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危急值”的定义,最准确的是()A.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B.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处理的检查/检验结果

C.医生认为需要紧急关注的异常指标

D.医院信息系统自动标记的红色预警值答案:B

解析:危急值的核心是“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临床立即采取干预措施的检查/检验结果”,而非单纯异常或系统标记值。2.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要求多长时间内完成处理并记录?()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30分钟答案:B

解析:2025年新版制度明确要求,临床科室需在接报后10分钟内完成评估、处理及记录,以确保患者安全。3.门急诊患者的危急值报告责任主体是()A.首诊医生

B.分诊护士

C.检查科室操作人员

D.医院总值班答案:A

解析:门急诊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为危急值处理的第一责任人,需全程跟进。4.下列哪项不属于危急值报告的“五准确”要求?()A.准确的患者姓名

B.准确的检查项目

C.准确的报告时间

D.准确的检查设备型号答案:D

解析:“五准确”指患者身份、项目、结果、时间、接收人准确,设备型号不属于核心要求。5.新生儿科接收到“血糖1.8mmol/L”的危急值报告,正确的处理流程是()A.护士直接静脉推注葡萄糖

B.医生复核结果后开具医嘱

C.先通知家属再处理

D.等待上级医师到场后处理答案:B

解析:危急值处理需遵循“接收-复核-处理-记录”流程,护士不可直接处置,需医生复核后开具医嘱。6.夜间值班时,检验科室发现危急值,应首先联系()A.患者主管医生

B.科室二线值班医生

C.病房值班护士站

D.医院总值班答案:C

解析:夜间优先联系病房/门诊护士站,由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确保快速响应。7.电子危急值系统提示“未读”时,责任科室需在多长时间内确认?()A.2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答案:A

解析:2025年制度新增电子系统管理要求,未读危急值需2分钟内确认,超时将触发二级预警。8.下列哪项检查结果不属于危急值范围?()A.成人血钾6.5mmol/L

B.新生儿血红蛋白45g/L

C.胸部CT提示大量气胸(肺压缩70%)

D.空腹血糖7.2mmol/L(参考范围3.9-6.1mmol/L)答案:D

解析:空腹血糖7.2mmol/L属于轻度异常,未达到危及生命的阈值,不属于危急值。9.危急值登记本应保存的最低年限是()A.1年

B.2年

C.3年

D.5年答案:C

解析: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危急值记录需至少保存3年,以备追溯。10.门诊患者检查发现危急值,但患者已离院,正确的处理是()A.电话联系患者,告知立即返院

B.联系患者家属,说明情况

C.同时完成A和B,并记录

D.上报医院总值班,启动应急流程答案:C

解析:离院患者需同时联系患者本人及家属,明确告知风险并指导返院,确保信息传递双确认。二、多项选择题11.危急值报告的“双核对”原则包括()A.检查科室核对患者身份与标本信息

B.临床科室核对报告时间与检查结果

C.检查者与复核者核对检测结果

D.医生与护士核对处理措施答案:AC

解析:“双核对”指检查科室内部(检测者与复核者)核对结果,以及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报告准确性。12.下列属于危急值报告流程的关键节点是()A.检查科室确认结果为危急值

B.电话/系统通知临床科室

C.临床科室记录接报时间与处理措施

D.72小时后随访患者转归答案:ABC

解析:危急值流程包括“确认-报告-接收-处理-记录”,72小时随访属于质量改进环节,非核心流程。13.电子危急值系统需具备的功能包括()A.自动识别危急值阈值

B.多终端(医生站、护士站、手机)推送

C.未读预警及逐级上报

D.历史记录查询与统计答案:ABCD

解析:2025年制度要求电子系统需具备自动识别、多端推送、超时预警、数据统计等功能,保障全流程可追溯。14.下列情况中,需要重新确认危急值的是()A.标本采集后超过2小时送检

B.患者已接受紧急治疗(如输血)

C.检查设备故障后重启

D.护士接报时未听清结果答案:ACD

解析:标本超时、设备故障、信息传递不清时需重新确认;患者已治疗属于正常处理流程,无需重新确认结果。15.临床科室在危急值管理中的职责包括()A.制定本科室危急值目录

B.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报告流程

C.记录接报时间、处理措施及患者反应

D.每月分析危急值报告质量答案:BCD

解析:危急值目录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临床科室负责执行、培训、记录及参与分析。16.下列关于新生儿危急值的特殊要求,正确的是()A.参考值范围需使用新生儿专用标准

B.报告优先联系主管医生而非护士站

C.处理记录需包含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

D.夜间可由实习医生代签接报记录答案:AC

解析:新生儿需使用专用参考值;处理记录需体现整体评估;接报记录需由执业医师签字,实习医生无资质;优先联系护士站以快速响应。17.危急值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包括()A.报告及时率(≤10分钟)

B.接报记录完整率(100%)

C.漏报率(≤0.5%)

D.患者知晓率(≥90%)答案:ABC

解析:质量指标聚焦流程合规性,患者知晓率非核心评价项。18.下列行为违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是()A.护士接报后未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B.医生处理后未在病历中记录

C.检查科室使用微信发送危急值

D.患者拒绝返院时,仅电话记录未书面签字答案:ABCD

解析:所有选项均违反“及时传递、规范记录、专用渠道、知情确认”的核心要求。19.急诊PCI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提示“pH7.15”(危急值),正确的处理包括()A.麻醉医生立即调整呼吸机参数

B.手术医生暂停操作等待纠正

C.护士记录接报时间及处理措施

D.术后补记危急值处理过程答案:AC

解析:术中危急值需立即处理(如调整呼吸参数),护士同步记录;手术不可因处理危急值暂停,需边处理边操作;记录需实时完成,不可术后补记。20.医院质量控制部门对危急值管理的监管内容包括()A.抽查登记本与电子系统记录一致性

B.分析漏报/迟报事件的根本原因

C.考核医护人员流程知晓率

D.修订医院危急值目录答案:ABCD

解析:质管部门需从记录核查、原因分析、培训考核、目录修订等多维度监管。三、填空题21.危急值报告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收报告的医务人员需全程跟进至____。答案:患者得到妥善处理22.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中,若患者无法联系,需立即上报____协调处理。答案:医院总值班23.电子危急值系统需设置____,确保非工作时间(如夜间、节假日)也能及时推送。答案:备用通知渠道(如短信、电话)24.新生儿科“血钙1.5mmol/L”属于危急值,处理时需同时监测____,避免低钙性抽搐。答案:心率与神经肌肉兴奋性25.危急值登记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ID号、检查项目、结果、报告人、接报人、____及处理措施。答案:接报时间26.手术中发现危急值,巡回护士需立即告知____,并同步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答案:主刀医生与麻醉医生27.门诊患者接报危急值后,若需急诊处理,首诊医生应开具____并陪同至相关科室。答案:急诊优先检查/治疗单28.血透患者“血钾7.0mmol/L”的危急值处理,除静脉注射钙剂外,还需立即____以快速降钾。答案:启动血液透析29.危急值漏报/迟报事件需在____小时内通过不良事件系统上报质管部门。答案:2430.儿科危急值参考范围需根据____(如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进行差异化设定。答案:年龄阶段四、判断题31.危急值报告仅适用于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因流动性大无需严格执行。()答案:×

解析:门急诊患者同样可能因危急值危及生命,需严格执行报告制度。32.检查科室发现危急值后,可先发送电子报告,无需电话通知。()答案:×

解析:电子报告与电话通知需同步进行,确保临床及时知晓。33.护士接报危急值时,只需记录患者姓名和结果,无需核对ID号。()答案:×

解析:必须核对患者姓名、ID号等身份信息,避免错误传递。34.患者转科时,原科室需将危急值处理情况交接给接收科室,无需重复报告。()答案:√

解析:转科交接已包含危急值信息,接收科室需继续跟进处理。35.夜间值班医生因抢救患者,可委托实习医生代记危急值处理记录。()答案:×

解析:处理记录需由执业医师本人填写,实习医生无资质代签。36.急诊科“心肌肌钙蛋白I5.0ng/mL”(参考值<0.04ng/mL)属于危急值。()答案:√

解析:肌钙蛋白显著升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需立即处理。37.产科“胎心监护提示频发晚期减速”属于危急值,需立即准备剖宫产。()答案:√

解析:频发晚期减速提示胎儿窘迫,需紧急干预。38.危急值报告后,若患者病情好转,可不记录后续转归。()答案:×

解析:需记录完整处理过程及患者转归,体现闭环管理。39.中医科室因诊疗特色,可自行调整危急值报告流程。()答案:×

解析:危急值制度为全院统一要求,不可自行调整。40.电子危急值系统故障时,可使用私人手机联系临床科室,但需补记登记本。()答案:√

解析:系统故障时需使用备用渠道,事后及时补录记录。五、简答题41.简述危急值报告的“闭环管理”流程。(1).检查/检验科室确认结果为危急值,双人复核。

(2).通过电话+电子系统同步通知临床科室,记录报告时间与接报人。

(3).临床科室接报后10分钟内完成评估,采取干预措施(如用药、手术等)。

(4).记录处理措施、患者反应及转归,同步录入电子病历。

(5).检查科室定期随访临床处理效果,质管部门每月分析报告质量。42.列出5项2025年新版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更新要点。(1).新增电子系统“2分钟未读预警”功能,逐级推送至科室负责人。

(2).明确门急诊患者“首诊医生-护士站-总值班”三级联络机制。

(3).细化新生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的专用危急值参考范围。

(4).要求危急值处理记录需包含“患者知情沟通”内容(如签字或录音)。

(5).质量指标增加“危急值与临床结局相关性分析”,纳入科室绩效考核。43.临床科室接到“血小板20×10⁹/L”(危急值)报告后,应采取哪些处理措施?(1).立即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如皮肤瘀斑、口腔血泡、黑便等)。

(2).通知患者绝对卧床,避免碰撞、用力排便等增加出血的行为。

(3).急查凝血功能,联系血库准备血小板输注(需ABO/Rh血型匹配)。

(4).开具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激素(视病因)提升血小板计数。

(5).记录接报时间、评估结果、处理措施及患者反应于病程记录。44.简述“危急值漏报”事件的处理流程。(1).发现漏报后,立即补报并追溯患者当前状态(如是否已发生不良事件)。

(2).24小时内通过医院不良事件系统上报,填写漏报原因(如系统故障、人员疏忽等)。

(3).科室组织讨论,分析根本原因(如培训不足、流程漏洞),制定改进措施。

(4).质管部门跟踪整改效果,1个月内复查同类事件发生率。

(5).将漏报案例纳入科室培训,避免重复发生。45.列举3类需重点关注的“高风险危急值”及其对应的临床场景。(1).血钾>6.5mmol/L:常见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颅内CT提示“大面积脑梗死(梗死体积>1/3大脑半球)”:常见于急性脑卒中,需紧急评估溶栓/取栓指征。

(3).血气分析pH<7.20:常见于脓毒症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需立即纠正酸碱平衡并治疗原发病。六、论述题46.结合实际工作,论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1).自动识别与预警:在LIS/PACS系统中预设各项目的危急值阈值(如血钾>6.0mmol/L),检测结果超出阈值时自动标记为“危急值”,避免人工漏判。例如,检验仪器与LIS系统直连,结果生成后立即触发预警,减少人为延误。

(2).多终端同步推送:通过医生站、护士站电脑、移动护理APP、短信等多渠道推送危急值信息,确保值班人员无论在病房、手术室还是外出时均可及时接收。例如,急诊护士站电脑弹出弹窗,同时值班医生手机收到短信提醒,双重保障。

(3).未读追踪与逐级上报:系统设置“已读”状态标记,若10分钟未读(电子系统)或2分钟未接电话(电话报告),自动推送至科室二线值班医生,30分钟未处理则推送至医务部,形成“个人-科室-医院”三级追踪机制,避免因人员疏漏导致延误。

(4).数据统计与质量分析:系统自动汇总危急值报告时间、处理时长、漏报率等数据,生成月度分析报表。例如,通过统计发现某检验项目漏报率较高,可追溯是设备故障还是人员培训问题,针对性改进。

(5).与电子病历集成:危急值接报时间、处理措施等信息自动同步至电子病历,避免重复录入,同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与可追溯性。例如,护士接报后在移动护理APP中确认,系统自动将时间、结果、处理措施写入护理记录,减少人为误差。47.某医院近3个月连续发生2例因危急值报告延迟导致的患者不良事件,作为质管部门负责人,你将如何推动制度改进?(1).事件根本原因分析(RCA):组织多学科团队(检验、临床、信息、护理)复盘事件经过,通过“5Why”法查找根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