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近年新高考地区试题的借鉴和使用①试卷结构——3+3(多45+55);3+1+2(多48+52,有的省份在不断变化);②主观题——三道或者四道,四道居多;分值有的省份连年在变(较固定的是新课标卷,安徽省模仿)一、历史的延续——“强基”二、历史的变迁——“拔尖创新”一、历史的延续——“强基”表1

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评析部分标题1.必备知识的夯实例1.(2018·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表2晚清外交的相关高考试题①依然可以重视全国卷。

②重视选必与纲要的重合内容。

③依然重视时代特征。宗藩体系在《纲要上》讲,《万国公法》1864年在中国翻译刊行是选必1第12课的内容晚清外交2.关键能力的奠基表3学科关键能力——据刘芃《卷里卷外》,202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第246页表4

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体系——戴羽明等《指向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考查与培养——以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考生水平表现为例》表5

2013年—2023年行为动词高频词统计——黄牧航《从行为动词的变化看高考历史科的命题规律》高频动词的出现而且相对稳定,说明了历史科高考命题一直强调试题的基础性。如何作答?有答题模板吗?表6

近三年全国卷25分题的设问“概括”后面可以接差异、原则、主张、因素、特点“说明”后面可以接影响、区别、意义、变化概括“是什么”说明“怎么样”例2-1(2024新课标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答案)(2)中国:①精耕细作农业使经济总量长期领先,支撑中华文明不间断发展(物质文明);②勤劳作、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③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形成安土重迁的社会传统(精神文明)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延缓了社会经济转型(社会文明)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政治文明)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多样文明)西欧:①形成了长期的庄园式社会管理模式(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②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经济)

③粗放农业诱发外向扩张倾向(对外)④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发展,为资本主义提供便利(经济与社会生活)例2-2

(2024全国甲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冯太后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答案)①在北方复兴儒学教育;②为孝文帝改革进行了思想准备、人才支持;③推动鲜卑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或文化交流。重点在求答对象夯实概括、说明类基础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历史的变迁——“拔尖创新”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2.关键能力的高阶要求3.学科素养的水平区分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1)横向多面例3-1(2021·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例3-2(山东2024)图1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

悉以班(分发)诸亲族。

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例3-3(广东2024)宋代巨贾彭则爱好儒学,“为其子延接师友,不问其费”,曾捐书于州学。郡从事为之记,称其为“贩夫”,彭氏子孙皆耻之。知州认为,彭则所为是善事,遂删“贩夫”二字。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士农工商界限被打破

B.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C.地方官学教育的普及

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①认识A面B面②时代特征是关键③立意、情境、答案的指向一致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2)纵向延续表7

2024年高考试题中“延续”类题目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2019)表8

“世界历史发展多样性”的题目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3)更广阔的视野我要拓展这么多吗?并不是说要花更多时间讲亚非拉地区和国家。这类问题的解决:大的时代背景(必备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能力)。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4)更创新的眼光表9

2024年高考试题中“创新”“科学”类题目二、历史的变迁——“拔尖创新”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①高考试题可以拓展复习思路,横向、纵向拓展必备知识的面相,全面认识。②高考试题材料作为复习情境,可以有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世界。③复习时必备知识中多挖掘利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实践、科学精神等内容,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二、历史的变迁——“拔尖创新”1.必备知识的多面认识2.关键能力的高阶要求3.学科素养的水平区分2.关键能力的高阶要求(1)概述历程表10

十余年高考试题中行为动词的统计表11近两年“概述历程”类试题例4-1(2024新课标卷44)(1)根据材料一,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①“一五计划”开始建立装备制造业,之后形成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②改革开放后,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③新时代装备制造业取得重大发展,自给率提高,成为世界装备制造大国。启示:对历史大阶段特征的考查更为明显,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要求更高,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历史长时段特征的整理,从宏观视野认识历史。(历史的通感)例4-2(2015四川卷·14)(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①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②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③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

基本格局。④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⑤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2.关键能力的高阶要求(2)史学研究①历史探究的主要方法表12

2023年史学探究方法的题目2.关键能力的高阶要求(2)史学研究②历史的解释与评判例5-1(2022年全国乙卷42)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例5-2(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43)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例5-3(2024年全国甲卷42)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图7、图8中概括出一种变化趋势,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概括的趋势合理,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例5-1现象:(3分现象必须源自材料)官员用德政治理虎患,虎患消失;儒家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德政、仁政影响深远······阐述:(6分)①原因:儒学在西汉确立其正统地位(必须有)(生态环境破坏);②内容:仁政、德治、为政以德、体恤民情、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影响:稳定吏治、规范吏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教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对史书编纂方式影响。(现象全方位阐述)结论:3分(结论与影响不重复才给分)汉代政治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例5-2示例一

观点:福建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展区域

阐述:两晋至唐宋,福建接纳大量南迁人口,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传播;宋代朱熹等理学家长期在福建讲学,理学的影响扩大;宋代以后,海外贸易繁荣,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中外文明交流加强,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明清时期,大批福建民众移居台湾,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统一。(地域贡献只阐述了影响)例5-3示例二:

趋势: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阐释:进入20世纪下半期,亚非拉地区相继摆脱殖民统治,掀起现代化浪潮,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等事件,东南亚劳动力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高速增长,非洲拉美地区得到发展,经济进步,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高速发展。(变化趋势只阐释了原因)3.学科素养的水平区分1-2能够了解所学内容的历史分期方式,理解历史时期是按时序划分的;能够知道认识史事要考虑到历史地理的状况;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知道古今地名的区别。2-2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过去;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3-2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如古代、近现代)、较大范围(如跨国家、跨地区)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4-2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够根据需要并运用相关材料和正确方法,独立绘制相关图表,并加以说明。以时空观念素养学业质量水平考查为例例6-1(24年安徽)材料一图2

秦汉时期西南部族分布示意图(局部)——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汉时期加强西南地区治理的措施。(6分)设置郡县;修筑道路(五尺道);划分不同生产生活区;设置典客和大鸿胪考查了水平层次2,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文字考查空间观念。考查了水平层次1,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考查了水平层次3,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如古代、近现代)、较大范围(如跨国家、跨地区)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2)分布特征:分布众多;以延安为领导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群;分布在日军力量薄弱的城乡之处;从山区到平原都有分布;根据地点、线、面结合。原因:整体上敌强我弱的形势;山川、河流密布,有利于游击战争;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正面战场,敌后敌人力量较为薄弱;有效地依靠民众的配合和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