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A.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B.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C.历史建筑中的雕刻装饰艺术D.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应当履行的核心职责是?A.定期向社会公布项目保护情况B.为项目传承提供资金支持C.收集项目的实物、资料并建立档案D.组织实施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3.2024年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是?A.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B.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C.太极拳D.藏医药浴法4.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特征是?A.完全保留传统形式,禁止任何创新B.在当代生活中持续实践与发展C.依赖博物馆等静态保存D.仅由传承人个体独立传承5.下列哪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的实践?A.将传统戏曲剧本整理成书籍出版B.在景区设立固定舞台表演传统舞蹈C.社区组织青少年跟随传承人学习扎染技艺并制作日常用品D.对古乐谱进行数字化扫描存档6.根据《“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构建非遗传承发展的生态体系B.推动非遗全面市场化盈利C.加强非遗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D.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7.下列关于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5年认定一次B.传承人需履行传习、记录、研究等义务C.传承人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D.传承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履行职责的,可暂停或取消资格8.数字化保护在非遗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是?A.替代传统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B.永久保存濒危非遗的活态信息C.降低传承人参与保护的必要性D.完全复刻传统技艺的操作流程9.下列哪项不属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合理路径?A.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体验工坊,游客参与制作手工艺品B.开发以非遗故事为主题的沉浸式戏剧演出C.为提升游客体验,将传统节庆活动简化为固定时长的表演D.设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串联相关传承社区和文化空间10.2024年我国首次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指南》中,明确要求优先对哪类非遗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A.受众广泛的流行类非遗B.市场价值高的商业类非遗C.传承链脆弱、濒临消失的濒危类非遗D.与现代科技结合紧密的创新类非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有________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位居世界________。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________、合理利用、________”。3.传统工艺类非遗的核心价值在于其________与________的统一,既包含技艺本身,也承载文化意义。4.社区、群体或个人在非遗保护中具有________地位,是实践、传承和发展非遗的主体。5.2024年修订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中,新增了“________”要求,强调项目保护需与社区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结合。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区别。2.列举三种当前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模式,并说明其特点。3.分析“非遗工坊”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4.为什么说“过度商业化”可能对非遗保护造成负面影响?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具体案例,论述新时代背景下(如数字技术、Z世代需求、全球化等)非遗创新发展的路径与边界。2.试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角度,分析如何构建非遗整体性保护体系。五、案例分析题(8分)案例背景:某地区“甲市民间木版年画”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300余年历史,主要用于春节装饰和祈福。近年来,受现代印刷技术冲击,传统木版年画市场萎缩,年轻传承人流失,部分老艺人去世后,3套古版线稿已失传。2023年,当地政府联合高校启动保护计划:一是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对现存127块古版、56套传统画样进行4K扫描和三维建模;二是开设“年画+”创新工作坊,鼓励设计师将年画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如笔记本、丝巾、盲盒);三是在中小学开设年画体验课程,每年组织“年画进社区”活动;四是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讲解年画历史和制作工艺。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该保护计划的合理性与改进建议。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B5.C6.B7.C8.B9.C10.C二、填空题1.43;第一2.抢救第一;传承发展3.实用性;文化性4.主体5.融合发展三、简答题1.本质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1)存在形态:非遗是“活态”的,依赖人(群体/个体)的实践、传承和发展;物质文化遗产是“静态”的,以物质形态存在(如文物、建筑群)。(2)保护核心: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能力”(如技艺、知识、实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物质本体”(如修复、保存文物)。(3)主体参与:非遗保护强调社区、传承人的主体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专业机构(如博物馆、文保单位)为主导。2.当前主要活态传承模式及特点:(1)“传习所+传承人”模式:以传承人为核心,依托传习所开展师徒传授,特点是保持技艺原真性,但受限于传承人群体规模。(2)“学校教育”模式:将非遗纳入中小学或职业院校课程,特点是扩大传承覆盖面,推动年轻化,但需解决课程与传统传承的衔接问题。(3)“生产性保护”模式:通过市场化生产(如传统工艺品制作、非遗主题旅游)实现传承,特点是兼顾保护与经济价值,但需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失真。3.非遗工坊的作用机制:(1)经济赋能:通过工坊生产非遗产品(如刺绣、陶瓷),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2)文化传承:工坊聚集传承人、村民共同参与生产,促进技艺代际传递,强化社区文化认同。(3)生态激活:吸引年轻人返乡参与,缓解乡村人口流失,推动“文化+产业+社区”协同发展。4.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影响:(1)文化失真:为迎合市场需求,可能简化传统工艺、修改核心文化元素(如缩短制作流程、改变仪式内涵),导致非遗本真性丧失。(2)传承异化:传承人可能优先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技艺深度传承与理论研究,削弱传承的文化厚度。(3)社区脱节:商业化主体(如企业)主导开发,挤压社区参与空间,导致非遗与原生文化土壤分离,失去活态传承的根基。四、论述题1.新时代非遗创新发展的路径与边界(示例):路径:(1)数字技术赋能:如故宫博物院对“古画修复技艺”进行VR建模,用户可通过虚拟操作学习传统修复步骤;抖音等平台开设“非遗传承人”直播,扩大传播覆盖面。(2)年轻化表达:苏州评弹团推出“评弹+流行音乐”跨界演出,用Rap改编传统唱词;北京“兔儿爷”泥塑与潮玩品牌联名,设计Q版卡通形象,吸引Z世代关注。(3)全球化传播:福建“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开设茶文化体验馆,通过“茶席礼仪+中英文讲解”输出中国茶道精神。边界:创新需以“核心文化价值”为底线,禁止篡改非遗的核心技艺(如景泰蓝“点蓝”工艺的矿物颜料配比)、破坏文化原真性(如将祭祀仪式简化为纯表演);需尊重社区和传承人的主体地位,避免资本主导下的“文化挪用”。2.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体系构建:(1)空间维度:划定特定区域(如福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非遗与其依存的自然环境(如传统村落、山川地貌)、人文环境(如民俗活动场所、历史街区)的完整性。(2)要素维度:不仅保护单一非遗项目(如南音、木偶戏),还需保护相关的文化空间(如祠堂、戏台)、传承群体(如戏班、乐社)、文化习俗(如节庆中的表演惯例)。(3)机制维度:建立“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多方协同”的管理机制,通过立法明确保护区权责(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非遗传承、文化空间修缮、社区活动开展;鼓励高校、企业参与研究与传播,形成保护合力。五、案例分析题合理性分析:(1)数字化保护:对古版、画样进行高精度采集,解决了线稿失传的危机,为后续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数据支撑。(2)创新转化:“年画+文创”模式推动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拓展了市场空间;电商直播既销售产品,又传播文化,符合年轻群体消费习惯。(3)传承覆盖:中小学课程和社区活动提升了公众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年轻传承群体。改进建议:(1)加强原真性保护:在创新设计中需保留年画的核心元素(如传统配色、吉祥图案寓意),避免为迎合市场过度简化工艺(如用印刷替代手工雕版)。(2)强化社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