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鹄志鸿鹄志6《》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掌握生字词,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科普小品文,感受科学知识与语言表达的魅力。语言运用:正确朗读课文,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理解实验过程与科学原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审美创造:感受科学与自然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热爱。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信息处理能力。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探索过程。2.掌握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通过课前提示,引入新课1.展示课前的学习提示,明确任务要求。出示: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2.回顾学习第5课的具体提问方法。出示: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二、初读课文,独立提问1.检查预习,完成练习。(1)出示:蝙蝠即锐系铛蝇证障碍荧屏讲解:①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并及时纠正发音:“铛、蝇、证、障、荧、屏”属于后鼻音,需准确发音。②多音字“系”有两种读音"xiji",联系(xì),系鞋带(jì),本课中读作系(jì),系铃铛。(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①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jìxi)着许多铃铛。②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biānpiān)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③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píngbǐng)上。2.阅读课文,提出并记录问题。(1)要求:独立阅读课文,针对课题和内容,独立提出问题,并记录下来。(2)交流反馈:预设: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科学家是如何揭示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3)全班交流,总结提出的问题。三、借助问题,理解课文(一)提问:科学家是如何揭示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的?1.独立阅读课文第4~6自然段,标记关键词,填写表格。出示: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出示:实验准备实验方式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蒙上眼睛铃铛一个没响;绳子一根没碰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2.指定学生朗读第4~6自然段。3.交流反馈表格内容:出示:实验准备实验方式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蒙上眼睛铃铛一个没响;绳子一根没碰第二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塞上耳朵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实验拉绳子、系铃铛封住嘴巴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4.对比三次实验,用自己的话描述实验结果。预设: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二)提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1.引导:仔细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小组合作标记关键词并绘制蝙蝠飞行原理图,完成练习。出示:(天线)(嘴巴)雷达的()相当于蝙蝠的()2.教师朗读第7、8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练习。3.交流反馈。(1)原理图。出示:超声波超声波(反射)嘴→障碍物→耳朵(2)交流作业本中的练习。过渡:这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很快就明白了课文的大意。那么剩下的问题,它们具体指向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究。四、布置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同学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程1.回顾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2.讨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出示图片)二、小组问题清单学习,探索多角度提问展示出示教材P24页课后习题2中的“小组问题清单”。思考:这三个问题各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要求:1.自由讨论,分享发现。2.展示提示,明确不同的提问角度。三、整理本小组的问题清单,理解多角度提问的重要性1.分发小组问题清单表格,各小组填写完毕。出示:小组问题清单内容方面:写法方面:联系生活经验方面:2.小组之间进行分享。预设问题:内容方面:蝙蝠的耳朵和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为什么当蝙蝠的嘴或耳朵被遮住时,它们会撞到物体?出示:关于写法:课文为何未详细描述后两次实验?联系生活:夜间活动的飞蛾、萤火虫、猫头鹰是否也依赖超声波?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由动物启发而来的?四、学法迁移,尝试从多个角度提问1.聚焦课后习题3,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2.出示激励方式:从一个角度提问可获得三颗星,从两个角度提问可获得四颗星,从三个角度提问可获得五颗星。3.学生自主阅读,尝试提出问题。预设:内容:它们是如何变化成另一种形态的?写法:作者为什么选择使用”躲”这个词来描述它们?联系生活经验:还有哪些植物的茎是变态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井都中学中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护航学生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综合练习试卷(附答案详解)
- 考点攻克人教版九年级《电功率》综合测试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2025江苏公考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护师主管考试真题及答案
- 成安一中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考试题及答案
- 药品管理法gsp考试试卷及答案
- 自助终端机设备管理制度
- 写字楼公司门禁管理制度
- 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规程培训
-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金坛区疾控中心)
-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 T/DZJN 20-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用炭棒和炭棒滤芯组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7套)
- 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世界民族之声(二)》音乐单元作业设计
- 器械性压疮的护理
- 中国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专家共识
- 兄妹断绝协议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