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_第1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_第2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_第3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_第4页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PAGE17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进展摘要我国的土壤污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形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相比较,具有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和不可逆性。土壤的广度和深度特点决定了其污染治理的高昂代价,持续时间长,处理和修复困难。长期以来,大家对于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分布、种类和污染后果的认知不清,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主要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污染造成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主要通过全国污染调查情况、污染来源、污染区域分布、污染种类四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土壤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和农作物减产、污染导致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次环境生态循环影响这四方面污染影响,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坚持土壤修复、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从而阻止与避免土壤污染扩大化,对土壤的污染现状进行改善,切实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影响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7941摘要 I32352目录 II254241绪论 138171.1论文的选题意义 147541.1.1理论意义 1294861.1.2现实意义 120933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0561.2.1国外研究现状 171841.2.2国内研究现状 131737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17422国内土壤污染的现状 3245922.1土壤污染的概念 3150322.2国内土壤污染的现状 3154652.2.1首次全国土壤调查 3295742.2.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 315512.2.3开展全面统筹详查 385842.2.4目前全国进展情况 496842.2.5污染来源 4258532.2.6污染区域分布 548102.2.7污染种类 564553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785423.1农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 755833.2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7133703.3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质量不断下降 7159823.4次环境生态循环影响 895734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及进展 9322524.1坚持土壤修复 9125994.1.1物理修复法 9287254.1.2化学修复法 9148764.1.3生物修复法 10217474.2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 10131144.3农业修复 106844.4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 11126615结论与展望 12312165.1结论 12239115.2展望 122555致谢 135701参考文献 14139606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5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PAGEPAGE16PAGEPAGE17绪论1.1论文的选题意义1.1.1理论意义土壤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作物的质量、人体健康与国民经济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生产和生活垃圾大量无序排放。本文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的进展进行探讨,一方面既能对以往污染现状和采取的措施的进行深入剖析,汲取教训并借鉴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对今后的土地污染详查和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1.1.2现实意义通过对目前我国土壤现状的调查,对各土壤污染类型现状特征与危害的分析,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从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方面介绍了土壤修复措施,来揭示我国土壤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严重性和紧迫。另外需坚持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对于部分场地进行农业修复、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等方式,希望能够引起群众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和有关地方政府的重视性,努力推动污染防止法的有效运行。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帮助环境部门制定因地制宜的防治与管理对策,从而阻止与避免土壤污染扩大化,对土壤的污染现状进行改善。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国外研究现状1980年,美国颁布了《对赔偿责任的全面环境反应法》,又称《超级基金法》,该法明确了由危险废物和有害物质造成的损害负有治理责任的主体,并在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恢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治理体系,注重污染预防,在土壤修复措施方面,绿色和可持续修复的概念已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欧美国家使用了针对场所条件的特定产品、方法、技术和程序,进行了大量的绿色和可持续修复实践。1.2.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土壤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进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全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历经8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调查土壤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涵盖所有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使用的土地和建设用地,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国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1]2)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的进展中国是全球\t"/item/%E5%9C%9F%E5%A3%A4%E6%B1%A1%E6%9F%93%E9%98%B2%E6%B2%BB%E8%A1%8C%E5%8A%A8%E8%AE%A1%E5%88%92/_blank"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治污却还在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对土壤污染防治越来越重视。2016国务院联合五部委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2017年08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计划,计划在2020年底前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农用地污染状况。3)法律法规方面的进展2019年初开始实行《土壤污染防治法》,界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的职责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测单位的义务,并对重点监测地块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强化了土壤污染治理的风险管控、保障与监督的规定,促进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2]4)建设健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农用地管污染控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关于城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5)对污染物和治理方法的研究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主要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大量有机化学农药导致土地污染严重、过量的使用有机肥料、大气污染对土地影响严重。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生物修复法。1.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了我国土壤现状和治理措施的进展,本文的研究重点是(1)较全面了解我国土壤污染现状(2)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措施。本文研究难点在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全国土壤具体、全面详查周期较长,目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还在逐步推进中,整体土壤调查和修复工作还在探索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具体分析了我国污染污染现状、污染来源、污染解决措施的进展,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对土壤的污染现状进行修复改善,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从而阻止与避免土壤污染扩大化。国内土壤污染的现状2.1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是指土地表面上可以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污染是指人类如开矿、冶炼、电镀等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未能有合理处理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很难确定污染物积累与损害发生之间的明确界限,土壤环境质量的下降危及人类或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2.2国内土壤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国内的土壤污染现状可以从全国污染调查情况、来源、污染区域分布、污染种类四方面进行分析。2.2.1首次全国土壤调查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历经8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重度污染点的比例分别为1.1%。2.2.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工作思路。各有关部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相继制定并下达了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行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加强监管和监督,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左右,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率2020年达90%以上。2.2.3开展全面统筹详查2017年08月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计划在2020年底前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农用地污染状况。2019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行,防治法界定了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的职责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测单位的义务,并对重点监测地块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强化了土壤污染治理的风险管控、保障与监督的规定,促进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同时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农用地管污染控的《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关于城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同时针对中国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污染情况不明确、监测和监督不完善以及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本轮详细的土壤污染调查将在现有调查为基础,重点调查是农业用地和重点行业使用的土地,有针对性地推进农用土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实行土壤污染分类、分阶段防治,逐步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为管理土壤环境风险确保公众健康奠定基础。2.2.4目前全国进展情况2016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下发专项防治资金280亿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等工作有序推进。据报道目前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已经全面结束,今年11月底前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也将结束。1)河北省2018年底农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已圆满完成,2019年1月编制完成《河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报告》,计划今年9月底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江苏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如期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应在今年11月底结束。江苏省投资约5亿元先后建立并实施了农田质量改善与污染防治、典型地区农田污染恢复防治地块、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恢复示范等63个项目。重点发展了超过9000余亩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使用和恢复示范。浙江省2020年,完成安全利用134.85万亩受污染的耕地,受污染的耕地34900亩得到严格控制,迁移和重建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的5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并对3个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生态修复。全省已安全使用污染农业用地102.03万亩,完成率为75.7%。全省已完成严格管理和控制污染耕地2.1万亩,完成率为60.2%。2.2.5污染来源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的施用是增加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农民或者生产企业每年使用大量化肥来增加谷物产量。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如果使用时间过长,不合理的大量使用,将严重影响土壤结构。这不仅会增加农民和企业的成本,而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土壤污染的实际范围也在逐渐增加。2)除化学肥料外,过量农药也会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使用得当,农药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它们使用过量也是危害很大的土壤污染物。喷洒在作物上的农药会被植物吸收或散发到大气中,过量的农药最终会进入大气或流入土壤,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过量的农药会残留在植物中被人类使用或食用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主要来自矿山、冶炼、农药、医药、燃料等污染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会造成的土壤污染,重金属废水渗透到到土壤中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废水还可能渗透到到地下水中,污染地下水水源例如井水。部分偏远地区和水资源缺乏地区,会使用河道水进行土壤灌溉水稻,如果河道中有一些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如铅、砷以及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被水稻吸收残留在果实中,而后被人类食用到达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4)工矿企业污染物排放的废气污染,金属冶炼活动造成的污染、严重污染企业的生产造成的污染、煤炭燃烧排放造成的污染,它们通过沉淀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3]5)生活和工业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被随机堆放并暴露于露天、城市废物被倾倒和掩埋、废弃的工业和采矿土地等经过长时间的日光和雨水冲洗后,这类固体废物会直接渗透到土壤中并污染土壤。6)近年随着核工业技术在工业、科研、医疗、地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核原料开采、核试验、核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期,例如钚的半衰期是24万5000年,这些物质会长期存在整个生态环境中。2.2.6污染区域分布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从地域来看,土壤污染南方的比北方严重,从西北到东南镉、汞、砷、铅四种无机污染物的含量逐渐上升。在调查的重污染企业超标点位占36.3%,工业废弃地超标点位占34.9%,采矿区超标点位占33.4%,污水灌溉区超标点位占26.4%,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和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为重要污染物。2.2.7污染种类目前土壤污染主要有四种类型: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1)化学污染物。工业废渣、废水、汽车尾气沉淀和农药污染产生的镉、砷、铜、铬、镍等金属元素是土壤中无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机污染物包括如有机农药、氯醛、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石油、甲烷等污染土壤。土壤有机污染主要来源有过量有机化学农药、石油、工业废水、废渣、大气污染和其他有机合成产品。2)微生物污染,它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及其毒素的污染。指各种病原菌和城市垃圾(包括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工业和医院废水)对土壤的污染。通过上述主要方式把含有大量传染性细菌、病毒、虫卵带入土壤,引起植物的细菌性病原体病害,造成土壤微生物污染。3)放射性污染是指富含放射性元素如锶、铯、钚等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到土壤而导致土壤污染。核试验、核原料开采、核电厂泄漏等活动是造成土壤放射性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比较重大的放射性污染事件是切尔诺贝利事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影响3.1农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据调查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当下我国耕地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每年光全国被重金属污染的谷物高达1200万吨,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谷物年产量减少1000万吨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200亿元以上。3.2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土壤污染将导致污染物由土壤、植物向人类逐级传递,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农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的农药会残留在植物中被人类使用或食用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水稻生长的重金属类,如铅、砷以及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被水稻吸收残留在果实中,而后被人类食用到达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1955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河出现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痛痛病”的怪病,开始只觉得身体关节处发生疼痛,休息后出现好转,持续两三年后,这种疼痛无论何时都无法消失并且逐渐发展到全身,就是呼吸时都感到疼痛。当地医生谁也无法准确诊断,一直未能找到真实原因。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骨骼出现严重畸形,一直在极度衰弱和剧烈疼痛中挣扎死亡。[4]1946年~1960年,日本医学界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痛痛病”是由河流上流的金属冶炼厂未经处理排放的含有大量镉的工业废水导致水体污染。镉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重金属,当镉进入人体就会取代骨头中的钙,结果造成骨质疏松。而当地居民一方面直接饮用受镉污染的水源,另一方面用污染的河水灌溉庄稼生产出的含镉稻米又被居民食用。截至1977年12月,当地因镉中毒死亡人数达207例。痛痛病也是因为土壤遭受镉污染而给人体带来危害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土壤放射性污染,富含放射性元素如锶、铯、钚等长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质,通过衰变而产生的射线可以导致人体某些组织细胞死亡,并引起头晕、白细胞减少以及癌症的机率。3.3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质量不断下降在某些地区,由于水源和土壤环境恶化,蔬菜的味道更差更易腐烂。农产品的储存质量和加工质量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除了影响食品的卫生质量外,它还显着影响农作物的生物品质。因为农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氟,所以在氟污染环境中生产的茶、蔬菜和谷物的氟含量通常远高于空气中的氟含量。在某些地区,使用重金属污水和受重金属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2002年,农业部组织对全国大米安全性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大米中铅超标最为严重,铅含量超过28.4%,其次是镉含量超过10.3%。在购买新米的过程中,农民朋友有时会说他们由于检测出过量的重金属而被拒收了。3.4次环境生态循环影响在大的生态环境中,土壤污染同样会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污染。土壤被污染物入侵后,表层土壤中含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和其他无机物、有机物在水力和风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造成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以及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及进展4.1坚持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指降低土壤污染物情况的技术措施,从而使土壤恢复正常功能,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土壤修复一般有物理修复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5]4.1.1物理修复法物理修复法是指通过物理方法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方法。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客土法、隔离法、清洗法、玻璃花修复法等。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往往成本偏高等。[6]

1)换土法指的是将受到污染土壤用未收到污染的土壤替换掉,这种方法效果明显,但是治理价格高且实际上未直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一旦受污土壤转运管理不到位,极易造成二次污染。这种方法法适用于急需使用、面积小、污染高的土壤。2)隔离法指的是将受到污染土壤用防渗漏功能的隔离材料进行隔离,以防止污染随着地下水向四周和向下地下水扩散。该法适用于大规模事故性农药污染的土壤或者是难以短时间治理且对对周边土地危害极大的污染情况,防止对外部继续污染。3)清洗法指的是用清水或稀盐酸、有机溶剂等作为清洗溶剂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清洗并去除的方法。该法适用于重金属污染的轻质土壤,但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被清洗后的大部分土壤可以进行回填并继续使用,清洗液的选择应着重考虑其毒性,也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4)玻璃花修复法是指将受到污染土壤用使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将污染物形成玻璃态,然后使用物理方法将玻璃质分离,最终达到去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该方法效率最高,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但是需要高温高压,消耗大量能源且价格昂贵。闫翠侠、贾宏涛、孙涛等通过研究鸡粪生物炭表征及其对水和土壤镉、铅的修复效果发现,鸡粪生物炭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铅和镉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铅的最大吸附量达52.02mg/g,镉的最大吸附量达242.59mg/g[7]。

4.1.2化学修复法化学修复是指向通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如碳酸钙、磷酸盐、沸石、石灰等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方法。化学修复法修复效率高、速度快但因添加化学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容易破坏土壤结构等。有案例证明使用复合土壤修复剂土壤修复剂亚硒酸钠+钙镁硅肥+聚合硫酸铁+膨润土+硫磺+氯化钙的复合土壤修在2700kg/hm2施用水平,有效态镉含量为0.62mg/kg、有效态砷含量为1.02mg/kg;稻米中镉含量0.18mg/kg,砷含量0.17mg/kg,含量值能够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7中的限值要求[8]。4.1.3生物修复法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微生物或者动物、植物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的方法。1)植物修复法是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绿色植物来使土壤恢复的方法。植物修复法对于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土壤有比较好的效果,例如爬墙虎、铁角蕨、七叶树植物能够吸收镉的能力较强,扶芳藤、香蒲等吸收铅、锌的能力较强,茵草颗九节本属植物吸收镍的能力强。植物修复法的优点在于其成本低,植被形成后具有保护表土、减少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功效。2)动物修复法是在污染土壤中投放动物如蚯蚓、线虫、蜘蛛等来使土壤恢复的方法。其不仅有着污染物吸附能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升土壤的肥力。一般该方法适用于轻微污染土壤修复中使用。3)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在污染土壤中利用微生物如降解菌降解污染物来使土壤恢复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将植物修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联用。有案例证明使用复合修复剂后土壤中总砷含量没有变化但是有效砷含量从原来的17.74mg/kg下降到12.69mg/kg,对砷污染土壤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性能[9]。4.2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980年,美国颁布了《对赔偿责任的全面环境反应法》,又称《超级基金法》,该法明确了由危险废物和有害物质造成的损害负有治理责任的主体,并在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恢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治理体系,注重污染预防,在土壤修复措施方面,绿色和可持续修复的概念已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欧美国家使用了针对场所条件的特定产品、方法、技术和程序,进行了大量的绿色和可持续修复实践。国务院于2016年5月实施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八条明确提出要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大力进行技术研发,对快速有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大力推广,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2016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0亿元人民币,其中重点提出了开展的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生态环境部安排专家组对试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总结试点成功经验,在通过专家组验收后全国推广。4.3农业修复目前来看不是所有的土地在当下都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在轻重缓急的选择下我们应优先于中度、重度的农耕土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修复工作,不能盲目的全部进行大修复工作,对于土壤调查污染程度轻、不易扩散污染的土地可以使农业修复的方式进行。农业修复方式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性质和土地种植性质两方面进行。调整土地利用的性质,适当退减耕地,一种是不具备生产条件,生产与资源和环境不匹配的地方。例如必须通过诸如退耕还林还草、放牧还草等项目,有序地退还25度以上的坡地、湿地、草原、湖泊等。其次,在一些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戈壁滩、荒漠地区通过种植耐旱植物如大量种植沙柳,调节土壤最总达到修复的效果。对于工业企业用地,如果仍要用作工业用地或将其转换为绿地等,根据情况也不一定要进行治理修复。调整土地种植结构,在过去种植水稻,现在可以种植不容易吸收重金属马铃薯、玉米、红薯等农产品,或者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例如棉花、麻类、苗木等;另一方面,在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选择可以在含铅的土壤里生长良好的头花蓼,在高浓度铝污染的土壤里生长良好的茶树。4.4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我国在2019年初开始实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10]《土壤污染防治法》界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新闻媒体的职责以及土壤污染重点监测单位的义务,并对重点监测地块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强化了土壤污染治理的风险管控、保障与监督的规定,促进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2016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0亿元人民币,生态环境部和各级人民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土壤污染防治法》普法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力度,严肃处理一切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加剧、造成洁净土壤污染的违法行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大对地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对于违法偷排的企业予以从严从重处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地方政府应加强投入和监督,按照国家要求今年11月底结束。结论与展望5.1结论为全面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效执行,加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全面开展,促进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各级政府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计划于2020年底前全面排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以及农用地污染状况。本文对我国目前土壤污染的现状通过全国污染调查情况、污染来源、污染区域分布、污染种类四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和经济损失、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质量不断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次环境生态循环影响这四方面污染影响,对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坚持土壤修复、加大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力度、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从而阻止与避免土壤污染扩大化,对土壤的污染现状进行改善,切实解决土壤污染问题。5.2展望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而我国目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还在逐步推进中,整体土壤调查和修复工作还在探索中,因为土壤污染防治涉及部门多,一些省份和城市目前仍未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计划进行缓慢,我们应加大土壤调查和修复力度。在土壤修复措施方面,绿色和可持续恢复的概念已在美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美国和英国使用了针对场所条件的特定产品、方法、技术和程序,进行了大量的绿色和可持续修复实践。如果采用的修复方法得到的反而会比未经修复得到的结果更坏,那么它就不是绿色可持续的修复手段。但目前在中国还鲜有绿色可持续修复方面的举措,应加强对此的要求和规范,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来防治土壤污染。在行政监督方面,一些重污染企业尚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地土壤环境,没有切实履行公开环境信息的义务,一些企业在夜间进行偷排,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大对地方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对于违法偷排的企业予以从严从重处罚。在普法方面由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实行时间较短,很多地方企业和群众未能理解,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局应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工作。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还大自然一片干净。参考文献致谢PAGEPAGE22PAGEPAGE21致谢在两年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很荣幸在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下不断前行。在此我要对所有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全翠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和到最终定稿,全老师都给我以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谨向全教师致以十二分诚挚的谢意。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我将以全老师为楷模,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此外,我还要感谢奥鹏的李老师和奥鹏机构全体的工作人员,正是你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的学习环境保驾护航。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