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练习题)_第1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练习题)_第2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练习题)_第3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练习题)_第4页
2023年新改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一练版

籥;

yx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问点梳理

第1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根底学问梳理

1.借助不同的工具观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1)观看工具

放大镜:放大几倍到手持显微镜:放大几十倍试验室显微镜:放大几

十几倍。到上百倍。百倍到几千倍。

(2)在显微镜下观看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观看对象显微镜以以下1EI片特点

手背皮肤人体表皮是由很多不规章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

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即没有细胞壁

洋葱鳞片内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

表皮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根本单位。留意:

病毒不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一种没有细胞构造的特别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看软木薄片时,觉察上面有很多小孔,看上去像一

个个规章的小室,他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的构造

2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物镜

我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镜柱

反光镜

显微镜

5.显微镜的使用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安放一对光一上片f调焦一观看。

(2)留意事项

①使用时要轻拿轻放;②反光镜不能对着太阳;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④

物镜不要遇到载玻片。

6.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外形和大小各不一样。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

的外形和大小。神经细胞是带突触的星形。红细胞是中间略有凹陷的圆饼形;白

细胞是球形;血小板外形不规章。肌细胞一般呈长条形。

7.大多数细胞都格外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

黄。如:蛋黄、鱼卵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同一种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一样的。(X)

解析: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外形和大小各不一样,如人体表皮细胞

是扁平的、不规章的单多边形;人体的红细胞是中间有凹陷的圆饼形。

2.细胞都是很小的,不行能用肉眼观看到。(X)

3

解析:大多数细胞格外小,也有的细胞比较大,如鸡蛋中的蛋黄就是一个细胞。

选择题

I.(C)被称为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A.微生物B.细菌C.细胞

2.首先觉察了细胞的科学家是(B)。

A.列文虎克B.胡克C.牛顿

3.可以观看到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的是(A).

A.显微镜B.放大镜C.肉眼

4.以下物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B)。

A.青蛙B.水C.苹果

5.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选项是(C)。

A.萌小牛认为:动物的肌肉、骨骼、血液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如肌细胞、骨细

胞、红细胞等

B.小科认为: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局部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C.小红认为:动物植物都是生物,细胞都是一样的

综合题

1.观看以下两幅图片,一幅是人体表皮细胞,--幅是洋葱表皮细胞,请将名称填

入相应的括号内,并依据所学学问完成相应填空。

(洋葱表皮细胞)(人体表皮细胞)

(1)显微镜的制造使人们觉察和生疏细胞成为可能。

4

(2)各种生物的外表各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下面是常用的显微镜,请标出相应局部的名称。

根底学问梳理

试验:制作“小水塘”进展观看

・试验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参与三分之二的冷水。②把一些腐烂的和

颖的树叶、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进一把土。③把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三

周后,用放大镜观看水里的变化。④在教师调好的显微镜下,观看“小水塘”的

一滴水中有什么。

•试验结果:①放大镜的观看结果:水面上消灭霉点,水看起来很浑浊,水中有

一些水草、小虫子、泡沫等。

②显微镜的观看结果如以下图。

1.微生物是一类格外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

5

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看井水、雨水、污水等,第一次

觉察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

群体。

(1)草履虫、变形虫、水蚤、钓钟虫、轮虫、鼓藻等都是原生生物。

(2)细菌外形多样,主要有三种根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①细菌是很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蚊

虫叮咬等在人体间传播疾病。

②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局部抗生素的制造、废

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

(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构造的特别生物,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

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依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

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济里的幽门螺旋杆苗痢疾杆菌海洋中的硅藻

(4)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

美的蘑菇、木耳,都属于真菌。

6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

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

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由

于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像。

猴头菇灵芝银耳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微生物一般是形体微小、构造简洁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的甚至没有细胞

构造,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V)

2.全部的微生物都格外小,用肉眼无法看到。(X)

解析: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一些真菌(如蘑菇、木耳等)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X)

选择题

1.第一个觉察了微生物存在的科学家是(B)°

A.胡克B.列文虎克C.弗莱明

2.绝大多数微生物需要借助(A)才可以看清楚。

A.显微镜B.望远镜C.放大镜

3.以下关于微生物的分布及外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A.微生物只能生活在水中

7

B.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沙,空气中、水中、源土中、动植物体内和体表,甚至是

火山和岩石中都生活着微生物

C.微生物的外形根本一样,都是球形的

4.(B)不是水里的微生物。

A.鼓藻B.小蝌蚪C.草履虫

5.以下属于微生物的是(C)。

A.土壤中的小蚂蚁B.石头上的绿色苔葬C.海洋中的硅藻

填图题

将以下微生物的名称填到对应处。

草履口水蚤

3.发霉与防霉

根底学问梳理

1.观看不同物品上的霉

(1)用放大镜观看不同物品上的霉:霉菌外形各异,呈现红、黄、绿、白等多

种颜色,能看到很多丝状物。

(2)用显微镜观看不同物品上的霉:在显微镜下观看到街菌多为一簇一簇的,

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丝状物上面还有小圆球。

8

(3)我们寻常看到的霉块是由很多的霉菌聚拢在一起形成的,霉菌从物品中获

得养分并生长和生殖,导致物品的腐败。

试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问题:馒头在什么状况下简洁发霉?

假设:馒头放置在温顺、潮湿的环境中简洁发霉。

试验方法:为了证明我们的猜测,可以找出与之相反的环境条件(严寒、枯燥),

并对这四种环境条件进展组合,通过比照试验,每天观看馒头的变化。

序号条件试验方法

1严寒、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2温顺、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严寒、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4温顺、枯燥把装有干馒头片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留意:观看时不要翻开塑料袋!

试验结果:馒头在温顺、潮湿的环境中最简洁发霉。

分析:霉菌在水分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会快速生长、生殖,因此物品在温顺、潮

湿的条件下简洁发霉,在严寒、枯燥的条件下不简洁发霉。

2.防霉方法及其依据

防霉方法依据

真空包装隔绝空气,防止食物被污染

放枯燥剂、空调除湿保持枯燥,抑制霉菌生长、生殖

烈日暴晒、消毒柜杀菌可以灭杀局部霉菌,并抑制霉菌生长、生殖

低温保存温度低,抑制霉菌生长、生殖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I.将食物发霉的局部切掉后可以连续食用。(X)

解析:发霉的食物本质已经转变,看起来很干净的局部也有霉菌存在,只是我们

肉眼看不见而已,食用后对身体有害。

2.食物只要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低温、枯燥保存,就永久不会发霉。(X)

解析:食物在低温、枯燥的环境中不简洁发霉,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发霉,食物都

是有保质期的。

3.在晴天的时候多晒被子,可以防止被子发霉。(J)

选择题

1.物品在(B)的条件下简洁发霉。

A.温顺、枯燥B.温顺、潮湿C.严寒、潮湿

2.把食物放在冰箱里不易发霉的主要缘由是(C)。

A.冰箱能把霉菌杀死B.冰箱里面能够隔绝空气C.冰箱里面温度低且枯燥3.

衣服、被褥等发霉简洁让人得皮肤病,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防霉的是(A)。A.

将衣服和被褥堆放在柜子中B.将临时不用的衣服和被褥放在真空打包袋中C.将

衣服和被褥多放在烈口下暴晒

4.当我们吃饼干等小零食时,常会在包装袋中觉察一小包枯燥剂,它的作用是

(A)。

A.吸取水分,防止食品发霉B.杀死霍菌,防止食品发霉C.增加食品的香味5.

小科同学觉察农民伯伯在收割完粮食后,总要晒干后才入仓,他进展了以下猜测,

其中比较合理的是(B)。

A.晒干后的粮食重量轻,简洁存放B.晒干后的粮食比较枯燥可以防止发霉C.

粮食晒干后可以防止老鼠和虫害

试验探究题

萌小牛同学买了一个面包刚要吃,觉察上面有几个霉点,他觉得无所谓,预备把

未发霉的局部吃掉,路过的科学教师赶忙阻挡萌小牛说:“发霉的食物不能吃!

由于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也污染了临时没发霉的地方,吃了对人体有害。”

萌小牛打算将发霉的面包带回家做试验。他切下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包,并都滴了

20滴水后将两块面包分别装入两个一样的干净塑料袋,系紧袋口,然后将其中一块

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另一块放在常温环境中。两天后,萌小牛觉察放在常温环境

中的面包发霉比较严峻。

(1)萌小牛争论的是霉菌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2)萌小牛在试验中设计的一样条件是水分、空气,不同条件是温度。

(3)曲小牛依据上述试验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样的首提下,

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霉菌生长得更快。

4,微生物的“功”与“过”

根底学问梳理

L微生物的“功”与“过”: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

(1)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制

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

(2)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酷母菌,制醋

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

(3)微生物会导致食物变质:如食物发霉是由于霉菌的生长和生殖。

(4)有的微生物会引起疾病:如流感病毒会导致人感冒。

(5)微生物能产生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

试验:做酸奶

1

1.在拜牛奶里加入卜2勺2,待温度降到37七左右.往

白糠.加热至6MC左右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并揽并均匀

3.例进消毒过的保温容篙4•保温8~1。小时后,一奶

里,基上盖于。就做成了。

原理:

①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这

是用保温容器的缘由),乳酸菌会大量生殖并把牛奶发酵成酸奶。

②保温容器消毒鲜牛奶加热的缘由:灭杀霉菌,防止酸奶变质。

留意: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消灭

腹泻呕吐等病症。

2.弗莱明和青霉素

(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觉察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灭一些细菌,

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2)继青霉素之后,人类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产出元多种治疗细菌性疾病的抗

生素。

12

(3)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有些病菌不再“可怕”抗生素而产生耐药性,所以使

用抗生素要遵照医嘱,不能乱用、滥用。

3.人们承受多种方法消灭病菌:高温煮沸、紫外线照耀、喷洒消毒液、涂碘酒

等。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微生物可以产生腐殖质,是大自然的清洁工。(V)

解析: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积存如山,是由于微生物将其分解,

变成腐殖质供植物重利用。

2.假设没有微生物,自然界将更加干净、惊奇。(X)

3,青霉素可以灭杀一切细菌。(X)

选择题

1.蒸馒头利用的微生物是(A),自制酸奶利用的微生物是(B)o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

2.以下关于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0

A.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弊B.全部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全部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3.觉察了青霉素的细菌学家是(C)。

A.弗兰克B.弗兰奇C.弗莱明

4.以下制作酸奶的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B)。A.鲜牛奶要加热到沸腾后再参与两

勺酸奶

B.要用消毒过的保温容器来保温,其中的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量生殖,将鲜

牛奶发酵成酸奶

C.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制成的,所以不会变质

5.以下关于抗生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O

A.抗生素能杀灭细菌,所以抗生素药品不会腐败变质

B.我们生病时要尽早使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C.抗生素虽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会对身体不利

连线题

将以下微生物与其对应的描述进展连线。

流感病毒、作馒头和面包

酵母菌一作酸奶

霉菌人们感冒

乳酸菌导致物品发霉

材料分析题

人们对消灭病菌的方法了解多少呢?萌小牛同学在社区内进展了调研:

韩大婶说:“熏醋可以消毒、灭菌,预防感冒,百试百灵!”

石奶奶说:“高温煮沸可以灭杀一切细菌、病毒,最科学,完全不用考虑其他的

方法。”

王叔叔说:“消毒液可以消毒、杀菌,喷洒消毒液是很有效的消灭病菌的方法。”

(1)请你帮萌小牛同学推断一下,王叔叔的说法是正确的,韩大婶、石奶奶的

说法是不科学的。

(2)冠疫情防控形势下,你还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削减致病病菌的传播(举三

例)o

勤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带好口罩,餐饮用具用开水煮沸消毒,门把手和电梯按

钮多用酒精消毒,保持空气流通。(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生物的启发

根底学问梳理

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人

们从中获得很多启发,设计了一些很有用的物品。

(1)塑料吸盘的设计受到了章鱼身上的吸盘的启发。(2)衣服、鞋子等魔术贴

的设计受到了苍耳的启发。(3)降落伞的设计受到了蒲公英的启发。

2.蜂窝猜测: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猜测: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密

铺(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叠)的蜂窝巢房,是蜜蜂承受最少量的蜂蜡建成的。

试验:争论蜂巢外形的惊奇

问题1:假设蜜蜂用正五边形建蜂巢,结果会怎样?

分析:用正五边形建蜂巢,由于不能密铺,铺张空间和蜂蜡。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

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问题2:假设蜜蜂用下面三种面积相等的图形建蜂巢,计算每种图形的内切圆直

径,以及蜂巢壁的总长度,并进展排序。

试验结论:①在面积相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直径V正方形的内切圆直

径V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内切圆的直径越大,蜂巢的容积越大。②在面积相

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方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六边形的蜂

巢壁总长度。蜂巢壁总长度越小,消耗蜂蜡越少。

问题3:将A4纸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比较哪种外形抗压力气最

强。

试验结论:正六棱柱的抗压力气最强。

3.蜜蜂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容器

抗压力气强。因此蜜蜂是自然界中超群的“建筑工程师”。

4.人们从蜂巢的构造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形似蜂窝的移动通信网络。这种蜂窝式

移动通信网络掩盖同样范围的区域时所建的信号塔个数最少,有效地削减了建设

投资。

5.人们造船时从鱼身上得到的启发

(1)人们仿照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质骨架仿照鱼骨,以桨仿照腹鳍,以舵仿

照尾鳍。

(2)人们依据鱼利用鱼缥上浮、下沉制造了潜水艇。

6.人类通过仿照鸟的外形及羽毛,制造了飞机。

7.人类仿照生物的构造和功能,制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渐渐进展为一门从

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一一仿生学。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相传鲁班被锯齿形边缘的小草划伤手之后制造了锯子,这是利用了仿生学原

理。(J)

2.萌小牛同学看到爸爸和弟弟在玩“骑马打仗”的玩耍,认为这属于仿生学的应

用。(X)解析:仿生学是仿照生物的构造和功能,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选

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A.人类制造的潜水艇能够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仿照了鱼利用鱼稣上浮和下沉

16

B.人类制造飞机时仿照了蝴蝶的翅膀C.人类的通信仿照了蝙蝠的叵声定位2.

蜜蜂为什么会选择用正六边形来建筑蜂巢?(C)

A.正六边形的蜂巢最美观B.正六边形的蜂巢排列最整齐

C.正六边形的蜂巢可以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使用空间,而且正六棱

柱抗压力气强

3.以下制造没有受到蜂巢正六边形构造启发的是(B)

A.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B.蜂窝煤C.蜂窝式建筑物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仿生学的必要性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A)。

A.萌小牛同学认为: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构造

和生理特点,所以我们有仿照和学习的必要

B.小科同学认为:其他生物不如人类聪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从它们身上获得启

C.小明同学认为:仿照生物的一些构造和功能是比较低级的,完全不如人们重制

连线题

将以下动植物与受其启发设计的物品连接起来。

鱼膘----------------------潜水艇

6.蛋壳与拱形建筑

17

根底学问梳理

1.鸡蛋壳的特点:很薄、很轻,外表呈球形。

试验:争论蛋壳构造的精妙之处

问题1:用手能把1枚鸡蛋握碎吗?

结果:用手不能把1枚鸡蛋握碎。

问题2:哪种状况的蛋壳不简洁被戳破?

结果:凸形的蛋壳不简洁被戳破,凹形的蛋壳很简洁被戳破。

问题3: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

操作:将4枚鸡蛋上下分别用2个塑料瓶盖固定,在上面放一块平板,再在平板

上放重物。

结果:4枚鸡蛋能支撑的物体比我们猜测的要多。

2.鸡蛋外表的曲面构造能够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因此鸡蛋壳虽然很薄,但

它承受外界冲击的力气较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设计也运用了蛋壳构造,特点是

用料少、自重轻、结实耐用。

国家大剧院运用了蛋壳构造安全帽运用了蛋壳构造

3.拱形构造和蛋壳构造很相像,拱形构造的承重力气强,很多建筑物上都运用了

拱形构造。

蛋壳拱形构造桥梁运用了拱形构造

18

4.无梁殿没有木梁、木柱,全殿用嵇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构造。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小鸡从壳内破壳而出要比从壳外啄破鸡蛋壳简洁。(V)

2.建筑物假设没有梁,定是担忧全的。(X)

解析:全国各地的无梁殿中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构造,承重力气强,不需

要木梁来支撑。

选择题

1.以下构造承重力气较强的是(B)。

A.平板构造B.拱形构造C.凹形构造

2.萌小牛同学在跟随爸爸去山区旅游时,经过了很多隧道,他觉察隧道顶部承受

的都是拱形构造,这主要是由于(A)。

A.拱形构造承重力气强B.拱形构造美观C.拱形构造显得空间大

3.以下几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

A.萌小牛同学说:“我一只手可以轻轻松松地握碎鸡蛋,由于鸡蛋壳太薄了。”

B.小科同学说:“建筑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看起来一点都担忧全,由薄薄的塑料

制成,工厂确定偷工减料了。”

C.小明同学说:“骑电动车时确定要戴好头盔,头盔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很结实,能

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

材料分析题

仿生建筑是仿照自然界某些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而建筑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

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这类建筑通常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蛋壳构造。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是

19

由于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局部。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

螺壳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松的“薄壳构造”。这种“薄壳构造”虽然很

薄,但格外耐压。

国家大剧院一一鸡蛋广州南沙体育馆一一海螺

(1)鸡蛋壳很薄,你用一只手用劲握鸡蛋,一般不能(选填“能”或“不能”)

把鸡蛋握碎。

(2)阅读材料分析蛋壳构造承重力气强的缘由是(B)。

A.蛋壳本身格外坚硬B.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局部C.

蛋壳里面有小鸡支撑着

(3)与蛋壳构造原理相像的拱形构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格外多的应用,请举出

一例:拱形桥、拱形门、无梁殿等。

7.蝙蝠和雷达

根底学问梳理

1.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避开各种障碍物,自如地飞行和捕食。为了探究其中的

惊奇,科学家做了如下试验。

(1)试验方法及过程

20

次数方法结果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铃铛一个也没有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住响

其次次把蝙蝠的耳朵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间飞行与巨朵有关

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捂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2)由以上小试验可以看出,蝙蝠在夜晚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

2.蝙蝠一边飞行一边用嘴巴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一超声波,超声波遇

到障碍物或小虫后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

3.雷达是仿照蝙蝠探路的原理工作的。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

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

大小等。无线电波不受天气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地形测绘、气

象观测、航行保障等领域c

21

4.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展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

5.B超诊断仪通过放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安康。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蝙蝠的眼睛视力格外好,所以可以在漆黑的夜里自如地飞行和捕食。(X)

2.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放射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安康。(X)

解析: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放射超声波来探测人体内部,超声波是声波,

不是无线电波。

选择题

L蝙蝠探路的方式叫(B)。

A.回光返照B.回声定位C.荡气回肠

2.科学家依据蝙蝠探路应用回声定位的启发,制造了(A)。

A.雷达B.直升机C.无人机

3.以下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的器械是(C)。

A.显微镜B.电脑C.B超诊断仪

4.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和捕食不起主要作用的是(B)。

A.嘴巴B.眼睛C.耳朵

5.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选项是(C)。

A.萌小牛同学认为:蝙蝠利用嘴巴发出超声波,利用耳朵接收遇到障碍物反射回

来的超声波,从而进展探路

B.小科同学认为: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探路方式的仿照,制造了雷达、声呐等,这

是仿生学的应用

C.小明同学认为:潜水艇能够在水底安全航行,是由于开了灯,驾驶员能够看清

2

楚路线

解析:潜水艇上装了声呐系统,通过放射超声波进展回声定位来探测海底地形、

定位、导航行等。

连线题

将雷达和蝙蝠的相对应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雷达放射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天线--------蝙蝠的嘴巴

雷达的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8.我们来仿生

根底学问梳理

试验:仿照手臂的构造和功能

※争论手臂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①做手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观看肌肉、骨骼和关节是怎样协作工作的。

②观看假肢手臂的构造。

※做一只手臂模型,争论手臂是怎样工作的

试验步骤:①剪两块硬纸板,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将

窄纸板的一端剪圆。

②把剪圆的纸板夹在对折纸板的一侧,用钾钉连接,再把“手”固定在对折纸板

的另一侧。

23

③用胶带将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硬纸板Ho

④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

1.手臂的工作原理

肌肉(牵拉骨骼)一骨骼(围着关节转动)一关节

2.人体手臂的仿生应用

液压动力局部相当

于肌肉连接局部相

当于关节

吊臂相当于

手臂的骨骼

3.很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觉察,并便利捕食,形成了与四周环境格外

相像的体色,这种体色就叫保护色。

4.军人常常在野外作战,很多时候需要更好地隐蔽自己,人们依据动物的保护色,制

造了迷彩服。

5.科学家觉察,像蚂蚁、竹节虫这些昆虫有三对足,在爬行时总是以三条足为一

组,以三角形支架构造交替前行。它们可以轻松跨过障碍物,也可以随时随地停

下来。工程师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在稳定性、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并制造

了六足仿生气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轻松跨越森林、沙地、沼泽等特别路面,因

此,可以从事工程勘测、反恐防暴、军事侦察等人类难以完成的或危急性较大的

工作。

6.河触又叫气鼓鱼,它有个本领:一遇到惊吓,身体就会快速胀大好几倍,以吓

退天敌。技术人员从中受到启发,制造了一种外形类似于河纯的试管刷子,用来

清理锥形瓶和烧瓶。

7.仿生的根本思路

24

(1)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相应功能的工

具或设备。

(2)寻求启发:通过观看或在无意中觉察,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所需

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

似,在这种生物的启发下提出设想。

(3)设计制作:依据设想试制出样品。

(4)试验定型:经过反复试验、修改,完成设计。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人们依据动物的保护色,制造了迷彩服。(V)

2.人类仿照奔驰中猎豹的爪制作了钉鞋。(V)

3.手臂工作时,骨骼带动肌肉和关节运动。(X)

解析:肌肉的牵引使骨骼绕关节转动。

选择题

1.你认为叔叔穿迷彩服的主要缘由是(C)。A.迷

彩服格外帅气B.迷彩服比较耐脏

C.迷彩服可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不同的迷彩服能满足不同作战环境的隐蔽需要2.

以下物品或工具没有仿照手臂工作原理的是(A)。

A.剪刀B.假肢手臂C.挖掘机

3.萌小牛同学假期学习潜水时佩戴了脚蹊,我们了(B)

A.鸟爪B.鸭子的蝶C.熊掌

4.几位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展了争论,得出了以下看法,你觉得比较合理

的是(B)。

A.萌小牛同学假期参观完国家体育馆一一“鸟巢”后,认为“鸟巢”只是单纯仿

照了鸟窝的外形,并没有其他方面的优点

B.小石同学观看到荷叶和雨伞的外形格外相像,且都会使雨滴滑落,他猜测古人

是仿照荷叶制作的油纸伞

C.小韩同学觉察国旗的旗杆、路边的路灯杆等都是空心的,她认为不照实心的结

实,建议更换为实心柱子

解析:“鸟巢”的设计应用了仿生学,表达了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

的主题;古人仿照荷叶制作了油纸伞;旗杆、路灯杆等承受空心的筒形,节约了

材料,而且结实不易弯曲。

连线题

在用硬纸板、钾钉和绳子制作手臂模型时,请你将各物体与其仿照的部位用线连

接起来。

硬纸板/肌肉

船—二骼

绳子节

9.昼夜交替

根底学问梳理

试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模拟昼夜现象

试验步骤:①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耀地球仪上的中国。②观看地球仪的

向光面和背光面。

试验现象: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和中国一样处于白天,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等处于夜晚。

※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试验步骤:①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渐渐地从白天进入夜晚。②连续逆时针

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渐渐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试验现象:当中国处于早晨时,美国纽约、墨西哥、巴拿马等处于黄昏。

1.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

是地球围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在模拟昼夜交替试验中,应当自西向东即

从北极看逆时针旋转地球仪。

3.在地球上,被阳光照耀到的地区是白天,没有被阳光照耀到的地区是夜晚;由

夜晚渐渐过渡到白天的那段时间是早晨,由白天渐渐过渡到夜晚的那段时间是黄

昏。

4.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逆时针旋转椅子,会觉察四周物体的相对运动

方向是顺时针。

5.当我们随着车转椅起运动时,会看到车转椅以外的原来不动的物体向相反方向

运动,这就是相对运动。

6.穿过地球南北极的轴叫作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四

周。从北极看,地球像陀螺一样围着地轴逆时针自转,约24小时转一圈。

7.由于我们随地球一起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我们感

觉太阳、月亮和星星在移动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由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因此形成了昼夜交替。

(X)

2.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时,同一地点便会消灭昼夜交替的现象。(V)

选择题

1.在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试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B)。

A.地球B.太阳C.月球

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o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

3.当北京处于白天时,(C〕确定处于夜晚。

A.韩国首尔B.日本东京C.美国纽约

4.坐在逆时针转动的转椅上,可以看到四周物体的运动方向是(B)。

A.逆时针B.顺时针C.不动

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C)o

A.10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6.以下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符合事实的是(C)。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试验探究题

做模拟昼夜现象的试验,依据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1)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局部。

(2)A、B两点一个代表纽约,另一个代表北京,假设图中的时刻北京是中午

12时,纽约是晚上12时,则B代表北京,A代表纽约。

28

(3)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球上的D点会(选填“会”或“不会”)消

灭昼夜父替现象。

(4)C点此时正处于(B)。

A.正午B.黄昏C.早晨

(5)A点和D点谁先迎来拂晓?为什么?

A点先迎来拂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样地球上就消灭了昼夜交替

现象,越往东的地方就越早迎来拂晓。

10,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根底学问梳理

L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叶子白天张开,夜晚收拢;有些花和叶半夜晚张开,

白天收拢。

子在凌员4点上午2点

2.开花植物不仅有确定的花期,有的花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200多

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依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把在

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上,什么花刚开放,就大致为几点

钟。

29

3.植物的开花时间

开花时间植物名称开花时间植物名称

蛇麻花万若菊

凌晟牵牛花下午吃夺玉

(3:00-6:<)<1)、着截花(13:(X1-1S:()0AJ月见草

羯儿菊♦春水百合

芍筠花睡建

上午山神菊大豆花晚上

(7:OO—124M3)午时花半支莲(19:(X)—24:00

酢浆学郁金杏

夜晚开放的花

卓仁磅‘

昙花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午时花一般在下午六点开放。(x)

2.自然界中的开花植物都在白天开放。(X)

选择题

1.蔷薇花一般在(A)开放。

A.凌晨B.下午C.晚上2.

自然界中的植物(C)O

A.都宠爱阳光B.都宠爱阴暗C.有的宠爱阳光,有的宠爱阴暗

3.以下植物中,常常在晚上开放的是(B)。

A.半支莲B.紫茉莉C.万寿菊

4.假设要制作花钟,以下组合最适宜的是(CIo

30

A.猫儿菊、牵牛花、月见草、万寿菊

B.夜来香、酢浆草、大豆花、蛇麻花

C.蔷薇花、郁金香、晚香玉、昙花

连线题

将以下植物与其开花时间用线连起来。

万寿菊

蔷薇花

凌晨•<一二一山柳菊

1月见草

瓜花

二>、二一夜来香

晚上-一二:一、

蛇麻花

,、芍药花

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根底学问梳理

1.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如狗、公鸡、蝴蝶、蜜蜂等;有些动物白天休

息,夜晚活动,如猫头鹰、蛾子、刺猬、蝙蝠等。

2.了解小动物在夜晚的活动状况

(1)狗在夜晚选择睡觉而不是进食,说明狗白天活动,夜晚休息。(2)

在石灰粉上有老鼠行走的脚印,预留的食物被老鼠吃掉了,说明老鼠夜晚活动,

白天休息。

3.猫头鹰适应夜间活动的特别本领

(1)视觉敏锐,能够觉察极微弱的光亮。

(2)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区分声源的方位。

(3)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简洁被觉察。

4.生物钟的惊奇

(1)生物依据确定的规律进展生命活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就是生

物体的生物钟。

(2)人的基因通过指挥人的内分泌系统,调整人的生理活动,使我们的身体与

一天中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5.人为转变光照状况对动植物的影响

(D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2)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因此削减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增加光照时

间可以使它延迟开放。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蛾子和蝴蝶的外形相像,作息习惯也相像。(X)

2.削减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延迟开放。(X)

解析:菊花是短日照花卉,要想让它提前开放就要缩短它的光照时间。相反,要

想让它延迟开放就要增加它的光照时间。

3.调查夜间活动的小动物后,要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V)

选择题

1.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o

A.早晨下午B.中午一晚上C.黄昏一早上

2.一般状况下,人的活动规律是(A)。

A.白天活动,夜晚休息B.夜晚活动,白天休息

C.下午至卜.半夜活动,下半夜至上午休息3.

蜜蜂与下面的(B)相遇的可能性很小。A.

蝴蝶B.蝙蝠C.蜻蜓

解析:蜜蜂、蝴蝶、蜻蜓都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而蝙蝠是白天休息、夜晚活

动,蜜蜂与蝙蝠根本不会相遇。

4.蚊子在(C)活动频繁。

A.早晨B.中午C.晚上

5.最适合我们熬炼身体的时间是(B)。

A.早上6:00~7:00B.下午4:00-6:00C.晚上10:00-12:00

6.要想增加鸡的产蛋量,我们可以(A)。

A.延长光照时间B.削减光照时间C.多给鸡喂食

7.假设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可能会消灭(C)。

A.永久是白天,长时间的阳光照耀会使植物生长得更旺盛

B.永久是黑夜,人和动物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C.永久是黑夜,没有阳光照耀导致地球变得严寒,人和动物也会由于严寒而死亡

连线题

将以下动物与其活动时间用线连起来。

12.四季循环

根底学问梳理

1.每个地方,年四季中的气温、降水、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都有确定

的规律。

2.不同季节的影子长短不同

,•立

春一步影子适中

夏X—4-澎子最短

秋/少影子适中

..亲

冬/上/影子最长

试验:争论地轴倾斜的影响

※争论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试验步骤:①用一个皮球代表地球,在两端各粘一根牙签,代表地轴;再在“地

球”的“赤道”和“北半球地区”分别粘一根牙签。②在桌子上点亮一个灯泡代

表太阳,先让“地球”直立着绕“太阳”转动一圈,再让“地球”倾斜着绕“太阳”

转动一圈,观看“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牙签影长的状况。

试验现象:①“地球”直立时,“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的牙签影长没有变化。

②“地球”倾斜时,“赤道”和“北半球地区”的牙签影长会由短变长再变短。

试验结论:由于地轴的倾斜,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一样。

※争论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34

试验步骤:①将温度计分别插入两个信封甲。②一个信封竖放,另一个信封平放,

用强光照耀两个信封。③观看一样时间内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不同。

试验现象:直射的信封温度高,斜射的信封温度低。

试验结论:太阳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太阳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阳光

的直射或斜射导致了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气温。

3.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一样。

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春分3月21L)而一后

更至Z冬至

6月22日12月22日

而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前后

4.地球围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

球在公转的同时环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c

5.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两极地区惊异的自然现象。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白天越来

越长,直至太阳全天不落下,即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做极昼;而

在一年中的另一段时间,夜晚变得越来越长,直至太阳不再升起,即全天24小

时都是夜晚,这种现象叫作极夜。

35

6.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角度不变,当地球转到如以下图的位置时,太

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极中心地区始终在太阳的照耀之中,所以北极就

处在极昼时期。相反,南极中心地区始终照不到太阳,所以南极就处在极夜时期。

7毛嘴北极4我、半年都能白晒太阳少

南极

常考题型背记

推断题

1.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夜晚。(X)

2.地球上四季的消灭是由于地球的自转。(X)

3.阳光的照耀角度不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V)

4.冬至时,阳光会直射在北半球。(X)

5.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连续几个月都见不到太阳。(X)

选择题

1.关于四季循环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B)。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2.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北半球被阳光直射

B.赤道被阳光直射C.

南半球被阳光直射

3.以下运动形式中类似于地球自转的是(B),类似于地球公转的是(C)。

36

A.撑杆跳高B,把戏滑冰C.短道速滑

4.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越多,温度(A)。

A.越高B.越低C.不变

试验探究题

我们用一支蜡烛做太阳,用一个小地球仪绕蜡烛转动。

(1)“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2)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太阳的直射点在(A)。

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

(3)当地球运动到D点时南极发生极昼〔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