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版)_第1页
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版)_第2页
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版)_第3页
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版)_第4页
十年(2016-2025)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1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1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点十年考情(2016-2025)命题趋势

选择题:

2024:吉林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本专题主要考查化

2023:湖南

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外界条件(浓度、温度、

2022:浙江

2020:浙江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核心知识。

2019:浙江

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与综合分析:化学平衡

考点01化学平衡2018:浙江

状态的判断2017:浙江标志有直接标志(v正=v逆,各组分浓度保持

2016:浙江

不变)和间接标志(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

非选择题节选:

2025:云南、安徽子质量、颜色等),解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2024:上海

析。化学平衡的移动考查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外

2020:浙江

2017:全国III卷界条件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北京、云南、江苏、河北、甘肃、

2025中相关量的变化分析,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平

安徽、浙江

2024:天津、江西、浙江、河北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由此引

: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北京

2023起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

2022:天津、北京、江苏、海南、山东、

考点02化学平衡浙江、广东量、气体的体积、压强、密度等变化。预计高

状态的移动:江苏、福建、辽宁、北京、广东

2021考既会保持对传统知识的考查,适当增加对联

2020:海南、天津、浙江

2019:海南、浙江系实际问题的考查,如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平

:天津、浙江

2018衡移动原理)探索工业条件的选择等。

2017:天津、上海

2016:四川

1.(2024·吉林·高考真题)异山梨醇是一种由生物质制备的高附加值化学品,150℃时其制备过程及相关物

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5h后异山梨醇浓度不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h时,反应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

C.0~3h平均速率(异山梨醇)=0.014molkg-1h-1

D.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3小时后异山梨醇浓度继续增大,15h后异山梨醇浓度才不再变化,所以3h时,反

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A错误;

B.图像显示该温度下,15h后所有物质浓度都不再变化,且此时山梨醇转化完全,即反应充分,而1,4-失

水山梨醇仍有剩余,即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小于反应①、反应限度小于反应①,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

数:①>②,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0~3h内异山梨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042mol/kg,所以平均速率(异山梨

0.042mol/kg

醇)==0.014molkg-1h-1,故C正确;

3h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物质平衡转化率,所以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

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3·湖南·高考真题)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4和一定量的H2O,发生反应:

nCH

。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4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

CH4(g)H2O(g)CO(g)3H2(g)CH4xx

nH2O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1x2

B.反应速率:vb正vc正

C.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

D.反应温度为T1,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详解】A.一定条件下,增大水的浓度,能提高CH4的转化率,即x值越小,CH4的转化率越大,则x1x2,

故A正确;

B.b点和c点温度相同,CH4的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b点x值小于c点,则b点加水多,反应物浓度大,

平衡正向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vb正>vc正,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x一定时,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

移动,K增大;温度相同,K不变,则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反应进行时压强发生改变,所以温度一定时,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B。

3.(2022·浙江·高考真题)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上发生氨的分解反应:

2NH3(g)N2(g)+3H2(g),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

催化剂

说法不.正.确.的是

-5-1-1

A.实验①,020min,vN2=1.0010molLmin

B.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x0.40

C.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C

【详解】A.实验①中,0~20min,氨气浓度变化量为2.4010-3mol/L-2.0010-3mol/L=4.0010-4mol/L,

-4

4.0010mol/L-5

v(NH3)==2.0010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0min

1-5

v(N2)=v(NH3)=1.0010mol/(L·min),A正确;

2

B.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实验③中氨气初始浓度与实验①中一样,实验③达

到平衡时氨气浓度为4.0010-4mol/L,则实验①达平衡时氨气浓度也为4.0010-4mol/L,而恒温恒容条件下,

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为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浓度减小,因此实验②60min时处于平衡状态,根

据等效平衡可以判断x<0.2,即x≠0.4,B正确;

C.实验①、实验②中0~20min、20min~40min氨气浓度变化量都是4.0010-4mol/L,实验②中60min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①和实验②催化剂表面积相同,实验①中氨气初始浓度是实验②中氨气初始浓

度的两倍,实验①60min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相同条件下,增加氨气浓度,反应速率并没有增大,C

错误;

D.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③,氨气浓度相同,实验③中催化剂表面积是实验①中催化剂表面积的2倍,实

验③先达到平衡状态,实验③的反应速率大,说明相同条件下,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D

正确;

答案选C。

4.(2020·浙江·高考真题)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3C(g)反应过程中

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

时间(n/mol)

(t/min)

n(A)n(B)n(C)

02.02.40

50.9

101.6

15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mol·L-1·min-1

B.该反应在10min后才达到平衡

C.平衡状态时,c(C)=0.6mol·L-1

D.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

【答案】C

【详解】A.0~5min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9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L,则用C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

0.9mol

应速率v(C)==0.09mol/(Lmin),A错误;

2L5min

B.反应进行到10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4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B物质的物质的量

减少0.8mol,B的物质的量为2.4mol-0.8mol=1.6mol,B的物质的量等于15min时B的物质的量,说明该

反应在10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是在10min后才达到平衡,B错误;

C.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反应在进行到10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4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

系可知B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8mol,则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2.4mol-0.8mol=1.6mol,B的物质的量等于

15min时B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在10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产生C的物质的量是1.2mol,

1.2mol

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L,则平衡状态时,c(C)==0.6mol·L-1,C正确;

2L

0.8mol

D.反应开始时n(B)=2.4mol,反应达到平衡时n(B)=0.8mol,则B物质的平衡转化率为:100%=33.3%,

2.4mol

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I2(g)⇌2HI(g),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C(s)+H2O(g)⇌H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C.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2A(?)+B(g)⇌2C(?)已达平衡,则A、C不能同时是气体

D.1molN2和3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H2转化率为10%,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当

2molNH3分解为N2和H2的转化率为10%时,吸收的热量为Q2,Q2不等于Q1

【答案】B

【详解】A.该可逆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发生变化,当缩小反应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正逆反应速

率同等程度增加,A项错误;

B.在建立平衡前,碳的质量不断改变,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变,因而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B项正确;

C.即使A,C物质均为气体,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仍能说明反应达到

平衡,C项错误;

D.易知N2(g)+3H2(g)⇌2NH3(g)ΔH,合成氨气实际参与反应n(H2)=3×10%=0.3mol,因而Q1=0.3/3×|ΔH|=0.1|ΔH|,

分解氨气时实际消耗的n(NH3)=2×10%=0.2mol,Q2=0.2/2×|ΔH|=0.1|ΔH|,则Q1=Q2,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6.(2019·浙江·高考真题)已知X(g)+3Y(g)2W(g)+M(g)△H=-akJ·mol-1(a>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与1molY(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kJ

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

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会完全进行,投入原料1mol并未完全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小于akJ,选

项A不正确;B、X和W分别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反应过程的转化比例,并不能说明达到

平衡后的浓度之比,选项B不正确;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选项C正确;D、

若增大反应物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均会增加,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7.(2018·浙江·高考真题)反应N2(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

明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之比1:1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

【答案】A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

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

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不再发生改变,故A正确;

B.恒压条件下反应,压强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都为正反应速率,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

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平衡常数未知,浓度关系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8.(2017·浙江·高考真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2Y(g)2Z(g)ΔH=-akJ•mol-1,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

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反应放出akJ热量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C.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Z的逆反应速率

【答案】B

【分析】从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本质两方面分析判断。

【详解】A.当1molX(g)和2molY(g)完全反应生成2molZ(g)时才能放热akJ,A项错误;

B.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B项正确;

C.起始时X和Y的物质的量未知,反应消耗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平衡时X和Y的物质的量

之比不一定为1∶2,C项错误;

D.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X的正反应速率与Z的逆反应速率之比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2,

D项错误。

本题选B。

【点睛】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不同物质表示的

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9.(2017·浙江·高考真题)已知:X(g)+2Y(g)3Z(g)△H=-a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总热量可达akJ

D.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D

【详解】A.属于可逆反应,0.1molX和0.2molY充分反应生成Z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3mol,A正确;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B正确;

C.虽然属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如果消耗1molX,则反应放出的总热量等于akJ,C正确;

D.升高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

答案选D。

10.(2016·浙江·高考真题)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D.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答案】D

【详解】A.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正确;

B.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B正确;

C.当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等于零,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但反应没有停止。

11.(2025·云南·高考真题节选)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乙醇(沸点78.5℃)绿色制氢新途径,并实现高附加值

乙酸(沸点118℃)的生产,主要反应为:

Ⅰ.C2H5OHgH2Og2H2gCH3COOHgΔH1Kp1

1

Ⅱ.C2H5OHgCH3CHOgH2gΔH268.7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2)对于反应Ⅰ:

11

①已知CH3CHOgH2OgH2gCH3COOHgΔH24.3kJmol则ΔH1kJmol。

②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能说明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CH3CO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O,同时消耗2molH2

【答案】(2)+44.4AC

-1

【详解】(2)①反应Ⅰ-反应Ⅱ得到“已知反应”,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ΔH2=-24.3kJ·mol+68.7

kJ·mol-1=+44.4kJ·mol-1;

②恒温恒容下发生C2H5OHgH2OgH2gCH3COOHg:

A.该反应是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说明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体积自始至终不变,气体总质量自始至终不变,则气体密度不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

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CH3COOH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其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反应已达平衡,C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H2O,同时消耗2molH2均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

符合题意;

答案选AC;

12.(2025·安徽·高考真题节选)I.通过甲酸分解可获得超高纯度的CO。甲酸有两种可能的分解反应:

-1

①HCOOH(g)=CO(g)+H2O(g)ΔH1=+26.3kJmol

-1

②HCOOH(g)=CO2(g)+H2(g)ΔH2=-14.9kJmol

(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HCOOH(g),发生上述两个分解反应下列说法中能表明反

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气体密度不变b.气体总压强不变

c.H2O(g)的浓度不变d.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2)bc

【详解】(2)a.气体质量是定值,体积是固定的,密度始终不变,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b.两个反应均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随着反应进行,压强变大,压强不变是平衡状态;

c.气体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的标志,则H2Og浓度不变,是平衡状态;

d.CO和CO2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其浓度不变,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

故选bc;

2+

13.(2024·上海·高考真题节选)已知:Ca+2HCO3CaCO3+H2CO3

+2

①HCO3H+CO3

2+2

②Ca+CO3CaCO3

+

③HCO3+HH2CO3

(1)以下能判断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cHCO3

.钙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

AB2-

cCO3

2+

C.v正Ca=v逆CaCO3D.v正H2CO3:v逆HCO3=2:1

【答案】(1)AB

【详解】(1)A.钙离子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

+2+

cHcCO3cHCO3cHcHCO3

.反应中,即,只与温度有关,保持不变,即cH+

B①K2-K2-

cHCO3cCO3KcCO3

保持不变,说明此时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B符合题意;

C.CaCO3为固体,其浓度为常数,一般不用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不符合题意;

D.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且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

未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4.(2020·浙江·高考真题节选)研究NOx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N2O4(g)2NO2(g)ΔH>0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1。

①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A.气体的压强不变B.v正(N2O4)=2v逆(NO2)C.K不变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E.容器内颜色

不变

【答案】AE

【分析】(1)①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

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详解】(1)①A、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正确;

B、v正(N2O4)=2v逆(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错误;

C、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则K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恒容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则密度不变不

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错误;

E、容器内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正确;

AE正确,故答案为:AE;

15.(2017·全国III卷·高考真题节选)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

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1

(4)298K时,将20mL3xmol·LNa3AsO3、20mL3xmol·LI2和20mL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

3−3−3

AsO3(aq)+I2(aq)+2OH(aq)AsO4(aq)+2I(aq)+H2O(l)。溶液中c(AsO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

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3

b.v(I)=2v(AsO3)

33

c.c(AsO4)/c(AsO3)不再变化

d.c(I−)=ymol·L−1

【答案】ac

【详解】

--3-

(4)①a溶液pH不变时,则c(OH)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根据速率关系,v(I)/2=v(AsO3),

3-3-

则b的等式始终成立,反应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由于提供的Na3ASO3总量一定,所以c(AsO4)/c(AsO3)

3-3--3−-

不再变化时,c(AsO4)与c(AsO3)也保持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c(I)=ymol/L时,即c(AsO4)=c(I),事

3−-

实两者浓度关系一定是2c(AsO4)=c(I),则此时不是平衡状态,故答案:ac。

1.(2025·北京·高考真题)为研究三价铁配合物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3-

已知:FeCl4为黄色、[Fe(SCN)]为红色、FeF6为无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

A.①中浓盐酸促进Fe+4ClFeCl4平衡正向移动

2+-

B.由①到②,生成[Fe(SCN)]并消耗FeCl4

C.②、③对比,说明cFe3+:②>③

D.由①→④推断,若向①深黄色溶液中加入KI、淀粉溶液,溶液也无明显变化

【答案】D

1

【分析】0.1mol·L的FeCl3溶液滴加数滴浓盐酸,生成更多的FeCl4,溶液黄色加深;继续滴加1滴KSCN

溶液,转化为2,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固体,2转化为3,溶

FeCl4FeSCNNaFFeSCNFeF6

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再滴加KI溶液、淀粉溶液,无色溶液未见明显变化,说明I-未被氧化。

【详解】A.①中滴加数滴浓盐酸,试管溶液黄色加深,生成更多的FeCl4,说明浓盐酸促进

3+--

Fe+4ClFeCl4平衡正向移动,A正确;

.由到,溶液变为红色,说明转化为2,即生成2并消耗,

B①②FeCl4FeSCNFeSCNFeCl4

B正确;

32

C.②、③溶液中,均存在平衡FeSCNFeSCN,由于温度不变,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3+

由于②、③溶液中含有的初始SCN浓度相同,且②溶液为红色,③溶液为无色,故能说明cFe:

②>③,C正确;

D.类似C选项分析,由①→④推断,溶液中的cFe3+是越来越小的,若向①深黄色溶液中加入KI、淀

粉溶液,无法确定①中溶液中的Fe3+的含量是否能够氧化I-,D错误;

故选D。

2.(2025·云南·高考真题)下列装置(省略部分夹持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1

A.制备NH3B.配制100mL1.00molLKCl溶液

C.探究Na与H2O反应D.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AB.BC.CD.D

【答案】D

【详解】.和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错误;

ANH4ClCaOH2A

B.配制100mL1.00molL1KCl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KCl固体,B错误;

C.小块的Na与水反应可以在试管中进行,不能用坩埚钳来夹持金属钠,应当用镊子,C错误;

D.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热水和冰水,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颜色深浅来探究温度对2NO2(红棕色)N2O4(无

色)平衡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3.(2025·江苏·高考真题)甘油C3H8O3水蒸气重整获得H2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反应ⅠC3H8O3(g)3CO(g)4H2(g)H0

反应ⅡCO(g)H2O(g)CO2(g)H2(g)H0

反应ⅢCO2(g)4H2(g)CH4(g)2H2O(g)H0

5、、

1.010Pa条件下,1molC3H8O3和9molH2O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状态时,体系中COH2CO2和CH4的物

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时,H2O的平衡转化率为20%

B.550℃反应达平衡状态时,nCO2:n(CO)11:25

C.其他条件不变,在400~550℃范围,平衡时H2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加压有利于增大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

【答案】A

【分析】550℃时,曲线①物质的量是5mol,根据原子守恒,n(C)=3mol,则其不可能是含碳微粒,故曲线

①表示H2,升高温度,反应Ⅰ平衡正移,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CO物质的量增大,则曲线③代表CO,

温度升高,反应Ⅲ逆向移动,CH4物质的量降低,则曲线②代表CH4,据此解答。

【详解】A.550℃时,nH25mol,nCO22.2mol,nCH4nCO0.4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

nCnCOnCOnCH

得nCHO240,根据O原子守恒,可得

3833

nO2nCOnCO3nCHO

nHO23837.2mol(也可利用H原子守恒计算,结果相同),则

21

9mol7.2mol

αHO100%20%,A正确;

29mol

B.550℃时,nCO22.2mol,nCO0.4mol,则nCO2:nCO11:2,B错误;

C.400~550℃范围,随温度升高,反应Ⅱ、Ⅲ平衡均逆向移动,nCO2增大,说明反应Ⅲ逆向移动程度

更大,则H2O的物质的量减小,C错误;

D.增大压强,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Ⅱ平衡不移动,反应Ⅲ平衡正向移动,H2的物质的量减小,D

错误;

故选A。

4.(2025·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向盛有NO2与N2O4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体积的N2,最终气体化学平衡向NO2减少的方向

A

颜色变浅移动

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先出现

BKspAgClKspAg2CrO4

白色沉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向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静置,滴

C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Fe2具有还原性

向盛有2mL饱和Na2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鸡蛋清溶液,振荡,有沉

D蛋白质沉淀后活性改变

淀析出;加蒸馏水稀释,再振荡,沉淀溶解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恒压条件下通入N2,容器体积增大,NO2和N2O4的浓度均降低,平衡向NO2增加颜色的方向

移动,A错误;

B.不同类型的沉淀不能通过直接比较Ksp来判断沉淀的溶解度,氯化银(AB型)与铬酸银(A2B型)为不

-10-12

同类型的沉淀;AgCl的Ksp(1.8×10)大于Ag2CrO4的Ksp(1.1×10),但AgCl先沉淀是因为其更难溶,B

错误;

C.Fe3+被Fe还原为Fe2+,滴加氯水后Fe2+被氧化为Fe3+,证明Fe2+具有还原性,C正确;

D.饱和Na₂SO4使蛋白质盐析,加水后沉淀溶解,说明未破坏蛋白质活性,D错误;

故选C。

5.(2025·甘肃·高考真题)CO2加氢转化成甲烷,是综合利用CO2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要方式。525℃,

101kPa下,CO2g4H2gCH4g2H2OgΔH185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的是

A.减小体系压强B.升高温度

C.增大H2浓度D.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答案】C

【详解】A.反应物气体总物质的量为5mol,生成物为3mol,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逆

反应)移动,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增大H2浓度会提高反应物浓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消耗增加的H2,C符合

题意;

D.恒容充入惰性气体不改变各物质浓度,对平衡无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5·安徽·高考真题)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t=0时加入A(g),各组分物质的量分数x随反应时间t变

化的曲线如图(反应速率v=kx,k为反应速率常数)。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N,平衡kk

A.该条件下=-12

xM,平衡k1k-2

B.0~t1时间段,生成M和N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

C.若加入催化剂,k1增大,k2不变,则x1和xM,平衡均变大

D.若A(g)M(g)和A(g)N(g)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则xA,平衡变大

【答案】C

kk

【详解】A.①A(g)M(g)的K1,②A(g)N(g)K2,②-①得到M(g)N(g),则

k1k2

k2

平衡

xNkkk

K=221,A正确;

平衡

xMk1k1k2

k1

B.由图可知,0~t1时间段,生成M和N的物质的量相同,由此可知,成M和N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B

正确;

C.若加入催化剂,k1增大,更有利于生成M,则x1变大,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xM,平衡不变,C错误;

D.若A(g)M(g)和A(g)N(g)均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两个反应均逆向移动,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大,

即xA,平衡变大,D正确;

故选C。

7.(2025·安徽·高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将铁制镀件与铜片分别接直流电源的

A在铁制镀件表面镀铜

正、负极,平行浸入CuSO4溶液中

向粗盐水中先后加入过量溶2+2+2-

Na2CO3粗盐提纯中,去除Ca、Mg和SO4杂质

B

液、NaOH溶液和BaCl2溶液离子

向-1溶液中滴加+

2mL0.1molLK2Cr2O75探究cH对如下平衡的影响:

-1

C滴6molLNaOH溶液,再滴加5滴2-2-+

Cr2O7H2O2CrO42H

-1橙色黄色

6molLH2SO4溶液()()

D将有机物M溶于乙醇,加入金属钠探究M中是否含有羟基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铁作为镀件应接电源负极,若将铁接正极会导致其放电而溶解,A错误;

2

B.粗盐提纯时,BaCl2应在Na2CO3之前加入,以便除去过量Ba,B错误;

++

C.通过加NaOH降低H浓度使溶液变黄,再加H2SO4提高H浓度恢复橙色,验证浓度对平衡的影响,C正

确;

D.乙醇本身含羟基,也可与金属钠反应,会干扰M中羟基的检测,D错误;

故选C。

8.(2025·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H2(g)和O2(g)混合无明显现象,则反应2H2(g)O2(g)2H2O(l)在该条件下不自发

B.3H2(g)N2(g)2NH3(g)H0,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则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C.CO(g)H2(g)C(s)H2O(g)H0,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1

D.NasCl(g)NaCl(s)H0,Na(g)Cl(g)NaCl(s)H0,则

22

1

Na(s)Cl(g)Na(g)Cl(g)H0

22

【答案】B

【详解】A.根据复合判据ΔG=ΔH-TΔS,该反应ΔH<0、ΔS<0,温度较低时ΔG<0,故低温能自发进行,A

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平衡常数减小,B正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E正E逆<0,则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1

D.①:NasClgNaClsΔH0,②:NagClgNaClsΔH0,根据盖斯定律,反

2212

1+−

应①-反应②得到目标反应Na(s)+Cl2(g)=Na(g)+Cl(g),则ΔH=H-H,由于不能明确H、H相对

21212

大小,则ΔH不能确定,D错误;

故选B。

9.(2024·天津·高考真题)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PCl5(g)Cl2(g)+PCl3(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PCl5和PCl3的浓度保持不变

B.减小容积,达新平衡时PCl5的浓度降低

C.维持恒容,加入一定量的PCl3,达新平衡时PCl5的浓度降低

D.维持恒压,加入一定量的氩气,达新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A

【详解】A.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是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因此PCl5和PCl3的浓度保持不变,

A正确;

B.减小容积(加压),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少的一侧(逆反应)移动,PCl5的浓度应升高而非降低,B错误;

C.恒容下加入PCl3,平衡逆向移动,生成更多PCl5,其浓度应升高而非降低,C错误;

D.恒压下加入氩气,容器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PCl5的转化率应增大而非减小,D错误;

故选A。

.(江西高考真题)温度下,向真空刚性容器中加入,反应达到平衡时,

102024··T1L1molCH32CHOH

cY0.4mol/L,

(CH3)2CHOH(g)(CH3)2CO(g)+H2(g)

XY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充入1molX和1molY,此时v正v逆

B.再充入1molX,平衡时cY0.8mol/L

C.再充入1molN2,平衡向右移动

D.若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则上述反应ΔH0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平衡时Y的浓度为0.4mol/L,由方程式可知,X的浓度为1mol/L—0.4mol/L=0.6mol/L,

0.40.4

Z的浓度为0.4mol/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0.27。

0.6

1.40.4

【详解】A.向真空刚性容器中再充入1molX和1molY时,反应的浓度商Qc==0.35>K,则反应向

1.6

逆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向真空刚性容器中再充入1molX相当于增大压强,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Y的浓度小于0.8mol/L,故B错误;

C.向真空刚性容器中再充入不参与反应的1mol氮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C错

误;

D.温度升高,X的转化率增加,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1.(2024·浙江·高考真题)为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关现象。其

中方案设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影响

方案设计现象结论

项因素

向1mL0.1mol/LK2CrO4溶液中加入黄色溶液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

A浓度

1mL1.0mol/LHBr溶液变橙色应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

向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充入100mLHI气气体颜色

B压强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

体,分解达到平衡后再充入100mLAr不变

移动

将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烧瓶浸泡在热气体颜色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

C温度

水中变深向移动

催化向1mL乙酸乙酯中加入1mL0.3mol/LH2SO4溶上层液体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使平衡向

D

剂液,水浴加热逐渐减少正反应方向移动

A.AB.BC.CD.D

【答案】C

2-黄色+2-橙色

【详解】A.在K2CrO4溶液中存在平衡2Cr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