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PAGE\MERGEFORMAT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页省考公共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科室/部门/班级:得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共2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下,单位应当立即组织疏散人员并报警?()

A.消防警报声响起

B.发现初期火灾

C.附近有其他单位着火

D.消防安全员不在现场

2.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哪项不属于现场指挥员的核心职责?()

A.确定事件性质

B.制定处置方案

C.直接参与救援

D.协调外部资源

3.紧急情况下,通过电话报警时,以下哪项信息最为关键?()

A.报警人的姓名

B.事件发生的准确地址

C.报警人的电话号码

D.事件发生的时间

4.下列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气火灾?()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D.水

(注: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扑救电气火灾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

5.在地震发生时,以下哪种行为最不利于自身安全?()

A.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

B.假设建筑物会完全坍塌

C.保护头部和颈部

D.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6.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分为?()

A.黄、橙、红、蓝

B.蓝、黄、橙、红

C.红、橙、黄、蓝

D.绿、黄、橙、红

7.在公共场所遇到恐怖袭击时,以下哪种做法最不恰当?()

A.尽快向远离危险的方向撤离

B.避免乘坐电梯逃生

C.用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

D.乘坐电梯快速下楼

8.疫情防控期间,以下哪项措施属于有效的个人防护?()

A.在室外不佩戴口罩

B.勤洗手并使用肥皂

C.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D.在室内吸烟以提神

9.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什么责任?()

A.监督检查责任

B.全面负责

C.有限责任

D.协助管理责任

10.在水上遇险时,以下哪种自救方式最危险?()

A.佩戴救生衣

B.向船员挥手求助

C.抓住漂浮物

D.跳入深水自救

11.消防通道被占用时,以下哪项处理方式最有效?()

A.私自清理障碍物

B.向物业或消防部门举报

C.在通道上堆放杂物

D.忽视该问题

12.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驾驶机动车时,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A.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B.在限速40km/h的道路上行驶50km/h

C.接听手持电话

D.系好安全带

13.灾害发生时,以下哪种物资不属于应急包必备物品?()

A.急救药品

B.口粮和水

C.美容用品

D.手电筒和充电宝

14.在森林中遭遇火灾时,以下哪种逃生方法最不可取?()

A.向上风向方向跑动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躲在浓烟中等待救援

D.扑打身上的火焰

15.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预警信息发布后,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出危险区域

B.启动应急预案

C.禁止新闻媒体报道

D.组织应急救援

16.在使用灭火器时,以下哪项操作步骤是错误的?()

A.站在上风向位置

B.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C.先拔掉保险销

D.灭火后立即撤离

17.地震后出现火灾,以下哪种灭火方式最优先?()

A.使用室内消防栓

B.用灭火器扑救

C.立即疏散人员

D.尝试关闭燃气阀门

18.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患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A.自行隔离治疗

B.工作并传播病毒

C.乘坐公共交通外出

D.接受强制隔离

19.在公共场所发生踩踏事故时,以下哪种自救姿势最有效?()

A.跪地抱头

B.双手叉腰站立

C.抓住前排人员的衣物

D.向人群中间挤去

20.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消防安全“三清三关”的内容?()

A.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

B.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

C.关门窗、关电视、关电脑

D.清杂物、清纸箱、清垃圾桶

二、多选题(共15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21.以下哪些属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基本原则?()

A.统一领导

B.分级负责

C.快速反应

D.责任追究

E.预防为主

22.地震发生时,室内避险应注意哪些事项?()

A.躲在承重墙的墙角

B.避开吊灯、吊扇等悬挂物

C.用书包保护头部

D.等待救援人员进入房间

E.倒地滚动逃生

23.使用灭火器时,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

A.拔掉保险销

B.对准火焰根部

C.压下压把喷射

D.上风向喷射

E.灭火后立即撤离

24.疫情防控期间,以下哪些属于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A.戴口罩

B.勤洗手

C.保持社交距离

D.多喝水

E.开窗通风

25.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哪些安全管理制度?()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检查制度

C.应急预案

D.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E.薪酬管理制度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0.5分)

26.消防通道上可以堆放杂物。(×)

27.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逃生更安全。(×)

28.疫情期间,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

29.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30.水上遇险时,应向船员挥手求助。(√)

31.遇到恐怖袭击时,应立即与歹徒对峙。(×)

32.灭火器使用后无需检查是否完好。(×)

33.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下比躲在床下更安全。(√)

34.预警信息发布后,居民应立即疏散。(×)

35.疫情期间,室内无需开窗通风。(×)

四、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6.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使用灭火器时,应按照“拔掉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的顺序操作,这被称为________。

38.在公共场所发生踩踏事故时,应双手交叉抱头,保护________。

39.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患者应当________治疗。

40.消防安全“三清三关”中的“三清”包括清走道、清阳台、________。

五、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41.简述地震发生时,室内避险的三个要点。

42.简述个人防护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

43.简述消防通道被占用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44.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共25分)

45.某小区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部分居民被困。现场指挥员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请分析以下问题:

(1)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应优先采取哪些措施?

(2)若部分居民被困,指挥员应如何组织救援?

(3)火灾扑灭后,指挥员应如何进行善后处理?

一、单选题(共20分)

1.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个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扑救初起火灾的措施。因此发现初期火灾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和报警。A选项错误,消防警报声响起仅是提示,不一定是火灾;C选项错误,附近其他单位着火与自身单位无关;D选项错误,消防安全员不在现场不影响报警和初期扑救的义务。

2.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八条,现场指挥员的核心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包括确定事件性质(A)、制定处置方案(B)、协调外部资源(D)。C选项错误,直接参与救援属于一线人员职责,指挥员应侧重指挥而非亲自参与。

3.B

解析:根据《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十八条,报警时必须报告准确地址、事件性质、有无伤亡等关键信息,其中地址最为重要,否则救援力量无法到达。A选项错误,报警人姓名非必需信息;C选项错误,虽然需要报电话号码,但地址是首要信息;D选项错误,时间虽然重要,但地址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救援效率。

4.B

解析: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扑救电气火灾应使用二氧化碳(BC类)或干粉(ABC类)灭火器。A选项错误,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气体、带电设备火灾,但二氧化碳更优;C选项错误,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不适用于电气火灾;D选项错误,水导电,直接用于扑救电气火灾可能触电。

5.B

解析: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A)、保护头部和颈部(C),等待震动停止。B选项错误,地震时建筑物不会立即坍塌,但晃动剧烈,假设建筑物安全会导致错过避险时机。

6.B

解析: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A、C、D选项顺序错误。

7.D

解析:遇到恐怖袭击时,应尽快撤离(A)、避免乘坐电梯(B)、保护头部(C),但乘坐电梯快速下楼非常危险,易被困或遭遇坠梯事故。

8.A

解析:佩戴口罩(B)、勤洗手(C)、保持社交距离(D)均属于有效防护措施。A选项错误,室外空气流通,不佩戴口罩风险较高。

9.B

解析: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包括建立制度、组织培训、检查隐患等。A选项错误,监督检查责任由管理人员承担;C选项错误,负责人承担的是“无限责任”;D选项错误,负责人需主动管理而非协助。

10.D

解析:A、B、C均为正确自救方式。D选项错误,跳入深水自救会导致溺水,尤其是在不熟悉水域的情况下。

11.B

解析:A选项错误,私自清理可能违反消防法规;B选项正确,应向物业或消防部门举报,由专业人员处理;C选项错误,堆放杂物更危险;D选项错误,占用通道是违法行为。

12.B

解析: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在限速40km/h的道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0km/h,否则属于违法行为。A选项正确,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属于合法警示行为;C选项错误,驾驶时接听手持电话属于违法行为;D选项正确,系好安全带是合法要求。

13.C

解析:应急包必备物品包括急救药品(A)、口粮和水(B)、手电筒和充电宝(D)。C选项错误,美容用品不属于应急物资。

14.C

解析:A、B、D均为正确逃生方法。C选项错误,浓烟中氧气稀少且有毒,应尽快向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15.C

解析: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预警信息发布后,政府应采取措施包括禁止或限制人员进出危险区域(A)、启动应急预案(B)、组织应急救援(D)。C选项错误,新闻媒体报道是信息透明的重要手段,禁止报道不符合应急要求。

16.D

解析:A、B、C均为正确操作步骤。D选项错误,灭火后应观察火势是否复燃,并确保安全再撤离,而非立即撤离。

17.C

解析:地震后若出现火灾,应优先确保人员安全(A、B、D均为安全措施)。C选项正确,立即疏散人员可以避免被困火场。

18.A

解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传染病患者应当接受隔离治疗。B选项错误,患者有义务隔离而非继续工作;C选项错误,隔离期间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D选项错误,强制隔离是法律手段,但患者应主动配合。

19.A

解析:A选项最能有效保护头部和颈部。B选项站立易摔倒;C选项可能导致被踩倒;D选项会加剧踩踏。

20.D

解析:A、B、C均为“三清三关”内容。D选项错误,“三清”指清理走道、阳台、厨房,“三关”指关火源、电源、气源。

二、多选题(共15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21.ABC

解析: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应急响应原则包括统一领导(A)、分级负责(B)、快速反应(C)。D选项错误,责任追究是法律后果,非原则;E选项错误,预防为主是应急工作方针,但非响应阶段原则。

22.ABC

解析:地震室内避险要点包括躲在承重墙墙角(A)、避开悬挂物(B)、保护头部(C)。D选项错误,等待救援时需保持警惕;E选项错误,滚动逃生易受伤。

23.ABCD

解析:使用灭火器步骤包括拔保险销(A)、对准根部(B)、压下压把(C)、上风向喷射(D)。E选项错误,灭火后需检查确认无复燃风险。

24.ABCE

解析:有效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A)、勤洗手(B)、保持社交距离(C)、开窗通风(E)。D选项错误,多喝水与防疫无关。

25.ABCD

解析: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A)、安全检查制度(B)、应急预案(C)、安全培训教育制度(D)。E选项错误,薪酬管理制度与安全生产无关。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0.5分)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四、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36.预警期、应急期、响应期、恢复期

解析: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预警期、应急期、响应期、恢复期,每个阶段有明确任务。

37.“提、拔、握、压”

解析:灭火器操作口诀为“提(提灭火器)、拔(拔保险销)、握(握住喷管)、压(压下压把)”。

38.头部

解析:踩踏事故中,双手交叉抱头能有效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受伤。

39.隔离

解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患者应当接受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40.厨房

解析:消防安全“三清”指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防止火灾隐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