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_第1页
2025 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_第2页
2025 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_第3页
2025 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_第4页
2025 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演讲人课程基本信息01教材与学情分析02教学准备(师生双备)04教学过程(分阶段递进)05教学目标与重难点03总结与反思06目录2025小学美术写生小区花园课件0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区花园写生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9-10岁)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含15分钟户外观察+60分钟室内创作+15分钟展评)课程类型: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理念: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学段目标为指导,立足“身边的美育”,通过小区花园这一生活化场景的写生实践,引导学生从“被动观察”转向“主动发现”,在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提升造型能力、观察能力与审美素养。02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定位与价值小学美术教材中,“写生”内容贯穿中高年级,从二年级的“简单静物写生”(如铅笔、水杯)到四年级的“校园场景写生”,三年级的“小区花园写生”正处于“从单一物体到复合场景”的过渡阶段。小区花园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公共空间,包含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建筑(廊架/凉亭/围栏)、设施(长椅/健身器材)、动态元素(人物/光影)四大类视觉语言,既符合“近景-中景-远景”的空间层次训练需求,又能通过生活化场景激发情感共鸣,是连接“艺术源于生活”理念的最佳载体。学情特点与教学预判笔者连续三年带教三年级美术课发现,该年龄段学生具备以下特点:观察能力:能关注到花园的整体色彩(如“绿色为主,点缀红色花朵”),但易忽略细节(如叶片的锯齿边缘、廊架的木纹走向);造型基础:已掌握直线、曲线等基本线条,能表现简单的立方体、圆柱体,但对透视(如围栏的近宽远窄)、遮挡关系(如灌木遮挡长椅腿)的处理较为薄弱;情感需求:对“画自己熟悉的地方”有强烈兴趣,但易因“画不像”产生挫败感,需通过“分步骤引导”与“过程性鼓励”建立信心。0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三维教学目标|维度|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小区花园的构成元素(植物、建筑、设施、动态);②掌握“整体观察-局部细化-调整构图”的写生流程;③能运用线条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与前后遮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记录特征-分步创作”的实践路径,体验从“感性感知”到“理性表现”的转化过程,提升场景组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发现小区花园中被忽略的细节美(如藤蔓的缠绕姿态、地砖的拼接纹样);②萌发“用画笔记录生活”的创作热情;③增强对社区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三步观察法”(全景扫描→焦点锁定→细节捕捉)提取花园特征,完成场景构图。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变形”的合理性(如远处的长椅变短、廊柱变细),避免因“追求绝对真实”而放弃个性化表达。04教学准备(师生双备)教师准备素材库:提前拍摄小区花园的全景图(清晨/正午/傍晚)、局部特写(如月季花瓣的脉络、木椅的裂痕)、动态场景(老人打太极、孩童玩滑板),制作成10分钟的观察引导视频;范作与工具:准备3幅不同风格的示范作品(线描版、淡彩版、创意变形版),配套展示写生本、铅笔(2B/4B)、橡皮、水彩笔;安全预案:与物业沟通确认写生区域(避开施工点、水池边),打印《户外写生安全须知》(如“不独自离开队伍”“工具使用后及时收管”)。学生准备工具包:素描本(A4大小,避免过小限制构图)、2B铅笔(易修改且线条柔和)、橡皮、水彩笔(可选,用于后期上色);观察卡:发放自制《花园观察记录卡》(含“我发现的3种形状”“最吸引我的1个细节”“想画的动态瞬间”三栏),课前1天布置学生自主观察小区花园并填写。05教学过程(分阶段递进)阶段一:情境导入——唤醒“熟悉的陌生感”(10分钟)“同学们,昨天大家都填了《花园观察卡》,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写‘花园就是有树和花’,但有位同学写‘我看到葡萄藤绕着柱子爬,像绿色的小蛇’——这说明,花园里藏着很多被我们忽略的‘小秘密’!今天,我们就当一回‘花园侦探’,用画笔把这些秘密找出来!”视频激趣:播放课前拍摄的花园视频(配轻音乐《清晨的花园》),重点暂停3处细节:①竹篱笆上挂着的露珠;②石桌边缘的象棋刻痕;③玉兰树下落了一半的花瓣。提问:“这些画面和你平时看到的花园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被忽略的细节”);观察卡分享:邀请3名学生展示记录卡,重点追问:“你画的‘小麻雀啄花瓣’是在哪棵树下看到的?它的翅膀展开时是什么形状?”(强化“具体场景”与“细节特征”的关联)。设计意图:通过“熟悉场景的陌生化呈现”打破思维定式,激活学生的观察敏感度,为后续写生铺垫情感基础。阶段二:新授指导——构建“观察-表现”逻辑链(25分钟)第一步:整体观察,确定“主视觉”教师示范:展示花园全景图,用红色虚线勾勒出“视觉中心”(如开满月季的花架),讲解“主视觉”的选择原则:“它可以是颜色最鲜艳的(比如红色的花)、形状最特别的(比如弯曲的藤蔓),或者你最想画的(比如和奶奶一起坐过的长椅)。”;学生实践:分发打印的花园平面图(简化版),要求用圆圈标出自己想画的“主视觉”,并在旁边写1句话说明理由(如“我选紫藤架,因为春天开花时像紫色瀑布”)。第二步:局部细化,捕捉“特征线”分类讲解:植物类(以月季为例):“观察叶片时,先看整体形状(椭圆形),再数边缘的锯齿(每片叶有5-7个小尖),最后注意叶脉(从中间向两边分叉,像小树枝)”;建筑类(以木廊架为例):“柱子是长方体,顶部有翘角(像小鸟的翅膀),木板之间有缝隙(用短直线表示),时间久了会有裂痕(用弯曲的细线)”;动态类(以玩滑板的孩子为例):“先画身体的大轮廓(像三角形+长方形),再画动作细节(左腿弯曲,右手扶滑板),最后加头发的飘动(用曲线表现风的方向)”;对比练习:展示两张范画(一张“概念化”:树=圆形+直线,长椅=长方形+四条腿;一张“特征化”:树=锯齿状叶片+弯曲的枝桠,长椅=木板缝隙+磨损的边角),提问:“哪张更像你看到的花园?为什么?”(引导理解“特征线”对真实感的影响)。第三步:调整构图,处理“空间感”透视小实验:请3名学生站成一列(前后间隔1米),用素描本侧面遮挡观察,提问:“前面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头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出“近大远小”规律);01构图口诀:总结“三不原则”——“主体不偏边(留出左右空间)、物体不重叠(用遮挡表现前后)、背景不空荡(加简单的草地/天空)”,配合范画标注“黄金分割点”(主视觉的位置)。02设计意图:将抽象的写生方法拆解为可操作的“三步流程”,通过“分类讲解+对比练习+生活实验”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观察-分析-表现”的思维路径。03户外观察(15分钟)分组定位:按“主视觉”相似性分组(如“花架组”“长椅组”“健身器材组”),每组由1名教师带领到对应区域;观察记录:要求学生用铅笔在素描本上快速勾出“主视觉”的轮廓(不追求精细),并用文字标注3个细节(如“藤条上有小刺”“椅面有3道裂痕”);即时指导:针对共性问题(如“只画主体,忽略背景”),现场用树枝在地面画示意图,讲解“主体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室内创作(25分钟)起稿阶段:强调“轻描淡写”(用2B铅笔轻轻勾线,便于修改),重点检查构图是否合理(是否偏边、物体比例是否协调);细化阶段:鼓励学生添加“个性化细节”(如在长椅旁画1只趴着的小狗,在花架上画1只停落的蝴蝶),提醒“先画主要物体,再画次要物体”;深化阶段:可选用水彩笔上色(建议淡彩,避免覆盖线条),引导学生观察真实色彩(如“香樟叶是深绿带点黄,月季是玫红带白边”),反对“固定色”(如“草必须是绿色,花必须是红色”)。教师巡回指导要点:对“不敢下笔”的学生:用“填空法”引导——“先画主视觉的外轮廓,像画一个大蛋糕,再切出小部分”;室内创作(25分钟)对“过度追求细节”的学生:用“减法思维”提醒——“选3个最特别的细节画清楚,其他地方简单带过”;1对“造型偏差大”的学生:用“对比观察法”纠正——“把画纸举起来,和真实的花园比一比,哪里高了/宽了?”2设计意图:通过“户外观察-室内创作”的双场景转换,将感性观察与理性表现结合;分层指导兼顾不同能力学生,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画出有温度的花园”。3作品展示将画纸粘贴在“花园主题展板”上(背景用绿色卡纸模拟草坪,黄色卡纸剪出太阳),标注学生姓名与“创作小记”(如“我画了和妈妈一起坐的长椅,椅背上有我们刻的‘开心’两个字”)。多元评价自评:学生用贴纸(★为“最满意的细节”,△为“还想修改的地方”)标注作品,分享创作故事(如“我在花架上画了蜗牛,因为上周下雨时我看到过”);互评:采用“优点+建议”模式(如“小明的藤蔓画得很弯,像真的在爬!如果能把叶子的锯齿画出来会更像”);师评:重点关注“观察独特性”(如“小美的画里有别人没注意到的地砖纹样”)与“情感表达”(如“小杰画了奶奶浇花的背影,很有温度”),避免单纯评判“像不像”。拓展延伸No.3家庭任务:将作品带回家,向家长讲解“画中的花园故事”,并记录家长的反馈(如“妈妈说我画的葡萄藤和她种的一样”);社区联动:联系物业,在小区公告栏举办“我们的花园”学生写生展,附简短解说词(如“这是三(2)班小朋友眼中的春天花园”)。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讲述-互动”的评价链,将“作品”转化为“故事”,让美术学习从“技能训练”升华为“情感表达”;社区展览则打通课堂与生活,强化“艺术服务生活”的价值认知。No.2No.106总结与反思核心价值重申小区花园写生不仅是一次美术技能的实践,更是一场“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双手创造美”的成长之旅。当学生从“画一个模糊的花园”到“画一片有藤蔓裂痕、有椅面刻痕、有人物温度的花园”,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幅画,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敏锐、对身边场景的珍惜,以及“艺术即生活”的深刻体悟。教学反思预判本次课程设计紧扣“生活化美育”理念,但需注意两点:时间把控:户外观察环节易因学生被昆虫、小鸟吸引而超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