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品严密逻辑学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感受怀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2.揣摩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品味文中文字,感受逻辑严密的语言,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梳理文章论证思路,感受逻辑严密的语言。2.感受怀疑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个人著作主要有《汉代学术史略》《尚书通检》《古史辨》《当代中国史学》《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出编》等。2.字词积累读准字音:程颐(yí)张载(zài)凶险(xiōng)腐草为萤(yíng)视察(chá)虚妄(wàng)盲从(máng)三皇五帝(
dì)折扣(zhé)譬如(pì)懒惰(duò)辨伪去妄(wěi)墨守(mò)停滞(zhì)塾师(shú)不攻自破(pò)理解词义: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墨守:战国墨子善于守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尽信书不如无书: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任务一:提炼中心论点1.本文标题是短语,不能作为中心论点,但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围绕“怀疑和学问的关系”进行论述的。怀疑和学问到底有什么关系?跳读全文,试从每个自然段中快速勾画出二者关系的句子。①学者要先会疑。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④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如果要从上面的句子中挑选一句作为中心论点,你认为是哪一句?简要阐述理由。中心论点:学则须疑理由:强调了怀疑对于学者的重要性,没有怀疑精神,就谈不上真正地做学问,这是对怀疑与学问关系最基础、最关键的阐述。3.作者为什么不用“学则须疑”作为标题?而是在文章开头提出呢?议论文标题常见的两种形式论题型:怀疑与学问引发思考,激发兴趣论点型:学则须疑直截了当,一目了然文章题目用“怀疑与学问”,不用“学则须疑”,避免重复,使得行文有变化之美。4.作者为什么会提出“做学问要先疑问的”的这个观点呢?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顿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1.区分论点(1)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表格,小组交流讨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分论点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2: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试用“因为……所以……”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组成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因为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所以学则须疑。(3)这两个分论点分别可以放在文章哪两段的开头?分论点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2: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承上,应放3段的开头),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启下,应放在第6段开头)。(4)这两个分论点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辨伪去妄是吸收,然后是新的创造,所以说后面那一部分建立在前面那一部分的基础上。2.梳理思路(1)课文对“怀疑精神”的论述是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思考哪些段落属于“消极”层面,哪些段落属于“积极”层面,并梳理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第12段:首先,引用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第35段:其次,从消极方面阐释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6段:最后,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2)文章是怎样证明第一个分论点的?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其来源是亲眼所见和传说。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要有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那书、那学问才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怀疑→怎么样去怀疑(3)朗读第6段,划分层次,梳理本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观点;然后从反正两方面说理阐述了为什么;接着列举清代大文学家戴震疑《大学》的事例,引用法国哲学家迪卡儿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从一切学问家做学问到科学的新发明、哲学的新理论,美术的新发明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的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的精神。任务三:探究论证艺术1.分析论证方法文章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观点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①直接引用法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引用程颐和张载两位学者的言论,互为论据,直接阐述了做学问需要有怀疑精神这一观点。②引用阐述法A.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自从或迷信。引用孟子的话,论证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不要盲目跟从或迷信书本的观点。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引用笛卡儿的名言,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从而阐明了怀疑对于做学问的重要性。(2)举例论证文章主要举了哪些例子,按照下面的答题格式,说说其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国难危急时口头消息的事例,具体地证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等事例,具体地论证了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戴震怀疑朱子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对比论证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按照下面的答题格式,说说其作用。答题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对于传说的话信和不信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对于传说的话应当持怀疑的观点。②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怀疑和盲从、迷信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应当持怀疑的观点。③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对于传说的话信和不信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对于传说的话应当持怀疑的观点。2.品析论证语言(1)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句子中的“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2)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①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一切”强调了毫无例外,强调全部学问家都要这样做,说明怀疑精神对于学问家来讲极其重要,增强了论证的力度。②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顺序不能调整。四个带有“常常”的短句,从“怀疑”到“辩论”到“评判”到“修正”体现了认知事物的规律,构成了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体现出从怀疑到修正的治学过程,语言表达严谨,逻辑性很强。③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任务四:培养怀疑精神1.学会怀疑有人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进行了这样的质疑:文章在举戴震的例子的时候,强调了戴震的善问,并没有提出他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体现前文所阐释的“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里的论述有一点漏洞,观点和材料之间不太紧密。为了增加材料和观点之间的联系。下面是两种补写,你更倾向于哪一个?为什么?补写1:戴震会时常的怀疑、时常发问,在不断的发问、不断的怀疑中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补写2:戴震从小便敢于怀疑,不断通过怀疑来丰富学问、解决困惑,这种敢于怀疑的优秀品质促使戴震成为一代大家。补写1中只是说“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想法”,并不能阐明“许多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而补写2正好将材料阐明了原来段落里强调的“大学问家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2.畅谈启示阅读下面的有关怀疑精神的名人名言,谈谈你的感受。“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文本一:要学孩子们,他们从不怀疑未来的希望。(印度诗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文本二:一个从不怀疑生活方向和目标的人,绝对不会绝望。(法国作家莫里亚克)文本三: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鲁迅)文本四: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3.知人论世顾颉刚“古史辨”的理论最初是他从戏曲的演变中由“怀疑”而来。他认为一部剧作的剧情,往往始简而繁,经过几代人的加工才边得更加生动。他由此提出,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也经历了同样的演化路线。顾颉刚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古史辨”其实是“疑古说”……他用“怀疑”的方法研究历史,探求历史,其水平其成果很少人望其项背。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怀疑”相伴,并终使他成就一代史学大师。《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代人的真情告自。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关于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A.本文选自《通俗论集》,作者顾颉刚是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曾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B.文章以“治学须有怀疑精神”为核心观点,体现了五四运动后科学理性思想对学术研究的影响。C.从文体看,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但语言风格更接近杂文,带有梁启超“新文体”的鲜明特征。D.顾颉刚与胡适、傅斯年等同属“古史辨派”,该学派强调用批判性思维重新审视传统文献。2.下面是文章的论证结构框架图,请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①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动式体育装备展示-洞察及研究
- 轻量化材料选型研究-洞察及研究
- 志愿者服务礼仪标准培训教材
- 纳米尺度缺陷检测-洞察及研究
- 零售店铺促销活动策划与执行指南
- 消防施工安全方案标准范本
- 小学奥数竞赛训练计划
- 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心得体会
-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交底范文模板
- 驾考安全常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镇墩稳定计算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
- 中国建筑色卡
-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上册 (组装电路)简单电路 课件
-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音乐试卷
- 第八章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 起重机司机Q2(限桥式起重机)题库题库(1727道)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正式版
- GB/T 18839.2-2002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磨料喷射清理
- GB/T 12814-2002铁道车辆用车轴型式与基本尺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