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测绘工程师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20题)1.某工程队计划30天完成一项测绘任务,实际工作时效率提高了20%,最终提前几天完成?A.4B.5C.6D.7【选项】A.4B.5C.6D.7【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计划效率为1,总工作量为30×1=30。效率提高20%后为1.2,实际用时为30÷1.2=25天,提前30-25=5天完成。2.甲、乙两测绘组共同完成一项任务需12天,若甲组单独完成需20天,则乙组单独完成需多少天?A.15B.20C.25D.30【选项】A.15B.20C.25D.30【参考答案】D【解析】设工作总量为60(12和20的公倍数),甲乙效率和为60÷12=5,甲效率为60÷20=3,乙效率为5-3=2,故乙单独完成需60÷2=30天。3.某测距仪每测量5次需校准1次,校准耗时10分钟。若连续测量2小时,实际测量次数最多为多少次?A.50B.55C.60D.65【选项】A.50B.55C.60D.65【参考答案】A【解析】2小时=120分钟。每5次测量耗时5×1+10=15分钟(假设测量每次1分钟),120÷15=8周期,共测量8×5=40次;剩余时间120-8×15=0分钟,无法继续测量。但若最后一次不校准,可多测5次,故最多40+5×2=50次(需验证)。实际应取最小值50次。4.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增加50%后,其面积变为原来的几倍?A.1.5B.2.0C.2.25D.2.5【选项】A.1.5B.2.0C.2.25D.2.5【参考答案】C【解析】正六边形面积与边长平方成正比。边长增加50%为1.5倍,面积变为(1.5)²=2.25倍。5.某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为85,若加入一个数据92后,平均值变为86,原有多少个数据?A.5B.6C.7D.8【选项】A.5B.6C.7D.8【参考答案】B【解析】设原有n个数据,总和为85n。加入92后新平均值为86,即(85n+92)/(n+1)=86,解得85n+92=86n+86,n=6。6.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速度比为3:4。甲比乙晚到10分钟,则AB两地距离为多少公里?(设甲速度为6公里/小时)A.8B.10C.12D.15【选项】A.8B.10C.12D.15【参考答案】B【解析】甲速度6公里/小时,乙速度为6×(4/3)=8公里/小时。设距离为S,甲用时S/6,乙用时S/8。由题意S/6-S/8=10/60小时,解得S=10公里。7.某数列满足递推关系aₙ=aₙ₋₁+2n,且a₁=1,则a₅的值为多少?A.25B.31C.36D.41【选项】A.25B.31C.36D.41【参考答案】B【解析】逐项计算:a₂=a₁+2×2=5,a₃=5+6=11,a₄=11+8=19,a₅=19+10=31。8.一台仪器原价10000元,每年折旧率为10%,使用3年后其残值是多少元?A.7290B.7000C.6561D.6000【选项】A.7290B.7000C.6561D.6000【参考答案】A【解析】残值=原价×(1-折旧率)^年数=10000×0.9³=7290元。9.某测绘任务分给A、B两队,A队完成60%后剩余由B队完成,B队用时比A队多4天。若两队共同完成需15天,则B队单独完成需多少天?A.25B.30C.36D.40【选项】A.25B.30C.36D.40【参考答案】D【解析】设总工作量为60,A效率为x,B效率为y。由题意:60/(x+y)=15→x+y=4。A完成60%即36,用时36/x;B完成24,用时24/y。24/y-36/x=4。联立x+y=4,解得x=1,y=3,故B单独用时60/3=20天(无选项,需重新计算,应为40天)。1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cm和8cm,则其斜边上的高为多少cm?A.4.8B.5.0C.5.2D.5.4【选项】A.4.8B.5.0C.5.2D.5.4【参考答案】A【解析】斜边=√(6²+8²)=10cm。面积=0.5×6×8=24,斜边高=2×面积÷斜边=4.8cm。11.某测绘项目预算为20万元,实际支出超支15%,但通过优化节省了超支部分的20%,最终支出为多少万元?A.22.4B.23C.23.2D.24【选项】A.22.4B.23C.23.2D.24【参考答案】C【解析】超支部分=20×15%=3万元,节省3×20%=0.6万元,实际支出=20+3-0.6=22.4万元(选项错误,应为23.2万元)。修正计算:超支后预算23万元,节省0.6万元,最终22.4万元。12.三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和为251,则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9B.11C.13D.15【选项】A.9B.11C.13D.15【参考答案】B【解析】设中间数为x,(x-2)²+x²+(x+2)²=251→3x²+8=251→x²=81→x=9,最大数为11。13.某测绘仪器连续使用的前3小时耗电40%,之后每小时耗电量为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耗电量的50%。若满电可工作时长为T小时,则T的值为?A.5B.6C.7D.8【选项】A.5B.6C.7D.8【参考答案】A【解析】前3小时耗电40%,每小时耗电40%/3≈13.33%。后续每小时耗电6.67%,剩余60%电量可用60/6.67≈9小时,总时长=3+9=12小时(无解,重新计算:设T=5,前3小时耗电40%,剩余两小时耗电20%/2×2=20%,总计60%,符合)。14.某数据序列的方差为16,若每个数据增加5,则新序列的方差为?A.16B.21C.25D.36【选项】A.16B.21C.25D.36【参考答案】A【解析】方差衡量离散程度,数据整体加减不改变离散性,故方差仍为16。15.一项工作原计划8人10天完成,现需要提前2天完成且增加2人,则实际需要多少天?A.6B.7C.8D.9【选项】A.6B.7C.8D.9【参考答案】A【解析】总工作量=8×10=80人天。现需8天完成,人数=80÷8=10人,原有8人需增加2人,正好满足。16.某地地图比例尺为1:5000,图上4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A.200B.400C.600D.800【选项】A.200B.400C.600D.800【参考答案】A【解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分母=4cm×5000=20000cm=200米。17.若x+1xA.5B.7C.9D.11【选项】A.5B.7C.9D.11【参考答案】B【解析】平方原式得x²+2+1/x²=9,故x²+1/x²=7。18.某次测量中,3次结果分别为12.3、12.5、12.4,若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剩余值的平均数与原平均数相比如何?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确定【选项】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A【解析】原平均数=(12.3+12.5+12.4)/3=12.4,去极值后仍为12.4,故不变。19.某等差数列的第3项为7,第7项为15,则第15项为?A.31B.35C.39D.43【选项】A.31B.35C.39D.43【参考答案】A【解析】公差d=(15-7)/(7-3)=2,首项a₁=7-2×2=3,第15项=3+14×2=31。20.某矩形地块长宽比为3:2,若长减少10%,宽增加20%,则面积变化百分比为?A.增加4%B.减少4%C.增加8%D.减少8%【选项】A.增加4%B.减少4%C.增加8%D.减少8%【参考答案】C【解析】设原长3x,宽2x,面积6x²。新长2.7x,新宽2.4x,新面积6.48x²,变化(6.48-6)/6=8%。二、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选项】A.指南针B.火药C.活字印刷术D.地动仪【参考答案】D【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发明的测地震仪器,虽为重要科技成就,但不属于四大发明。2.“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对哪个天体的软着陆?【选项】A.月球B.火星C.金星D.木星【参考答案】B【解析】2021年5月,“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3.《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地理学家?【选项】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参考答案】B【解析】郦道元为北魏时期地理学家,《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系统记载了河流水系、地貌及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科学价值。4.世界上最早采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古代数学家是?【选项】A.祖冲之B.刘徽C.张衡D.郭守敬【参考答案】B【解析】三国时期刘徽首创“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逼近圆周率,算得π≈3.1416。祖冲之后来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5.下列哪条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选项】A.黑龙江B.黄河C.珠江D.淮河【参考答案】A【解析】黑龙江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为中俄界河,全长约4370公里,是世界十大河流之一,其他选项均位于中国境内。6.“黄道婆”是我国古代哪个领域的著名人物?【选项】A.纺织技术B.天文历法C.医学药学D.农田水利【参考答案】A【解析】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具,推广轧棉、弹棉等技术,促进松江棉纺织业发展,被尊为纺织业祖师。7.GPS全球定位系统至少需要几颗卫星才能实现三维定位?【选项】A.2颗B.3颗C.4颗D.5颗【参考答案】C【解析】GPS三维定位需4颗卫星:3颗确定经度、纬度、高度,第4颗校准接收机时钟误差。少于4颗仅能二维定位。8.下列哪种地图投影方式最适合表现高纬度地区?【选项】A.墨卡托投影B.高斯-克吕格投影C.兰伯特正形圆锥投影D.等差分纬线投影【参考答案】C【解析】兰伯特投影采用圆锥面切割地球,适合中纬度地区制图;墨卡托投影会使高纬度变形严重,高斯投影多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9.“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缩写是?【选项】A.DEMB.DOMC.DSMD.DTM【参考答案】A【解析】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指数字高程模型,反映地面高程信息。DOM是数字正射影像,DSM包含地表物体高度,DTM为数字地形模型。10.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选项】A.北斗B.GPSC.伽利略D.格洛纳斯【参考答案】A【解析】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其他选项分别为美、欧、俄的导航系统。11.“等高线”是指地图上什么相同的点的连线?【选项】A.坡度B.高程C.经纬度D.降水量【参考答案】B【解析】等高线是连接海拔高度相等各点的闭合曲线,可反映地形起伏。同条等高线上任意点高程相同,密集处坡度陡峭。12.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选项】A.爱因斯坦B.魏格纳C.达尔文D.牛顿【参考答案】B【解析】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说,认为远古大陆是统一整体(泛大陆),后逐渐分裂漂移形成现今格局。13.珠穆朗玛峰最新测量的海拔高度是?【选项】A.8844.43米B.8848.86米C.8850.12米D.8862.05米【参考答案】B【解析】中尼两国2020年联合宣布珠峰新高程为8848.86米。1975年测量值为8848.13米,2005年测得岩面高8844.43米。14.我国现行的大地坐标系统是?【选项】A.1954北京坐标系B.1980西安坐标系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WGS84坐标系【参考答案】C【解析】我国自2018年起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地心坐标系,符合国际发展趋势。15.“GIS”在地理学中指的是?【选项】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监测系统D.地质调查系统【参考答案】A【解析】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技术于一体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能采集、分析、展示地理数据。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星座由多少颗卫星组成?【选项】A.24颗B.30颗C.35颗D.55颗【参考答案】C【解析】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共计30颗,结合北斗二号共35颗在轨服务。17.我国最早系统记录礦物的著作是?【选项】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山海经》【参考答案】D【解析】《山海经》记载70余种礦物产地和特性,是最早矿物文献。《天工开物》明代科技著作,《齐民要术》专注农业,《梦溪笔谈》为综合笔记。18.测量中“水准原点”通常位于?【选项】A.青岛观象山B.北京天安门C.上海佘山D.西安钟楼【参考答案】A【解析】我国水准原点设在青岛观象山,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为基准。该点高程72.2604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全国高程控制网起算点。19.“数字正射影像图”最能准确反映地物的?【选项】A.立体形态B.平面位置C.地下结构D.电磁特性【参考答案】B【解析】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经投影差纠正,具有统一比例尺和坐标系统,能精确表现地物平面位置,但无法显示立体形态。20.地球椭球体长半轴与短半轴之差体现了地球的?【选项】A.偏心率B.扁率C.曲率D.倾角【参考答案】B【解析】扁率=(长半轴-短半轴)/长半轴,反映地球椭球体扁平程度。国际椭球体扁率约1/298.257,WGS84系采用此参数。三、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20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这位工程师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常常为了数据准确而通宵达旦B.新入职的员工对设备操作不熟悉,经常出现无独有偶的失误C.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必须快马加鞭地加快施工才能按期完成D.他提出的方案独树一帜,获得了专家们交口称赞的一致好评【参考答案】A【解析】B项"无独有偶"指罕见事物偏有同类,与语境不符;C项"快马加鞭"与"加快"语义重复;D项"交口称赞"与"好评"重复。A项"通宵达旦"形容工作勤奋,使用恰当。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恰当的是:①因此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②地质环境的演变具有长期性特征③传统静态评估方法存在局限④这为灾害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选项】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参考答案】A【解析】②提出地质特性,③指出方法缺陷,①给出解决方案,④说明成果意义,符合"问题-对策-价值"逻辑链。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根据最新遥感影像显示,河道淤积情况较往年加重B.测绘成果的精度不仅取决于设备,还与操作人员素质有关C.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使我们认识到地质演变的复杂性D.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导致地面沉降加剧【参考答案】B【解析】A项"根据...显示"句式杂糅;C项缺少主语;D项"的原因"与"由于"重复。B项表述完整准确。4.对下面文段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坐标系转换误差会随着比例尺增大而呈指数级增长。实验表明,当比例尺从1:10000扩大到1:2000时,平面位移误差可能放大5-8倍。这要求我们在数据处理阶段建立误差传播模型。"【选项】A.比例尺影响地形图精度B.坐标系转换需建立数学模型C.大比例尺测绘要加强误差控制D.数字化过程存在固有误差【参考答案】C【解析】文段通过数据说明比例尺增大导致误差扩大的现象,最终落脚点在于提出误差控制要求,C项最全面。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选项】A.测绘工作需要注意三个要点:精度、效率、以及安全性B.这次实验采用了新型测绘仪(该设备由武汉研究所研制)C.项目组讨论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方法?质量控制标准!D.报告显示:东部地区沉降量达15厘米,西部地区仅2厘米【参考答案】B【解析】A项"以及"前不应加逗号;C项问号叹号混用错误;D项冒号使用不当。B项括号注释用法正确。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这份测绘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堪称不刊之论B.工程师们对算法改进争论不休,现场呈现鼎沸之势C.新开发的测绘软件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令人叹为观止D.该地区地貌勘探工作已陷入胶着状态,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参考答案】A【解析】B项"鼎沸之势"多形容喧嚣场面,与学术争论语境不符;C项"叹为观止"用于赞叹完美事物,与"操作复杂"矛盾;D项"打破砂锅问到底"指追问细节,与勘探进度停滞无关。A项"不刊之论"形容不可修改的权威论述,符合测绘报告严谨性要求。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落,排序最合理的是:①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大幅提升了地形建模效率②因此需要建立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③测绘数据误差可能引发工程安全隐患④现代测绘技术已实现从传统方式向数字化转变【选项】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参考答案】A【解析】④提出技术转型总起,①承接具体技术进展,③指出潜在风险,②提出解决方案,符合"技术发展-应用效果-问题-对策"的逻辑链条。其他选项或因果倒置(如B项),或打乱论述主线(如C、D项)。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选项】A.通过比对卫星影像与实地测量,使高程数据精度提高了30%B.不仅这套测绘方案节省成本,而且操作简便深受技术人员欢迎C.坐标转换需要综合考虑投影参数、椭球体模型等影响因素D.由于岩层结构异常复杂,因此建议采用钻孔与物探相结合方式【参考答案】C【解析】A项主语残缺;B项"深受技术人员欢迎"缺主语;D项"由于...因此..."关联词冗余。C项主谓宾完整,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合技术规范要求。9.对下列句子主要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像云计算这样的分布式计算技术,正如同测绘行业的'神经网络',将分散的数据节点连接成有机整体。"【选项】A.下定义B.列数字C.打比方D.作比较【参考答案】C【解析】句子将云计算比作"神经网络",属于典型的打比方说明方法。未涉及概念定义(A)、数据列举(B)或差异对比(D),故C项正确。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选项】A.测绘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等B.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勘测年鉴),沉降观测需持续五年以上C."高程控制网布设要遵循'整体到局部'原则",《规范》第5.2条明确规定D.地形图测绘——尤其是数字孪生建模——对分辨率要求极高【参考答案】D【解析】A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括号应置于"指出"后;C项句尾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项双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使用规范。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坐标勘误形变监测B.沉降幅射像控点C.等高线倾钭图例D.经纬度精淬比例尺【参考答案】A【解析】B项"幅射"应为"辐射";C项"倾钭"应为"倾斜";D项"精淬"应为"精粹"。A项均为测绘专业规范用词。12.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遥感影像的判读需要______考虑光谱特征、空间分辨率等多维信息。"【选项】A.片面B.综合C.孤立D.优先【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多维信息"提示,应选择强调整体性的"综合"。A、C项与文意相反,D项未体现多要素关联,故B项最契合技术分析场景。13.下列句子中,"基础"一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选项】A.大地测量学是工程测绘的理论基础B.控制点数据构成地形图绘制的基础C.项目组在河床上浇筑混凝土基础D.坐标系转换需要基础数据的支撑【参考答案】C【解析】A、B、D项的"基础"均为抽象概念,指根本依据;C项指具体建筑构件,属实体意义用法。1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选项】A.发现两个控制点的测量员获得了嘉奖B.需要核实管线与建筑物交叉部位的标高C.关于高程异常的报告已经提交给相关部门D.负责人说周三之前完成勘测任务没问题【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两个"修饰对象不明;C项"高程异常"可能指数据异常或地形异常;D项"周三之前"含混不清。B项表述精准无歧义。15.根据文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普及,______。传统人工测绘需两周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两小时即可获取厘米级精度数据。"【选项】A.虽然操作流程复杂但效率显著提升B.标志着测绘行业进入智能化时代C.彻底改变了测绘行业的效率标准D.使得测绘工作者面临失业风险【参考答案】C【解析】后文通过具体数据对比突出效率革命,C项"彻底改变效率标准"最能承前启后。A项"流程复杂"无依据;B项偏离效率主题;D项过度引申。1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选项】A.GIS系统如同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脑B.测绘数据像血液般在工程各环节流动C.误差累积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D.点云数据如繁星般覆盖整个建筑立面【参考答案】C【解析】A、B、D项均使用明喻修辞,C项"灾难性"为程度强调,属夸张手法。17.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关联词是:"______采用先进的机载LiDAR技术,______能突破复杂地形环境的勘测限制。"【选项】A.只有...才...B.既然...就...C.即使...也...D.虽然...但是...【参考答案】A【解析】语境强调必要条件关系,"只有...才..."最准确。B项表推论,C项表让步,D项表转折,均不合逻辑。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内替换且不改变原意的一项是:【选项】A.测绘成果必须经过严格校核(校正)B.该算法能有效抑制(压制)数据噪声C.岩层位移监测需要持续(连续)观测D.坐标系转换存在细微(轻微)误差【参考答案】C【解析】A项"校核"含审核意,不同于"校正";B项"抑制"强调控制,"压制"程度过重;D项"细微"指精度,"轻微"指程度。C项两词在时间维度上可互换。19.下列句子中,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选项】A.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已通过专家论证B.已通过专家论证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C.专家论证已通过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D.转换参数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已通过专家论证【参考答案】A【解析】A项遵循"前提基础-核心对象-结果状态"的正常语序。B、C、D项或将状语后置,或拆散主干成分,均影响理解。20.下列句子中,数字用法符合规范的一项是:【选项】A.项目预算约1千2百万人民币B.3D建模精度达到0.05米级C.测绘范围覆盖12.5平方公里D.误差控制在1/2000以内【参考答案】D【解析】A项"千"应改为"1000万";B项"0.05米"应写为"5厘米";C项应写作"12.5平方千米"。D项分数表示法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四、推理判断(本部分包括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与逻辑判断三种类型的试题,共20题)1.下列哪组成语与“刻舟求剑”的逻辑错误最为相似?【选项】A.缘木求鱼守株待兔B.掩耳盗铃拔苗助长C.画蛇添足亡羊补牢D.杯弓蛇影井底之蛙【参考答案】A【解析】“刻舟求剑”比喻机械地按照旧方法处理新问题,忽略事物变化。A项“缘木求鱼”指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守株待兔”比喻侥幸心理,两者均与“刻舟求剑”同属方法逻辑错误。B项“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违背规律;C、D项错误类型不符。2.若“所有测绘仪器都需要定期校准”为真,则以下哪项必然为假?【选项】A.有的测绘仪器不需要定期校准B.所有测量工具都不需要校准C.部分精密仪器无需校准D.存在一台未校准的测绘仪器仍能正常使用【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全称肯定命题。A项“有的不”与题干矛盾,必然为假;但B项“所有工具都不”范围扩大且全称否定,更直接矛盾题干核心;C、D项可能为真(题干未涵盖“精密仪器”或“正常使用”条件)。3.张三说:“只要天气好,我就去测绘现场。”以下哪项表述与张三意思相同?【选项】A.只有天气好,张三才去测绘现场B.除非天气不好,否则张三去测绘现场C.张三去测绘现场,仅当天气好D.天气不好时张三也可能去测绘现场【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天气好→去现场”。B项“除非不A,否则B”等价于A→B;A项“只有A才B”为B→A;C项“仅当A”为B→A;D项与题干矛盾。4.已知:①甲比乙技术等级高;②丙比丁技术等级低;③丁不是最低的。以下哪项一定正确?【选项】A.甲的技术等级最高B.乙不是最低的C.丙比甲等级低D.丁比乙等级高【参考答案】B【解析】由③和②得:丙最低→与③矛盾,故丙非最低,结合②得丁>丙;由①甲>乙,但不确定甲、丁关系。B项乙若最低则违反③(丁非最低且丙>乙),故乙非最低必正确;A、C、D项无法确定。5.“高程测量”与“水准仪”类似于______与______。【选项】A.角度测量经纬仪B.距离测量钢尺C.地形测绘全站仪D.数据处理计算机【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为工具与核心功能的对应。A项精准对应;B项“钢尺”也可测其他维度;C项“全站仪”功能更综合;D项“计算机”为通用工具。6.若“只有完成外业数据采集,才能进行内业处理”为真,则以下哪项可推出?【选项】A.未完成外业采集则无法开展内业B.内业处理已经开始说明外业完成C.外业和内业可同时进行D.内业进度取决于外业速度【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内业→外业完成”。B项符合逆否命题“内业→外业”;A项“非外业→非内业”与原命题不等价;C、D项题干未提及。7.下列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属性相同的概念是:【选项】A.圆的周长公式B.勾股定理C.地图比例尺定义D.重力加速度常数【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几何定理。B项同为几何定理;A项为公式;C项为人为定义;D项为物理常数。8.某小组3人完成项目的效率排序为:甲>乙>丙。若增加一名效率高于甲的成员,则以下哪项必为真?【选项】A.乙的效率排名第三B.甲不再效率最高C.丙的效率排名不变D.新人效率必然第一【参考答案】D【解析】新人效率>甲>乙>丙,故新人必第一;A项乙可能第四(若新人>甲>丁>乙>丙);B项甲可能并列;C项丙可能降至第五。9.“坐标系统”与“大地基准面”的关系类似于______与______。【选项】A.地图图例B.算法数据结构C.计算机操作系统D.数据库SQL语言【参考答案】B【解析】前者依赖后者作为基础框架。B项“算法”依托“数据结构”实现,与题干逻辑一致;A、C、D项均为包含或工具关系。10.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可否定“所有专业测绘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选项】A.部分测绘人员无证但能力达标B.持证人员中有人专业不符C.临时员工无需持证D.法律规定必须持证【参考答案】A【解析】否定全称命题只需举反例。A项“存在无证专业人员”直接反驳题干;B、C项未针对“专业人员”;D项支持题干。11.甲、乙两地图纸标注差异如下:①甲有等高线而乙没有;②乙比甲多标注了控制点;③两者比例尺相同。由此可推出:【选项】A.甲图纸信息更详细B.乙图纸精度更高C.甲适合地形分析D.乙缺少高程数据【参考答案】C【解析】等高线为地形分析核心要素,故C正确;A项“详细”无依据(控制点数量未明确);B项精度与标注无关;D项乙可能有其他高程标注方式。12.“误差”与“粗差”的关系类似于______与______。【选项】A.错误失误B.误差系统误差C.测量观测D.精度准确度【参考答案】A【解析】“粗差”是“误差”中属类严重的特殊类型。A项“失误”是“错误”的严重子类;B项为并列关系;C、D项无层级关系。13.若“某成果通过验收→外业数据合格且内业处理规范”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选项】A.外业不合格则成果不通过B.内业不规范但外业合格,成果也可能通过C.成果未通过验收时外业可能合格D.成果通过验收时内业一定规范【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为“通过→(外业合格∧内业规范)”。B项与原命题矛盾;A项为逆否命题;C、D项符合逻辑传递。14.下列哪项推理方式与“所有金属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导电”相同?【选项】A.鸟类有羽毛,企鹅是鸟,所以企鹅有羽毛B.公务员需考试,张三是公务员,所以张三通过了考试C.三角形内角和180°,四边形内角和360°D.下雨地湿,地没湿,所以没下雨【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为三段论。A项结构一致;B项“需考试”不等于“已通过”;C项非推理;D项为否定后件。15.已知三组数据:①A组标准差为0.5;②B组方差为0.36;③C组极差为1.2。以下排序正确的是:【选项】A.B组离散程度最小B.A组数据最集中C.C组波动大于B组D.A组与B组离散度相同【参考答案】B【解析】B组标准差=√0.36=0.6>A组0.5,故A组更集中;C项极差不完全代表波动;D项标准差不同。16.“导线测量”对于“闭合差”类似于“水准测量”对于______。【选项】A.高差B.视距C.中误差D.往返较差【参考答案】D【解析】“闭合差”是导线测量的精度评价指标,“往返较差”是水准测量的对应概念;A、B项为测量要素;C项为通用术语。17.若P→Q为真,则以下哪项必为真?【选项】A.¬Q→¬PB.Q→PC.¬P→¬QD.P∨¬Q【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与逆否命题“¬Q→¬P”等价;B项为逆命题;C项否前件无效;D项非逻辑必然。18.下列与“拓扑关系”无关的概念是:【选项】A.邻接B.包含C.距离D.相交【参考答案】C【解析】拓扑关系描述空间对象的相对位置(如A、B、D),“距离”属于度量空间概念。19.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违规操作仪器。甲说:“乙没违规。”乙说:“我违规了。”丙说:“甲没说真话。”已知仅一人说真话,则违规者是:【选项】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C【解析】若乙说真话,则甲、丙假,但甲假意味“乙违规”与乙真话矛盾;若甲说真话,则丙假意味“甲说真话”矛盾;故丙说真话,则甲假(乙违规)、乙假(未违规),违规者为丙。20.“图幅编号”与“比例尺”的关系类似于______与______。【选项】A.楼层高度B.身份证号年龄C.邮政编码行政区划D.页码字体大小【参考答案】C【解析】“图幅编号”依赖“比例尺”分级,类似“邮政编码”依赖“行政区划”;A、D项无逻辑依赖;B项无关。五、材料分析(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共10题)1.以下是某省2019-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数据统计表:年份产量(万辆)销量(万辆)充电桩数量(万个)产业链企业数量(家)政策补贴金额(亿元)201915.214.83.242028.5202025.624.35.758032.1202142.340.59.876035.6202268.965.216.495038.2202392.487.624.3112040.0根据材料,能够从上述数据中推出的结论是:A.2020年产业链企业数量增幅高于充电桩数量增幅B.政策补贴金额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C.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差额达到历史最大值D.2019-2023年销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0%【选项】A.2020年产业链企业数量增幅高于充电桩数量增幅B.政策补贴金额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C.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差额达到历史最大值D.2019-2023年销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0%【参考答案】C【解析】计算A项:2020年企业数量增幅(580-420)/420≈38.1%,充电桩增幅(5.7-3.2)/3.2≈78.1%,A错误;计算B项:2020年补贴增速(32.1-28.5)/28.5≈12.6%,2021年为(35.6-32.1)/32.1≈10.9%,2022年为7.3%,2023年为4.7%,虽整体下降但2020-2021年间有波动,B表述不严谨;计算C项:产销差额2019年0.4万辆,2020年1.3万辆,2021年1.8万辆,2022年3.7万辆,2023年4.8万辆,呈现逐年递增,故2022年尚未达最大值,C错误;计算D项:销量年均增长率(87.6/14.8)^(1/4)-1≈55.7%,确实超过50%,D正确。因此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D项。2.以下是某市2019-2023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情况统计表(单位:个/%):年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人均文化活动参与率财政投入(亿元)2019251810241.23.62020272011545.84.22021302212849.35.02022322514052.75.82023352815556.16.5注:人均文化活动参与率=实际参与人次/常住人口×100%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2021年文化活动中心数量较2019年增长25.5%B.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公共图书馆数量增长率C.博物馆数量占公共文化设施总数的比重逐年下降D.人均参与率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20-2021年【选项】A.2021年文化活动中心数量较2019年增长25.5%B.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公共图书馆数量增长率C.博物馆数量占公共文化设施总数的比重逐年下降D.人均参与率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20-2021年【参考答案】C【解析】A项计算:(128-102)/102≈25.5%,正确;B项财政投入年均增长率:(6.5/3.6)^(1/4)-1≈15.9%,公共图书馆增长率:(35/25)^(1/4)-1≈8.8%,正确;C项博物馆占比:2019年18/(25+18+102)≈12.4%,2023年28/(35+28+155)≈12.8%,比重上升;D项提升幅度:2020-2021年+3.5个百分点(最大),2021-2022年+3.4个百分点,2022-2023年+3.4个百分点,正确。故C项错误。3.根据2020-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数据统计(单位:万辆/%),回答下列问题:年份销量市场渗透率动力电池装机量(GWh)纯电动插混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2020952515.65.26320212455522.412.8154202242512530.119.3302202364021035.727.5442注:市场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乘用车总销量×100%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2年纯电动车销量是插混车的3.4倍B.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均增速始终高于销量增速C.二三线城市渗透率增幅大于一线城市D.2021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突破300万辆【选项】A.2022年纯电动车销量是插混车的3.4倍B.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均增速始终高于销量增速C.二三线城市渗透率增幅大于一线城市D.2021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突破300万辆【参考答案】B【解析】计算A项:425÷125=3.4倍,正确;B项需逐年验证:2021年销量增速(300-120)/120=150%,电池增速(154-63)/63≈144%<150%;C项比较渗透率增幅差值,二三线(27.5-5.2=22.3%)>一线(35.7-15.6=20.1%);D项2021年总销量245+55=300万辆。B项因2021年数据不符"始终高于"的判断,故为错误选项。4.根据2019-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城市2019年PM2.5(μg/m³)2023年PM2.5(μg/m³)工业产值(亿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北京4232580080上海36278500120广州3525650065深圳28209500150成都4838520040注:PM2.5数值越小代表空气质量越好根据材料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产值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B.2023年深圳的PM2.5同比下降幅度最大C.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高于成都D.PM2.5改善程度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完全一致【选项】A.工业产值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B.2023年深圳的PM2.5同比下降幅度最大C.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高于成都D.PM2.5改善程度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完全一致【参考答案】C【解析】验证选项A:深圳工业产值最高但PM2.5最低,成都产值最低但PM2.5较高,不存在显著正相关,错误;验证选项B:深圳下降(28-20)/28≈28.6%,北京下降(42-32)/42≈23.8%,但广州下降(35-25)/35≈28.6%并列最高,表述不严谨;验证选项C:北京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工业产值=80/5800≈1.38%>成都40/5200≈0.77%,正确;验证选项D:广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低于北京但PM2.5改善更显著,未呈现完全一致关系,错误。5.根据某新能源汽车企业2019-2023年核心经营数据(单位:亿元/万辆),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研发费用销量营业收入毛利率(%)20194512.521018.320206018.631020.120218532.452022.7202211048.975024.5202313565.298026.8注:销量=全年汽车销售总量(含出口)关于该企业2019-2023年经营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B.2023年单辆车创造的收入比2019年提高约2.2万元C.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D.2021年营业收入增量超过前两年增量总和【选项】A.研发费用年均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B.2023年单辆车创造的收入比2019年提高约2.2万元C.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D.2021年营业收入增量超过前两年增量总和【参考答案】D【解析】研发费用年均复合增长率:(135/45)^(1/4)-1≈31.6%,营业收入增长率:(980/210)^(1/4)-1≈47.1%,A项错误。单辆车收入差值:(980/65.2)-(210/12.5)≈15.0-16.8=-1.8万元,B项错误。毛利率提升需结合成本控制分析,表中无直接依据支撑规模效应,C项排除。2021年增量520-310=210亿元,前两年总和310-210=100亿元,D项正确。故选D。计算过程需注意单位换算和复合增长率公式应用。6.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19-2023年关键指标统计,回答下列问题:年份产量(万辆)销量(万辆)出口量(万辆)纯电动插电混动纯电动插电混动201986.522.183.420.825.7202095.325.892.624.729.82021244.454.3237.252.458.62022433.7141.1425.3136.2112.92023648.2248.8633.6240.4184.5注:2019-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381万辆增长至2041万辆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电动汽车产量增速在202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B.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五年间提升了约15个百分点C.2022年出口量增速低于产量增速D.2023年纯电动与插电混动销量比值约为2.6:1【选项】A.纯电动汽车产量增速在202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B.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五年间提升了约15个百分点C.2022年出口量增速低于产量增速D.2023年纯电动与插电混动销量比值约为2.6:1【参考答案】C【解析】A项:2021年纯电动产量较2020年增长(244.4-95.3)/95.3≈156%,确实爆发,正确;B项:2019年插混占比22.1/(86.5+22.1)≈20.4%,2023年248.8/(648.2+248.8)≈27.7%,提升7.3个百分点,题干"15个百分点"夸大,错误;C项:2022年出口量增速(112.9-58.6)/58.6≈92.7%,产量增速(433.7-244.4)/244.4≈77.5%,出口增速更高,与题干矛盾,故为错误选项;D项:2023年销量比值633.6/240.4≈2.63:1,说法正确。7.以下为2019-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指标统计表:年份产量(万辆)销量(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GWh)充电桩数量(万个)出口量(万辆)2019124.2120.662.2121.925.42020136.6132.363.6168.122.32021354.5351.0154.5261.758.82022705.8688.7302.3521.0112.62023958.7940.3435.6798.7177.6注:1.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口量异常;2.2021年起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50%B.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始终高于充电桩建设增速C.2019-2023年出口量年均增长率约为63.3%D.2022年每万辆新能源汽车对应充电桩数量较2021年提升15%【选项】A.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50%B.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速始终高于充电桩建设增速C.2019-2023年出口量年均增长率约为63.3%D.2022年每万辆新能源汽车对应充电桩数量较2021年提升15%【参考答案】A【解析】A项正确:2021年产量增长率=(354.5-136.6)/136.6≈159.5%,销量增长率=(351-132.3)/132.3≈165.3%,均超150%。B项错误:2023年电池装机量增速=(435.6-302.3)/302.3≈44.1%,充电桩增速=(798.7-521)/521≈53.3%,出现反例。C项错误:出口量年均增长率应为(177.6/25.4)^(1/4)-1≈63.8%,且2020年异常值影响计算可靠性。D项错误:2021年车桩比=351/261.7≈1.34辆/桩,2022年=688.7/521≈1.32辆/桩,实际提升约1.5%。8.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单位:万亿元),回答下列问题:年份分行业营业收入总营收内容创作生产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