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之道1.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并把握《大学之道》的要旨。3.把握本文中的“三纲”“八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目标积铢累寸
触摸经典壹探究新知温故知新四书五经六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大学”是什么?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治国安邦的大学问。(治国、理政)礼节音乐骑马书法射箭算术“六艺”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后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大学》逐渐被官方认可和推崇,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之道”是《大学》开篇的第一句。《礼记》
戴圣
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生于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戴圣为“小戴”。著有《礼记》。文意疏通
诵读经典贰探究新知朗读课文(1)齐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朗读课文朗读课文(2)自读:自由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大学之道,在明①明②德,在亲③民,在止④于至善。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明:形容词,美好的③亲:亲近爱抚。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④止:达到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①止②而后有定③,定而后能静④,静而后能安⑤,安而后能虑⑥,虑而后能得⑦。①知:知道
②止:达到的“至善”境界③定:志向坚定不移
④静:心不妄动⑤安:性情安和
⑥虑:思虑精祥⑦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然后才能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近:动词,接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1.第一段阐述的儒学追求的“三纲”是什么?
“明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
“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绝不停止,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2“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
层层递进。“明明德”是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亲民”是要不断革新、去恶向善,这样才能使美好品德得以弘扬,是过程。“止于至善”是目标。因此三者之间是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关系
这“三纲”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内修到外治、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三纲之间的关系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对己修身)亲民推己及人,德化万民(对外治人)止于至善人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国家治理达到最完美的地步教化手段目的、根本3:从第一段看,如何能做到三纲?止:提出目标——达到“至善”境界定:下定决心——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面对欲望不再迷茫安:心性安和——多次静下蠢动之心虑:思虑精详——周全思考事情得:处事合宜——做事就会合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明明德于天下:状后,于天下明明德治:治理、管理齐:使动用法,使……齐修:修养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身:自身的品德、品性。正:端正,使用用法,使……端正诚:使……真诚致:获得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使自己的心思端正。要想使自己的心思端正,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介词,从庶人:平民百姓【表示平民百姓的词:黎民、黔首、布艺、庶民】壹是:一律,一概。壹:副词,一概、都本:根本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作为根本合作探究二:任选一个问题进行探究。1.总结《大学》“八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总结《大学》“八目”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格物(认识事物)、致知(获得知识)、诚意(意念真诚)、正心(端正心思);修身(修养德行);齐家(管理家庭)、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弘德天下)八目之间是相互联结的关系,它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了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八目之间的关系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
致知格物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目的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二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修身内修外治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八目之间的关系《大学之道》中“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根本(内修)(外治)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方法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平天下内修外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三纲八目八目之间的关系八目中,哪一个环节是最核心的环节?怎么理解?
“修身”是“内圣”到“外王”的过渡,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显于形。“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符合“明明德”的要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符合“亲民”的要求;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将“止于至善”作为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阅读《冯友兰:内圣外王现实意义探讨》,思考“内圣外王”的内涵,及其对当今青年的指导意义。内圣是相对于人的内在心性修养而言,外王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功用而言。作为当代青年,要深刻理解“仁、爱、礼、智、信”的思想内涵,剖析自身是否存在思想浮躁、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并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思想修养。内涵指导意义思考二:如今读书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比如清华学生为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的正确性向狗熊泼硫酸;复旦学子与室友发生矛盾后,向饮水机投毒害死室友;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获得优质生活。这类人物和现象的出现,其深层原因是什么?拓展延伸1.《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途径的句子是:“
”;推究事物之理获得的效果是:“
”。课堂练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1.下列选项中,对加色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答案:A
解析:B.②止:达到。C.②安:性情安和。D.②知:认识。基础测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学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虑而后能得
物格而后知至C.欲治其国者
其孰能讥之乎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答案:B解析:A.之:助词,的/代词,它。B.连词,表承接关系。C.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连词,无实义/介词,用,把。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在止于至善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④先正其心⑤先诚其意⑥必先苦其心志⑦南征北战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答案:C解析:①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形容词作名词,完善的境界。③④⑤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无私;苦,使……受苦。⑦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D.本文虽然充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答案:B
解析:课文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且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B.“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国”;诸侯封给大夫的地方,叫作“家”,也就是“采邑”;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答案:B
解析:“商代叫庠,周代叫序”顺序颠倒了,商代叫序,周代叫庠。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清洁护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保保育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禾粮油购销合同范本
- 健身场馆服务合同范本
- 农房出租出售合同范本
- 西式快餐店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耳部清洁护理套装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园区运营合同范本
- 充电桩安装协议合同书
- 公司不按合同签订协议
- 数据分包灵活传(教学课件)-七年级信息科技全一册同步教学(人教版2024)
- 河道清淤疏浚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自考美学章节练习题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 研究生学术表达能力培养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环境工程》英文版和《环境工程》编辑部
- 初中英语趣味竞赛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 肉桂课件讲解
- MOOC 大学计算机基础-广西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中化学教师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