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诊断及防控的相关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登革热病毒(DENV)和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的病原学特征,正确的是:A.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CHIKV属于黄病毒科甲病毒属B.DENV有4个血清型(DENV-1至DENV-4),CHIKV有3个基因型(东非型、西非型、亚洲型)C.两种病毒均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不敏感D.两种病毒在4℃环境下可长期保存,-70℃易失活答案:B解析: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A错误);两种病毒均为有包膜RNA病毒,对脂溶剂敏感(C错误);病毒在-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长期保存(D错误);CHIKV的基因型包括东非型、西非型、亚洲型(B正确)。2.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典型传播媒介是:A.中华按蚊与微小按蚊B.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C.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D.三带喙库蚊与骚扰阿蚊答案:B解析:两种疾病均通过埃及伊蚊(主要)和白纹伊蚊(次要)叮咬传播,其他蚊种无传播能力(B正确)。3.下列哪项是基孔肯雅热区别于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A.发热(体温>39℃)B.剧烈关节痛(多累及小关节,呈对称性)C.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D.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出血)答案:B解析: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均可出现高热、皮疹(A、C错误);登革热更易出现出血倾向(D错误);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痛更剧烈,多累及手、腕、踝等小关节,呈对称性,部分患者可遗留慢性关节炎(B正确)。4.2025年《登革热诊疗指南》中,重症登革热的实验室预警指标不包括:A.血小板计数<100×10⁹/LB.红细胞压积(HCT)较基线升高≥20%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0U/LD.血肌酐(Scr)>133μmol/L(成人)答案:A解析:重症登革热的实验室预警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50×10⁹/L(A错误)、HCT升高≥20%(B正确)、肝酶显著升高(AST/ALT>100U/L)(C正确)、肾功能异常(Scr升高)(D正确)。5.关于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血清学检测,正确的是:A.登革热IgM抗体阳性可确诊急性期感染B.基孔肯雅热IgG抗体阳性提示现症感染C.两种疾病均需检测双份血清(间隔10-14天)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D.抗原检测(NS1抗原)仅适用于基孔肯雅热急性期诊断答案:C解析:登革热IgM抗体可能与其他黄病毒(如乙脑病毒)交叉反应,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A错误);基孔肯雅热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恢复期(B错误);抗原检测(NS1抗原)是登革热急性期(病程≤5天)的主要检测手段(D错误);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是两种疾病血清学确诊的金标准(C正确)。6.2025年推荐的登革热快速诊断试剂不包括:A.基于胶体金法的NS1抗原检测试纸条B.基于荧光免疫层析的DENV-IgM/IgG联合检测试剂C.基于RT-PCR的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DENV-1至DENV-4)D.基于补体结合试验的CHIKV抗体检测试剂答案:D解析:补体结合试验操作复杂,已被更快速的免疫层析法替代(D错误);其他选项均为2025年推荐的快速诊断技术(A、B、C正确)。7.关于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策略,错误的是:A.对病例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B.隔离期为病程前5天(病毒血症期)C.灭蚊重点为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D.目前已有获批的基孔肯雅热疫苗用于大规模接种答案:D解析:截至2025年,基孔肯雅热尚无获批的商业化疫苗(D错误);其他选项均为标准防控措施(A、B、C正确)。8.登革热“预警病例”的定义是:A.发热伴头痛、肌肉痛,无皮疹或出血B.发热伴2项以上登革热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白细胞减少)C.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00×10⁹/L)和HCT升高D.发热伴休克或严重出血答案:B解析:预警病例指符合登革热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到过流行区),且发热伴2项以上症状(如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白细胞减少等)(B正确);C为重症预警指标,D为重症病例(C、D错误);A症状不典型(A错误)。9.下列哪项是2025年新纳入的登革热媒介监测指标?A.布雷图指数(BI)B.诱蚊诱卵器指数(MOI)C.成蚊密度(只/人工小时)D.伊蚊抗药性基因检测(如电压门控钠通道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2025年《登革热防控技术指南》新增伊蚊抗药性基因检测(如kdr基因突变),用于指导合理选择杀虫剂(D正确);BI、MOI、成蚊密度为传统监测指标(A、B、C错误)。10.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A.1-3天B.4-7天C.8-14天D.15-21天答案:B解析:基孔肯雅热潜伏期多为4-7天(范围2-12天)(B正确)。11.关于登革热出血热(DHF)的病理机制,核心是:A.病毒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B.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导致免疫病理损伤C.血小板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D.细胞因子风暴(如TNF-α、IL-6)诱发毛细血管渗漏答案:B解析: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DENV时,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Fc受体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ADE效应是DHF的核心机制)(B正确)。12.2025年推荐的登革热重症患者液体复苏首选:A.全血B.白蛋白C.晶体液(如林格液)D.羟乙基淀粉答案:C解析:指南推荐优先使用晶体液(如林格液或生理盐水),避免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增加肾损伤风险(C正确)。13.基孔肯雅热慢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不包括:A.年龄>50岁B.急性期关节痛持续>7天C.合并糖尿病D.病毒载量低答案:D解析:病毒载量高、年龄>50岁、急性期关节症状重(持续>7天)、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是慢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D错误)。14.下列哪项是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共同流行病学特征?A.流行季节与伊蚊活动期一致(夏秋季)B.儿童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C.病后可获得终身同型免疫D.存在动物宿主(如灵长类)维持自然循环答案:A解析:两种疾病均通过伊蚊传播,流行季节与伊蚊活动(温度>20℃、湿度>60%)相关(A正确);登革热儿童更易感,基孔肯雅热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B错误);登革热病后仅获得同型终身免疫,基孔肯雅热可获得长期免疫(C错误);基孔肯雅热存在灵长类动物宿主,登革热主要为人类-伊蚊循环(D错误)。15.2025年某城市发生登革热暴发,防控措施中“应急灭蚊”的最佳时机是:A.病例报告后1周内B.布雷图指数>5时C.出现首例重症病例后D.伊蚊密度监测显示成蚊密度>10只/人工小时答案:A解析:应急灭蚊需在病例报告后1周内(病毒血症期)快速降低媒介密度,阻断传播链(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共同临床表现包括:A.突发高热(体温>39℃)B.剧烈头痛(眼眶痛)C.肌肉/关节痛D.出血倾向(瘀点、鼻衄)答案:A、C解析:两种疾病均可出现高热(A正确)、肌肉/关节痛(C正确);基孔肯雅热头痛较轻,登革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更典型(B错误);出血倾向多见于登革热(D错误)。2.2025年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包括:A.病毒分离(细胞培养法)B.NS1抗原检测(病程≤5天)C.RT-PCR检测病毒核酸D.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答案:A、C、D解析:病毒分离、RT-PCR、双份血清IgG≥4倍升高是确诊金标准(A、C、D正确);NS1抗原检测为急性期辅助诊断(B错误)。3.基孔肯雅热的重症高危人群包括:A.新生儿(<28天)B.孕妇(妊娠晚期)C.65岁以上老年人D.合并免疫缺陷病患者答案:A、B、C、D解析:新生儿(病毒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孕妇(可能垂直传播)、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免疫缺陷者(病毒清除能力差)均为重症高危人群(全选)。4.登革热防控中的“环境治理”措施包括:A.定期清理室内外小型积水(如花盆、废旧轮胎)B.在池塘、河流中投放鱼(如食蚊鱼)C.对难以清除的积水(如下水道)使用缓释放灭蚊幼剂D.居民家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答案:A、B、C、D解析:环境治理需综合清除、改造、生物防治(食蚊鱼)、化学干预(缓释放剂)及个人防护(纱窗、蚊帐)(全选)。5.关于基孔肯雅热的实验室检测,正确的是:A.病程3天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RT-PCR)B.病程4-7天IgM抗体开始升高C.IgG抗体在病程14天后达高峰D.病毒分离需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实验室进行答案:A、B、C解析:CHIKV病毒血症期短(病程1-5天),早期可通过RT-PCR检测(A正确);IgM抗体在病程4-7天阳性(B正确);IgG抗体在病程2周后达高峰(C正确);CHIKV为BSL-2级病原(D错误)。6.2025年登革热重症病例的治疗原则包括:A.早期识别(监测HCT、血小板、尿量)B.积极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C.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D.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答案:A、B、D解析:糖皮质激素无明确疗效,不推荐常规使用(C错误);其他选项均为治疗原则(A、B、D正确)。7.伊蚊监测的核心指标有:A.布雷图指数(BI,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B.诱蚊诱卵器指数(MOI,阳性诱蚊器数/总诱蚊器数×100)C.房屋指数(HI,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D.成蚊密度(只/人工小时)答案:A、B、C、D解析:四项均为伊蚊监测的核心指标(全选)。8.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鉴别诊断要点包括:A.关节痛的部位与持续时间(基孔肯雅热小关节、持续性)B.出血倾向(登革热更常见)C.白细胞计数(登革热多减少,基孔肯雅热可正常或升高)D.病毒核酸检测(区分DENV与CHIKV)答案:A、B、C、D解析:四项均为鉴别要点(全选)。9.2025年推荐的登革热疫苗接种策略包括:A.适用于9-45岁曾感染过登革热的人群B.三剂次接种(0、6、12月)C.未感染过登革热者接种可能增加重症风险D.流行区儿童优先接种答案:A、C解析:目前获批的登革热疫苗(如Dengvaxia)仅推荐给曾感染过登革热的人群(A正确);未感染者接种可能通过ADE效应增加重症风险(C正确);接种程序为三剂次(0、6、12月),但非2025年新策略(B错误);流行区儿童需评估既往感染史后接种(D错误)。10.关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的抗药性管理,正确的是:A.定期检测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敏感性B.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交替)C.避免超剂量使用杀虫剂D.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区域,改用物理防制(如蚊帐、纱窗)答案:A、B、C、D解析:抗药性管理需综合监测、轮换用药、规范剂量及物理防制(全选)。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在临床表现上的异同点。答案:相同点:①均急性起病,突发高热(体温>39℃);②伴随肌肉痛;③可出现皮疹(斑丘疹或麻疹样,分布于躯干、四肢);④病程早期均有病毒血症(可通过蚊媒传播)。不同点:①关节痛特征:基孔肯雅热关节痛更剧烈,多累及手、腕、踝等小关节,呈对称性,部分患者关节痛持续数月至数年(慢性关节炎);登革热关节痛较轻,以大关节为主。②出血倾向:登革热更常见(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重症可出现消化道/颅内出血);基孔肯雅热出血少见。③其他症状:登革热常伴“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及白细胞减少;基孔肯雅热头痛较轻,可伴结膜炎、淋巴结肿大。2.列出2025年《登革热诊疗指南》中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标准。答案:重症登革热需满足以下任意1项:(1)严重出血: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呼吸道出血(咯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抽搐)、阴道出血(非经期)或皮下瘀斑面积>20%体表面积。(2)休克(登革休克综合征):脉搏细速、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血压下降(成人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线下降>20mmHg,儿童<年龄组第5百分位)。(3)严重器官损伤:①肝脏:AST/ALT>1000U/L或肝性脑病;②肾脏:Scr>177μmol/L(成人)或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③中枢神经系统:意识障碍、抽搐或脑膜刺激征;④心脏:心肌酶升高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实验室指标支持:血小板计数<50×10⁹/L,HCT较基线升高≥20%(提示血液浓缩)。3.简述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措施(需涵盖监测、病例管理、媒介控制、公众教育)。答案:(1)监测:①病例监测:通过发热门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病例,重点关注输入性病例(发病前14天有流行区旅居史);②媒介监测:定期检测伊蚊密度(BI、MOI、成蚊密度)及抗药性;③血清学监测:在流行区开展人群IgG抗体调查,评估免疫水平。(2)病例管理:①早发现:对发热伴关节痛患者进行快速抗原/核酸检测;②早隔离:病例隔离至病程第5天(病毒血症期),避免被蚊虫叮咬;③早治疗:对症支持(退热、镇痛,避免NSAIDs加重出血),重症患者收入ICU监测器官功能。(3)媒介控制:①环境治理:清除室内外小型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投放缓释放灭蚊幼剂(如吡丙醚);②化学防制:疫情暴发时,使用热烟雾机对成蚊活动高峰(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进行空间喷雾,优先处理病例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③生物防制:在池塘、喷泉等大型水体投放食蚊鱼(如青鳉鱼)。(4)公众教育:①普及“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的防蚊知识;②指导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③提醒有流行区旅居史者出现发热、关节痛及时就医。4.比较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时机、目标物、适用场景)。答案:|检测方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RT-PCR(检测DENV-1至DENV-4RNA),病程1-7天(最佳1-5天),用于早期确诊。|RT-PCR(检测CHIKVRNA),病程1-5天(病毒血症期),用于早期确诊。||抗原检测|NS1抗原检测(胶体金/ELISA),病程1-9天(最佳1-5天),适用于基层快速筛查。|无商品化抗原检测试剂(病毒血症期短,抗原量低)。||IgM抗体检测|ELISA/免疫层析法,病程3-14天(阳性提示近期感染),需排除其他黄病毒交叉反应。|ELISA/免疫层析法,病程4-7天阳性,持续3-6个月,提示急性期或近期感染。||IgG抗体检测|双份血清(间隔10-14天)滴度≥4倍升高,用于回顾性诊断。|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用于回顾性诊断;单份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恢复期。||病毒分离|细胞培养(C6/36细胞),病程1-5天,金标准但耗时(5-7天)。|细胞培养(Vero细胞),病程1-5天,金标准但需BSL-2实验室。|5.2025年某沿海城市7月报告10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均为DENV-2型),布雷图指数(BI)为12(警戒线为5),请设计应急防控方案。答案:(1)病例管理:①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活动范围、接触史),确定疫点(病例居住地及工作地周围100米范围);②对密切接触者(同户、同工作场所人员)进行医学观察(14天),每日监测体温及症状;③重症病例收入定点医院治疗,避免交叉感染。(2)媒介控制:①紧急灭蚊:在疫点内使用热烟雾机进行空间喷雾(药物选择氯氰菊酯,避开雨天及风力>3级时段),重点处理楼道、绿化带、地下室等伊蚊栖息场所;同时对小型积水投放双硫磷颗粒(灭蚊幼剂),每7天重复1次;②强化环境治理:组织社区开展“清积水”行动,动员居民清理自家阳台、庭院积水,对物业未管理的公共区域(如停车场、花坛)由街道办负责清理;③媒介监测:灭蚊后48小时复查BI,若BI仍>5,调整杀虫剂种类(如轮换为溴氰菊酯)或增加喷雾频次。(3)疫情预警与信息发布:①通过疾控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通报,提醒居民注意防蚊;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监测,对有疫点暴露史的患者优先进行登革热检测;③教育部门通知学校开展“防蚊知识课”,要求学生家庭自查积水。(4)效果评估:①每周统计新发病例数,若连续2周无新增病例且BI≤5,判定疫情控制;②总结本次暴发原因(如垃圾清运不及时、居民防蚊意识薄弱),制定长期防控计划(如每季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案例:患者男性,32岁,建筑工人,2025年8月从泰国曼谷回国,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39.5℃)、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伴右手腕、左踝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查体:颜面潮红,躯干可见散在斑丘疹,无出血点;心率105次/分,血压110/7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2×10⁹/L(正常4-10),血小板计数120×10⁹/L(正常100-300),HCT45%(基线42%);NS1抗原检测阴性,CHIKV-IgM抗体阳性。问题: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鉴别?(5分)2.简述进一步确诊需完善的检查及依据。(5分)3.提出该病例的治疗原则及防控建议。(10分)答案:1.诊断与鉴别:最可能的诊断是基孔肯雅热(依据:泰国流行区旅居史、急性起病高热、小关节剧烈疼痛、CHIKV-IgM阳性)。需鉴别疾病: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