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数学应用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放学后李明从学校出发,先到超市买食品,然后回家,他一共走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解析:1000米,1千米【详解】528+236+236=1000(米)1000米=1千米答:他一共走了1000米,合1千米.【点睛】把所走的三段路程相加求出一共走的路程,然后把米换算成千米,1千米=1000米.2.小白猫钓了多少条鱼?解析:19条【详解】8+1=9(条)9×2=18(条)18+1=19(条)3.有两堆煤共136t,某厂从甲堆中取走30%,从乙堆中取走,这时乙堆剩下的煤恰好比原来总数的62.5%少13t,这个厂从甲堆中取走多少吨煤?解析:12吨【详解】乙堆煤原来的质量:(136×62.5%-13)÷(1-)=96(吨)甲堆煤原来的质量:136-96=40(吨)从甲取走:40×30%=12(吨)从乙堆中取走,乙堆剩下的煤的重量为136×62.5%-13=72(吨)因为从乙堆中取走,还剩,故72吨占乙堆煤原来重量的,则乙堆煤原来的重量为72÷=96(吨),甲堆煤原来的重量=两堆煤的总重量-乙堆煤原来的重量=136-96=40(吨),因为从甲堆中取走30%,所以从甲堆中取走了40×30%=12(吨)4.聪聪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大蛋糕,聪聪吃了整个蛋糕的,妈妈吃了整个蛋糕的,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将聪聪与妈妈吃的占总量的分率分别相加,即得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解:+=答:他们两人吃了整个蛋糕的.【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完成简单的分数加法应用题的能力.5.粗心的明明在做一道加法算式时,错把24写成了42,结果算出来的结果是68,你能帮他改正,求出正确的结果吗?解析:50【分析】把24错写成了42,结果得68,也就是68比正确的结果多(42-24),据此解答即可。【详解】68-(42-24)=68-18=50答:正确的结果是50。【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6.一桶油连桶共重23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共重125千克,请问这个桶重多少千克?解析:20千克【分析】先求出一半油重多少千克,接着用桶和剩下一半油的重量减去一半油的重量,就等于这个油桶的重量。【详解】油的一半:230-125=105(千克)油的重量:105+105=210(千克)桶的重量:230-210=20(千克)答:这个桶重20千克。【点睛】明确这桶油的一半重105千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弟弟有卡片27张,如果哥哥给弟弟13张他们就一样多,哥哥有多少张卡片?解析:53张【详解】27+13+13=53(张)答:哥哥有53张卡片。8.笑笑一家从成都出发去北海旅游,下面是他们的行程路线图。路程/千米成都-A城300成都-B城680成都-C城1230成都-北海1460(1)笑笑一家先到A城,从A城出发时,笑笑写了一个算式:1460-300=1160(千米)。笑笑是在计算()到()的路程。(2)笑笑一家从A城出发,行驶了500千米后吃午餐,请你在图中用“△”标出笑笑一家吃午餐的大概位置。(3)估一估,这条路线上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最长的一段大约是多少千米?(4)笑笑一家从成都出发的时间是早上7时,到达北海的时间是当日晚上10时,笑笑一家路上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解析:(1)A城北海(2)(3)500千米(4)15小时【详解】(1)成都到北海的路程是1460千米,成都到A城的路程是300千米,1460-300=1160(千米)求的是A城到北海的路程。(2)因为从A城到B城的路程是680-300=380(千米),从A城到C城的路程是1230-300=930(千米),所以笑笑一家从A城出发,行驶500千米后的位置应该在B城与C城之间,靠近B城一些。(3)观图可知,相邻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最长的一段是B城到C城,求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230-680,1230可以看作1200,680可以看作700,所以1230-680≈1200-700=500(千米)。(4)从早上7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5小时;从中午12时到当日晚上10时经过了10小时,所以从早上7时到当日晚上10时一共经过了15小时。9.把一根竹竿插入水中,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总长的,插入泥中的部分是总长的,水面和泥土之间的部分比露出水面的部分多总长的几分之几?解析:【详解】略10.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的成绩和是188分,那么甲比丙少多少分?解析:4分【分析】甲、乙和为184,乙、丙和为188,所以丙比甲多分,即甲比丙少4分。【详解】甲+乙=184(分)乙+丙=188(分)188-184=4(分)答:甲比丙少4分。【点睛】通过对比甲、乙分数和与乙、丙分数和的差,从而得出甲与丙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三年级共有45名同学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其中是女同学,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男同学有多少人?解析:27人【详解】略12.小红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7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语文、数学各得多少分?解析:语文:95分数学:99分【详解】语文:(97×2-4)÷2=95(分)数学:95+4=99(分)答:语文得了95分,数学得了99分。13.郑郑说:“把△的个数看作一份圈起来,□的个数圈了两次,□有2个△那么多,所以□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他说的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理由见详解【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的个数看作一份圈起来,则一份应是2。而把□的个数圈成两份,每一份的个数是3。不能据此说明□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应该把□的个数按照2个一份圈出来,可以圈出3份。则□有3个△那么多,所以□的个数就是△个数的3倍。【详解】他说的不对,因为每一份△的个数和□的个数是不同的,□的个数应是△个数的3倍。【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另一个数里面有几个这个数。即把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数的数量。14.一条毛毛虫由幼虫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解析:14天【分析】每天长一倍即扩大2倍的意思,也就是说明天的长度是今天的2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那么15天可以长到8厘米,14天可以长到4厘米,13天可以长到2厘米……依次往前倒推。【详解】两天前就长到了4厘米;(天)答:它14天可以长到4厘米。【点睛】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增加1倍的意思,增加1倍即扩大2倍的意思,同理,增加2倍是扩大3倍的意思,二者之间相差1倍,也就是其自身。15.阿呆的高思积分比阿瓜的多150分,且阿呆的高思积分比阿瓜的4倍少30分,阿呆和阿瓜分别有多少个高思积分?解析:阿瓜有60分;阿呆有210分【分析】根据题中两个量的关系,把阿瓜的积分看作单位“1”,150+30是阿呆比阿瓜多3倍的量,(150+30)÷(4-1)求出的是一倍量阿瓜的积分,用阿瓜的积分加上150,就是阿呆的积分。【详解】(150+30)÷(4-1)=180÷3=60(分)60+150=210(分)答:阿呆有210分,阿瓜有60分。【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阿呆比阿瓜积分多的份数所对应的量,再根据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解答。16.书店里一共有340本少儿百科和童话书,其中童话书是少儿百科的3倍多20本,少儿百科有(______)本。解析:80【分析】求少儿百科的本数,就是求1倍的量,童话书是少儿百科的3倍多20本,可知少儿百科的3+1=4(倍)是340-20=320(本),求1倍的量用除法,即可求出少儿百科的本数。【详解】340-20=320(本)320÷(3+1)=320÷4=80(本)故答案为:80。【点睛】解题方法:找到“1倍量”:倍数数字前面“的”字前面的量就是1倍量。公式:小数(1倍量)=和÷(倍数+1),大数=小数(一倍量)×倍数,或=和–小数。17.合唱队有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如果将合唱队的人排成4排,每排应该站几名学生?解析:6名【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女生人数,用男生人数×2=女生人数,然后用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合唱队的总人数,最后用总人数÷排的4排=每排站的学生数量,据此列式解答。【详解】女生人数:8×2=16(人)总人数:16+8=24(人)每排人数;24÷4=6(人)答:每排站6名学生。18.学校长跑队有男女运动员共24人,其中男运动员是女运动员的3倍,长跑队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人?解析:18人6人【详解】24÷(1+3)=6(人)3×6=18(人)答:男运动员有18人,女运动员有6人。19.丁丁跳绳50下,乐乐跳的比丁丁的2倍多一些,3倍少一些,乐乐最少跳了多少下?最多跳了多少下?解析:最少101下,最多149下【详解】2×50=100(下)比2倍多一些,最少100+1=101(下)50×3=150(下)比3倍少一些,最多150-1=149(下)20.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笔直公路上。小明家到学校是2500米,小红家到学校是500米。小明家和小红家之间的路程可能是多少千米?解析:3千米或2千米【分析】分两种情况:(1)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两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加上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2)小红家和小明家在学校的同一侧:,用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减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距离,据此解答。【详解】情形一:在学校两侧2500+500=3000(米)=3(千米)情形二:在学校同侧2500-500=2000(米)=2(千米)答:小明家和小红家的路程可能是3千米或2千米。【点睛】解决本题注意两种情况的区别,在同一侧时距离最少,在两侧时距离最远。21.为捐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王冬决定利用假期中的6天为农场拔草。农场的工人叔叔说:“你将按劳取酬,我有两种方案:①每天30元钱;②第1天给3元,第二天给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给的是第二天的2倍……也就是每天给的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帮王冬选择合算的取酬方案。解析:选第二种方案【详解】第一种方案是:6×30=180(元)第二种方案是:3+3×2+3×2×2+3×2×2×2+3×2×2×2×2+3×2×2×2×2×2=189(元)所以选第二种方案。22.一个大正方形,被分成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析:120厘米【分析】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小正方形边长是15厘米,大正方形边长是30厘米,大正方形周长是120厘米。【详解】如图所示:(厘米)(厘米)(厘米)答:大正方形的周长是120厘米。【点睛】把大正方形切成4个小长方形,需要切两刀,增加4条边长,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求解。23.有一张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8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将这张纸分成两部分,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剪后余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解析:32厘米;24厘米【分析】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详解】(厘米)(厘米)(厘米)答: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剪后余下部分的周长是24厘米。【点睛】类似于木桶原理,这里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取决于长方形的宽。24.仓库里有一批大米。第一天售出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2吨。第二天售出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2吨,结果还剩下19吨。这个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解析:64吨【分析】最后剩的19吨,相当于是第一天结束时剩下的一半多2吨,那么第一天结束时剩下的一半是17吨,第一天结束时剩下34吨,同理,34吨是总数的一半多2吨,总数的一半是32吨,总数是64吨。【详解】答:这个仓库原有大米64吨。【点睛】由于两次售出大米都是当下数量的一半少2吨,所以倒推的时候都是先减2,再乘2。25.竹篮内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枚给第二人,还剩6枚李子。竹篮原来有李子多少枚?解析:34枚【分析】最后的6枚李子是余下的一半少2枚,那么余下的一半是8枚,余下的是16枚;16枚是总数的一半少1枚,总数的一半是17枚,总数是34枚。【详解】(枚)(枚)(枚)(枚)答:竹篮原来有李子34枚。【点睛】在求解还原问题的时候,可以画出“火车图”,形象地描述每一步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倒推还原。26.某水果店卖西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10个西瓜,原有西瓜多少只?解析:40个【分析】最后剩的10个相当于是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那么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是20个;20个相当于是总数的一半,总数是40个。【详解】(个)(个)答:原有西瓜40个。【点睛】求出总数后,可以按照正向的过程进行验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27.班级图书角有许多课外书,同学们经常来借书,只知道:第一组借走了一半多一本;剩下的书,第二组借走了其中的一半多两本;再剩下的书,第三组借走了其中的一半多三本;最后,图书角还剩下6本书。你知道图书角原有多少本课外书吗?解析:82本【分析】此题解题从后往前推理,第三组借走其中的一半多三本,也就是剩余的是一半少3本即6本,则第三组借的其中一半为9本,再剩下的书为18本,同理,第二组借的剩下的书其中的一半为20本,剩下的书为40本,第一组借走其中的一半为41本,原有的书为本。【详解】第二组借完剩下的:(6+3)×2=9×2=18(本)第一组借完剩下的:(18+2)×2=20×2=40(本)原来的本数:(40+1)×2=41×2=82(本)答:图书角原有82本课外书。【点睛】正确理解“借走其中的一半多几本,剩余的就是一半少几本”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甲、乙两地相距850千米。一列火车早上7时从甲地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乙地吗?如果不能到达,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解析:中午12时不能到达乙地,距乙地还有100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中午12时能到达,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经过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即可求出火车行驶的距离,若行驶距离小于两地距离,则中午12时不能到达,再用两地距离-行驶距离=距乙地还有多少千米。代入数据计算即可。【详解】如果中午12时能到,则经过时间为5小时。路程:150×5=750(千米)750<850,故不能到达850-750=100(千米)答:中午12时不能到达乙地,距乙地还有100千米。【点睛】29.华华的两条彩带各用去了一部分,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其中第一条彩带剩下全长的,第二条彩带剩下全长的,原来这两条彩带哪条长?为什么?(借助画图来说明)解析:原来这两条彩带第二条长。【详解】略30.工地运进两车红砖,每车180块,运进的青砖是红砖的3倍,一共运进了多少块砖?解析:1440块【详解】(块)(块)(块)31.下图是一座楼房的平面图,图中用不同字母表示长度不同的各条边。已知b=50米,c=30米,g=10米,这座楼房平面的周长是多少米。解析:180米【分析】如图,把边l的上半部分向左平移,得到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加上两段g的长度,得到这个图形的周长。【详解】如图所示:(米)(米)(米)答:这座楼房平面的周长是180米。【点睛】用平移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尤其注意有凹槽的情况,有一个凹槽就会少算两条边,最后需要加上。32.公园里有菊花100盆,比月季花少20盆;郁金香是菊花和月季花总数的3倍还多25盆。公园里有郁金香多少盆?解析:685盆【分析】先用菊花的盆数加20盆计算出月季花的盆数,然后用菊花的盆数加月季花的盆数计算出菊花和月季花的总盆数,最后用菊花和月季花的总盆数乘3后再加25即可。【详解】100+20=120(盆)120+100=220(盆)220×3=660(盆)660+25=685(盆)答:公园里有郁金香685盆。【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倍的认识,先计算出月季花的盆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3.将10张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按顺序一张一张地摆放着地板上,摆放时要求后摆的纸片必须有一个顶点与前一张纸片的中心重合(下图表示已经摆好的5张)。请问:地板被10张纸片所覆盖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解析:220厘米【分析】如图,分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平移,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即为原图形的周长。【详解】如图所示:(厘米)(厘米)(厘米)答:周长是220厘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巧求周长,平移法是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最常用的方法。34.如下图所示,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如果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解析:24米【分析】长方形是长是宽的3倍,把宽看成1份,长看成3份,那么长加宽是4份,而长加宽的和是8米,求得1份是2米,3份是6米,即正方形边长是6米,然后再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详解】(米)(米)(米)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点睛】三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正方形的周长多四条边长的长度,也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理解。35.如下图所示,把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一层、二层、三层的摆下去,共摆10层。求摆好后的图形周长。解析:640厘米【分析】如图,摆10层的话,最底下是10个小长方形,分别向上、向左、向右平移,得到一个长是200厘米,宽是120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摆好后的图形周长。【详解】如图所示:(厘米)(厘米)答:摆好后的图形周长是640厘米。【点睛】求解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平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首先通过平移转化成规则图形,再进行计算。36.明明用学具盒里的三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长方形,已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4倍,求小长方形的周长。解析:28厘米【分析】可以把大长方形的宽看成1份,那么长是4份,长加宽是5份,5份是周长的一半30厘米,求得宽是6厘米,长是24厘米,而大长方形的长是小长方形的3倍,24厘米除以3得到8厘米,最后再根据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详解】份(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答: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点睛】三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减少4条边,求出小长方形的宽6厘米后,可以用60厘米加上4个6厘米,得到三个小长方形的周长,除以3得到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37.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形,余下的正好围成一个长为12厘米、宽为10厘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