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猫》【作家简介】·姓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号:西谛、郭源新等。·籍贯:浙江温州。·身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主要成就: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创办《儿童世界》、《小说月报》等重要刊物。在文学研究、古籍整理、文物保护等方面贡献卓著。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散文集《海燕》、《山中杂记》,学术著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与课文关联:《猫》选自其散文集《家庭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和生命的细致观察与深刻反思,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带有一定的小说笔法。【文学常识】·体裁:叙事散文(带有小说化特点)。·出处:散文集《家庭的故事》。·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后,关注社会人生、反思人性成为重要主题。此文写于1925年,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生命价值、社会不公的思考。·“为人生”的文学:郑振铎所属的“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生疾苦,探讨人生问题。《猫》通过对三只猫命运的叙述,正是对人性弱点(如偏见、武断、欺凌弱小)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探讨。【字音字形】逗弄(nòng)涩(sè)涩消耗(hào)懒惰(duò)怂(sǒng)恿(yǒng)怅(chàng)然蜷(quán)伏诅(zǔ)骂惩(chéng)戒畏罪潜(qián)逃虐(nüè)待污(wū)涩(sè)妄(wàng)下断语悲楚(chǔ)【词汇解释】涩涩:文中形容猫叫声不圆润、不好听,干涩无力。消耗:文中指精力、兴趣逐渐减少、减弱。怂恿: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文中指家人鼓动“我”去捉猫。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失意的样子。蜷伏:弯着身体卧倒。诅骂:诅咒谩骂。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偷偷逃跑。文中是“我”对第三只猫的误解。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污涩:肮脏且不光滑、不流畅。文中形容猫的毛色不好看。妄下断语:不经过慎重考虑,轻率地下结论。悲楚:悲伤凄楚,悲痛。断语:断定的话,结论。【文章写法】·对比手法:作用: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其根源,强化主旨。举例:第一只猫活泼可爱、受人喜爱vs第三只猫忧郁懒惰、受人冷落。第二只猫更活泼有趣、全家宠爱vs第三只猫天生忧郁、不活泼、毛色难看。前两只猫亡失后家人的难过(为失去宠物)vs第三只猫死后“我”的难过(为冤屈和良心)。“我”对前两只猫的喜爱/宽容vs对第三只猫的厌恶/偏见/武断。·细节描写(外貌、动作、神态):作用:生动刻画猫的形象和人的情感态度,使叙事真实感人。举例:第一只猫:“...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蝴蝶...捉老鼠。”第三只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忧郁的...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我”的武断神态:“一定是猫!一定是猫!”;发现错误后的心理细节:“我的良心受伤了...刺我良心的针!”·层层铺垫,制造悬念:作用:为下文冤枉第三只猫埋下伏笔,增强故事的悲剧性和感染力。举例:先写第三只猫不讨喜的外貌和性格;再写它常凝望鸟笼引起“我们”的怀疑;最后写芙蓉鸟被杀,这些都为“我”妄下断语提供了“依据”。·心理描写(尤其“我”):作用:直接揭示“我”的情感变化(由冷漠、厌恶到震惊、愧疚、悔恨),是主旨表达的核心通道。举例:“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卒章显志(结尾点明主旨):作用:在充分叙事和情感蓄势后,用简洁有力的语言点明中心思想,发人深省。举例:“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凝聚了“我”深深的愧疚、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对生命尊严的反思,是全文情感和思想的升华点。【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叙述“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特别是第三只猫因外貌不讨喜、性情忧郁而遭受冷遇和偏见,最终被“我”妄下断语、蒙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批判人性弱点:批判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偏见(以貌取猫/人)、主观臆断(妄下断语)、恃强凌弱(欺凌弱小者)等弱点。反思生命价值与尊严:表达了对弱小生命(如第三只猫)的深切同情,强调了生命应得到平等尊重和善待的主题。猫的悲剧命运发人深省,促使读者思考如何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呼唤自省与责任:通过“我”强烈的愧疚和悔恨,呼唤人们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自省,承担起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不妄下结论的责任。“永不养猫”的结尾,既是自责,也是对生命尊严的敬畏。【拓展积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推己及人,尊重他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同情心是仁爱的起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关爱与尊重是相互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小恶小善关乎品德,关乎对待生命的态度)·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仁者对于生命的恻隐之心)·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直接呼吁善待弱小生命,感同身受)·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西游记》(佛家慈悲为怀,珍惜一切生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强调自省的重要性)·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自省的典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理想社会应关怀照顾弱小群体)【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字音辨析: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怂(sǒng)恿怅(chàng)然蜷(juǎn)伏B.诅(zǔ)骂虐(nüè)待污涩(sè)C.红绫(lín)衔(xián)着妄(wǎng)下断语D.惩(chěng)戒忧郁(yù)咕噜(lū)2字形辨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祥懒惰畏罪潜逃B.叮属辨诉若有若无C.酸辛预警毫无生意D.断语凝望张惶失措3词语运用: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第三只猫死后,我心中充满了______,因为我______地断定它是凶手,导致它含冤而死。A.悲楚武断B.悲凉果断C.愧疚轻率D.怅然坚决4病句修改: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养猫的经历,使我明白了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B.那只花白猫常常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许久。C.作者因为冤枉了猫,所以感到良心的谴责。D.猫的亡失,对于我是无法补救的遗憾和悔恨。5课文解读:对“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三只猫因“我”的误解而死,加重了“我”的负罪感。B.“我”意识到偏见和武断对弱小生命的伤害之深。C.第三只猫外形丑陋、性情忧郁,本就不讨人喜欢。D.这句话深化了主题:尊重生命,反对主观暴力。6主旨把握:下列哪一项不是本文通过“猫”的故事想传达的?()A.人对动物的偏见可能造成悲剧。B.弱小者常因弱势地位失去申辩机会。C.养宠物能增添家庭的生活情趣。D.良知与反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二、课内阅读(共12分)阅读《猫》以下选段,回答问题: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至此,我家永不养猫。1情感分析(3分):“我的良心受伤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结合语境分析。2关键句理解(3分):为什么作者说“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3主旨探究(3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决定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转变?4语言效果(3分):结尾反复强调“难过”“受伤”“永不”,有何表达作用?三、课外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黄猫的故事》(节选),回答问题:我家曾养过一只黄猫,它并非名种,毛色杂乱,性情也孤僻。邻居常笑它“丑猫”,它却从不恼,只静静蜷在墙角。一日,母亲的金镯不见了,全家疑是黄猫叼走。父亲怒而驱赶它,黄猫哀鸣着逃出家门。三日后,母亲在衣柜缝中找到金镯。我们懊悔不已,四处寻猫,却再也未见它的踪影。多年后,我才懂得:我们以偏见审判它,而它连申辩的机会都未曾有。那声哀鸣,是弱者最后的控诉。1情节对比(3分):本文与《猫》都因何事导致猫被冤枉?两篇文章中的猫结局有何不同?2描写手法(3分):画线句“黄猫哀鸣着逃出家门”与《猫》中第三只猫“死在邻家屋脊上”,在表现悲剧效果上有何异同?3主旨联系(3分):两文结尾都提到“悔恨”,分别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4词语品味(3分):文中“弱者最后的控诉”能否换成“悲惨的结局”?为什么?5拓展思考(3分):结合两文,谈谈生活中如何避免“妄下断语”造成的伤害。四、语言运用(共10分)1情境表达(5分):假设你是《猫》中的“我”,在明白真相后想对死去的第三只猫说一段话(80字以内),表达忏悔与反思。2迁移写作(5分):观察一种动物(如麻雀、蚂蚁等),模仿课文“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的句式,写一句话体现其生存状态,并赋予人性化色彩。示例:它衔着草叶穿过石缝,背影倔强而孤独。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A项“蜷”读quán;C项“绫”读líng;D项“惩”读chéng)2C(解析:A项“祥”应为“详”;B项“属”应为“嘱”,“辨”应为“辩”;D项“惶”应为“皇”)3C(解析:“愧疚”体现自责,“轻率”呼应“妄下断语”)4D(解析:A项缺主语,删“通过”或“使”;B项“凝望着许久”语序不当;C项“感到”与“谴责”搭配不当)5C(解析:难过与猫的外形无关,重点在“我”的过错)6C(解析:本文侧重反思而非生活情趣)二、课内阅读1答案:表达了作者因武断冤枉猫致其死亡而产生的强烈自责和道德痛苦。(关键词:自责、道德反省)2答案:猫已死亡,作者无法弥补过错,突出了过失的不可逆转性。(关键词:无法弥补、不可逆)3答案:从“养猫取乐”到“永不养猫”,表明作者意识到人类对动物的责任,拒绝再次伤害生命。(关键词:责任意识、敬畏生命)4答案:强化悔恨之深,突出教训之沉重;短句叠加增强情感冲击力。(关键词:情感强化、短句效果)三、课外阅读1答案:冤枉原因:贵重物品丢失(金镯/鸟被吃)。结局不同:黄猫失踪(可能存活),第三只猫死亡。2答案:同:均以动作描写强化悲剧性。异:本文用“哀鸣”突出控诉,《猫》用“死亡”强调结局的彻底性。3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庆阳市核桃峪煤矿面向社会招聘生产性灵活用工13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衡水市中医院盆底手术围术期管理考核
- 2025年赣州市信丰县招募三支一扶人数≥4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大学课件黑板
- 衡水市中医院图像融合技术考核
- 大学课件肾盂癌
- 邢台市中医院膝关节脱位血管神经评估考核
- 石家庄市中医院MIPO技术治疗肱骨骨折考核
- 北京市中医院血栓性微血管病急诊识别考核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乡村人才振兴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乐支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扶梯装潢服务合同范本大全
- 肺癌分子病理诊断的解读
- 2025年招标采购从业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初级)在线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云南红河红家众服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作人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铁路相关课件
- 中国工商银行2026年度校园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日语五十音图课件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年排污许可试题及答案
- 《大学美育(AIGC版微课版)》课件 项目二 绘画之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