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1页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2页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3页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4页
5.2.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二章生态安全第1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会知识+难点强化+必刷好题,三层提升)必会知识一从生态系统视角看生态环境问题1、广泛使用DDT等杀虫剂,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削弱生态系统的,从而造成严重的问题。2、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称为,这是人类和的基础。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会严重削弱功能,这是人类面临的多种问题的实质。[例1]池塘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小鱼→大鱼,如果该池塘被农药DDT污染后,此食物链中生物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A.大鱼、藻类 B.小鱼、水蚤 C.水蚤、小鱼 D.小鱼、藻类[例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上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中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的挥发性极强B.人类的许多活动对环境具有全球性的影响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D.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必会知识二探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及其所占的是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的结构与功能。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功能就会退化。[例1]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突然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C.自我调节能力 D.抵抗力稳定性[例2]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

)A.草原上放牧越少越好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不能变,否则就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必会知识三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1、酸雨:有些地区因大气污染出现酸雨,致使一些。2、水华:有的湖泊由于和的污染,和大量滋生,形成水华。3、非法捕猎:由于不法分子的,藏羚羊的数量曾锐减,它一度濒危。4、乱砍滥伐:从全球范围,大量的天然林被,有的还被人工林或茶园、果园等种植园替代。5、有些地区的河湖湿地或沿海滩涂被,用于扩展农业、工业和城市用地。二、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例1、建立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2、我国成功进行了朱鹮、麇鹿、普氏野马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与。3、开发清洁能源: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项目。4、植树造林:举世瞩目的是“”防护林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例1]下列属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是()A.过度采伐 B.过度放牧 C.网捕鸟类 D.以上都是[例2]【新考法】热点信息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哪项做法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看是值得提倡的()A.使用含磷洗衣粉 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看完不用管,过段时间它会自动息屏必会知识四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酸雨(1)概念:PH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2)原因:主要由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等造成的。(3)危害:能和,使植物,甚至能伤害人的和。(4)控制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2、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造成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正在努力开展多种行动来保护和修复,增强,改善。[例1]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A.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B.大量使用农药C.汽车尾气排放 D.工业废水排放[例2]随着全球变暖,今年初夏以来多地遭遇高温炙烤,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所增加。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缓解此问题的是()A.开发使用清洁能源 B.禁用氟氯碳化物C.加大森林保护力度 D.大力发展畜牧业难点知识一从生态系统视角看生态环境问题1、【方法指导】有毒物质的积累(生物富集)①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②如“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被有毒物质污染后,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命题角度1有毒物质的积累(生物富集)【新考法】图表分析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某时DDT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DT不会沿着食物链积累B.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D.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短时间内丁减少,丙增加难点知识二探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方法指导】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2、『生物文学』有关生态系统的诗词、俗语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命题角度1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的变化曲线【新考法】图表分析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A.B.C. D.命题角度2比较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新考法】图表分析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的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cm×cm)请问在上述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中,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最弱的草原是()调查面积物种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甲358141617……乙35691113……丙235888……A.甲 B.乙 C.丙 D.不确定难点知识三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1、【方法指导】生物入侵外来生物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传播速度快。命题角度1生物入侵“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需要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也能改善生态环境B.某核电站将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会引起水污染C.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D.广泛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本地生物种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难点知识四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提出问题: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3)制定和实施计划:①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麦种子共50粒;清水;食醋;2个培养M皿;pH试纸;两块纱布②实验步骤:A、每个培养皿中垫上一层纱布,然后各放人25粒小麦种子。B、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用pH试纸测定它的pH值,把pH控制在4左右。C、用模拟酸雨和清水分别浸润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D、将2个烧杯放置到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中,每天喷酒对应的溶液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E、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模拟酸雨浸润的小麦种子没有萌发,清水浸润的小麦种子萌发得很好。(5)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影响。(6)表达与交流①小麦种子要随机挑选。②此实验用50粒,而不是1粒种子做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③结果取值问题: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结果应取平均值。2、【方法指导】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1)温室效应①概念: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发出的热量,起着和温室顶上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②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增强,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③危害:全球变暖会加速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增加台风、暴雨、强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使旱涝灾害加剧。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大范围的农作物减产、基础设施受损等,也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2)“双碳”目标:2020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碳中和: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同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①一方面,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减排”);另一方面,增加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增汇”)。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固碳技术都可以实现“增汇”。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倡导与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如选择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命题角度1【实验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新情境】再现实验场景重庆市是我国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8亿元。酸雨的酸性程度可用pH来表示,一般来说pH值越小,其酸性就越大,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醋酸为原料,配置了pH为3、4和5的三种“模拟酸雨”(提示:清水的pH为7)。Ⅰ.取四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两张湿润的餐巾纸。将8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小麦种子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如上图所示),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丙、丁中分别喷洒等量pH为3、4、5的“模拟酸雨”。Ⅲ.记录和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请根据实验完成下列小题:(1)在甲、乙、丙、丁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组,变量是。(2)每组选用20粒小麦种子而不是1粒的目的是避免,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3)在每组培养皿中都放入等量的小麦种子,其目的是保证(填“变量”或“结果”)的唯一性。(4)请预测实验结果:小麦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培养皿是,最少的是。(5)若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命题角度2综合考查: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新考法】热点信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排、增汇、保碳、封存”是被广泛认可的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减排”是推动能源供给和工业消费技术进步,走发展脱碳和减排经济之路,直接减少人为碳排放:“增汇”是利用生态工程及土地管理,增加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蓄积和固碳功能:“保碳”是保护现有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及固碳能力;“封存”是采用地质工程、生物技术和生态措施捕集、利用与封存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超出了生物圈的能力,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出现了例如等异常情况。(2)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减排”就要求我们日常践行生活。(3)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增汇”,2018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7964.28公顷,营造了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践行“增汇”。(4)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每年砍伐900万棵生长30年的杨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你认为植物的生态价值有。(5)塞罕坝是北京最近的“天然氧吧”,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昔日一片荒山野岭,现在年游客量已超过50万人次,并以年均30%的幅度递增,成为最热旅游景点之一。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超过4000万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这片绿水青山已经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如果要你给出森林氧吧吸氧的最佳季节(春、夏、秋、冬)和时间(早晨、中午、傍晚、晚上),你的建议是和。1.化学药剂DDT难以分解,在“藻类→虾→虾虎鱼→鲨鱼”这一食物链中,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A.藻类 B.虾 C.虾虎鱼 D.鲨鱼2.【新考法】图表分析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和图2中的生产者分别是丁和CB.图1和图2中的生物组成了生态系统C.图1中甲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最多D.图1构成的生态系统比图2构成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A.DDT挥发性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C.考察队把DDT带到了南极 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4.【核心素养.理性思维】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引起全球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水可能对生物带来危害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污染人类的饮用水和植物的灌溉水,影响生物的健康B.海鲜、海带等海产品吸收放射性物质,影响食品安全C.放射性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海洋植物体内积累最多D.污水入海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破坏生态平衡5.【新情境】在现学习场景下列做法能使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的是()A.使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更丰富 B.增加小鱼的数量C.减少一半的水 D.在瓶中放满植物6.【新考法】图表分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甲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一段时间内,丙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A.B.C. D.7.【核心素养.结构与功能观】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 B.国家森林公园 C.水库 D.油菜田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自然因素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D.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9.【新考法】图表分析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B.若b灭绝,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上升C.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D.该草原生态系统不能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10.近年来,我国不少湖泊遭到严重的污染,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含氮、磷污水的排放 B.乱砍滥伐森林C.生物入侵 D.臭氧层被破坏11.“温室效应”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的?()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2.【核心素养.理性思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4℃。以下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 B.导致南极海冰面积减少C.威胁生物多样性 D.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增加13.【新考法】热点信息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绿色出行 B.节约用纸C.焚烧秸秆 D.退耕还林14.【新考法】热点信息我国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多建造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实现碳中和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D.“碳中和”指的是碳排放量大于碳吸收量15.【核心素养.理性思维】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截至当年1月18日,汤加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达到了40万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B.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酸雨污染的菜地,撒一次草木灰就能彻底恢复土壤肥力D.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16.【核心素养.用于探究】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铅对人和动物是否有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将3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小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按照同一方式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0天对小白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项目组别5%葡萄糖溶液所含醋酸铅的浓度血红蛋白含量/(g/L)初始测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A060606060B1.83%60534938C3.66%60514028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所探究的问题是?(2)本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该实验的变量是。(3)实验所使用的30只小白鼠的大小、生理状况要保持(选填“一致”或“不一致”),其目的是。(4)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选填“越低”或“越高”),小白鼠的血红蛋白含量越低。17.【核心素养.用于探究】酸雨常被称为“空中恶魔”,对生物有极大危害。某生物社团的同学们设计了“探究酸雨对番茄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足够的清水和食醋(pH为3),两盆生长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番茄苗,两个洒水壶。(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酸雨影响番茄苗的生长。(2)方法步骤:①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为5。②将两盆番茄苗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每天向甲盆中喷洒1次定量的模拟酸雨,同时向乙盆中喷洒1次等量的,设置乙盆的目的是。③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两盆番茄苗的生长状况。(3)请你预测结果:盆内的番茄苗生长受阻,另一盆番茄苗生长良好。(4)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均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学生,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以减少酸雨的危害?(写出一条)。(6)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多,其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酸雨以外,还包括臭氧层破坏和,我们应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8.【新考法】热点信息我与“双碳”目标资料一: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团体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