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西省鹰潭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初期,秦、晋、楚等诸侯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设为县,作为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把县制推行到内地。这主要表明A.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 B.先秦时期兼并战争频繁C.郡县制首先在边疆形成 D.分封制度在春秋时崩溃2.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天人三策》中说:“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可见董仲舒A.提倡君权神授的思想 B.批判汉承秦制的做法C.肯定有为的治国策略 D.背离先秦儒学的传统3.下表为北宋时期部分行政区人口分布情况,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北宋时行政区(路)首府(今所在地)人口户数(户)每平方公里户数每平方公里人数京畿路河南开封26111715.276.1京东东路山东济南8173558.542.6河北东路河北大名66875711.155.6两浙路江苏苏州197504116.180.4江南西路江西南昌166474512.663.2A.大量北方人口迁到南方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D.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4.乾隆二十七年,乾隆谕军机大臣:“伊犁建造城堡,设立将军,驻防屯田,与其三年一次派兵更番戍守,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从而做出了调八旗兵携眷驻防的决策。乾隆此举主要意图是A.加强满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联系 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促进新疆与中原各地区经济交流 D.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5.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据表可知年代田赋盐课厘金关税岁入比重(%)岁入比重(%)岁入比重(%)岁入比重(%)184229,575,722764,981,84513——4,130,45511188532,356,768487,394,2281112,811,7081914,472,76622189432,669,086436,737,469913,286,8161822,523,60530190337,187,7883813,050,0001316,252,6921730,530,69932191148,101,3462746,312,3552643,187,0972443,139,28723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发展 B.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日渐恶化C.晚清的财政近代化转型完成 D.近代以来中国农业衰退严重6.1920年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陈独秀在《新青年》郑重推出了《劳动节纪念号》,陈独秀还参加了上海7个工界团体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并作《劳工要旨》的演说,甚受工界团体拥戴,被推为筹备会顾问。这表明A.《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推动者B.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条件逐渐形成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参与了工人运动D.工人阶级上升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7.1948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大量培养选拔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中指出:“从产业工人和职员中细心挑选大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忠实可靠、懂得技术,并有组织才能和办事才能的优秀分子,给他们短期政治培训,依照情况并在自愿条件下,征调他们到新解放区去工作。”此举A.壮大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干部队伍 B.有助于产业工人运动的顺利开展C.促进了战略反攻向国统区的推进 D.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8.比较图1和图2,出现图1到图2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C.入世谈判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D.两级格局的解体推动全球化9.嫁资制度是罗马法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既没有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能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这说明罗马法A.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B.蕴含着自然法的精神C.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D.保护了奴隶主的利益10.下图为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出现图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B.英国国内进行的“圈地运动”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1.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这场运动A.使得英国公民获得了普选权 B.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C.工业资产阶级由此掌握政权 D.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产生重要影响12.20世纪80年代,日本青年生活中美国的摇滚舞、英国的甲壳虫音乐、日本的卡式录音机成为时尚生活的标配。这说明A.新技术革命开始兴起 B.世界多极化势不可挡C.经济全球化成效显现 D.国际文化交流更便捷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国家很少在制度上对疫病救疗提供法律的依据和实际的指导,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是在促动和支持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会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在一些临时性救治中,他们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送药,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积极刊刻散送医方,甚至还会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社会力量在地方社会事务中作用的增强虽可能分割官府的部分权力,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地方官府乃至朝廷产生矛盾,但这绝不是体制性的,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家的利益,因为作为社会力量的领导者——乡贤一般都深受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他们在追求自己私利的同时,也会多少顾及地方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事实上,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安宁从根本上讲,无疑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借助有力的政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只要当地政府愿意提供配合。中国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从1945年的创议到1948年成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告成立,历时整整三年。中国在此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卷入国际卫生机制中,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其相对有限的政治资源努力地参与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组织和设计。——苏静静、张大庆《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及早期合作(1945—1948)》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民间救治疫病措施及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建立背景及中国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3年下半年,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为满足需求,平抑粮价,国家只能动用库存粮40亿斤。1953年,国家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实际上是从排斥市场机制入手的,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直接管理,把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完全纳入到国家的统一计划之中,从而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3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除西藏以外,全国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统购统销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统购政策才宣告结束,而统销政策直到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影响。——摘编自陈国庆《建国初期粮食流通体制的探讨》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影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71年印巴对抗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经济不振,因此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表现出强硬的姿态,苏印关系一直处在亲密的状态。1962年边境战争后,中印关系跌至谷底,中巴关系则稳步发展。1971年4月10日,巴总统的外事秘书携其亲笔信来华,争取中国的支持。周恩来总理次日即复信,对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1971年印巴战争虽仅仅打了13天,但对域内和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武装干涉巴基斯坦内政并导致“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激化了印巴矛盾,引发了美苏两个大国的集团对抗,让美国在冷战中处于被动状态;也让中国受到“印度与苏联的共同威胁”,安全形势趋于恶化。同时感到苏联威胁的中国和美国,产生了相互合作的愿望,两国在共同反苏的主题下走到一起,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摘编自刘帅《1971年印巴冲突和冷战背景下的大国角逐》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大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的态度。(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71年印巴战争的影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著名英国学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李约瑟博士(1900—1995),面对向西方一边倒的这一学术论争,他不平则鸣,将多年研究成果发为论著、以卫真理,起而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为华夏创造精神扶轮。1942年,李约瑟博士作为英国文化协会和皇家学会代表,在英国驻华(重庆)使馆担任科技参赞。使华期间,李约瑟博士秉持科学家的人道情怀,复能推其爱众济世之心,参与英国援华运动,主持实施英国政府以科技文化合作方式援助中国抗战的计划,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帮助中国科技界振奋学术斗志、重建科学活动,以共赴抗战建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业。以这段宝贵的使华经历以及因此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经验为基础,抗战胜利并返回英国后,李约瑟博士从世界各地邀集20多名科学家和科技史专家,组成一个宛如“跨国公司”的工作团队,正式投入到“中国科学技术史”项目研究中,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摘编自欧建成《科技文明耀古今东西融和进大同——回顾“奇迹天工”展,兼忆李约瑟博士》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约瑟博士的贡献。(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约瑟博士身上体现的科学家精神。三、论述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程、观念的转变,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阐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解析】据题意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就已经开始设置郡县,此举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说明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故选A;根据郡县制的设置不能说明先秦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和分封制在春秋时崩溃,排除BD;根据“秦、晋、楚等诸侯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设为县”等内容并不能说明郡县制首先在边疆形成,排除C。2.C【解析】根据“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可得出其强调如今不“善治”的原因在于“不更化”即不作为,因此可以反映出其强调有为的策略,C项正确;ABD项都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3.D【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北宋时期的两浙路、江西南路人口分布密度明显比北方地区大,说明的是当时南方经济得到开发,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4.B【解析】根据“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可知乾隆帝此举是为了稳定新疆地区的统治,从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B;乾隆的意图是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是为了加强民族间的联系,更不是为了促进新疆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更和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无关,排除ACD。5.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晚清财政收入中田赋的比重逐渐降低,盐课、厘金、关税等工商业收入比重不断增长,说明晚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所发展,故选A;根据财政收入结构无法说明清政府财政状况日渐恶化和完成近代化转型,排除BC;田赋收入比重降低,但总数并没有减少,因此不能说明近代中国农业衰退,排除D。6.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说明的是当时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条件逐渐形成,B正确;《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推动者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此时工人阶级尚未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D排除。故选B。7.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8年12月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此时中共中央培养选拔产业工人干部并征调到新解放区工作,这是为了稳定新解放区的统治秩序,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故选D;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非为了壮大人民军队的政治干部队伍和开展产业工人运动,排除AC;战略反攻早在1947年就已经开始,排除C。8.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后,上海陆家嘴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这主要和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有关,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A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9.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蕴含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等观念,因此根据材料“这一制度既没有忽略对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者——妻子的父亲、丈夫的权益的保护,又能侧重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可知罗马法蕴含着自然法的精神,B正确;当时的妇女的政治地位低下,A排除;罗马社会并非是和谐社会,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0.A【解析】据图示内容可知,176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此后英国的工业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农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工业的发展,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故选A;工业人口比重的增加和“圈地运动”不符,排除B;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无关,排除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11.D【解析】宪章运动中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合法的手段对下院进行彻底的改革,但这一运动并没有取得相应的结果,其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从反面反映了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迫切要求,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D;这场运动并没有使英国公民获得普选权,排除A;这场运动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以后,排除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在这场运动之前,排除C。12.C【解析】据题意可知,日本青年的生活标配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本土的元素,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说明经济全球化成效显现,故选C;20世纪80年代并没有兴起新技术革命,排除A;材料内容和世界多极化无关,排除B;材料描述的不是国际文化交流,排除D。13.(1)措施: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送药;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积极刊刻散送医方;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推广儒家伦理道德教化。(2)背景:二战带来的经验教训;联合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前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积极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促进国际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中国医疗水平和国际地位。【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他们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送药”可归纳出请医生尽心诊治,施医送药;根据材料“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可归纳出利用自身影响力建议官府救治;根据材料“积极刊刻散送医方”可归纳出积极刊刻散送医方;根据材料“甚至还会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可归纳出举行集体的祈神驱疫的活动。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维护社会稳定、弥补了国家在民生政策方面缺乏制度性规定的缺陷和推广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背景:根据材料“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年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可归纳出前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根据材料“1948年4月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可归纳出联合国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带来的经验教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重要背景。作用:根据材料“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只要当地政府愿意提供配合”“而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其相对有限的政治资源努力地参与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组织和设计”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有利于推动国际卫生机制的创建、促进国际卫生事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中国医疗水平和国际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1)原因:严重的粮食供求矛盾(或粮食危机);国家工业化的需要;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维护社会稳定。(2)影响:缓解粮食粮食危机;推动国家工业化;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造成农业发展缓慢;阻碍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解析】(1)原因:根据“全国粮食紧缺问题极其严重,为满足需求,平抑粮价,国家只能动用库存粮40亿斤”得出严重的粮食供求矛盾;根据“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实际上是从排斥市场机制入手的,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直接管理,把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完全纳入到国家的统一计划之中”得出国家工业化的需要;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维护社会稳定。(2)根据“统购统销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统购统销政策能都有效的缓解粮食粮食危机;推动国家工业化;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但计划经济体制也造成农业发展缓慢;阻碍城乡商品经济发展。15.(1)态度:美国: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苏联:强硬支持印度扩大战争;中国:明确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2)影响:激化印巴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对抗;恶化中国安全形势;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态度:根据材料“美国国内经济不振,因此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可归纳出美国的态度是避免冲突的扩大,尤其是避免爆发大规模战争;根据材料“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表现出强硬的姿态,苏印关系一直处在亲密的状态”可归纳出苏联的态度是强硬支持印度扩大战争;根据材料“周恩来总理次日即复信,对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态度”可归纳出中国的态度是明确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2)影响:根据材料“激化了印巴矛盾,引发了美苏两个大国的集团对抗,让美国在冷战中处于被动状态”可归纳出激化印巴矛盾和加剧美苏冷战对抗;根据材料“安全形势趋于恶化”可归纳出恶化中国安全形势;根据材料“两国在共同反苏的主题下走到一起,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可归纳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6.(1)贡献:中国科学技术辩护正名;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或反法西斯);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2)精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人道情怀,济世之心;伸张正义,维护和平;专注研究,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益以新创。【解析】(1)贡献:根据材料“将多年研究成果发为论著、以卫真理,起而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可归纳出中国科学技术辩护正名;根据经材料“使华期间,李约瑟博士秉持科学家的人道情怀,复能推其爱众济世之心,参与英国援华运动”可归纳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专注于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可归纳出编撰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2)精神: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人道情怀,济世之心;伸张正义,维护和平;专注研究,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益以新创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7.示例1:观点:甲午战争后形势变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阐述:甲午战后中华民族空前严重地危机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根本原因,甲午战争惨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引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仿效日本变法维新等就成为甲午战后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课题,它导致了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转型;洋务运动的破产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是有限度的,中外文化交流仅停留在军事和自然科学等物质层面,它不可能使中国达到富强。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中外文化交流也由自然科学领域转向社会科学等领域;维新思潮的出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社会动力,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出发,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对封建的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道德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社会制度;日本侵华政策的改变是中外文化交流转型的重要原因,甲午战后改变了侵华政策,主动提出吸收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中日文化交流也出现了逆转。总之,甲午以后,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推动想外学习的文化转型。示例2:观点: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的时代表现。阐述:由被动交流转变为主动交流,从交流双方的关系看,甲午战前中外文化交流是在西方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则采取排斥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1896年正式下令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头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国家能源庆阳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财务审计岗位
- 中卫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2025年高一生物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商丘市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可套用
- 莆田市中石化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中国广电金华市2025秋招供应链采购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玉林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温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广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写作案例分析万能模板直接套用
- 2025年中国铁建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07年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标准)买月饼协议书
-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 苜蓿种植培训课件
- 装置性违章培训
- 设备泄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技术规范
- 粉体团聚现象控制-洞察及研究
-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医疗AI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 车工多选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