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任务目标】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认识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树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和自主性01021912年1928年1931年1937年1949年1954年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训政”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民主制度→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时空定位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

制度在中国的诞生。(2)颁布《中华民国

》(1912年3月11日)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②内容:

(填序号)A.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B.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实行责任内阁制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E.总统颁布命令直接生效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

制度的进步意义。问题式预习认知升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直接目的是限制总统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根本目的是从法律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示意图

图解历史参议院总统内阁总理选举弹劾对参议院立法有一定否决权立法权行政权法院司法权经参议院同意任免经参议院同意任免参议院多数党阅读教材的P14“历史纵横”

思考: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特点及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教材开发问题式预习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为各党派、团体的建立创造了制度环境。②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1)背景①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②1913年“宋案”③国民党发动“

”④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⑤(2)历程问题式预习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①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颁布《训政纲领》。②实质:

,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2)宪政时期①实质:为国民党

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②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国民党时期的“训政”

图解历史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大会政权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国民政府政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代表闭

问题式预习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背景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

也陆续建立建立1931年11月,宣布

正式成立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问题式预习问题式预习(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

,在行政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3.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1)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的《

》。(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问题式预习3.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

,在行政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1)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的《

》。(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式预习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1954年,《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破坏—①地位和作用被削弱: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

②严重破坏和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

完善—

年宪法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问题式预习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内容(连线)①中国共产党②各民主党派③人民政协A.执政党B.爱国统一战线组织C.参政党a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问题式预习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建立与发展历程

确立—1949年,

召开

发展—1956年,提出“

”的八字方针

完善—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明确该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

优点,并提出一整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政策

问题式预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确立目标: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与完善: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特点(“三个坚持”)①

问题式预习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任务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史料探究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任务1——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史料探究

材料二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

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政治派别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2.史论拓展--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形成的条件和影响

(1)条件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③思想:近代西方政党政治思想的影响。

(2)影响

①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

②它在客观上延缓了专制政治复辟的进程也使中国经历了一次民主实践的洗礼,并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3.迁移应用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在当时引发了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A.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

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

C.列强干涉导致国内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2)民国初年的政党数量虽多,然细究各党之政纲,几难以分别其间之差别,而且政纲表述虚化,语意含混,解释各异,难以付诸实践,更有许多党派全无政纲可言。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参政议政意识普遍提高

B.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初步形成

D.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

任务2—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制度建设的探索

1.史料探究

材料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阅读材料一,论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全权性”“党的领导”与“代表性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摘编自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价值。

2.史论拓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内容、本质和特点

(1)内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

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

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3.迁移应用

(1)(2023·天津卷)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陈导鎢痴;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运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家最高权力的重组

C.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D.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过去所讲的“国家管理”,只有“国家管理者”这一个主体。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提法的变化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