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
1.1制定目的与依据
1.1.1制定目的为规范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遏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保障渔业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本规章制度。
1.1.2制定依据本规章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渔业生产实际及行业管理要求制定。
1.2适用范围
1.2.1适用主体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渔业船舶所有者、经营者、管理人及从业人员。
1.2.2适用区域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渔业船舶在内水、滩涂、领海及管辖海域从事捕捞、养殖、增殖放流等渔业生产活动时的安全管理。
1.3基本原则
1.3.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3.2全员参与、责任落实、齐抓共明确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明确从业人员安全职责,形成安全生产合力。
1.4管理职责
1.4.1渔业主管部门职责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生产规划,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宣传教育和培训,指导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制度,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1.4.2生产经营单位职责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投入,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4.3从业人员职责渔业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安全培训,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时立即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体系
2.1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2.1.1渔业安全生产委员会
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组织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协调解决跨部门安全监管问题。委员会由渔业主管部门牵头,成员包括海事、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代表及渔业企业代表。
2.1.2乡镇级渔业安全管理站
作为基层监管执行单位,负责辖区内渔业船舶日常安全巡查,组织安全培训,协助开展应急演练,建立船舶安全档案,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
2.2生产经营单位责任主体
2.2.1渔业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需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制定船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隐患排查制度,保障安全设施投入,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2.2.2船舶所有人职责
对船舶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确保船舶适航证书、船员证书齐全有效,配备救生、消防、通讯等安全设备,建立船舶维护保养记录,不得超员超载或冒险作业。
2.3从业人员安全职责
2.3.1船长安全职责
执行航次计划前需检查船舶技术状况,评估海上风险,合理分配船员岗位;航行中监控气象变化,遵守避碰规则;遇险时组织自救并立即报告,确保船员正确使用救生设备。
2.3.2普通船员安全义务
严格遵守船舶操作规程,正确穿戴救生衣等防护装备,熟练使用消防、救生设备;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及时报告,拒绝执行违章指挥,参与应急演练提升自救能力。
2.4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2.4.1渔业主管部门
制定渔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实施船舶检验和船员考核,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协调海上搜救资源。
2.4.2应急管理部门
指导渔业应急预案编制,协调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4.3气象海洋部门
提供渔业海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风暴潮、海浪等灾害预警,协助开展海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
2.5协同联动机制
2.5.1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每季度召开渔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通报安全形势,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监管问题,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2.5.2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渔业船舶动态监管系统,整合船舶位置、船员资质、气象预警等信息,实现监管部门、企业、船舶三方实时数据互通。
2.6责任追究机制
2.6.1事故责任认定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明确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及监管责任人的责任,区分责任类型(管理责任、操作责任、监管责任)。
2.6.2违规处罚措施
对无证驾驶、超载作业、瞒报事故等行为,依法暂扣船舶证书、吊销船员资格;对监管失职部门负责人依规问责,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安全培训与教育管理
3.1培训体系构建
3.1.1分级分类培训对象
渔业从业人员按岗位性质分为管理层、技术操作层和新入职人员三类。管理层包括渔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船舶船长,需系统掌握安全管理法规与应急处置流程;技术操作层包括轮机员、渔捞员等关键岗位船员,重点培训设备操作与风险识别;新入职人员必须完成基础安全课程并通过考核方可上岗。
3.1.2分层递进培训内容
管理层培训聚焦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事故调查方法及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操作层侧重船舶设备维护保养、恶劣天气航行规范及救生设备实操;新入职人员则从渔港安全须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基础技能学起。
3.1.3定期复训机制
建立年度复训制度,管理层每年参加不少于16学时的安全管理更新培训,技术操作层每半年完成8学时实操强化训练,复训不合格者暂停岗位资格。
3.2培训内容设计
3.2.1法规标准模块
系统讲解《渔业船舶安全规则》《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核心法规,结合近年典型事故案例解析法律条款适用场景,强化从业者红线意识。
3.2.2应急处置模块
设置船舶火灾、人员落水、设备故障等12类常见险情处置课程,采用VR技术模拟海上救援场景,训练船员在30秒内完成救生衣穿戴、应急通讯等关键动作。
3.2.3文化素养模块
开展“渔船安全故事会”活动,邀请老船长分享台风中成功避险经验,通过情景剧形式演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危害,增强安全文化认同感。
3.3培训实施方式
3.3.1线下实操训练
在渔港实训基地设置消防演练舱、救生筏投放区等6个功能区域,每月组织全员参与烟雾逃生、担架转运等实战演练,要求船员在模拟海浪环境中完成设备操作。
3.3.2线上学习平台
开发“渔安学堂”微信小程序,包含法规库、操作视频题库等资源,船员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习时长并推送个性化练习题。
3.3.3师徒传帮带制度
推行“老带新”结对机制,每艘渔船指定经验丰富的船员担任安全导师,通过跟船作业现场指导,传授识别渔网缠绕、机械异响等隐患的实操经验。
3.4培训效果评估
3.4.1多维度考核机制
采用“理论笔试+实操考核+行为观察”三重评估。理论考试采用随机抽题系统,实操考核设置设备故障排除、急救包扎等8项必考科目,行为观察由安全员记录船员日常安全操作规范性。
3.4.2动态跟踪反馈
建立培训档案数据库,将考核结果与船员绩效挂钩,连续三次考核优秀者给予安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实施“回炉再造”,直至通过补考。
3.4.3效果持续改进
每季度收集船员培训反馈,针对“夜间航行操作”等薄弱环节增设专项课程,根据海上事故案例更新应急处置教案,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风险同步迭代。
3.5培训资源保障
3.5.1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由海事专家、渔医、老船长构成的20人讲师团,每年开展讲师技能提升培训,开发《渔船安全操作口诀》等通俗化教学材料。
3.5.2教学设备配置
为县级渔管站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消防灭火训练器等12类教学设备,开发可拆卸船舶机舱模型,直观展示设备内部结构及维护要点。
3.5.3经费保障机制
渔业企业按年度营收0.5%提取安全培训经费,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补贴,用于贫困地区渔民培训及设备更新,确保培训资源普惠共享。
3.6特殊群体培训
3.6.1渔民转产培训
针退捕渔民开展水产养殖安全、休闲渔船管理等转型培训,联合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其掌握新型业态安全规范。
3.6.2外籍船员培训
对东南亚籍等外籍船员增设汉语安全术语教学,制作多语言安全标识贴图,通过手势演示克服语言障碍,确保关键安全指令有效传达。
3.6.3老年渔民关怀
针对高龄渔民视力退化特点,开发大字版安全手册,培训时采用慢速讲解配合图示演示,组织年轻船员协助完成复杂设备操作,降低安全风险。
四、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
4.1设备配置标准
4.1.1船舶基本安全装备
渔业船舶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筏等救生设备,数量按船员人数的120%配置。救生设备需定期检测,确保浮力、反光标识等性能完好。船舶应配备双套通讯设备,包括北斗终端和VHF甚高频电台,确保在极端天气下通讯畅通。
4.1.2消防系统配置
机动渔船需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按机舱长度每2米1具的标准配置,驾驶室、厨房等区域单独设置。船舶应安装自动探火系统,烟感报警器覆盖所有舱室,消防水带长度需覆盖全船各区域。
4.1.3导航与助航设备
船舶必须配备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雷达和测深仪,实现全天候航行监控。助航标识包括号灯、号型、声响信号等,需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要求,确保夜间和雾天航行安全。
4.1.4防污染设施
油类船舶须配置油水分离器和标准排放接头,防止含油污水直接入海。船舶垃圾需分类存放,配备密闭式垃圾桶,禁止向海域丢弃塑料制品。
4.2设备维护保养
4.2.1日常检查制度
船员每日出航前需检查救生设备、消防器材、通讯设备等关键设施,填写《船舶安全日志》。检查内容包括:救生衣是否破损、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北斗终端信号是否稳定等,发现问题立即修复或更换。
4.2.2定期检修计划
船舶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由专业技术人员检查主机、舵机、锚机等关键部位。每年进行一次坞修,重点检查船体结构、防腐涂层和推进系统,确保船舶适航性能。
4.2.3应急维护机制
建立渔港应急维修站点,配备常用备品备件。船舶在海上发生设备故障时,可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维修需求,应急维修队伍在4小时内响应,提供远程指导或现场抢修服务。
4.3设备更新与淘汰
4.3.1老旧船舶处置
船龄超过15年或主机功率不足的木质渔船,逐步引导退出捕捞作业。对船体结构严重腐蚀、无法修复的船舶,实施强制报废制度,由渔业主管部门监督拆解。
4.3.2安全设备升级
鼓励渔船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实现船舶动态实时监控。推广使用智能救生筏,配备自动充气装置和定位信标,提升遇险救援效率。
4.3.3淘汰补偿机制
对主动淘汰老旧船舶的渔民,给予每艘船5-10万元的财政补贴。补贴资金优先用于更新符合安全标准的新型玻璃钢渔船,提高船舶安全性能。
4.4设备信息化管理
4.4.1电子档案建立
为每艘渔船建立电子设备档案,记录设备型号、安装日期、检测周期、维护记录等信息。通过渔业船舶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
4.4.2智能监测应用
在重点渔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主机转速、油压、水温等运行参数。系统异常时自动报警,推送至船长和岸基监控中心,预防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4.4.3数据共享机制
整合渔政、海事、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渔业安全设备数据库。共享船舶设备检测信息、气象预警数据、港口设施状况等,为渔民提供一体化安全服务。
4.5设备使用培训
4.5.1操作技能培训
针对新型安全设备,开展专项操作培训。例如AIS设备使用培训,包括开机设置、信息输入、遇险报警等操作流程,确保船员熟练掌握。
4.5.2应急演练强化
每半年组织一次设备应急演练,模拟火灾、进水、设备故障等场景。演练内容包括:消防设备使用、救生筏投放、应急通讯联络等,提升船员实战能力。
4.5.3日常使用规范
制定《安全设备使用手册》,明确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救生衣需全程穿着,灭火器不得遮挡,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开机等,确保设备时刻处于可用状态。
4.6设备监管措施
4.6.1专项检查行动
渔业主管部门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设备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救生设备数量、消防器材有效期、通讯设备性能等。对不符合要求的船舶,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复查。
4.6.2社会监督机制
公布渔业安全设备监督举报电话,鼓励渔民、船员举报设备安全隐患。对有效举报给予物质奖励,形成“人人监督、共保安全”的社会氛围。
4.6.3责任追究制度
对故意损坏、挪用安全设备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因设备缺失或失效导致事故的,追究船舶所有人和管理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5.1风险辨识机制
5.1.1全域风险普查
组织专业团队对辖区内渔港、航道、养殖区开展系统性风险排查,梳理出自然灾害(台风、浓雾)、设备故障(主机失灵、通讯中断)、人为操作(超载、疲劳作业)等12类风险源,建立《渔业安全风险地图》并动态更新。
5.1.2船舶风险评级
根据船舶类型、船龄、设备状况等指标实施四级风险分类:一级为木质老旧渔船,二级为小型钢质渔船,三级为大型钢质渔船,四级为新型玻璃钢渔船,每级匹配差异化管控措施。
5.1.3作业场景评估
针对不同作业场景制定专项风险评估表,如拖网作业需评估网具缠绕风险,养殖看护需评估触电风险,台风季节需评估船舶避风港容量风险,确保每项作业前完成风险预判。
5.2风险分级标准
5.2.1重大风险判定
将可能导致群死群伤、船舶沉没、重大污染的风险列为重大风险,包括:超载航行、主机故障后无法靠泊、极端天气冒险出海等,实行“一船一策”专项管控。
5.2.2较大风险管控
对单船人员伤亡、设备严重损坏等较大风险实施重点监控,如救生设备失效、消防系统故障、AIS信号丢失等,要求24小时内完成整改并上报。
5.2.3一般风险提示
对非致命性风险如救生衣破损、照明不足等,通过渔港广播、手机短信定期推送安全提示,督促船员在72小时内自行整改。
5.3分级管控措施
5.3.1重大风险管控
对一级风险船舶实施“三停一改”措施:停航、停港、停业,强制进行船舶升级改造;对台风期间出海船舶,由海警部门强制驱离并依法处罚。
5.3.2较大风险处置
较大风险船舶需悬挂黄色警示旗,限制夜间作业,配备专职安全员跟船监督;对通讯设备故障船舶,要求立即返港维修,期间禁止离港作业。
5.3.3一般风险管理
一般风险隐患通过“渔安通”APP上报,系统自动生成整改任务单,船员完成整改后上传照片,由岸基人员远程核查确认。
5.4隐患排查制度
5.4.1日常巡查机制
渔港管理员每日开展“三查三看”:查救生设备是否完好、查消防器材是否过期、查通讯设备是否畅通;看船员是否持证上岗、看船舶是否超载、看货物是否固定牢固。
5.4.2专项检查行动
每季度组织跨部门联合检查,重点排查渔船证书是否齐全、船员配备是否达标、防污染设施是否有效;伏休期开展“清网行动”,清理违规网具消除航道隐患。
5.4.3隐患举报平台
开通“渔安随手拍”举报通道,鼓励渔民拍摄上传隐患照片,对有效举报给予50-200元奖励。某渔民曾通过平台举报渔港消防通道堵塞,及时避免了火灾事故。
5.5隐患治理流程
5.5.1隐患分级处置
重大隐患由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整改方案需经专家论证;较大隐患由乡镇渔管站跟踪整改,一般隐患由船舶所有人限期解决,形成“发现-登记-整改-销号”闭环。
5.5.2整改验收标准
制定《隐患整改验收细则》,如救生衣需通过浮力测试,消防水带需进行水压实验,北斗终端需模拟遇险报警,验收不合格不得恢复作业。
5.5.3整改责任追溯
对逾期未整改的船舶,暂扣捕捞许可证;因隐患导致事故的,依法追究船东和管理人责任,某渔船因未修复主机冷却系统导致火灾,船东被判处有期徒刑。
5.6动态监测系统
5.6.1智能感知网络
在重点海域安装20个水文监测浮标,实时监测浪高、流速、能见度等数据;在渔港入口设置电子围栏,自动识别超载船舶并发出警报。
5.6.2风险预警推送
当监测到6级以上大风时,系统自动向辖区船舶发送“立即返港”指令;对进入禁渔区的船舶,通过北斗终端语音提醒“您已进入禁渔区,请立即退出”。
5.6.3数据分析应用
每月分析事故数据,发现7-8月为碰撞事故高发期,针对性开展夜间航行专项培训;识别出小型木质渔船事故率最高,推动其更新改造为玻璃钢船舶。
5.7应急响应联动
5.7.1预警响应流程
接到台风预警后,立即启动三级响应:一级预警时,所有渔船4小时内返港;二级预警时,禁止新船出海;三级预警时,组织渔船加固缆绳。
5.7.2跨区域协作
与周边县市建立风险联防机制,共享船舶动态数据;某渔船在A县遇险时,B县救援队15分钟内出动,实现跨区域快速救援。
5.7.3应急资源调配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200套救生装备、50台应急发电机、10艘救援艇,险情发生时通过GIS系统自动调度最近资源。
六、应急管理与响应
6.1应急预案管理
6.1.1预案编制
渔业生产经营单位需根据自身船舶类型、作业区域和潜在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预案编制过程始于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出如火灾、碰撞、人员落水等常见险情。编制团队由船长、安全员和外部专家组成,确保内容贴合实际。预案需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包括总指挥、通讯组和救援组的职责分工,并细化响应流程,如报警步骤、人员疏散路线和救援联络方式。例如,针对台风季节,预案应规定船舶避风港的选择标准和人员转移时间表。预案文本需通俗易懂,避免复杂术语,便于船员快速理解。
6.1.2预案评审与更新
预案编制完成后,必须通过专家评审会议进行验证。评审组由海事部门、渔业主管部门和资深船长组成,重点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评审后,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确保覆盖所有风险场景。预案实行年度更新机制,每年结合事故案例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夏季高温时,新增船舶火灾预防措施;冬季寒潮时,强化防冻设备检查。更新后的预案需重新备案,并向全体船员公示,确保信息同步。
6.1.3预案培训
预案的有效性依赖于船员的熟练掌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结合的方式,每月在渔港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聚焦预案核心流程,如遇险报警的规范用语和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新入职船员必须完成预案培训并通过考核,老船员则每半年复训一次。培训中穿插真实案例讨论,如某渔船在雾中碰撞后如何启动预案,增强船员的应对能力。培训后,发放简明手册,方便船员随时查阅。
6.2应急演练
6.2.1演练计划
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覆盖不同季节和作业场景。计划包括季度性演练主题,如春季的火灾逃生、夏季的人员落水救援、秋季的设备故障处理和冬季的防冻演练。演练规模分三级:单船演练、多船联合演练和跨区域协作演练。计划需明确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提前两周通知相关单位。例如,在台风来临前,组织一次大规模避风演练,测试船舶集结和物资调配效率。
6.2.2演练实施
演练按计划有序开展,模拟真实险情场景。例如,在渔港内模拟船舶起火,船员需在5分钟内完成报警、穿戴救生衣和启动消防设备。演练过程由观察员记录,包括反应时间和操作规范性。通讯组使用VHF电台模拟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畅通。演练中设置突发状况,如通讯中断,考验船员的应变能力。演练后,立即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如某次演练中发现救生筏投放延迟,需加强训练。
6.2.3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评估小组依据预设标准进行打分,评估指标包括响应速度、处置效果和团队协作。评估报告详细记录演练中的不足,如设备操作失误或指挥混乱。评估结果用于改进预案和培训计划,例如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通讯问题,更新备用通讯方案。评估报告向全体船员公布,鼓励大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闭环管理。
6.3应急响应流程
6.3.1报警与启动
遇险时,船员需立即启动报警程序。报警方式包括使用北斗终端发送遇险信号、拨打海上救援电话和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内容需简明扼要,包括船舶位置、险情类型和人员状况。例如,人员落水时,报告“某船在XX海域有人落水,需要立即救援”。岸基指挥中心接警后,10分钟内确认信息并启动响应流程,通知相关部门。报警流程张贴在驾驶室显眼位置,确保船员快速行动。
6.3.2指挥协调
应急响应成立指挥中心,由渔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指挥中心协调海事、医疗和救援力量,统一调度资源。例如,在多船遇险时,指挥中心优先处理最危急情况,分配救援队伍。协调机制包括定期会议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高效配合。指挥中心实时监控险情进展,如通过AIS追踪船舶位置,调整救援策略。
6.3.3处置行动
处置行动根据险情类型具体执行。火灾时,船员使用灭火器扑救,同时组织人员疏散;碰撞后,检查船体破损,使用堵漏工具控制进水。救援队伍携带专业设备赶赴现场,如救生艇和医疗包。处置中强调安全第一,避免二次事故。例如,在恶劣天气救援时,确保救援船自身安全后再行动。处置完成后,指挥中心组织撤离和善后工作。
6.4应急资源管理
6.4.1救援队伍
渔业主管部门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海上搜救队和医疗急救队。队员需经过严格选拔,具备航海、急救和设备操作技能。队伍实行24小时待命制,接到指令后30分钟内出动。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如模拟海上救援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例如,某救援队在一次台风中成功救起5名落水渔民,展现高效响应。
6.4.2物资储备
渔港和救援站点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救生衣、急救包、食品和饮用水。物资清单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如高温季节增加防暑药品。物资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季度更新过期物品,确保随时可用。例如,某渔港储备了100套救生装备,满足紧急需求。物资管理采用电子台账,记录出入库信息,避免短缺。
6.4.3通讯保障
通讯系统是应急响应的关键。渔业船舶配备双套通讯设备,如北斗终端和VHF电台,确保信号覆盖所有作业区域。岸基指挥中心建立通讯网络,整合海事、气象和公安部门信息。通讯实行24小时值守,遇险时优先保障救援频道畅通。例如,在一次浓雾中,通讯组通过中继站维持联络,引导船舶安全返航。
七、监督考核与持续改进
7.1日常监督管理
7.1.1渔港巡查制度
渔港管理员每日开展两次例行巡查,重点检查船舶停泊秩序、消防通道畅通情况及安全设备状态。巡查采用"三查三看"工作法:查救生衣数量是否达标、查消防器材是否过期、查通讯设备是否完好;看船员是否持证上岗、看船舶是否超载、看货物是否固定牢固。巡查记录需同步录入"智慧渔港"系统,实现问题实时上报与跟踪。
7.1.2动态监控系统
在渔港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自动识别船舶超载、船员未穿救生衣等违规行为。系统设置三级预警:一级预警时向船员发送提醒短信,二级预警时通知渔港管理员现场处置,三级预警时启动应急响应。某渔港通过该系统累计拦截超载船舶32艘次,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7.1.3社会监督机制
开通"渔安随手拍"举报平台,鼓励渔民拍摄上传安全隐患。对有效举报给予50-200元现金奖励,2023年某渔民举报渔港消防通道堵塞,及时避免了火灾事故。设立"安全红黑榜",在渔港公告栏公示安全表现突出的船舶和违规案例,形成"人人参与监督"的氛围。
7.2专项检查行动
7.2.1季节性专项检查
针对不同季节风险特点开展针对性检查:春季重点检查船舶适航证书和船员健康证;夏季强化消防设备防潮性能检测;秋季排查防风缆绳和锚泊设施;冬季测试防冻液和应急发电机性能。每次检查覆盖辖区80%以上渔船,对问题船舶实行"一船一档"跟踪整改。
7.2.2专项整治行动
每年开展3次专项整治:伏休期"清网行动"清理违规网具;台风季"船舶归港"专项检查;节假日"平安渔业"联合执法。行动中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2023年累计查处无证驾驶、超载作业等违法行为127起。
7.2.3跨部门联合检查
每季度组织海事、应急、气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形成《联合检查报告》。重点核查船舶检验证书与实际状况一致性、AIS设备在线率、应急物资配备情况。某次联合检查发现某渔船伪造船员证书,当场扣押船舶并立案调查,吊销船长证书。
7.3考核评价体系
7.3.1企业安全评级
建立渔业企业安全星级评定制度,从制度建设、培训落实、隐患整改等6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评分90分以上授予五星级企业,享受优先审批、保费优惠等政策;70分以下企业需停业整顿。某水产公司因连续三年获评五星,获得银行绿色贷款额度提升30%。
7.3.2船舶安全积分
实行船舶安全积分管理,基础分100分。每发现一次违规行为扣减相应分值:未穿救生衣扣10分,超载扣20分,瞒报事故扣50分。积分低于60分的船舶强制停航整改,积分可通过参加安全培训、主动消除隐患等方式恢复。某渔船通过整改将积分从45分提升至85分后恢复作业。
7.3.3个人安全档案
为每位船员建立电子安全档案,记录培训考核、违规记录、应急处置表现等信息。档案作为职务晋升、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广元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功率多功能电子式电度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广西大岭乡储备村“两委”后备人才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揭阳惠来县校园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北省通山县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中山市西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宁波慈溪逍林镇人民政府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面向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招聘16人(第二批次)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岑巩县医共体总医院招聘乡村医生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品质部个人工作总结10篇
- 肥料制造中的液体肥料研发与机械施肥技术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求解教学
- 供热管网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第四章 §4.1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课件(共41张PPT)
- 奶茶店消防应急预案
- 涂料用溶剂课件
- 外研版英语七上单词表
- 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 GB/T 1423-1996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