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规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1页
地球运动规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2页
地球运动规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3页
地球运动规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4页
地球运动规律(讲义)-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02地球运动规律

【考点解读】

由于新高考选择题增加,考察的知识更加丰富,很多地方卷对地球运动的考察也有所增加。

地方时、区时和日期计算是高考的常考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内容趋向生活化,不再考查复杂

的计算,但会涉及简单计算或估算,更加注重对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考情分析

考点问答内容预测

(2023•浙江1月)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

近的分别是

(2022•江苏)4.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5.空间站到达

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地球的自转运动的核心考点集

(2022•浙江1月)20.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中在地方时的计算以及H期范

地球自转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围。多用情境为背景,需要学

运动(2022•湖北)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生从材料中获取给出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23°S,470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然后根据计算模式进行计算即

(2021•广东)10.三枚火箭发射离开地球表面的先后顺序为可获得答案。

(2021•辽宁)16.6月1日,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

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2020・山东)8.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

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2022•广东)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

速度大小变化的是;8.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2022•浙江6月)19.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

时段是:20.丙口,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

关系正确的是

(2022•19.K)19.KH地球位置位于图右中的

(2022•北京)11.C选项:冬至②地比③地昼更短

(2022•天津)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15.推测该地球的公转运动的考频要高

山可能是于自转的运动。但从其考点来

(2022•海南)10.•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看集中分布在昼夜长短变化、

岛相比,正确的是11.A.11.A.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计算、影

度比李准滩大

了K短的变化以及太阳的周

(2021•北京)4.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

日视运动等角度。

地球的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

从地区的考频来看,地方卷由

公转运动(2021•天津)14.该地的纬度为;15.该地位7

于选择题的增加1,对地球运动

(2021•山东)12.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5c

内容的考察逐渐增加,而且像

中的:13.•周后的相同时刻,小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

的影长变长,则第二次观测日期可能在浙江基本是必考的,

(2021•河北)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梳

间变化趋势是: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理知识点的解读过程,结合情

时间景材料进行分析。

(2021•江苏)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2.此时月球的方位

(2021•海南)17.C.乙地昼长与夜长之差比北京小;D.

乙地考察期间正午物影越来越长

(2021•浙江6月)19.甲地位于

(2021•浙江6月)19.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20.若该日日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R落地方时为18点

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豺导对点解密

也考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特征与产生意义的关联

【梳理基础知识】

回考点二计算时间和日期范围的模式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以及日期范围的计算使用的都是同一个计算模式。

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根据材料提供的已知地点及时间,推算某地是某时(或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

具体的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①找出两地经度,将东经度放东边,西经度放西边的模式进行分布。

②据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5°=lh,1°=4min

③东加西减。超过24,加一天,负数加24,日期减一天。

待求地已知

根据经度或时区差

计算时间差

<--------»

东加西减

?时某时

【扩展】根据时间推算在某地的原理相同,根据东早西晚原理,把时间大的放东边,时间小的放西边。

根据时间差推算经度差,即可根据已经地点的经度进行推算。

2.日期范围的计算

口期范围的计算则可直接算出180。的地方时(总范围24h)即为新的一天的范围。

即可利用地方时的计算模式求取。

分析某地是在新的一天还是在旧的一天,可以分析其时间是否在0时到180°的地方时之间(为新的一

天),小然,则是在旧的一天。

【注意】需要注意的是有时给的时间具有隐藏性,例如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当地地方时14时;以及用一些地

理现象代表时间。

时间也不要混淆,注意要用区时还是地方时进行计算。

【解析】2.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早于当地时间6点日出,晚于当地时间18

点口落。在口出前和口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口出,太阳辐射逐渐增大,

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辐射减小,读图可知,①@③④曲线中,只有曲线③满足该条件,故选C。

3.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

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14,点,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E〜105°E,ACD错(注意珠江三角洲的

经度大约位于110°E〜120°E之旬),B正确,故选B。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

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B.1:5C.2:5D.3:5

【答案】4.D

【解析】4.根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该在45。E(120°EI50IX15=45°),因

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例135:225=3:5,故选D。

国考点三微专题光照图的判读及利用

用光照图进行考察的题目在近些年较少。在浙江卷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读光照图的关键在于:

1.能快速地在其中找出经纬网和晨昏线。

需要结合晨昏线的特点: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的大圆;昼夜分界;过地心,平分赤道。

2.利用晨昏线判读地方时(间接推算其他地方时间)或者昼夜长短(间接推算季节)等。

(1)推算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时间为60J: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时间为坦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大于夜,为昼半球的中间,此时为12时;

切点所在的经线若昼小于夜,为夜半球的中间,此时为。时;

(2)判断时间季节:

①根据直射点的位置(直射的纬度);

②根据晨昏线分布或昼夜分布特点。

浙江卷还经常考察月相,可以关注一下:

月相的判读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也可自行绘制示意图),月亮是被太阳光照亮的:

十五为满月(整夜可见,因此是傍晚升,凌晨落);

初一为新月(全天不可见,太阳光照亮的那面背对地球,与太阳同步,因此凌晨升,傍晚落)

初七初八为上弦月(上半夜可见,只能看到被照亮的一当,且是右侧,正午升,子夜落)

月二十二、二十三为下弦月(下半夜可见,且是左侧被照亮,子夜升,正午落)

在理解特殊的四个时间点的基础上理解其变化过程,从而分析其他时间的月相变化。

工二[考法解密]

【真题探究】光照图的判读及利用

(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

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

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卜面小题。

5.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A.15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60分钟

6.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A.9:40B.10:10C.10:40D.11:10

【答案】5.C6.C

【解析】5.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

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

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解析】6.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

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

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组织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

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圈。下图为某日杆影

变化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位于()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

8.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时刻地面上昼夜状况与经纬线位置关系最有可能是()

A.①B.②C.③D.@

【答案】7.A8.B

【分析】7.根据材料中描述,半圆以杆长为半径所绘,故可以得出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影子

的方向,可得出,此时为二分日,则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可推得当地的纬度大约为45°N;根据东北平原在

40°N以北,华北平原大部分位于40°N以南,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珠江三角洲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可以推得答案为东北平原,A对,BCD不对。

8.由于甲地位于45°N,则相同经度差之间的纬线长度往北逐渐减小,①④不对,②对;③不是从甲地垂直

上方朝下看,③不对;若从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其左右两侧的经线应该是对称的,②对。故选B。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

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

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小题。

9.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A.

【答案】9.B

【解析】9.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

口落西南,太阳高度角小(口落时太阳高度角为0),B正确,A错误。故选B。

□考点四地球公转运动特征与产生意义的关联

1.地球的公转速度

思考:地球的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那地球公转速度有没有呢?

角速度和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转动的角度和长度,由于地球的自转可以看做是匀速的,因此角速度

相同,线速度则与纬度(自转半径)有关。

而公转的速度有快慢,因此速度越快,转过的角度和长度越长,角速度和线速度越大C

*:[考法解密]

【真题探究】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

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10.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答案】10.A

【解析】10.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

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

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

到4月16口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也考点五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光照图法

光照图往往给的是某个具体时间,通过判读晨昏线的分布特点即可判断此时某地的昼夜长短以及

接下来昼夜长短的变化。

2.日出日落时间法

昼夜平分(等长)为12小时。此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因此昼长夜短是昼长大于12,此时日出早于6点,日落晚于18点;

昼短夜长是昼长小于12,此时日出晚于6点,日落早于18点。

3.日期法(最常考)

由于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当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

昼长夜短;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点向哪个

半球的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白昼就变长夜变短)

因此,只需要通过通过日期判断此时直射点在哪个半球以及移动方向即可判断此时某地的昼夜长

短以及接下来的变化。

[考法解密]

【真题探究】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江苏-统考高考真题)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

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超级月亮"

月亮看起来

看起来大了14%

亮了30%最小的时候

11.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答案】11.A

【解析111.4月8口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

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C时,且为夜

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

选Ao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

阳光线之间夹角。的年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A.甲至乙B.乙至丙C.丙至丁D.丁至故!

13.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

【答案】12.D13.C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

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a,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

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昼

变短,夜比昼长”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应是图中的丁至戊,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纬

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0°减去所在地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所以夏至R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

和为113.5°,①④错误;②图,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当地纬度为58°N,我国最北端纬

度位置约为53°N,不符合,②错误;③图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和为113.5°,且北极星与地

面的夹角为36°,纬度位置为36°N,符合我国的纬度范围,③正确。所以选C。

0考点六太阳高度及方位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样可以根据日期法。但由于对直射点位置判断要求更加精确,即判断在大致的纬度,来分析与已知

点的关系。

【方法】可以根据太阳一个月走8°进行推算,借助二分二至日的纬度及日期进行推算。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高度变化:日出日落为最小,0°(固定的,极昼地区除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不断变化

的)。

(2)方位变化(太阳周口视运动):三点定轨迹,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位置。

日出口落方位可以根据口期知道直射点所在半球确定,关键在于正午太阳的位置。可以结合地区的纬

度以及直射点的位置。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球来说,太阳永远在南面。故其轨迹为: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直射点以北地区直射点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对于南回归线以南的地球来说,太阳永远在北面。故其轨迹为: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直射点以南地区直射点以南地区

【二分日】(全球一样)正东升,正西落。

直射点以北地区直射点以南地区

考试有时要判断其他时间的太阳所在方位,可以绘制图进行判读。例如上午10点,下午3时等。

3.影子长短的变化及朝向

(1)影子的长短变化:

一年中:(离太阳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纬度越高,正午时影子越长)

一天中:正午太阳最高,则影长最短,则日出一正午,影长缩短;正午f日落,影长变长。

(2)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一般考察的是某一天的)

先判断出此时太阳的位置即可推断影子的朝向。

同样,影子的朝向也可以反推太阳的位置。

7

/

1楼

S房

£^二[考法解密]

【真题探究】太阳高度及方位的变化

(2021•河北•高考真题)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

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B.先增后减C.一直减少D.先减后增

15.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答案】14.D15.D

【分析】14.根据材料信息,此地为(36.5°N,116°E),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

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

可知该书房窗子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的采光时间随

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5.该城市位于(36.5°N,116°E),春秋分北京6点日出,该地大约是6:16日出,因此“6:30看

到当日第一缕阳光”在冬至日不太可能,冬至日应是在北京时间7:30左右日出,A错误;9:30时,太

阳位于东南方位,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书房对角线的东北一侧,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阳光受东南

0.5米的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B错误;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

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为2.6米,且北京时间12:30,当地时间接近12:14,太阳

斜射,阳光进深应该大于2.6米.C错误:15: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14,太阳斜射,太阳位于西南

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所以选D。

(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

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该H日出、R落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A.正南B.东北C.正北D.西南

17.若该Hid出为北京时间6点56分,日落地方时为18点59分,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

所在地最可能是()

A.济南B.广州C.武汉D.拉萨

【答案】16.C17.D

【分析】16.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

正西日落。如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

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则图示窗户朝

向正北,故选C。

17.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83.8。的城市应在30。N以内,且为昼长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时距正午相差

6小时59分,则日出地方时也应用差6小时59分,即日出地方时为5点01分,这与北京时间(中央经线

120°地方时,东八区区时)相差1小时55分,约30°经度,即约东经90°,最有可能是拉萨。故选D。

(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2干(℃)

21■♦♦

♦♦♦

19■..

17■.

151--------'--------'--------'---------'--------'一,

116117118119120121雌(。)

18.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

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A.立春惊蛰B.芒种小暑C.白露寒露D.大雪小寒

【答案】18.D

18.结合学过的知识,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

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到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木杆

影长数值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的时间段必须经历冬至日。大雪(12

月68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小寒(1月57日),故D正确:立春(2月35日)惊蛰(3月57B),

芒种(6月57日)小暑(7月68日),白露(9月79日)寒露(10月89日),显然都没经过冬至日,故ABC

错。

【扩展】对称性

夏至6.22

------------7^7-------------------------------------------------------------

回归运动过程与太阳有关地理现象时间上具有对称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