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一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出现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脊梁(jí)讪讪(xiàn)窈陷(yǎo)草稞哀声叹气B.朱拓(tà)埋怨(mái)监(jiān)生寒暄安然无恙C.惴(chuǎì)惴歆享(yīn)间或(jiān)牲醴沸反盈天D.踝骨(luǒ)新正(zhēnɡ)荸荠(bí)训熟踌躇满志二、文言小题(★★)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岁征民间⑤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成以其小,劣之⑧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⑨择善而从之⑩民日贴妇卖儿⑪益奇之

A.①⑤/②③⑥⑨/④⑧⑩/⑦⑪B.①⑤⑧/②③⑥/④⑩/⑦⑪/⑨C.①⑤/②③⑥/④⑧⑩/⑦⑨⑪D.①⑤⑧/②③⑥⑨/④⑩/⑦⑪(★★★)3.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有两个错误一项是()

A.①董之以严刑(督查)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人)

③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光大)④径造庐访成(建造)B.①一鸡瞥来(斜眼看)②不复聊赖(依赖、指望)

③细疏其能(梳理)④掭以尖草(撩拨)C.①何必劳神苦思(使……劳累)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君主)

③虫集冠上(聚集)④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放牧)D.①举先王之政(施行)②辟邪说,难壬人(排斥)

③操童子业(从事)④蹑迹披求(拨开)(★★)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解令休止永保无疆之休B.度义而后动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C.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徘徊四顾D.又劣弱不中于款隐中胸怀(★★)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闻求木之长者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奔车朽索,其可忽乎C.振之以威怒各各竦立以听D.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终苟免而不怀仁(★★)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怨诽之多虽董之以严刑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问者爇香于鼎C.覆之以掌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D.假此科敛丁口试使斗而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B.惟彷徨瞻顾故略上报C.役聪明之耳目必固其根本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两股间脓血流离(★★)8.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是()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译文:私下认为与您同游相处也有很长时间,但是在处理问题上意见总是不一致,是因为所持的方法不同的缘故。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译文: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译文:盘庚迁都殷地,遭受人们的埋怨,并不特别是朝廷的士大夫埋怨他。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译文:凡是国家的君主,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处在深深的忧虑中,因而道德品质突出,功业有成就但是品德衰退。(★★)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可畏惟人”的“人”实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古代君王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B.《水浒》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长篇章回体小说。C.“操童子业,久不售”的“童子”即童生,指的是科举时代已经考取秀才的读书人。D.丁口,即人口。明清时期年满十六岁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木构建筑中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间”,它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单元。“间”按照纵横拼合可以形成多种建筑形式。“间”的正面叫“开间”或“面阔”,“间”的纵深叫作“进深”。几个开间并联一起,它的总宽度叫作“通面阔”,几个进深的总深度叫作“通进深”。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所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正中一间称明间,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开间以上的增加次间数。在建筑设计中,一般是采取明间略大的方式,目的是既要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可以使建筑外观达到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以上是就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来说的。而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则随着组群的性质与规模大小采取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式。较多的布局手法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与横轴线布局。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的形式最多,但也有纵横二轴线并重的,只有局部有轴线或者完全没有轴线的也有。庭院的布局基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纵轴线上先配置主要建筑,再在主要建筑的两侧或对面布置若干座次要建筑,组合成封闭性的空间,称为四合院。这种布局方式通过庭院的数量、形状、大小及木构建筑的形体、式样、材料、色彩等的变化,可以达到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另一种庭院布局是“廊院式”。这种布局的方法就是在纵轴线上建立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再于院子的左右两侧用回廊将若干个单体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称为“廊院式”。这种用回廊与殿堂等建筑相结合的做法,在空间上可以收到高低错落、变化万千的艺术效果。较大的组群建筑如宫殿、坛庙等建筑,多用各种附属建筑来衬托主体建筑。为加强建筑的巍峨气势,组群建筑的宫殿正门一般采用巨大的形体,并建于高台或城垣之上。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若干庭院。而每个庭院的形状、大小和围绕庭院的门、殿、廊及其组合形式构成一峰高过一峰的形势,再加上地平标高的逐步加高和建筑形体的逐步加大,遂使建筑组群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变化达到高潮。如北京故宫以天安门为序幕,前三殿为高潮,景山作收尾,就是这种布局手法的最好范例。(摘编自许树安等《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富于变化的建筑群组布局》)材料二:最后一点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自然是它的特种的平面布置。平面布置上最特殊处是绝对本着均衡相称的原则,左右均分的对峙。这种分配倒并不是由于结构,主要原因是起于原始的宗教思想和形式,社会组织制度,人民俗习,后来又因喜欢守旧仿古,多承袭传统的惯例。结果均衡相称的原则变成中国特有的一个固执嗜好。例外于均衡布置的建筑,也有许多。因庄严沉闷的布置,致激起故意浪漫的变化;此类若园庭、别墅,宫苑楼阁者是平面上极其曲折变幻,与对称的布置正相反其性质。中国建筑有此两种极端相反布置,这两种庄严和浪漫平面之间,也颇有混合变化的实例,供给许多有趣的研究,可以打消西人浮躁的结论,谓中国建筑布置上是完全的单调而且缺乏趣味。但是画廊亭阁的曲折纤巧,也得有相当的限制。过于勉强取巧的人工虽可令寻常人惊叹观止,却是审美者所最鄙薄的。(摘编自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材料三: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作品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上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个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让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这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前三殿”与乾清门和“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但是,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北京故宫为例,用“序幕”“高潮”“收尾”等词语,生动阐释了组群建筑有层次、有深度的布局手法。B.材料二既点明了中国建筑具有庄严与浪漫混合变化的特征,又强调了追求画廊亭阁曲折纤巧的做法不可取。C.材料三第三段以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论说了音乐的主题和变奏通过重复与变化取得统一,具体形象。D.材料一、二着重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三将建筑与音乐、绘画等相结合,阐释了艺术创作的“变”与“不变”。11.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等的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取得几条街道的统一性,重复之中有无穷变化。B.李公麟的《放牧图》整幅手卷展现无数匹马的形象,就像一首乐曲,用放牧者和马匹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C.阿房宫占地极广,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直通咸阳,整个建筑群包括许多座楼阁,像蜂房、水涡一样稠密层叠。D.颐和园的长廊看起来是无尽重复,可谓千篇一律,但走到长廊以前的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各具一格、千变万化。12.《红楼梦》中描写荣国府的这段文字可以体现中国建筑哪些布局特征和艺术美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注:抄手游廊指我国传统院落中沿着院落外缘布置的走廊,形似人抄手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故名。穿山游廊指在房屋的山墙上开门连接起来的走廊,又称钻山游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边的雪张炜海水很静。浪花一下下拍击着沙岸。海水的颜色渐渐变黑了,它以宽广的胸怀迎接并融化了无数朵洁白的雪花。有人从远处走过来,他最后在一个大一些的铺子跟前停住,用脚踢了踢铺门,喊了一声什么。他们都是留下来看冬铺的“铺老”。沿岸的一些渔铺大多家当很少,一入严寒就卷了行李回家去了,惟有老刚和金豹要留下来看冬铺。整日孤独得很,他们天天在一块儿。“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回身从沙子里挖出一瓶酒,放在老刚眼前说:“怎么样?这是来赶海的老伙计们送我的。你哩,那个戴眼镜的儿子什么也不给你……”金豹不明白海边上怎么出了这么个背着双筒猎枪、不管老父亲的人。风把渔铺子吹响了。老刚盯着铺门缝隙里旋进来的雪花,轻声咕哝着:“唉,呆会儿风搅起雪来,他们会在大海滩上迷路……”他说着,起身去拨炉里的火。有什么东西从东北方向漂移过来,渐渐大了、清晰了。金豹一直盯着,凑在老刚耳朵上说:“也许会发财的。”这里的海边有个规矩:大海飘来的东西,谁先发现的,就属于谁。金豹和老刚慢慢都看清那是一粗一细两根圆木,粗的那根可以做屋梁。西北方驶来了小蜂兄弟的船。两兄弟扛着那一根粗壮的跑了。两兄弟在远处喊着:“有一天渔铺子着了火,烧死你这根老骨头!……”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那个要在今天去打猎,这时应该已经背上猎枪回家了。金豹想起了自己那个“小屋”。那个小屋是老婆得病时卖掉的。他没有了小屋,村里要帮他盖,他摇摇头挡过了。他住到了海边上的渔铺里,似乎再用不着那个小屋了。可是人没有一幢小屋怎么行!他一直也没有忘掉那个小屋,做梦都梦见它。他默默地攒钱,攒呀攒呀,准备盖一幢漂亮结实、只有一门一窗的小屋……常和他在一起的老刚也不知道,他的钱就缝在这渔铺的枕头里。夜里睡觉时他想:我的头枕着一座小屋呢。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一起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呜喔——哎——救救——呜……”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老刚被大火烤得全身发疼,他奔跑着,喊着金豹。可是火边上没有金豹的影子了。金豹早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小蜂。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承包小组很快来搭了新铺子。金豹闭着眼睛想着,突然觉得有好多话不是跟老刚,而是要跟自己交谈……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心底问着:“你如今老了吗?”自己回答道:“觉得是老了。筋骨常常疼。”“你最近想起了死吗?”“不想死。不过要死也不怕。”“你的小屋呢?”“烧了。”“烧了?!”“……不,已经盖起来了。它盖了一辈子,前几天夜里又加了一页瓦……”……他跟自己谈着话,终于感到了疲倦,带着欣慰的笑容睡去了。(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蕴含着金豹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易逝。B.虽然儿子并不孝顺,但是在恶劣的天气中,老刚还是惦记着外出打猎的儿子的安全,这展现了深沉的父爱。C.两位老人为救落水者毫不犹豫地点着了渔铺并下海救人,塑造了两位不服老、不畏惧、不计私仇、舍身救人的老渔民形象。D.几个年轻人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这一跪包含了复杂的情感,有庆幸有感激也有忏悔,这一情节写出了他们的转变。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金豹睡不着,引出了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B.“大火燃起来了”这段精彩的场面描写,描绘了盛大热烈的画面,为救人积聚了希望。C.作者用语精炼而准确,“带着哭音喊了一句”“霹雳一般吼道”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D.小说主要采用正面描写,写大海及海边的自然环境,让人感受到大海是宽广的,也是威力无穷的。15.文中两处写到金豹想起了他的“小屋”,请结合文本分析“小屋”的含义及作用。16.文中描写了海边恶劣的天气环境,请简要赏析其作用。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东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要,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节选自《新唐书》)材料二:太宗好骑射,孙伏伽谏,以为:“天子居则九门,行则警跸,非欲苟自尊严,乃为社稷生民之计也。陛下好自走马射的以娱悦近臣,此乃少年为诸王时所为,非今日天子事业也。既非所以安养圣躬,又非所以仪刑后世,臣窃为陛下不取。”上悦。未几,以伏伽为谏议大夫。懿宗游宴无节,左拾遗刘蜕上疏曰:“今西凉筑城未有所与夺,南蛮侵轶,干戈悉在于道涂。旬月以来不为无事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弗听。寻敕以阁门使吴德应等为馆驿使。台谏上言:故事,御史巡驿,不应忽以内臣代之。上谕以敕命已行。不可复改。左拾遗刘蜕上言:“昔楚子县陈,得申叔一言而复封之;太宗发卒修乾元殿,闻张玄素谏,即日罢之。自古明君所尚者,从谏如流,岂有已行而不改!且敕自陛下出之,自陛下改之,何为不可!”弗听。(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三:巩少读《唐书》及《贞观政要》,见魏郑公、王珪之徒在太宗左右,事之大小,无不议论谏诤,当时邪人、庸人相参者少,虽有如封伦、李义府辈,太宗又能识而疏之,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贞观太平,刑置不以,未尝不反复欣慕,继以嗟唶。窃自恨不生于其时,亲见其事,歌颂推说,以饱足其心。又恨不得升降进退于其间,与之往复议也。自长以来,则好问当世事,所见闻士大夫不少,人人惟以苟且畏慎为故,未尝有一人见当世事仅若毛发而肯以身任之,不回避者。况所系安危治乱未可立睹,计谋有未可立效者,其谁肯奋然迎为之虑而己当之邪?则又谓所欣慕者已矣,类千百年间,不可复及。(节选自曾巩《上欧蔡书》)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旬月以来/不为无事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B.旬月以来/不为无事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C.旬月以来/不为无事/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D.旬月以来/不为无事/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1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疑臣以私”是状语后置,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句式相同。B.故事,按照先例,名词做状语,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不同。C.置,弃置,放弃,与《鸿门宴》中的“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意义不相同。D.效,见成效,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信者效其忠”的“效”意义不同。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让祖孝孙教授宫廷乐师乐律,乐师的技能没有长进,祖孝孙因此多次被皇上责备。王珪与温彦博都替祖孝孙进言,太宗因此愤怒。B.孙伏伽认为皇帝安危与国家、百姓利益相关,太宗走马射箭、娱悦近臣的行为与皇帝身份不符,不应该这么做,唐太宗认可他的说法。C.刘蜕上奏说,西凉正在筑城,南蛮侵扰中原,各地的战争正在进行。在这混乱时局中,他希望唐懿宗能够关注时局,不要过多游宴。D.曾巩遗憾自己没有生活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他希望能亲身参与那个时代,与魏征、王珪等大臣一起升降进退,跟他们共同议论谏诤。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本事前东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要,责以忠效。(2)人人惟以苟且畏慎为故,未尝有一人见当世事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