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质量守恒定律1/38新知学习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反馈2/38问题导学

4.3质量守恒定律3/38新知学习

4.3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试验序号试验4-7试验4-8试验4-9试验用具石灰石小块、稀盐酸石灰石小块、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试验装置4/38

4.3质量守恒定律试验序号试验4-7试验4-8试验4-9试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产生蓝色沉淀试验前后质量对比不相等相等相等原因分析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造成生成物质量降低反应产生气体被搜集,反应前后物质质量都包含在内反应前后物质质量都包含在内5/38

4.3质量守恒定律1.结论:在化学反应里,____________各物质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2.适用范围:全部____________。3.验证试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____________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质量总和化学改变密闭容器6/38

4.3质量守恒定律[注意]①反应物是指反应过程中消耗部分,反应后剩下部分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生成物是指反应后增多部分,反应前已存在部分不能计入守恒关系中。②反应后物质包含全部生成物质,有时生成气体、沉淀轻易被忽略而得到错误结论。7/38

4.3质量守恒定律(二)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1.化学反应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原子____________,生成新物质。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___________没有改变,原子________没有增减,原子__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重新组合种类数目质量8/38

4.3质量守恒定律3.质量守恒定律中规律总结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三个“可能变”宏观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③物质总质量物质种类①元素化合价②物质状态微观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原子质量分子种类分子数目9/38

4.3质量守恒定律互动探究探究点一试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1]10/38

4.3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为何同是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当导管与大气相连通时装置质量会减轻,而在玻璃管上缚紧气球,反应前后质量却不变呢?[思索交流]11/38

4.3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当导管与大气相连通时,气体会逸出,造成反应后装置质量减轻;当导管缚紧气球后,产生气体会被搜集,反应前后物质质量都包含在内,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课堂速记]12/38

4.3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2]13/38

4.3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吗?[思索交流]14/38

4.3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都包含在内,所以反应前后装置质量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课堂速记]15/38

4.3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3]质量守恒定律试验验证。16/38

4.3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上述试验都能够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思索交流]17/38

4.3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验选取应注意:最好不选择反应物在空气中或产物中有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试验。假如包括空气成份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课堂速记]18/38

4.3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点二试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19/38

4.3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为何参加化学反应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保持不变呢?[思索交流]20/38

4.3质量守恒定律[归纳提升]从化学改变实质来看,化学改变过程就是分子破裂和原子重新组合过程。只是反应物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可见在化学改变过程中元素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定相等。[课堂速记]21/38

4.3质量守恒定律[关键应用]关键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例1

[·衢州改编]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规律之一。以下装置及试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

)

A

22/38

4.3质量守恒定律[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能够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水中加入红墨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改变,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显著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故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物处于一个敞口容器中,生成氧气会扩散到空气中,不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3/38

4.3质量守恒定律[方法点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验证试验时,一是要注意所选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二是要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假如有此情况,必须使反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假如没有此情况,反应能够在敞口容器内进行。24/38

4.3质量守恒定律[情景展示]探究点三质量守恒定律应用25/38

4.3质量守恒定律[问题探究]上图乙组成怎样确定?[思索交流]26/38

4.3质量守恒定律[课后反思点]1.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套上气球后是否能到达预期效果?该试验相关知识是否传授到位?2.怎样帮助学生了解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装置选择?3.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时,是否更加好地应用了模型思想?4.教学中是否经过习题训练来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27/38

4.3质量守恒定律[关键应用]关键二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例2

[·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个污染空气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

B.NO2

C.NH3

D.SO2B

[解析]污染空气有毒气体有NO2、SO2、CO,而硝酸铜中不含硫元素和碳元素,故该气体是NO2。28/38例3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分数如图4-3-2所表示。则相关说法中正确是(

)A.丁不一定是化合物B.乙一定是这个反应催化剂C.生成甲、丙两物质质量比为8∶1D.参加反应丁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质量之和

4.3质量守恒定律D

29/38

4.3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该反应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质量分数降低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甲、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16%=1∶8;该反应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丁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质量之和。30/38

4.3质量守恒定律[方法点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某种物质组成或化学式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均保持不变。分清楚被推测物质中含有哪些原子,数目是多少;推断化学反应一些情况能够先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增减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再去判断其它情况。31/38

4.3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含义反应物质量总合=生成物质量总和试用化学改变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应用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等32/381.以下试验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总质量相等是(

)课堂反馈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及应用

4.3质量守恒定律B33/38

4.3质量守恒定律2.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2gD,则参加反应B质量为(

)A.8gB.18gC.28gD.30gB34/38

4.3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反应遵照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A.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分子数目没有改变C.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D.物质种类没有改变C35/384.如图26-2为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了改变B.反应物甲、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