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XT/T016-2010
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标准
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SubsistenceSecurityInformationSystems
SpecificationofOperatingMaintenanceManagement
民政部信息中心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
二O一一年一月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机构和职责..........................................................................2
4.1组织机构设置........................................................................2
4.2部门和岗位职责......................................................................3
4.2.1运维管理部门...................................................................3
4.2.2信息中心........................................................................4
4.2.3承建单位......................................................................5
5运维管理基本要求........................................................................5
5.1运维人员要求........................................................................5
5.2运维时间要求........................................................................5
5.3运维管理流程要求....................................................................5
5.3.1运维管理基本流程...............................................................5
5.3.2应急事件处置流程...............................................................6
5.4运维管理文档要求...................................................................6
5.5运维安全管理要求...................................................................7
6运维管理主要内容.......................................................................7
6.1网络运维管理........................................................................7
6.1.1网络链路管理....................................................................7
6.1.2网络运行管理....................................................................8
6.2设备运维管理........................................................................8
6.2.1服务器..........................................................................8
6.2.2路由器..........................................................................9
6.2.3交换机..........................................................................10
6.2.4存储备份设备...................................................................11
6.2.5计算机终端...................................................................11
6.3机房运维管理.......................................................................12
6.3.1机房制度管理.................................................................12
6.3.2机房运行管理...................................................................12
6.3.3机房辅助系统管理.............................................................13
6.4安全运维管理.......................................................................15
6.4.1概述............................................................................15
6.4.2网络安全运维管理.............................................................15
II
6.4.3应用安全运维管理.............................................................16
6.5应用系统运维管理...................................................................16
6.5.1应用系统版本和补丁发布管理...................................................16
6.5.2应用系统维护管理..............................................................17
6.5.3应用系统用户管理...............................................................17
6.5.4单机版系统维护管理............................................................17
6.6数据库运维管理.....................................................................17
6.6.1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17
6.6.2数据库运行监控..............................................................18
6.7操作系统运维管理...................................................................18
6.7.1操作系统管理...................................................................18
6.7.2操作系统监控.................................................................19
6.8应急响应管理.......................................................................19
6.8.1应急事件分类...................................................................19
6.8.2应急事件分级...................................................................20
6.8.3应急事件的目标解决时间......................................................20
6.8.4应急事件的通知.................................................................20
6.8.5应急响应的目的.................................................................21
6.8.6应急响应流程...................................................................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运维管理表单范例...............................................24
A.1线路登记表..........................................................................24
A.2设备登记表..........................................................................24
A.3备份记录表..........................................................................24
A.4机房状况日志........................................................................24
A.5机房值班记录表......................................................................25
A.6外来人员进(出)机房情况记录表.....................................................25
A.7设备进(出)机房记录表..............................................................26
A.8应用系统版本/补丁发布申请审批表..................................................26
A.9应用系统版本、补丁发布执行情况表.................................................27
A.10用户和权限调整审批表...............................................................27
A.11数据库运行状况报告.................................................................28
A.12主机系统运维状况报告...............................................................29
A.13主机系统预防性维护报告.............................................................31
A.14故障监控维护记录表.................................................................31
A.15事故处理报告.......................................................................3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机房专用空调设备的维护周期表..................................33
III
DBXT/T016-2010
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低保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期后,
低保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机构和承建单位开展运维管理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并提出了应急响应的管
理流程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理和承担低保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单位,包括:民政部、省两级运维管理部门
和信息中心。低保信息系统的承建单位(如集成商、应用开发商和产品供应商等)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也
应参照本规范的要求,为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支持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
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YD/T1096-2009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一一低端路由器
YD/T1097-2009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一一高端路由器
YD/T1109-2001ATM交换机技术规范
YD/T1145-2001网络管理接口测试方法
YD/T1238-200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T1289.2-2003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YD/T1345-2005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一内嵌弹性分组环(即R)功能部分
DBXT/T014-2010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271.1-2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承建单位contractor
民政系统以外的参与低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单位。
3.2
虚拟局域网VirtuaILocaIAccessNetwork(VLAN)
通过桥接的局域网内活跃拓扑中工作站的划分,各VLAN使用VID(VLAN标识符)区分。各个VLAN是
原桥接的局域网的一个子集。
3.3
域名服务DomainNameServer(DNS)
1
DBXT/T016-2010
一种分层的分布式数据库,它包含对DNS域名到各种数据类型的映射,例如,IP地址。DNS可以
用来按用户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的位置,也可以用来发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其他信息。
3.4
Web服务V/ebService
一种服务构件式集成方法,提供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功能组件,部署到网络中可作为不同的应用系统
间的标准接口,用于所有接受这个标准的应用的请求中。
3.5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
—ft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rce,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
个公用IP(InternetProtocol)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
3.6
非军事区DemiIitaryZone(DMZ)
与军事区和信任区相对应。作用是把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允许外部访问的服务器单独接在该
区端II,使整个需要保护的内部网络接在信任区端口后,不允许任何访问,实现内外网分离,达到用户
需求。
3.7
补丁Patch
对于大型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而发布的解决问题的小程序。
3.8
服务台ServiceDesk
低保信息系统的用户与运行维护部门的统一联系点,处理服务请求并提供服务支持的职能单位。
4组织机构和职责
4.1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低保信息系统的建设范围和数据集中模式,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应采用民政部和省信息中心两级
运维管理组织架构,自上而下,层次清楚,职责明确。
运维组织机构的基本设置要求如下:
a)应设立部级和省级运维管理部门,负责本级低保信息系统的总体运维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
b)民政部和省级信息中心应设立具体的运维职能岗位,负责本级低保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和
用户支持工作;
c)各承建单位(包括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设备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单位)负责履行售后服务,
提供运维技术支持。
在系统试运行阶段,应由民政部和各省低保信息系统项习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作为本级系统
运维管理职能部门;待系统进入正式运行后,再设立专门的运维管理职能部门,接替项目办开展工作。
对建有低保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的地市级民政部门,其运维管理组织机构可参考省级机沟要求设置。
2
DBXT/T016-2010
图1低保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组织架构
4.2部门和岗位职责
4.2.1运维管理部门
4.2.1.1民政部运维管理部门
民政部运维管理部门是低保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的核心,负责整个系统运维管理的总体组织和协
调工作。其基本职责包括:
a)负责民政部本级系统的总体运维管理工作;
b)负责维护民政部本级系统运维监管平台;
c)负贡协调、指导、监督、考评民政部本级系统运行维护单位的工作;
d)负责解决下级运维管理部门提交的问题;
0)负贡对省级运维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导和运行管理:
f)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运行维护流程;
g)负责建立整个运行维护体系的管理制度;
h)负责民政部本级运行维护队伍的建设;
i)协助安全管理部门(见DBXT/T014-2010)对系统中涉及安全、保密方面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
统筹管理和协调。
4.2.1.2省级运维管理部门
省级运维管理部门是低保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的基础,负责本省范围内系统运维管理的总体组织
和协调工作。其基本职责包括:
3
DBXT/T016-2010
a)全面负责本级系统的各项运维管理工作;
b)审核审批各项运行维护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负责协调各岗位间的工作;
c)负责维护本级系统运维监管平台;
d)负责建立健全与民政部运维管理部门、本省下辖各地方运维管理部门以及承建单位之间的顺畅
沟通机制;
e)负责落实民政部运维管理部门要求的运行维护任务;
f)负责本省范围内运行维护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维护队伍的建设;
g)协助本级低保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对系统中涉及安全、保密方面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统筹管
理和协调:
h)负责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4.2.2信息中心
民政部和各省级信息中心应承担本级低保系统信息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其基本职责包括:
a)负责统一组织协调本级系统运行中的口常事务;
b)根据系统运行和维护需要,设立专门的运维职能岗位,并落实专职人员,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
行和有效利用;
c)民政部信息中心负责保持与省级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联系,并为省级信息中心提佚工作指导和
技术支持。
4.2.2.1服务台
各级信息中心应设立运维服务台,作为低保信息系统用户报告问题、寻求帮助并获得服务支持的唯
一接点。服务台应具备热线电话、邮箱和传真等通讯方式,以便用户和其它相关单位报告事件(故障或
缺陷)、提出服务请求、投诉和其它问题,并保持信息的沟通和反馈。
服务台的基本职能包括:
a)负责受理管辖范围内用户反映的信息系统问题,并对问题记录、整理;
b)负责对事件分类和提供初始的支持;
c)将问题的解决步骤文档化,并录入运维管理系统;
d)将服务请求分派给适当的运维管理岗位;
e)跟踪服务请求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f)在结束事件之前要确认服务请求的提交者对事件的解决过程及结果是否满意;
g)对于无法解答的技术问题,及时转送其他相关岗位;对于无法解答的业务问题,及时提交本级
运维管理部门;对于软件的修改、调整、完善的建议及二次需求问题记录整理并及时提交本级
运维管理部门;
h)与服务请求的提交者进行直接的沟通,通报事件的处理情况:
i)上级服务台除负责本级系统用户的服务请求外还应处理下级服务台无法单独处理的问题、服务
请求以及重大事件,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理复杂事务,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4.2.2.2运维管理岗位
各级信息中心还应建立必要的运维管理岗位,与服务台•起组成运维团队,负责本级系统的日常运
行维护工作和技术支持。基本要求如下:
a)民政部信息中心应设立分工明确的日常运维管理岗位,包括:
1)网络运行岗:负责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日常运维管理和技术支持;
2)应用服务岗;负责业务应用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和技术支持;
4
DBXT/T016-2010
3)系统管理岗:负责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环境的日常运维管理和技术支持;
4)设备管理岗:负责服务器、计算机终端、存储备份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
和技术支持;
5)机房管理岗:负责机房运行环境以及相关设施(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防雷等设备)
的日常运维管理和技术支持;
6)安全管理岗:负责有关信息安全的日常运维管理,包括安全系统的维护、数据共享以及系
统安全补丁等。(见DBXT/T014-2010)
b)省级信息中心可参照上述要求设立分工明确的日常运维管理岗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综合
运维管理岗位,负责本级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状态监控、运行故障处理和落实安全保障
措施。
4.2.3承建单位
承建单位包括低保信息系统的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设备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如,施工单位)。
其基本职责包括:
a)承建单位应根据低保信息系统项目实施方案和合同要求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b)在售后服务期内,承建单位应协助民政部信息中心对影响到低保信息系统全面运行的故障或问
题进行诊断,并为各级信息中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待,包括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实施监控、验
收工作等。
低保信息系统项目办公室应在低保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验收时(包括各项设备和服务的验收),与
相应的承建单位签订相关的维护服务合同/协议,保隙运维团队能及时得到承建单位承诺的各项服务。
5运维管理基本要求
5.1运维人员要求
各级信息中心应配备专职的运维管理人员,具体要求见小标准4.2.2节内容。
5.2运维时间要求
应保证每24小时对系统内各项设备循环检查一次,节假日例行检查。
5.3运维管理流程要求
5.3.1运维管理基本流程
根据低保信息系统运维团队的组织模式,系统运维管理的基本流程采用分层服务支持模式,说明如
下:
a)用户在使用系统中遇到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时可首先向所在级信息中心的服务台提出服务请
求、报告事件信息、建议和投诉等;
b)服务台在其能力和服务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最初的支持(通常称为一线支持:),并尽可能使事情
处理完毕;
c)如服务台无法处理,则由服务台根据事件情况分配合适的运维管理岗位,运维管理人员按工作
流程进行处理(通常称为二线支持);
d)如果当本级运维管理部门仍无法处理时,应上报上级运维管理部门,或协调承建单位提供技术
支持(通常称为三线支持),由上级部门运维管理人员或承建单位协助解决。
5
DBXT/T016-2010
用户服务台运维管理部门承建单位
事件
服务诂求
提出服务请求
查询/帮助
投诉)
用户反馈
反馈信息
图2运维管理基本流程图
5.3.2应急事件处置流程
为应对紧急情况或重大故障,应建立应急事件处置流程,包括事件判别及级别认定、应急预案及处
理方法、通信联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以及技术储备与保障等,及时、合理采取措施,以降低事件带来
的损失和影响。
应急响应管理的具体要求见本标准“6.8应急响应管理”内容。
5.4运维管理文档要求
运维管理文档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在每次维护操作后填写记录表单;
b)应对各级线路、端口明确标签命名记录,建立维护记录,范例参见附录A.1;
c)应对所有硬件设备编号,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范例参见附录A.2;
d)应对系统备份和设备配置备份情况建立统计表单,范例参见附录A.3;
e)应定期编写运行维护综合报告,制作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f)应将运维记录和综合报告定期存档,也可以建立数据库系统,统计维护内容、维护T作量、维
护事件、解决方式等;
g)应建立各种维护手册,包括维护人员口常维护手册、标准服务器安装手册、设备编号统计规则、
防病毒客户端配置手册、常用设备操作手册等。
6
DBXT/T016-2010
5.5运维安全管理要求
对涉及系统信息安全的运维事件和服务请求,应由运维管理人员协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有关
运维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见DBXT/T014-2010中“6.4系统运维管理”内容。
6运维管理主要内容
6.1网络运维管理
6.1.1网络链路管理
6.1.1.1链路管理功能
网络链路管理系统应满足YD/T1238-2002、YD/T1289.2-2003、YD/T1345-2005的要求,具备以下
管理功能:
a)配置管理:对传输电路的指配和网络配置管理。电路指配即指电路的建立、修改、查询和删除;
b)性能管理:对传输网设备和线路的各种性能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并给出分析结果;
c)故障管理:对电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对电路出现的故障进行处理,包括告警的监视与显示、
告警过滤、告警信息定位、告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d)资源管理:对传输网电路等资源数据进行管理:
e)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登录日志管理等。
若需要,可提供网络链路的可视化管理,对传输网所用的特定设备、电路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可
视化管理系统应满足YD/T1238-2002、YD/T1289.2-2003、YU/T1345-2005的要求,具备以下管理功能:
1)告警实时监视、告警收集与显示、告警查询与统计、告警显示过滤和告警同步;
2)性能监视、性能数据上报和性能数据查询;
3)拓扑视图、网络浏览、网络监视和拓扑编辑;
4)业务配置信息上报和查询、业务保护倒换状态查询:
5)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和登录日志管理.
6.1.1.2链路管理接口
MSTP(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设备之间及MSTP设备与网管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采用国际电信
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InternationalTeleccmmunication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Sector,1TI-T)建议Q.811和Q.812规定的无连接模式协议栈或TCP/IP怯议栈。
6.1.1.3链路管理性能
网络管理性能要求如下:
a)应提供网管数据的备份功能,包括自动和手T.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
b)应限制未授权操作人员;
c)应保证网管与被管网络数据的一致性;
d)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告警平均响应时间(指从网元发生告警到显示告警)不多于20秒;
在系统满负荷情况下,告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以上指标的150机
e)各种日志文件应至少能保存12个月的事件;
f)原始告警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1个月:原始性能信息保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处理后的告警
数据、性能数据保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类统计分析结果数据保存时间不少于6个月;
g)时间戳的精度为1秒。
7
DBXT/T016-2010
6.1.2网络运行管理
6.1.2.1网络管理功能
6.1.2.1.1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包括对路由器、交换机、IP-VPN等IP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至少应包括以卜.内容:
a)根据用户需求杳询、修改路由、交换设备的系统信息、路由信息及接口信息,并对己配置完毕
的信息进行备份;
b)查询、修改IP-VPM业务信息,并对己配置完毕的信息进行备份。
6.1.2.1.2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性能监控:包括定时/非定时采集线路和路由器的流量、延迟、丢包率、CPU利用率、内存余
量等性能参数,并生成性能报告;
b)设置性能监视门限值:当性能参数越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发出告警通知:
c)性能分析:对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性能指标。
6.1.2.1.3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a)故障信息采集:采集网元设备的告警信息,包括设备故障告警、链路故障告警、各种门限告警、
设备/端口/链路状态变化告警等;
b)故障监视:对网元和网络路由进行监视,出现故障时进行显示;
c)故障处理过程管理:记录排错行为,包括故障产生、变化、消除过程;
d)故障信息的查询与统计。
6.1,2.2网络管理接口
6.1.2.2.1IP网网元网络管理接口
IP网网元应提供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接口,应符合RFC1213、RFC1901、RFC191C、RFC2574、
RFC2578、RFC3418等规范。
6.1.2.2.2业务网络管理间的接口
业务网络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存在接口,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网管信息的交互,包括配置、故障和性能
数据。该接口可选择开放的国际协议标准,如CORBA、WebServices等标准接口。
6.2设备运维管理
6.2.1服务器
6.2.1.1服务器硬件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服务器应放置在专业机房内,并安装固定在标准机柜中;
b)服务器应定期检查服务器硬件状态,如硬盘状态、电源状态等:如出现报警,应按照运行维护
制度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8
DBXT/T016-2010
6.2.1.2服务器运行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应检杳操作系统是否工作正常;
b)应检查磁盘空间是否满足系统要求;
c)应根据系统情况,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d)应查看系统运行日志,检查运行状况;
e)应检查木机防病毒软件是否报警,及时更新病毒所;
f)应检查应用软件是否应用正常;
g)应检查相关协议是否正常。
6.2.1.3服务器故障处理流程
此项要求包括:
a)确定故障范围;
b)查看故障所引起的相关问题,如服务中断,数据丢失等:
c)通知相关负责人;
d)杳找故障原因;
e)解决故障问题:
f)整理备份资料,方便恢复数据。
6.2.2路由器
6.2.2.1路由器运行管理
6.2.2.1.1性能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应查看资源利用率;
b)应查看网络接口带宽利用率:
c)应查看丢包率;
d)应查看软件运行情况;
e)应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情况;
f)应查看开关机配置;
g)应查看安装或升级新硬件;
h)应查看安装或升级新软件;
i)应查看监视路由器及相连接网络的性能和状态:
j)应查看流量统计的收集。
6.2.2.1.2报警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当发现网络性能大幅下降时,应检查路由器的处理器和内存使用情况,并检查网络接口、相连
的网络或通信链路的流量和硬件,由此诊断是由于正常业务流量较大,还是网络攻击对网络造
成的影响;如路由器不能满足正常业务流量,可考虑升级路由器设备;
b)当路由器故障定位后,应详细记录故障日志,并建立故障档案;
c)当路由器出现故障告警,应根据具体故障信息判断路由器硬件的故障:
9
DBXT/T016-2010
d)在宕机后,无法登录路由器时,应通过控制端口重新肩动或重新引导路由器,如无法登录,可
采用断电的方式关闭路由器,宜间隔几分钟后,再加电重新启动;
e)可通过网络工具管理路由器设备,发现及诊断网络中问题,包括拥塞、路由环回、差错IP地
址、黑洞、主机的错误行为等:
f)暂时的或永久的网络拓扑改变,应及时调整路由器配置,尽可能优化网络结构和网络性能;
g)定期查看路由器运行软件的故障日志记录等,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更新升
级路由器运行软件。
6.2.2.2路由器配置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应配置路由器设备名称,标识网络中路由器的设备名称;
b)应配置路由器设备的日忐消息、,主要用于非授权访问的警告或对设备的说明;
c)应配置路由器设备的enable口令,必须给进入路由器特权模式配置密码;
d)应配置路由器设备的接口IP地址,关闭路由器上不用的端口,将需要应用的端口结合实际应
用配置IP地址;
e)应通过路由器设备的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和管理,来实现对主机对网络的访问限制;
f)应配置路由器设备串行接口的时钟,在对路由器【EE线缆进行配置时,需要设置时钟,时钟
是接收口收发数据的速率。
6.2.2,3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配置(重新配置)路由器时,应先保存原来的配置文件,然后再开始配置(重新配置)路由器;
b)路由器的文件配置管理应至少满足以下项中的一项:
1)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2)使用TFTP服务器管理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3)使用PTP服务器管理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6.2.2.4路由器的系统文件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路由器的系统文件应备份;
b)应熟悉路由器系统文件恢复、更新。
路由器的具体要求见YD/T1097-2009和YD/T1096-2009。
6.2.3交换机
6.2.3.1交换机运行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应监控交换机的资源利用率,例如:CPU、Memory占用率等;
b)应监控交换机网络接口带宽利用率;
c)应监控交换机及相连网络的状态和性能;
d)应监控交换机系统软件运行状态。
6.2.3.2交换机配置管理
10
DBXT/T016-2010
此项要求包括:
a)应配置交换机设备名称,标识网络中交换机的设备名称;
b)应配置交换机设备的日志消息,主要用于非授权访问的警告或对设备的说明;
c)应配置交换机设备的enable口令,必须给进入交换机特权模式配置密码:
d)应配置交换机设备的管理接口IP地址,关闭交换机上不用的端口;
e)应配置交换机设备串行接口的时钟,在对交换机D3E线缆进行配置时,需要设置时钟,时钟
是接收口收发数据的速率。
6.2.3.3交换机的配置文件管理
交换机的文件配置管理应至少满足以下项中的一项:
a)使用命令行方式管理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b)使用TFTP服务器管理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c)使用FTP服务器管理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6.2.3.4交换机的系统文件管理
此项要求包括:
a)交换机的系统文件应备份;
b)应熟悉交换机系统文件恢复、更新。
6.2.3.5VLAN系统维护
此项要求包括:
a)应根据实际应用,确定广播域的范围,划分相应的VLAN;
b)应在交换机上创建VTP域,设置VTP服务器、客户机、透明模式;
c)应对交换机上Trunk链路的配置和管理;
d)应对交换机上VLAM的创建和管理:
e)可配置交换机上接口所属VLAN。
6.2.4存储备份设备
应对存储备份设备的硬件故障、重要性能参数、存储空间等状态进行监控管理,基本要求包括:
a)应编制存储设备目录,并标明设备数量;
b)应编制分配给主机的存储设备目录,并标明设备的数量;
c)应实现自动的容量阀值预警,识别潜在的因容量所致的性能瓶颈:
d)应对未来容量增长趋势进行预测,确定客户未来的存储需求;
e)应对主机和存储设备的容量进行监控,超出阀值时自动告警。
6.2.5计算机终端
计算机终端指低保信息系统的应用终端和管理终端,包括台式PC和便携式计算机。其运维管理基本
要求包括:
a)应对每台计算机终端进行编号,并将具体配置信息登记备案或纳入系统配置管理数据库:
b)应对计算机终端硬件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如硬盘状态、内存状态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
及时告之运维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不得擅自拆卸主机机箱和内部配件:
c)应确保计算机终端的正常运行,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病毒库,并定期清理垃圾文件;
d)应定期备份操作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备份数据应保存在计算机硬盘的专门分区内;
11
DBXT/T016-2010
e)计算机终端及配件若需要外出维修,应确保其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具体要求参见DBXT/T
014-2010中“6.4.3介质管理要求”和“6.4.4设备管理要求”内容。
6.3机房运维管理
各级低保信息系统机房的设备布置.、环境要求、空调系统、电气技术、电磁屏蔽、机房监控与安全
防范、消防等方面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其中部级机房应达到GB50174-2008的B类要求,省级机
房应到C类要求。
6.3.1机房制度管理
基本要求如下:
a)各级机房必须统一规范上墙制度,并醒目挂置;
b)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填写机房状况日志(范例见附录A.4)和机房值班记
录表(范例见附录A.5);
c)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的各项规定,严禁违章操作,确保网络、设备及人身安全;
d)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监督条例,增强机房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防设施经常检查,消除隐患;
e)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对机房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增强保密观念,定期进行保密检查,防止泄密
失密;
f)不断健全完善机房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
g)供货商、集成商或设备厂商在机房进行设备安装调测,事先应向所属信息中心提出申请,经批
准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机房入门登记,信息中心应安排专人配合厂家现场工作;
h)外单位人员工作性进入机房须经所属信息中心同意,安排专人陪同,做好机房入门登记,并佩
带外来人员入室胸牌.;(外来人员进(出)机房记录表和设备进(出)机房记录表范例见附录
A.6、A.7)
i)机房的环境卫生由所属信息中心负责落实,定期打扫,定期清理。
6.3.2机房运行管理
6.3.2.1机房环境管理
机房环境管理应符合GB50174-2008的“5环境要求”。此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机房应防尘,门窗要严密,做到地面清洁、设备无尘、排列正规、布线整齐、仪表正常、工具
就位、资料齐全、设备有序、使用方便;
b)机房应建立防尘缓冲区,备有工作服和工作鞋;
c)机房照明须有应急备用,各种照明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修;
d)动力机房应设置警示牌和防护栅栏以指示高压区、检修区、禁止合闸区;
e)无人值守机房要全封闭,保持机房整洁无尘,应有良好的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措施以及
相应的远端监测系统;
D无人值守机房的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和安全可靠,机房门前道路应保持畅通无阻。
6.3.2.2机房安全管理
基本要求如下:
a)切实遵守安全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雷、防冻、防潮等工
作,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12
DBXT/T016-2010
b)在维护、测试、磁带更换、装载、故障处理、日常操作以及工程施工等工作中,应采取预防措
施,防止造成工伤和通信事故。凡进行危险性较大、操作复杂的工作时,必须事先拟定技术安
全措施;
c)机房应有可靠避雷装置,配备合适消防器材,安装烟雾告警、高温告警、防盗告警等设备,并
制定紧急处理预案;
d)各机房应具备在紧急情况下能与上级部门及时取得联系的手段;机房内有紧急故障处理流程
图,人工再启动和再装入流程图,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且相关资料齐全,每个机房维护人员
都能理解、执行;
e)雷雨季节要加强对机房内保安设备、地线及防护电路检查;
f)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网络信息不受侵犯,保密信息不被泄露,网络信息不丢失,网络信息
正常传递;
g)各种涉及密级的图纸、资料、文件等应严格管理,认真履行使用登记手续;
h)加强机房现场钥匙的管理,保证钥匙齐全和完好,由机房值班人员及保安进行分管,并作为交
接班的一项内容。
6.3.3机房辅助系统管理
6.3.3.1UPS系统维护
此项要求包括:
a)UPS开关机顺序:在使用时应首先给UPS供电,使其处于旁路工作状态,然后再逐个打开负
载,这样就避免了负载电流对UPS的冲击,使UPS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关机顺序可以看作
是开机顺序的逆过程,首先逐个关闭负载,再将UPS关闭;
b)UPS开机准备:首先需要确认输入市电连线的极性是否正确,以确保人身安全。注意负载总功
率不能大于UPS的额定功率。应避免UPS工作在过载状态下,以保证UPS能够正常工作;
c)UPS使用环境:UPS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通常在0℃-40℃。UPS的使用环境要求清洁、少尘、
干燥,灰尘和潮湿的环境会引起UP5工作不正常。而UPS电池组对温度要求则较高,标准使
用温度为25℃,平时最好不要超出15℃-30℃这个范围。温度过低不但会减小电池组的容量,
还会进一步影响UPS的使用寿命。另外,UPS的防磁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不应把强磁性物
体放在UPS上,否则会导致IPS工作不正常或损仄机器;
d)UPS电池组维护:UPS的电池组需要定期进行充放电。如果使用的是免维护的吸收式电解液系
统电池,在正常使用时不会产生任何气体,但是如果用户使用不当而造成了电池组过量充电就
会产生气体,并出现电池组内压增大的情况,严重时会使电池鼓涨、变形、漏液甚至破裂,如
果发现这种现象应立即更换电池组:
c)注意人身安全:由于UPS的电池组电压很高,对人体存在一定的电击危险,所以在装卸导电
连接条和输出线时应具有安全保障,采用的工具应绝缘,特别是输出接点更应该有防止触电的
设置;
f)UPS充电电压:在UPS的充电过程中,如果充电电压过高会导致电池组的过量充电,反之则
会造成电池组的充电不足。当充电电压不正常的时候,可能会让电池配置数据产生错误。因此
在安装电池组时,一定要注意电池规格和数量的正确性,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电池应尽量避
免混用,外接充电器也最好不要采用低价劣质产品;
g)UPS充电电流:与UPS的电压要求类似,在对UPS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时应尽量避免过大的电
流通过。虽然有的时候UPS的电池组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应该
13
DBXT/T016-2010
尽量避免,否则会使电池极板变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严重时电池容量将会严重下降,导致
电池组寿命大幅缩短;
h)UPS放电深度:UPS的放电深度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电池放电深度越深,其
循环使用次数就越少,因此在使用时应避免电池的深度放电。虽然有些品牌的UPS拥有放电
保护功能,但是如果UPS处r轻载放电或空载放电的情况下,也会让电池深度放电,从而影
响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i)UPS负载大小:UPS的负载能力选择50L80%的负载为最佳。
6.3.3.2空调系统维护
6.3.3.2.1制冷部分的维护
此项要求包括:
a)用高、低压气压表测试制冷管路的高低压压力,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b)经常用手触摸压缩机表面温度,有无过冷过热现象,发现有较大温差时,应查明原因;
c)定期观察镜内氟利昂的流动情况,判断有无水份,是否缺液;
d)检查冷媒管固定位置有无松动或震动情况;
e)检杳冷媒管道保温层,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f)制冷管道应畅通,发现堵塞及时排除。
6.3.3.2.2加湿器部分的维修
此项要求包括:
a)保持加湿水盘和加湿罐的清洁,定期清除水垢:
b)检查给排水管路,保证畅通,无渗漏、无堵塞现象;
c)检查电磁阀的动作,加湿负荷电流和控制器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d)检查电极、远红外管,保持其完好无损、无污垢。
6.3.3.2.3电气控制部分的维护
此项要求包括:
a)定期检查报警器声、光报警是否正常,接触器、熔断器有无松动或损坏,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b)检查电加热器的螺丝有无松动,热管有无尘埃,如有松动和尘埃应及时紧固和清洁;
c)用钳形电流表测试所有电机的负载电流,测量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时,应查出原因,进行排除;
d)检查继电器和电子元件有无损坏和变质,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e)用测量回风温度,偏差超出标准时,应进行调正;
f)测量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如果引线接触不良,应及时紧固;
g)测量设备绝缘,检查导线有无老化现象。
对空调系统每年应进行•次工况测试,以及时掌握系统各主要设备的性能,并对空调系统设备进行
一次有针对性的整修和调整,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不带病工作。机房空调维护周期见附录B。
6.3.3.3消防系统维护
此项要求包括:
a)机房设防火负责人、防火安全员等职务,所有机房管理人员纳入消防小组;
b)机房内灭火器材的使用、灭火方案策略,应做到人人熟知、人人会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食品级氯化镁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中国镍氢蓄电池项目商业计划书
- 白城市中医院肿瘤病理分级分期考核
- 大同市中医院主任护师岗位胜任力评估
- 中国粉煤灰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中医院临床沟通协调考核
- 中国塑胶场地项目投资计划书
- 晋中市中医院儿科影像诊断考核
- 泡沫塑料包装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 中国氧化锆陶瓷插芯项目创业计划书
-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维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秩序员岗前培训
- 危重病人的护理风险评估
- 留学生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6月22日四川省市直事业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精神病症状学
- 加油站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国制动片和制动衬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费曼学习法完整版本
- 辅警专业能力素质测试题及答案
- 安检服务风险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