页二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注]题中“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王安石晚年居金陵紫金山“半山园”时的邻人兼友人。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实写友人庭院内茅檐洁净无苔痕、花木成畦,暗赞主人勤勉高洁。B.第一首诗后两句用“护”“绕”“排”“送”等动词,使静态景物产生动态美感。C.第二首诗前两句从视觉和嗅觉描绘了桑枝稀疏、楝花繁盛、风送香飘的田园景象。D.第二首诗写黄鸟的鸣叫声惊扰了正在睡午觉的友人,可见此处也有嘈杂烦恼之音。16.第二首诗的结尾句“尚疑身属半山园”寄寓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16.认同。②杨德逢的庭院具有简朴、清静的特点,这正是诗人晚年所喜欢的居住环境。③从居住的环境又可见诗人与杨德逢志趣相投,追求高洁的情操。【解析】【导语】这两首题壁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友人湖阴先生居所的田园风光。前首通过“茅檐”“花木”等意象展现主人高洁品格,后首以“桑条”“楝花”勾勒幽静景致。末句“尚疑身属半山园”巧妙流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居所环境的由衷喜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可见此处也有嘈杂烦恼之音”错误。第二首诗中“黄鸟数声残午梦”,黄鸟的鸣叫声只是惊扰了诗人的午梦,从整首诗营造的宁静、闲适的田园氛围来看,这里并没有嘈杂烦恼之意,反而增添了一种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情趣。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诗人午梦被黄鸟声惊醒后,怀疑自己还在半山园。这表明湖阴先生的庭院环境与诗人自己居住的半山园环境极为相似,让诗人产生了恍惚之感。诗句从侧面赞许了庭院环境的宜人。②第一首诗描绘了湖阴先生庭院的简朴、整洁之景,第二首诗展现了宁静田园风光。这样的环境与诗人晚年所追求的宁静、清幽的居住环境相契合,所以该句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居住环境的喜爱与向往。第15页/共20页③湖阴先生庭院的环境体现出主人高雅的情趣和生活态度,而诗人对这环境的认同和喜爱,说明诗人与杨德逢在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上是相似的,都追求高洁的情操,体现了两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____________”为例,论证了“父母,是人的根本”这一观点。其中杜甫《登高》与之相关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温馨宁静的乡村炊烟,如“_______”。【答案】①.疾痛惨怛②.未尝不呼父母也③.无边落木萧萧下④.不尽长江滚滚来⑤.汉家烟尘在东北(九重城阙烟尘生)⑥.依依墟里烟(墟里上孤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怛、萧、阙、墟。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令时节,太阳的光芒多了些许温柔,几枝鸡爪花缠绕在小院的篱笆上,一缕缕细细碎碎、浅浅淡淡的香气在农家小院里氤氲开来。菜园里的金色菜花开得正好。院子里,人们忙碌着。厨房的炊烟混合着肉的香味,几个孩子追着小狗在厨房间进进出出,老人在院子里眯着眼睛晒太阳。这一朵朵花,本该出现在山间,最终零落在尘土里。,然而它此刻却以一种沉睡的姿态躺在餐桌上。①很难想象,一朵花的生命可以给人的生命以这样的方式以滋养。②花无语,且留香。春天的餐桌,当然少不了鲜花菜肴。在人们印象中,鲜花是用来欣赏的,而云南人的鲜花是用来烹饪的,尤其在春天这个百花盛会,餐桌上断然少不了诸如芭蕉花炒肉丝、蜡肉蒸芋头花、马桑花炒火腿、凉伴棕包花、豆米苦刺花汤、油炸瓜花、木棉花炒酱之类的菜品。要是此时再配上一壶鲜花酿,那定是人生怯意时刻。18.第16页/共20页简要分析。19.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应该在叶脉间静默,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B.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C.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接受雨的洗礼,抑或在灿烂中盛放D.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享受着春天的宠爱,在雨中接受洗礼,抑或盛放在灿烂中21.文中倒数第二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22.填入文中最后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花香四溢B.花团锦簇C.美味佳肴D.秀色可餐18.①前两个句子是从花的角度来描述,第一个句子描述了鸡爪花细细碎碎、浅浅淡淡的香气,第二个句子写出了金色菜花的状态;②后两个句子从人的角度来描述,第三个句子写出了人的忙碌,第四个句子写出了小孩、老人的玩闹与悠闲。19.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成“一朵花的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给人的生命以滋养”。第②句关联词不当,应改成“花无语,但留香”。20.B21.22.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代汉语表述习惯,应是方式在前、对象在后,故应改为“一朵花的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给人的生命以滋养”。第②句“且”表示递进,而此处前后是转折关系,用“但”更合适,即“花无语,但留香”。第17页/共20页【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它应该静默在叶脉间”,与后文“盛放在灿烂中”结构一致,形成对称,两者通过“抑或”衔接表示选择。而A项的“在叶脉间静默”是“介词结构+动词”,与其他分句结构不协调,故排除A。“在雨中接受洗礼”与前后分句的节奏和字数相对匹配,保持了一种工整的韵律感,故排除C。“盛放在灿烂中”与第一分句“静默在叶脉间”形成“动词+在+名词”的结构对照,使整个排比句的结尾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富有韵律,故排除B。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花香四溢”主要强调花的香气,不能体现云南人用花烹饪留住花朵价值的意思。B.“花团锦簇”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与用舌尖感受春天留住花朵价值不相关。C.“美味佳肴”只是说食物美味,没有突出与花有关以及留住春天的感觉。D.“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云南人用花烹饪,让花朵既好看又好吃,用舌尖感受春天,留住花朵价值,最恰当故选D。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材料二: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陶行知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欲成其“大”者必先就其“小”第18页/共20页成大事,就大业,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恰如刘邦以全局之观赢得天下;但欲成其“大”者,必先就其“小”,恰如老子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没有周密规划和长期积累的情况下,成功之花岂会轻易绽放?《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西谚也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于是,失败在所难免;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由此诞生了一大批“躺平”“佛系”的年青人。这是理想受挫之后的必然结果——好高骛远者怎能注意到脚下的坎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上海新世纪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新世纪版2007
- 2025年菏泽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公开招聘教师(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英语 Unit 2 Healthy eating Language Points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
- 唱歌 其多列教学设计小学音乐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 新生儿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9.1 市场配置资源1说课稿(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3
- 第2章 生物的排泄说课稿初中生物学北京版2024七年级下册-北京版2024
- 2025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307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政府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项目1 初探人工智能
- 妇产医院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qa笔试题目及答案
- 微积分学-P.P.t-标准课件00-第1讲微积分的发展历程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委托服务合同
- 2024年青岛市事业编考试真题
-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T231-2021规范解读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T-SUCCA 01-2024 营运车辆停运损失鉴定评估规范
- 网络安全知识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