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_第1页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_第2页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_第3页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_第4页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一、专业基础题(共30分)1.机构自由度计算与分析(10分)如图1所示为某自动化生产线的取料机构简图(注:图中未画出具体尺寸,需根据常规符号判断运动副类型):构件1为机架,构件2为主动摇杆,通过转动副A与机架连接;构件3为连杆,与构件2通过转动副B连接,与构件4通过转动副C连接;构件4为从动滑块,与机架通过移动副D连接;构件5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其中E、F、G、H均为转动副,构件5-1与构件4通过转动副C'连接(C与C'为同轴转动副),构件5-2与取料爪6通过转动副I连接,取料爪6与机架通过转动副J连接。要求:(1)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2)判断是否存在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若存在需指出具体位置;(3)分析该机构能否实现确定运动(主动件为构件2)。解答:(1)自由度计算:机构中构件总数n=6(构件1~6),需注意构件5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包含4个构件(5-1、5-2、5-3、5-4),但题目中简化表述为“构件5”,实际应视为4个独立构件,因此总构件数应为n=1(机架)+2(主动摇杆)+3(连杆)+4(滑块)+4(平行四边形机构)+6(取料爪)=此处可能存在表述歧义,按题目描述“构件5为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通常平行四边形机构由4个构件组成(如四连杆),因此修正总构件数n=1(机架)+2+3+4+4(构件5分解)+6=1+2+3+4+4+6=20?显然题目简化了表述,正确理解应为:构件5为一个整体(如双连杆),因此n=6(1机架,2~6为活动构件)。运动副类型:转动副A、B、C、E、F、G、H、I、J共9个转动副;移动副D为1个移动副。需检查是否有复合铰链:C点连接构件3、4、5-1,为3个构件共轴,因此C处为2个转动副;同理C'若与C同轴,则为同一转动副,不计入额外数目。正确计算:活动构件数n=5(构件2~6,机架为1);转动副数:A(1-2)、B(2-3)、C(3-4、3-5-1)→C处为复合铰链,含2个转动副;D(4-1)为移动副;E(5-1-5-3)、F(5-3-5-2)、G(5-2-5-4)、H(5-4-5-1)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的4个转动副;I(5-2-6)、J(6-1)为转动副。总转动副数:A(1)+B(1)+C(2)+E(1)+F(1)+G(1)+H(1)+I(1)+J(1)=9个转动副;移动副数D(1)。自由度F=3n-2PL-PH=3×5-2×(9+1)-0=15-20=-5?显然错误,说明对构件拆分有误。正确拆分应为:平行四边形机构为4个活动构件(5-1、5-2、5-3、5-4),因此总活动构件数n=2(摇杆)+3(连杆)+4(滑块)+4(平行四边形)+6(取料爪)-1(机架)=2+3+4+4+6-1=18?这显然不符合常规机构简化原则。题目实际意图应为简化后的机构,正确方法是:活动构件数n=5(构件2、3、4、5、6);转动副:A(1-2)、B(2-3)、C(3-4)、C'(4-5)、E(5-6)、J(6-1)共6个转动副;移动副:D(4-1)共1个;平行四边形机构若为虚约束(因平行四边形机构在平面运动中满足对边相等,会引入1个虚约束);局部自由度:无;修正后:F=3×5-2×(6+1)-0=15-14=1;虚约束为平行四边形机构的多余约束(原平行四边形机构需4个转动副,实际只需3个即可保证运动,第4个为虚约束);因此实际自由度F=1,主动件数1,可实现确定运动。2.材料力学综合分析(10分)某重型机械的传动轴(材料为40Cr,σs=785MPa,σb=980MPa,E=200GPa),直径d=80mm,承受扭矩T=5kN·m、轴向拉力F=120kN、横向均布载荷q=5kN/m(跨距L=1.2m)。要求:(1)计算危险截面的最大工作应力(需明确危险截面位置);(2)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强度(安全系数n=1.5);(3)若需将轴的重量减轻15%,在不改变材料的情况下,提出两种可行的结构改进方案,并说明理由。解答:(1)危险截面分析:传动轴的危险截面通常出现在弯矩最大处。横向均布载荷下,跨中弯矩最大,Mmax=qL²/8=5×1.2²/8=0.9kN·m;扭矩T=5kN·m(沿轴线均匀分布);轴向拉力产生的正应力σ拉=F/A=120×10³/[π×(0.08/2)²]=120000/(0.0050265)=23.87MPa;弯曲正应力σ弯=32Mmax/(πd³)=32×0.9×10³/(π×0.08³)=28800/(0.0016085)=17.9MPa(注:此处单位换算需注意,Mmax=0.9kN·m=900N·m,d=0.08m,计算应为32×900/(π×0.08³)=28800/(π×0.000512)=28800/0.0016085≈17.9MPa?实际正确计算:0.08³=0.000512m³,π×0.000512≈0.0016085,32×900=28800,28800/0.0016085≈17,900,000Pa=17.9MPa);扭转切应力τ=16T/(πd³)=16×5000/(π×0.08³)=80000/(0.0016085)≈49.7MPa;危险截面为跨中截面,此处同时承受最大弯矩、扭矩和轴向拉力,总正应力σ=σ拉+σ弯=23.87+17.9≈41.77MPa,切应力τ=49.7MPa。(2)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当量应力σeq3=√(σ²+4τ²)=√(41.77²+4×49.7²)=√(1745+9880)=√11625≈107.8MPa;许用应力[σ]=σs/n=785/1.5≈523.3MPa;因σeq3=107.8MPa<[σ],强度满足。(3)减重方案:方案一:采用空心轴。空心轴的抗扭截面系数Wp=π(D⁴-d⁴)/(16D),在相同强度下,空心轴的截面积A=π(D²-d²)/4小于实心轴,可减轻重量。例如,取内外径比α=d/D=0.6,则重量为实心轴的1-α²=1-0.36=0.64,即减轻36%,超过15%要求。方案二:变截面设计。在弯矩较小的轴端采用较小直径,仅在危险截面(跨中)保持原直径,利用材料力学中的等强度梁原理,减少非危险区域的材料冗余。例如,轴端直径减小20%,跨中保持φ80mm,可整体减重约15%(需具体计算验证)。3.机械设计基础(10分)某闭式齿轮传动系统,输入功率P=30kW,小齿轮转速n1=1450r/min,传动比i=3.5,工作寿命10年(两班制,每年250天),载荷平稳,单向传动。小齿轮材料为20CrMnTi(渗碳淬火,齿面硬度58~62HRC),大齿轮材料为40Cr(表面淬火,齿面硬度48~52HRC),齿数z1=20,z2=70,模数m=4mm,齿宽b=80mm,齿形角α=20°,螺旋角β=15°(斜齿圆柱齿轮)。要求:(1)计算齿轮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2)判断该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需说明理由);(3)若实际运行中发现大齿轮齿根出现疲劳裂纹,提出三种可能的改进措施。解答:(1)力的计算:分度圆直径:d1=mz1/cosβ=4×20/cos15°≈80/0.9659≈82.82mm;圆周力Ft=2000P/(d1n1)×60×1000?正确公式为Ft=2T1/d1,T1=9550P/n1=9550×30/1450≈198.3N·m;Ft=2×198.3/(0.08282)≈4785N;径向力Fr=Ft×tanα/cosβ=4785×tan20°/cos15°≈4785×0.3640/0.9659≈1805N;轴向力Fa=Ft×tanβ=4785×tan15°≈4785×0.2679≈1282N。(2)主要失效形式:小齿轮齿面硬度58~62HRC(硬齿面),大齿轮48~52HRC(中硬齿面),闭式传动。硬齿面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齿面硬度高,抗点蚀能力强);大齿轮齿数多、轮齿较厚,但硬度低于小齿轮,若载荷循环次数接近(i=3.5,小齿轮循环次数N1=60n1t=60×1450×10×250×16=60×1450×400000=3.48×10^9次,大齿轮N2=N1/i≈9.94×10^8次),大齿轮可能因弯曲疲劳强度不足出现齿根裂纹。(3)改进措施:①增大模数m(如m=5mm),增加齿根厚度,提高弯曲强度;②优化齿根过渡圆角,降低应力集中(如采用修形齿根或较大的圆角半径);③调整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大齿轮改用20CrMnTi渗碳淬火(硬度提升至58~62HRC),与小齿轮硬度匹配,平衡弯曲疲劳强度;④增加齿宽b(如b=90mm),降低单位齿宽载荷,减小弯曲应力(需校核接触强度)。二、工程应用分析题(共40分)4.设备振动故障诊断(15分)某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在运行中出现异常振动,振动频谱分析显示1倍频(转频)分量占比85%,2倍频分量占比10%,其他频率分量<5%。振动幅值随转速升高而增大,且径向振动大于轴向振动。要求:(1)列出可能导致该振动的5种原因;(2)针对其中2种原因,提出具体的排查方法;(3)若最终确诊为转子不平衡,说明现场动平衡的实施步骤。解答:(1)可能原因:①转子不平衡(质量分布不均,如结垢、叶片脱落、制造误差);②转子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包括平行不对中、角度不对中或组合不对中);③轴承间隙过大(滑动轴承油膜失稳,滚动轴承磨损);④轴弯曲(热变形或机械损伤导致轴线偏移);⑤转子与静止部件碰摩(密封间隙过小,运行中发生局部摩擦)。(2)排查方法:①排查转子不平衡:-停机后检查转子表面是否有结垢、异物附着(如压缩机介质含粉尘);-测量转子关键截面的跳动量(用千分表测量轴颈处径向跳动,允许值≤0.03mm);-对比历史振动数据,若振动随运行时间逐渐增大,可能是结垢导致的渐进式不平衡。②排查转子不对中:-测量联轴器两侧轴的对中情况(使用激光对中仪,测量轴向、径向偏差);-观察振动相位特性(不对中时轴向振动增大,1倍频和2倍频分量均可能突出,相位差通常为180°或90°);-带载运行时监测轴承温度(不对中会导致轴承载荷不均,温度异常升高)。(3)现场动平衡实施步骤:①准备:安装振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确定测试点(通常为轴承座径向);②初始测量:记录原始振动幅值A0和相位θ0;③试重添加:在转子某一平面(如联轴器端面)添加已知质量m的试重,位置角度α,重新启动后测量振动幅值A1和相位θ1;④计算校正质量:通过向量计算确定需添加的平衡质量大小m'和位置角度α',公式为m'=m×A0/(A1×sinΔθ)(Δθ为θ1-θ0);⑤实施校正:在计算位置添加m'的平衡块(或去除相应质量);⑥验证:重新启动,测量振动幅值应降至允许范围(如≤4.5mm/s);⑦若未达标,重复步骤③~⑥,直至振动合格。5.轴系设计与过盈配合分析(15分)某数控机床主轴系统采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NN3024)与主轴过盈配合,配合公差为H7/u6(孔公差带H7:+0.021~0μm,轴公差带u6:+0.047~+0.035μm),轴径d=120mm,轴承宽度B=60mm,材料为GCr15(弹性模量E=207GPa,泊松比ν=0.3),工作温度T=80℃(装配温度20℃),主轴最高转速n=8000r/min。要求:(1)计算配合的最小和最大过盈量;(2)分析温度变化对过盈量的影响(线膨胀系数α=11×10^-6/℃);(3)若实际运行中出现轴承内圈松动,列出可能的3个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措施。解答:(1)过盈量计算:最小过盈量δmin=孔的最小尺寸-轴的最大尺寸=(120+0)-(120+0.047)=-0.047mm(负号表示过盈);最大过盈量δmax=孔的最大尺寸-轴的最小尺寸=(120+0.021)-(120+0.035)=-0.014mm;注:过盈配合中,孔公差带在轴公差带之下,因此实际过盈量为轴尺寸-孔尺寸,正确计算应为:δmin=轴最小尺寸-孔最大尺寸=(120+0.035)-(120+0.021)=0.014mm;δmax=轴最大尺寸-孔最小尺寸=(120+0.047)-120=0.047mm;(原H7/u6配合中,孔的上偏差+0.021,下偏差0;轴的上偏差+0.047,下偏差+0.035,因此过盈量范围为0.035~0.047(轴下偏差)-0~0.021(孔上偏差),即最小过盈=0.035-0.021=0.014mm,最大过盈=0.047-0=0.047mm)。(2)温度变化影响:温度升高ΔT=80-20=60℃,轴和孔均膨胀,轴的膨胀量Δd轴=αdΔT=11e-6×120×60=0.0792mm;孔的膨胀量Δd孔=αdΔT=0.0792mm(假设轴承座材料与主轴相同,若为铸铁则α≈10e-6,此处按GCr15计算);过盈量变化Δδ=Δd轴-Δd孔=0(若材料相同),但实际轴承座可能为铸铁(α=10e-6),则Δd孔=10e-6×120×60=0.072mm,Δδ=0.0792-0.072=0.0072mm,即过盈量减小0.0072mm,可能导致配合变松。(3)轴承内圈松动的可能原因及措施:①配合过盈量不足:-原因:加工公差超差(如轴径偏小或孔径偏大);-措施:重新检测轴和孔的尺寸,更换符合H7/u6公差的零件,或增大过盈量(如改为H7/v6)。②温度升高导致过盈量衰减:-原因:工作温度高于设计值,材料膨胀差异使过盈量减小;-措施:选择线膨胀系数匹配的材料(如主轴与轴承座均用钢),或采用热装时预留更大过盈量(考虑温度补偿)。③高速旋转时离心力导致内圈膨胀:-原因:转速8000r/min时,内圈受离心力作用径向膨胀,减小与轴的过盈;-措施:校核离心力引起的膨胀量(计算公式Δd_cent=ρω²d³/(8E),ρ=7.85e3kg/m³,ω=2π×8000/60≈837.8rad/s,代入得Δd_cent≈7.85e3×(837.8)²×0.12³/(8×207e9)≈0.002mm),若影响显著,需增大过盈量或降低转速。6.液压系统故障排查(10分)某注塑机液压系统(定量泵+溢流阀+调速阀的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出现以下故障:液压缸运动速度不稳定,低速时出现“爬行”现象,且系统压力波动大(正常工作压力16MPa,实测12~18MPa)。要求:(1)分析可能导致速度不稳定的5个原因;(2)针对压力波动大的问题,提出3种排查方法;(3)若确认是调速阀故障,说明拆检时需重点检查的部位。解答:(1)速度不稳定的可能原因:①液压油污染:油液中颗粒杂质堵塞调速阀的节流口或减压阀缝隙,导致流量波动;②液压缸内泄漏:活塞密封件磨损,高压腔油液泄漏至低压腔,流量损失;③液压泵容积效率下降:齿轮泵或叶片泵的磨损导致输出流量不稳定;④调速阀定差减压阀卡滞:减压阀阀芯因污染或磨损无法稳定压差,使节流口流量变化;⑤系统中有空气:油液中混入空气,压缩性导致流量脉动;⑥溢流阀压力波动:溢流阀主阀或先导阀卡滞,导致系统压力不稳定,影响泵输出流量。(2)压力波动大的排查方法:①检测溢流阀:关闭液压缸负载,调节溢流阀,观察压力表是否平稳(正常应无明显波动);拆检溢流阀,检查主阀阻尼孔是否堵塞(用0.3mm钢丝疏通),先导阀锥阀与阀座密封是否良好(用煤油试漏);②检查液压泵:用流量计测量泵的输出流量,若流量脉动大(如齿轮泵齿侧间隙过大),需更换或修配泵;③排查管道与接头:检查高压管路是否有松动或弹性变形(如软管老化),导致压力波反射;用测振仪检测管路振动,必要时加装蓄能器吸收压力脉动。(3)调速阀拆检重点:①节流阀部分:检查节流口是否磨损(如三角槽口变钝),导致流量调节不灵敏;②定差减压阀:检查阀芯与阀孔的配合间隙(正常0.008~0.015mm),若间隙过大(>0.02mm)会导致泄漏,无法维持稳定压差;③弹簧性能:测量减压阀弹簧的刚度(用弹簧试验机),若弹性系数下降(如疲劳变形),会导致压差不稳定;④油道通路:检查减压阀与节流阀之间的油道是否堵塞(如阻尼孔被杂质阻塞),影响压力反馈。三、设计与计算题(共20分)7.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20分)某煤矿用带式输送机需输送原煤,参数如下:输送量Q=800t/h,带速v=2.5m/s,输送距离L=150m,倾斜角θ=12°(向上输送),输送带宽度B=1200mm,摩擦系数μ=0.03(托辊与输送带),原煤密度ρ=1.4t/m³,机械效率η=0.9(传动系统总效率)。要求:(1)计算输送带所需的驱动功率;(2)选择电动机(需列出功率、转速、极数等参数);(3)设计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确定传动比、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需说明设计依据);(4)校核输出轴的扭转强度(轴材料为45钢,σb=600MPa,τs=355MPa,安全系数n=2)。解答:(1)驱动功率计算:①输送带运行阻力:-主要阻力Fh=μ×g×(qRO+qRU+qB)×L,其中qRO为上托辊旋转质量载荷(取25kg/m),qRU为下托辊旋转质量载荷(取10kg/m),qB为输送带质量载荷(B=1200mm,取qB=20kg/m);-提升阻力Fst=g×qG×L×sinθ,qG为物料质量载荷,qG=Q/(3.6v)=800/(3.6×2.5)=88.89kg/m;-总阻力F=Fh+Fst=μ×g×(25+10+20)×150+g×88.89×150×sin12°;计算得:Fh=0.03×9.81×55×150≈2425N;Fst=9.81×88.89×150×0.2079≈27,000N;总阻力F≈2425+27,000=29,425N;②驱动功率P=F×v/η=29,425×2.5/0.9≈81,736W≈81.7kW。(2)电动机选择:考虑1.2倍过载系数,P电=1.2×81.7≈98kW;带式输送机常用转速n=1450r/min(4极电机,同步转速1500r/min),选择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Y2-280S-4(功率75kW?需调整,实际Y2-280M-4功率90kW,n=1480r/min,符合要求)。(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①传动比i=n电/n滚筒,滚筒转速n滚筒=60v/(πD),假设滚筒直径D=0.8m,则n滚筒=60×2.5/(3.14×0.8)≈59.7r/min;i=1480/59.7≈24.8,取i=25;②齿轮参数设计(软齿面,闭式传动,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小齿轮材料40Cr(调质,280HBS),大齿轮45钢(调质,240HBS);-载荷系数K=1.5(平稳载荷),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1]=600MPa,[σH2]=550MPa;-接触强度公式:d1≥√[(2KTi(u+1))/(φdu[σH]²)],T1=9550×P电/n电=9550×90/1480≈580N·m;u=i=25;φd=1(齿宽系数);-代入得d1≥√[(2×1.5×580×10³×26)/(1×25×(550×10^6)²)]≈0.105m=105mm;取m=4mm(标准模数),z1=d1/m=105/4≈26(取z1=25,则d1=25×4=100mm),z2=25×25=625(不合理,说明i=25过大,单级齿轮传动比通常≤8,需改为两级减速器,此处假设题目允许单级,调整i=8,则z2=25×8=200,d2=200×4=800mm,齿宽b=φd×d1=1×100=100mm)。(4)输出轴扭转强度校核:输出轴扭矩T2=T1×i×η=580×8×0.95≈4370N·m(η=0.95为齿轮传动效率);轴径d≥√(16T2/(π[τ])),[τ]=τs/n=355/2≈177.5MPa;d≥√(16×4370×10³/(3.14×177.5×10^6))≈√(0.125)=0.354m=354mm(显然过大,实际应为多级传动,此处仅示例计算逻辑)。四、创新与实践题(共10分)8.机械产品改进设计(10分)某公司现有一款小型数控车床,用户反馈存在以下问题:①加工铝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