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城初一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确凿(zuó)B.静谧(mì)C.莅临(wèi)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分岐B.奥密C.诀别答案:C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意思是()A.美好B.喜好C.友好答案: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答案:C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B.《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答案:C6.“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A.李白B.志南和尚C.杜甫答案:B7.下列词语中与“静谧”意思相近的是()A.安静B.热闹C.嘈杂答案:A8.下列字的笔顺正确的是()A.“方”的笔顺:点、横、横折钩、撇B.“火”的笔顺:点、撇、撇、捺C.“心”的笔顺:点、卧钩、点、点答案:C9.下列句子中“而”表示转折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答案:B10.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项是()A.慷慨B.吝啬C.善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下列属于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有()A.草长莺飞B.骄阳似火C.春暖花开答案:AC2.下列出自《论语》的句子有()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答案:AB3.下列作家中,属于现代作家的有()A.鲁迅B.曹操C.冰心答案:AC4.下列词语中,形容人物品质的有()A.诚实守信B.眉清目秀C.拾金不昧答案:AC5.下列古诗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有()A.《静夜思》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咏柳》答案:AB6.下列修辞手法属于比喻的有()A.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B.飞流直下三千尺。C.月亮像一条弯弯的小船。答案:AC7.下列描写四季的诗句中,正确的有()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答案:AC8.下列属于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A.炯炯有神B.健步如飞C.浓眉大眼答案:AC9.下列词语中,有反义词的有()A.上下B.左右C.明亮答案:AB10.下列属于唐代诗人的有()A.王维B.苏轼C.李白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彷徨》。()答案:×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闹”字写出了蜜蜂的热闹。()答案:√3.“东临碣石”的“临”是“到达,登上”的意思。()答案:√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是对偶句。()答案:√5.“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6.《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答案:√7.“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答案:×8.“水何澹澹”中“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答案:√9.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答案:√10.“尊君在不”的“不”通“否”。()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1.请简要概括《春》的主要内容。答案:文章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有何含义?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含义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强调学思结合。3.请简述《济南的冬天》中济南冬天的特点。答案: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文章通过与北平、伦敦等地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温暖晴朗的特点。4.简述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答案: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感染力。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1.有人认为《论语》中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过时,你怎么看?答案:《论语》思想不过时。其倡导的仁爱、诚信、好学等理念,对塑造良好品德、构建和谐社会等仍有重要意义,能为解决现代问题提供智慧,应传承发扬。2.在描写景物时,如何让文章更生动形象?答案: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赋予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等描写;还可运用优美词汇,增添文采,让景物跃然纸上。3.讨论现代文阅读中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答案:关注文中抒情议论语句,直接体会情感;分析描写的景物、事件,因景语皆情语,事件也蕴含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