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第1页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第2页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第3页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第4页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一、概述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风团或血管性水肿,发作形式多样,病情轻重不一。风团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血管性水肿则是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消退时间较风团长。荨麻疹的发病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健康。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种族,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不仅导致皮肤不适,还可能引起瘙痒、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道、胃肠道等系统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规范荨麻疹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食物因素:许多食物可以诱发荨麻疹,常见的有动物性蛋白,如鱼、虾、蟹、贝类、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某些植物,如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此外,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2.药物因素:常见引起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药物中含有致敏原的辅料,如赋形剂、防腐剂及抗氧化剂等也可能诱发。3.感染因素: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都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4.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呼吸道吸入物包括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皮肤接触物有唾液或精液、昆虫叮蛰、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和动物毛发(如羊毛)等。5.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引起某些类型的荨麻疹,如寒冷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和压力性荨麻疹等。6.精神及内分泌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此外,月经、妊娠、绝经等内分泌改变也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关。7.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荨麻疹。(二)发病机制1.免疫性机制: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即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当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该抗体附着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使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的发生。此外,还有少数为II型变态反应(如输血反应)和III型变态反应(如血清病型荨麻疹)。2.非免疫性机制:某些物质(如药物、食物添加剂等)可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而无需通过免疫机制。此外,物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也可通过非免疫途径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和介质释放。三、临床表现(一)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二)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生,病情迁延超过6周。风团时多时少,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规律。瘙痒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伴有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慢性荨麻疹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由于病程较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三)特殊类型荨麻疹1.皮肤划痕症:也称人工荨麻疹,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线出现条状隆起,伴或不伴瘙痒,约半小时后可自行消退。2.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罕见,自婴儿期开始发病,持续终生。受冷后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冰块试验阴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较为常见,暴露于寒冷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时可累及其他部位,可伴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等全身症状。冰块试验阳性。3.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mm的圆形丘疹性风团,周围有程度不一的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少数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流涎、腹痛、腹泻、瞳孔缩小等乙酰胆碱引起的全身症状。4.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等全身症状。5.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持续8~12小时消退。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自觉局部疼痛或压痛,可伴有瘙痒。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风团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消退情况、发作频率、瘙痒程度等;了解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等;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以排除系统性疾病和遗传因素。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风团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特征,同时注意有无呼吸道、胃肠道等系统的体征,如呼吸困难、腹痛等。3.实验室检查:一般急性荨麻疹患者无需进行过多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进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检查,以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对于怀疑有食物过敏的患者,可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对于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可进行冰块试验;对于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可进行运动试验或热水浴试验等。(二)鉴别诊断1.与其他伴有风团样皮疹的疾病鉴别-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儿童,多与昆虫叮咬有关,表现为纺锤形风团样丘疹,顶端常有小水疱,瘙痒剧烈,皮疹持续数天至1周左右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多形红斑:皮疹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典型皮损为靶形或虹膜样损害,好发于手足背、掌跖、前臂、小腿等部位,可伴有黏膜损害,病程较长。2.与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疾病鉴别-急性胃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无皮肤风团表现。-急腹症:如阑尾炎、胆囊炎等,有典型的腹部体征,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一般无皮肤表现,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可明确诊断。五、治疗(一)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找到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并加以去除。如避免食用可疑的食物或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等。2.抗过敏和对症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控制症状,减轻瘙痒和风团发作。对于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抢救。3.长期管理: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病情管理,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二)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具有较强的抗组胺作用,但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嗜睡、口干、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因此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人员应慎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具有疗效好、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若一种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或增加剂量至常规剂量的2~4倍。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症或伴有喉水肿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感染、骨质疏松等,一般短期应用,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3.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奥马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它是一种抗IgE单克隆抗体,可与游离IgE结合,降低游离IgE水平,从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受体的表达,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4.其他药物:对于伴有腹痛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对于伴有感染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还可使用维生素C、钙剂等辅助治疗。(三)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1.皮肤划痕症: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若疗效不佳,可联合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或增加抗组胺药的剂量。2.寒冷性荨麻疹: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治疗首选赛庚啶,也可选用多塞平、酮替芬等药物。3.胆碱能性荨麻疹:避免诱因,如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浴等。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效果不佳,可联合使用达那唑、酮替芬等药物。4.日光性荨麻疹:避免日晒,外出时使用遮光剂。治疗可选用羟氯喹、烟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5.压力性荨麻疹:治疗较为困难,可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四)中医治疗中医对荨麻疹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表现,可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等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疏风散寒、疏风清热、清热除湿、养血祛风等治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麻黄桂枝各半汤、消风散、防风通圣散、当归饮子等。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六、预防和患者教育(一)预防1.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对于已明确的食物、药物、吸入物等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2.注意生活细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肤;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炎热等物理刺激。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二)患者教育1.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3.病情监测:指导患者观察风团的发作情况、瘙痒程度等,记录病情变化,以便复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4.心理支持:由于荨麻疹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