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皎”等B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占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u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策略
L识字写字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带出新字的方法来识记。重点指导学生
正确书写易错的字“侯、盈、栖二
2.阅读理解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语言运用
训练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说说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课时目标
1.会写“侯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寒食》。
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感受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3.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诗人及诗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四维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到第
3课《古诗三首》的学习。(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古诗都和我国的
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C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读读诗题吧!
(生齐读课题)
2.介绍“寒食”,了解作者
师:说到寒食,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了解一下吧!(播
放视频)原来它的背后隐藏了这样一个故事啊!关于诗人韩知,你又知道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韩相,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寒食》/]S^\
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斓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
在当时传诵很广。
板块二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的画面弋国^
【语文要素】结合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意诗情。
i.自读古诗,学习生字(出示古诗)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注意停顿。老师要提醒.大
家注意的是本课的两个生字,一个是“汉宫”的“宫”,另一个是“五侯”的“侯”读h6
Uo大家要特别注意“侯”和“候”,“候”比“侯”中间多一竖,别认错了哦!好了,赶
快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吧!同学们,你们读得怎么样?(指名朗读)
2.整体感知古诗
师:读通了诗句,我们就要来理解诗意了。同学们可以结合书上的注释和自己查找的资料,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寒食注释:
[唐]韩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寒食东风御柳斜P汉口;: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这里泛指豪门权贵。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感受画面
(1)学习第一、二句诗
课件出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师: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诗,你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吗?
生:春天,京城里到处都能看到飞花,寒食节,皇城里的树在风中摇曳。
师:你很会思考,老师来补充一下,这两句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
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诗的开头这两句话描绘了春天的京城一幅
怎样的画面呢?
课件出示:
生:“春城”“飞花”点明时间是暮春时节,“御柳”说明是皇城里的柳树。这两句诗描写
了京城的迷人春光。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
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多美啊!
师:你的自学能力很强,同学们,在第一、二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巧妙,你知道是哪
个字吗?
生:“飞”字用得特别巧妙。
师:你能从“飞”字想到什么?
生:这“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
字,真是神笔啊!
师: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句诗中最能
耀人眼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课件出示:
寒彖
食域
东
无
风
处
御
系
树
飞
斜
走
,
师:大家看这幅图,多美呵!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感受这长安城里迷人的春光吧!
这都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自然风光。夜晚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课件出示: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诗,自己试着说一说它的意思!
生:我结合注释说说我的理解:天黑了,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
之家。
师:你的理解基本正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
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
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生:普天之下,家家禁火,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
师:如果你是一位长安城里的百姓,看到这些景象,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生气。
生2:我很不满。
课件出示:
师:“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中,作者用了一个典故,你们知道吗?
这个典故与东汉时期汉桓帝有关。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掌握大权以后,封了五个宦
官为侯,称为“五侯”。这五个宦官分别为:单超、徐璜、具谖、左馆、唐衡。这五个人
极受皇帝宠幸,权势极大,他们欺压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而在韩翔所处的中唐,宦官
把持朝政,天子的威望受到破坏。结合这个时代背景,同学们,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
有什么深意呢?
生:我觉得有讽刺意味。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
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师:通过了解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讽刺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再
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背一背。
4.古诗小结
师:学完了古诗,请同学们说说整首诗的大意及表达的感情。
生: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
着宫城用的柳枝。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诗
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师:最后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加深诗意理解,帮助记忆背诵古诗。
板块三背诵古诗,巩固练习
1.理解并背诵古诗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一个生字“侯”,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写吧!
(播放生字视频)
最后请同学们通过板书回顾这首古诗,试着背诵古诗,然后再补齐自己的笔记吧!(课件
出示板书)
2.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2个课堂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看看下面的题目,你们会
填吗?(师生互动答题)
课件出示:
1.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寒食》这首诗?(CD)
A.喜悦B.赞美C.不满D.讽刺E.同情
2.《寒食》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寒食节家家禁火的习俗。
师:状元成才路,助你学习进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学会“校、章、泣、盈、脉”五个字。
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四维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
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c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源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
特的魅力。
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帮助学生扩展了课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阅
读兴趣。
2.引入诗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第3课《古诗三首》中的第2首《迢迢牵牛星》。请大家注意
“迢”的读音,自己试着读一读诗题吧!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说到
《古诗十九首》,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吧!(播放视频)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示范
师:要想学好古诗,我们首先要正确地朗读古诗。这首古诗有自己独到的表现形式,比较
难以读准,我们先来听听朗读示范吧!(播放朗读视频)
2.自读古诗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读出古诗的停顿。
3.强调重难点读音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jidojid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ianxianzhuosuzhazhazhu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zhang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yingylngmdmd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请大家注意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皎皎”的“皎”读三声jid。;“纤纤”的“纤”在
这里读“x里n”;“擢素手”中“擢”是翘舌音,读zhu6;“素”是平舌音,读s£i;“札札”
是翘舌音,读zhd;“机杼”的“杼”是翘舌音,读zh€i;“章”是翘舌音和后鼻音,读zh
dng;“盈盈”的“盈”是后鼻音,读ying;“脉脉”中的“脉”读“m3”。
4.有节奏地读古诗
师:同学们,读准了这些字的字音,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古诗了,赶快读一读这首古诗
吧!如果遇到读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师生多种形式地诵读古诗
板块三探究内容,感悟诗情
【语文要素】结合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意诗情。
1.自读自悟
师:诗就像一杯清茶,需要细心品味,学诗不光要会读,还要读懂诗句里包含的意思。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注释思考:这首
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杼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
抒发的是一种相思之情。
注释:
迢迢:遥远。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杼,梭子。
章:花纹。
零:落下。
盈盈:清澈的样子。
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生:这首诗讲的是织女思念牛郎的故事,抒发了一种相思之情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用想象画面、看注释的方法理解诗句,想想你
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份相思之情的。
2.学习第一句诗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师:你能结合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师:说到牵牛星和织女星,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课件出示:
”迢迢”说明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从这句诗中,我
们可以体会到遥远的距离使得织女内心起了相思之情。
师: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相思之情吗?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一句诗。我们还能从哪句诗感受到
相思之情呢?
3.学习第二句诗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
师:从“弄”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弄”是摆弄、抚弄的意思。“弄”这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让我感受到此
时织女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师: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
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
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诗吧!
4.学习第三句诗
课件出示:
终口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
师:这句诗写了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为什么会劳而无功呢?
生:织女劳而无功,泪如雨下,只因为思念着她的牛郎,内心饱受折磨,十分痛苦。“零
如雨”点明了织女“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雨”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读一读这句诗。
5.学习第四、五句诗
师:接着我们再来读读诗的后两句,看看诗人是如何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课件出示: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品福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1:“清且浅”说明相距并不遥远,从“几许”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第四句诗是个反问句。
生2:我来说第四句诗的意思: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生3:“盈盈”写出了水这清澈,既是表现水波的晶莹,乂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
令人回味无穷。
生4:“脉脉”这个词是说他们只能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
生5:从“脉脉”和“不得语”这两个词,我可以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相思之情以及哀伤、
伤感、无奈之情。虽然只隔着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生6:我来说第五句诗的意思: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啊!(生齐读古诗)
6.感悟诗情
师:学完整首古诗,同学们能试着说说诗的大意吗?
生:这首诗的大意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
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师:请同学们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课后习题二)
生: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
师:请同学们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这首诗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
7.体会诗的语言之美
师: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再读这首诗,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同学们,你们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叠词,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圈一圈叠词吧!那么
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呢?
课件出示:
找出诗中的叠词读一读。
须濯素手,邈洋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水间,(@环得语。
思考: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生: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上口。
师:特别是后两句诗“盈盈、脉脉”的运用,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是极难
得的佳句.
8.吟诵古诗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再次吟诵这首诗,抓住转词读出诗的韵律。(播放视频)
9.背诵古诗
师: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我相信这首《迢迢牵牛星》己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同学们可以回忆老师讲解的内容,自己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板块四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学习生字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这样几个生字,请同学r赶快拿出纸和笔跟着视频来学一学写
一写吧!(播放视频,生练习写:脉、章、泣、盈、豚五个生字。)
2.巩固练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它借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
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最后我们来完成两个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课件出示:
(1)填空。
诗中写出织女因思念牛郎而受到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叠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入
课件出示: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
《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师:同学们上面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古诗,课下同学们去找一找《古诗十九首》中
的这些古诗读一读吧!状元成才路,助你学习进步,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下节课
再见!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学会“栖、鸦”两个字。
2.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了解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板块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四维老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
《古诗三首》。今天学习的是第3首古诗《十五夜望月》。读题时要注意停顿:十五/夜/望
月。大家自己读一读课题吧。
2.研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3.了解作者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吧!
课件出示: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代表作有《王
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初读古诗
师:要想学好诗,首先要读好它。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2.指导朗读
(1)读准字音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栖:乌鸦在
中庭地白树栖(qi)鸡,
树上休息。
冷(long)露无声湿(shi)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in)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C
师: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第一句中的“栖”读作用,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2)读好节奏
师: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师:下面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读一读古诗!(播放古诗朗读视频)
板块三熟读古诗,理解大意,想象画面
【语文要素】结合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意诗情。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师:读通了诗句,我们就要来理解诗意了。同学们可以结合书上的注释和自己查找的不理
解的词语的资料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注释:
中庭/地白/树栖鸦,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不知/秋思/落谁家?
2.学习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诗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师: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用笔圈画诗中描写
的景物。(生练习在书本上圈画)
生:“中庭地白”是作者看到的,“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
师:“树栖鸦”衬托了什么?
生:这样写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师:“冷”是作者感受到的,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呢?
生:表现了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填一填吗?(生发言)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师:结合注释和刚才的分析,现在你能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
花。
师:你的预习非常到位,说得很棒!
(2)学习第三、四句诗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师:我们一起齐读诗的后两句,读完后请同学来说说诗意。
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
望月众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二
师: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思念友人之情。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三句话:
课件出示:
不知秋思落谁家C
不知秋思在谁家C
不知秋思到谁家C
师:通过这三个句子的对比,谁能说说诗人这个“落”字精妙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生1:让我仿佛看到了秋思落到了他家。
生2: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思洒落的样子。
师: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
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生读)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们读过的占诗词中,还有哪些类
似的诗句?(课后习题二)
课件出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弹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比时。
一一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乂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生1:我读过类似的诗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2:我读过类似的诗句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3:我读过类似的诗句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板块四朗读背诵拓展延伸
1.学写生字,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学会两个生字“栖、鸦二下面我们就跟着视频来学一学、写一
写吧!(播放视频)最后请同学们回顾老师讲解的内容,自己理解以后试着背诵古诗,然
后补齐自己的笔记吧!
2.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生:《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师:说到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我们在课前预习时都对它有所了解。
课件出示: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
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
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口和习俗?
生1: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写的是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语代词语法规则详解与练习
- 班级作业本设计模板大全
- 2025-2030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及技术选型与组织变革分析报告
- 2025-2030教育类直播电商研究及选品策略与用户信任构建分析报告
- 2025-2030教育扶贫项目社会效益与可持续模式分析报告
- 2025-2030攀岩吊带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差异化竞争策略与突围路径探索
- 2025-2030护肤品原料研发动态及亚太区域消费市场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抗菌涂层医疗器械有效性检测动物模型改良
- 2025-2030抗痛风植物药资源开发与质量标准研究进展报告
- 2025-2030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生产工艺优化与产能扩张风险评估
- 社会网络分析课件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数据分包灵活传(教学课件)-七年级信息科技全一册同步教学(人教版2024)
- 河道清淤疏浚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自考美学章节练习题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 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环境工程》英文版和《环境工程》编辑部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 肉桂课件讲解
- MOOC 大学计算机基础-广西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