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声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1.2声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1.2声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1.2声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1.2声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声与听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12目录0102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03人怎样听到声音3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本课件主要内容4课程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程导入一、声音的产生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声音的产生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请让桌上的物品分别发出声音。橡皮筋钢尺音叉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敲响的鼓——鼓面振动,敲响的鼓是声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各类乐器的发声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常见动物发声部位:①青蛙——气囊;②蝉——腹部的鸣膜;③蟋蟀——翅膀的摩擦;④哺乳动物——声带;⑤鸟——鸣膜;⑥蚊子——飞翔时翅膀的振动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特征?在你说话或唱歌时,用手摸喉头会有什么感觉?在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击鼓时会看到什么现象?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将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与音叉接触,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还可以观察其他发声的物体,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大量实验告诉我们,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作振动(vibration)。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soundsource)。图中,人的声带、皮制的鼓面、振动的音叉都可以是声源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产生学以致用如所示,用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此现象表明声音()A.可以通过固体传播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两位同学可通过“土电话”进行交流,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伴奏声中做出整齐优美的艺术动作。你能说出她们是通过什么物体或物质听到声音的吗?两位同学通过“土电话”对话乙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伴随音乐表演你能再举一些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声音的实例吗?事实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介质(medium)。空气、水、玻瑞、金属等物质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新课教学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过程现象途径结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一个密封良好的玻璃罩内能听到铃声铃声(声源)→空气→玻璃→耳朵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新课教学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现象途径结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仔细倾听铃声的变化铃声逐渐变小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铃声逐渐变大铃声(声源)→空气→玻璃→耳朵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新课教学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手机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你听到的手机声音又有什么变化?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音,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音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典例精练A人怎样听到声音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三、人怎样听到声音如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周围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作声波(soundwave)。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新课教学三、人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快慢不同。声音的传播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新课教学三、人怎样听到声音声波物体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变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声波用水波类比理解声波,如果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水面就会出现以石头投入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的一层层水波新课教学三、人怎样听到声音内容说明人耳的构造知识解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神经→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新课教学三、人怎样听到声音知识拓展声速内容说明物理意义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知识拓展回声内容说明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距离:回声测距离时,所测距离为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知识解读(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3)在温度一定时,有v固>v液>v气;(4)声速的大小由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共同决定典例精炼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510mB.1020mC.2040mD.4080mC课堂小结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小结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课堂练习

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A.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D.耳朵贴在桌子上,敲击桌子能听到更大的声音课堂练习

2.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A)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气柱振动发声C.空中飞行的蜜蜂翅膀振动发声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鸣囊振动发声课堂练习

3.北京“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它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即便是冰雹撞击薄膜的巨响也不能传递到场馆之内,此建筑材料具备的声学特点有(D)A.不会振动发声 B.阳光不能穿透C.难熔化 D.隔音性较强课堂练习

4.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雪过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你认为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的原因是(A)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 D.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