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_第1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_第2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_第3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_第4页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010203梳理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时间国家/地区政体机构前8世纪-前27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雅典斯巴达古罗马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5-15世纪中古时期西欧法国英国17世纪以来近代以来英国美国法国时间国家/地区政体机构前8世纪-前27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陪审法庭斯巴达寡头制公民大会、长老会、监察官古罗马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制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罗马帝国君主制/帝制元首独裁5-15世纪中古时期西欧封君封臣制、王权与教权并立法国等级君主制国王、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城市市民)英国议会君主制国王、早期议会17世纪以来近代以来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议会、首相、内阁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国会、最高法院法国议会共和制总统、议会德国君主立宪制皇帝、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城邦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影响国家统一;促进航海业及商业发展大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毗邻三洲汲取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形成自身独特文化海岸曲折港口众多发展航海事业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山岭沟壑的地形耕地少,人地矛盾海外贸易频繁开拓进取

独立思考自由平等城邦国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雅典斯巴达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城邦国家的形成时间:公元前8——6世纪公民:

城邦的主人,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财产、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把未成年人、妇女、奴隶、外邦人排除在外)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类型各自特点相同点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拥有最高的权力贵族议会掌权,公民权较少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权较少君主个人掌权,公民权很少非法取得,公民有一定的权力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城邦公民或多或少享有政治权利(2)雅典:民主政治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掌握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机构产生方式或资格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陪审法庭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从公民中抽签产生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抽签产生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各机构的成员日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特点人民主权公民掌握国家政权(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轮番而治公民既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城邦至上个人自由屈从于集体材料一“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库朗热《古代城邦》材料二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探究一雅典的民主制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思考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推行的保障有哪些?保障直接民主辩论、陶片放逐法公民意识公民观念权力制约公民大会、议事会、陪审法庭保障民主实施物质保障观剧津贴评价雅典民主制度:1、积极①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积累了后世民主政治的宝贵经验。②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③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④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⑤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2、局限①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②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没有资格参与政治,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知识扩展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轮番执政现代选举制的起源人民主权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比例代表制的开始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三权分立(议事会)议员的任命有两大特色:村社代表制和抽签选举。村社代表制,具体就是将议事会的500个议席按各村社公民人口的比例分配到139个村社。----崔丽娜《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的任命和运作》(3)斯巴达:寡头政治权力机构产生方式职责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世袭继承垄断军事统率权长老会仅30人,终身任职实际最高权力机关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寡头政治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时空坐标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元首制君主制)(1)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制权力机构产生职能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罗马共和国带有浓厚的贵族寡头制特征。混合政体,体现分权制衡概括罗马共和政体的特点。·参加国家政权管理的都是公民;·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同:异:·国家政体不同: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制;·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2)罗马帝国:帝制形成:概况:①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②军队:听命于皇帝,是皇帝实行独裁的重要工具。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虽然屋大维声称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像皇帝一样行事,在损害元老院和公民议会的情况下集大权于一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自3世纪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特征: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1、中古欧洲国家的建立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王国的基础上建立。发展: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查理一世死后,形成了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主要国家的雏形。特征:①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②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时有冲突。特点:1.以封土为纽带2.具有契约关系3.双向权利义务4.层级间相对独立①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②8世纪后与封土联系在一起①封君授予封臣土地;②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1)条件:(2)内容:一、西欧封建社会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选必1第2课P10)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古欧洲谚语封君封臣提供土地与保护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选必1第2课P10)(3)特点实质:是封建贵族等级制度材料: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一、西欧封建社会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不可越级统治,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关系,双向权利义务。特点(4)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孕育统一的力量.③政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④导致西欧王权软弱(国王联合贵族对抗教会,孕育统一的力量)。(权力被封臣和教会分走)一、西欧封建社会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选必1第2课P10)【思考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比较项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社会形态纽带统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相同点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宣誓效忠来维系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统治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造成割据分裂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联系选必1第18课P104)土地类型权利或义务领主自营地①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②主持审理庄园法庭,维护秩序农民份地自由农法律上自由,缴纳租税,服劳役农奴①缴纳租税,服劳役②自备工具为领主耕作(1)经济职能奴

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法律上是财产,无任何权利和自由,世代为奴农

奴自由人法律上自由;私人财产受保护封建经济奴隶经济进步一、西欧封建社会(3)特点①机构: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②法律:编纂了一批成文法:“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4)影响②消极剥削农奴;不利于国家统一①积极经济:促进农业发展,为封建社会提供经济基础政治:维持基层秩序3.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联系选必1第18课P104)(2)政治职能:选必一·第1单元·第18课庄园自治(1)治理单位:庄园(2)治理者:庄园主或他的管家(3)职责:①经济:组织生产,征收地租;②司法:主持庄园法庭审判,裁决纠纷一、西欧封建社会思考:指出庄园制度的特征?政治独立、经济自给、司法自主项目中世纪西欧农民中国古代农民不同点剥削方式人身依附地租形态相同点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主缴纳赋税,服徭役、兵役依附于领主依附于国家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生产工具和财产;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领主对农民享有行政、经济和司法权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探究学习1:中世纪西欧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项目西欧庄园中国田庄存在时间私有权程度地租形态政治权力对国家的影响起源晚,时间短起源早,时间长不具备完全私有权具有完全的私有权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探究学习2:西欧庄园与中国田庄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没能摆脱帝国的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1)关系: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2)冲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丕平三世加冕图"丕平献土":753年,伦巴第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求援,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并当众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在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矮子丕平与罗马教廷的结合,是当时最有实力者与最有名望者的结合,是新兴军事霸主与传统精神权威的结合,从而在当时纷繁错乱的欧洲政治秩序中脱颖而出。日耳曼蛮族文化与罗马基督教文化的结合,构成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底色。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互相利用1.宗教: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系选必3第4课P23)(1)背景:①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教皇国辖区②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③756年,“教皇国”建立中古西欧的“三种人”: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绘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中古欧洲的社会构成。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骑士(代表国王及封建主等世俗力量)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农民则被挤到一边,只能聆听而无资格加入对话。二、中古时期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政治: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查理曼大帝796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时间背景王权与教权的关系5至11世纪11至13世纪13世纪以后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王权衰微卡诺莎之辱(1077)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13世纪末,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支持,王权加强:阿维尼翁之囚(13世纪末)相互斗争,王权上升,教权衰微1.宗教: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系选必3第4课P23)(2)表现:左图正中的人物是上帝耶和华,他把宝剑给了国王,把圣彼得的钥匙给了教皇。二、中古时期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时期表现14世纪等级君主制组成:影响:15世纪17世纪路易十四(1661年-1715年)统治时期,国王权力达到顶峰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知识链接】法国:等级君主制((选必1第2课P10+第12课P67-68)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时期表现13世纪初(1215年)议会君主制的形成1534年国王与贵族、骑士、市民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开始:1265年英国召开国会,由大贵族、骑士、市民参加发展:13世纪中后期1295年,“模范议会”完善: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议会构成:分工:1343年,议会分上下两院。(历史纵横)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王权与教权合一,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知识链接】英国:议会君主制(联系“历史纵横”+选必1第2课P10+第12课P67-68)3.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帝国崛起:中古初期,德意志王权一度强大。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强盛时,领土主要包括今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等地。(2)帝国分裂:诸侯独立:历代君主热衷向意大利扩张,并与罗马教皇发生冲突,与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城市也纷争不断。皇帝把主要力量用于控制意大利,忽视了对德意志本身的治理,导致国内封建主势力不断壮大,很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的君主。分裂加剧:14世纪中期,德国七大诸侯取得了选举皇帝的权力,分裂进一步加剧,意大利等地也逐渐脱离皇帝控制。(3)帝国结束: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以德意志地区为主战场,战后帝国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帝国成为松散的联合体。1806年,帝国正式被废止。

11—12世纪,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中,实行一种由执政官和统治委员会掌握权力的共和政治。这些共和国发展起一整套不同于中世纪王权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政治文献,阐释了民主思想,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一)原因:①根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旧政治制度的严重阻碍;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思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影响。④主要:社会矛盾尖锐激化。(确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结果)(二)过程和方式:1、确立:16—18世纪,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与封建制度发起冲击,进行了多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但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选民长期仅占人口的很少比例,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2、完善: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三)典型:其中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制和法国共和制最为典型。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四)主要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基本特点:人民权利、法律至上、议会立法、分权制衡、政党政治。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五)影响:①使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部分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代议制不断健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③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宪法,限制君主权力,保证人民主权和实现国家机构的分权。1.形成过程(1)开始确立:1689《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2)发展:责任制内阁、两党制(3)完善:(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行政权正式与国王分离)

权力中心:国王议会

统治方式:人治法治第一次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此时国王还保留行政权)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20年代,当时的多数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937年以后,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渐进式】(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权力运行机制(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选民选举君主议会内阁(首相)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多数组阁集体负责形式任命任命世袭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行政监督行政权国家元首权力中心立法权不信任案政府集体辞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三制合一【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的混合体)②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最高权力象征)③议会权力至上(实行代议制,掌握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④内阁是核心(掌握行政大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领导者)⑤贯穿分权制衡原则第二次转移(19世纪初):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托利党1832年辉格党保守党自由党保守党工党土地贵族国教僧侣新贵族城市商人金融家20世纪初贵族其他阶层工商业资产阶级b.特点:两党竞争,轮流执政政党政治:两党制a.形成与发展:(2)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里既斗争也相互妥协。19-20世纪英国历次议会改革(联系选必1第2课P12“历史纵横”)年份内容1832186718841918趋势实质结果少数人的民主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3)完善:议会改革(选必1·P11)19世纪,英国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权力转移: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内容:重新分配议会(下院)席位名额;降低选民资格。影响: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第二次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第三次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普选权第四次改革,妇女获得选举权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材料1: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2:英国的政治制度可能是能够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和平等权利的最好的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孟德斯鸠①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避免专制独裁,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效调节了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②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世界:推动了世界民主进程,为其他国家建立新制度提供范例和借鉴。英国议会大厦(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美国的联邦共和制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联邦制:中央集权,地方保留一部分自治权力(国家结构)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总统共和制(2)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a.宪法内容、原则: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联邦制原则: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宪法拥有最高解释权。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思考】有人说,政治的奥秘在于妥协。那么,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哪些矛盾,是怎样协调这些矛盾的呢?[概念辨析]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联邦制和邦联制区别

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邦联只是松散的联合体,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仍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联邦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必须无条件服从中央。联邦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除宪法规定的归属中央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地方。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不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积极性:①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民主精神②联邦制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调动地方积极性,为美国稳定与经济发展提供保障。③创立的共和制政体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民主政治范例局限:①承认奴隶制,具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它所体现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

民主。b.宪法评价:(2)标志:1787年宪法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材料1: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这一时期,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新国新梦(美)》解说词材料2: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1787年宪法》2.完善:(1)形成:①民主党:建于1828年②共和党:建于1854年(2)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本质: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象——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①两党制②宪法修正1791年前10条修正案规定了公民言论自由等权利1865~1870,13~15修正案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利1920年,第19条修正案妇女选举权1971,第26条修正案确立年龄18岁以上之人的投票权(1)背景:②南北方经济矛盾不可调和(原料、市场、劳动力等)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北方南方缺乏工业原料输出工业原料×缺自由劳动力缺销售市场占有大量奴隶输入工业品×××提高关税西部建自由州降低关税西部建蓄奴州×(2)过程:3.巩固:南北战争(1861-1865)①西进运动→领土扩张内战爆发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结束1861186218621865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言》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影响:a.积极:①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③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④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西部的开发。《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黑人参军、参战的积极性。b.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3)评价:3.巩固:南北战争(1861-1865)英、美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不同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元首的产生及地位世袭,统而不治选举,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政府产生方式议会产生(首相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提名组建内阁)总统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元首、议会和内阁(政府)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就得下台或者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对总统负责;国会在总统违宪时可对总统提出弹劾。国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国会。英、美近代政治制度的异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