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新高考历史精准冲刺复习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必修课标要求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认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人口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发展。年
份试题考点备考热词2024江苏卷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魏晋风度、盛唐气象、中外文化交流、魏晋玄学、儒学复兴安徽卷唐文化圈甘肃卷唐代对外交往与文化黑吉辽卷北魏认同儒家伦理2025重庆卷唐朝乐府民歌与商业联系甘肃卷魏晋时期士人审美追求;唐朝时期文化认同山东卷传统儒学受到冲击云南卷唐朝文化特点【考情分析】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材料: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思想发展情况。(4分)佛教传入,道家兴起;儒家地位受到冲击1、佛道发展思考: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盛(儒学受到冲击)?①本土道教、本土化的佛教迎合魏晋时期大众的心理需求材料: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整理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1、佛道发展②汉代儒学不适应魏晋的社会现实(自身缺陷)汉代董仲舒儒学魏晋南北朝时代坏境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思考: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盛(儒学受到冲击)?1、佛道发展据材料及所学,简述三国至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材料1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范缜《神灭论》材料2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魏书·释老志》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观念、语言词汇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消极: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与政府争夺劳动力;耗费大量钱财;破坏家庭秩序。(反佛原因)反佛运动:民间:南朝范缜抨击佛教,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官方:“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现藏于青州博物馆,是当时灭佛运动的实证。“龙兴寺佛造像(残件)”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2、反佛斗争思考:图片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2024·江苏高考·2)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C
一、儒道佛的发展【真题演练】朝代儒学道教佛教汉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虽受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唐朝“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思考: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6分)特点:①思想活跃,出现多元特征;②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③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一、儒道佛的发展【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拓展】魏晋玄学(1)含义: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2)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内容: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4)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不营营于利——不汲汲于名——不困囿于礼——不留恋于生(2025·山东高考·2)图1是魏晋时期学术文化地理分布示意图。这一分布格局反映出()A.民族交融推动思想创新B.传统儒学受到冲击C.经济繁荣促进学术发展D.文化重心向南转移B
一、儒道佛的发展【真题演练】建安文学(东汉末)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田园诗(东晋)以曹操父子为代表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以陶渊明代表
寄情山水,诗情画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因利乘便。庾信《哀江南赋序》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思考:判断以下材料属于什么文学体裁?1、文学开朗奔放,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背景代表:李白、杜甫平实浅近,反映弊端暴露矛盾激化的现状代表:白居易凝重抑郁,反映日渐衰败民生疾苦的现实代表:杜甫、李商隐刚健清新,反映新国初立,欣欣向荣的景象代表: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唐诗的风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1、文学(1)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主观认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25·重庆高考·2)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以建康为中心的“吴歌”和以江陵为中心的“西曲”两类。有些诗歌以城市为歌名,如“江陵乐”“襄阳乐”等,多描写女子送别商人远行;有些诗歌直接以商人为歌名,如“估客乐”“贾客词”。这反映出南朝()A.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
B.礼乐制度文明的先进C.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文学艺术体裁的创新A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真题演练】提示: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文学史料,可以反映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变迁、文化开放、重大历史事件及民众生活等。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曹全碑》怀素《自叙帖》王羲之《兰亭集序》
柳公权《金刚经碑》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②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齐备。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④唐朝:颜筋柳骨,颠张狂素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2、书法特点: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思考:古代书法的发展特点?汉字的演变及特点(2022·全国乙卷高考·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B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2、书法顾恺之《女史箴图》传统绘画作品看时空顾恺之《洛神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3、绘画、雕塑、乐舞绘画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朝: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代表人物: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雕塑“佛门三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乐舞
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云冈石窟唐玄宗《霓裳羽衣舞》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3、绘画、雕塑、乐舞(2025·甘肃高考·3)顾恺之《洛神赋图》的人物造型以“秀骨清像”为特色,通过衣带飘举、动态舒展来展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韵。这一绘画风格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A.绘画创作转向山水题材
B.士人审美追求神韵风骨C.佛教艺术风格占据主导
D.社会风气崇尚人物品评B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真题演练】探究:分析魏晋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取得成就的原因(8分)
材料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2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宋)杨万里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4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提示: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政治: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文化: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能力提升】
材料1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个记载说明了什么?提示: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主干知识梳理】4、科技
材料2目录:卷一至卷三:基础农业。卷四至卷五:经济作物。卷六:畜牧兽医。卷七至卷九:食品加工。
卷十:南方物产
——出自
。《齐民要术》祖冲之
二、文艺与科技发展领域朝代人物成
就数学南朝祖冲之农学北朝贾思勰地理学西晋裴秀建筑隋李春印刷术隋唐火药唐天文学唐僧一行医学唐孙思邈唐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唐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最早火药武器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特点:
领域广泛、重实用轻理论、重经验轻实验、世界领先、主要服务于农业【主干知识梳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却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原因有哪些?(4分)提示:唐朝推行开放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力强盛,昂扬自信;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外文化交流【主干知识梳理】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开放的具体表现?(8分)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图中左边3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右边3人是外国宾客和少数民族使节
三、中外文化交流【主干知识梳理】佛教的传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佛教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其他方面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中文。②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到天竺取经,促进了佛教的东传。③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唐都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②日本、新罗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以及留学生。③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①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②日本、新罗等国家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日本的空海。
三、中外文化交流【主干知识梳理】中国文化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政治制度诗文历法医学儒学汉字炼丹术十进位计数法西传东传文字:日本的文字创制,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思想宗教: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儒学传入朝鲜、日本。社会与习俗:饮茶、围棋、服饰。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寺院建筑,唐招提寺。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日本,茶叶种植。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调制。补充: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交流范围广;交流领域全;交往渠道多;交流双向性;交流中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三、中外文化交流【主干知识梳理】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思想文艺中外交流概况发展思想活跃、多元特征佛道盛行、儒学复兴文学、书法、绘画、雕塑文艺高峰的成因领域、方法、内容、应用、水平科技概况发展概况特点概况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 MCAM与HSPA12A对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研究
- 建筑预应力施工后期处理方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 基于CCSEM-EPAS工业-背景区颗粒物特征对比与重金属损伤评估
- 麻雀搜索算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 基于神经辐射场的大尺度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及应用
- 屋顶防水施工现场管理方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9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3-3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电功率》定向测试试题(详解)
- 2.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医学心理学-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政府融资合同范例范例
- 医院培训课件:《产科病历书写规范》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4年新青岛版(六三制)六上科学全册知识点
- 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分类方法
- 项目验收通知书模板
-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