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华学校2025-2026学年度高一第一次大练习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比如1949年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写农村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但文学史却一般不以“乡土文学”视之,而是称之为“农村题材创作”,主要原因就是文学史家们认为这类作品往往只是从为政治服务的立场,成了单一地反映农村中阶级斗争或“两条路线斗争”的工具,与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相比其“乡土性”变得模糊不清。而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重新启动并且步入快车道,城市空间不断拓展而乡土空间日益蒌缩,作为现实生活反映的乡土文学也开始面临巨大的危机,甚至“乡土文学的衰亡不可避免”这样的论断也时有耳闻。如果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因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过分强调,而使乡土文学的内涵被抽空、发展遭到停滞的话,那么这种停滞还只算是乡土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一点“曲折”。而当乡土社会开始向城市社会转型,乡土文学面临的危机就似乎切切实实前所未有的深重了。(摘编自史建国《乡土文学的危机与契机》)材料二:当下,作为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反映对象的乡村或农村(乡土空间),正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萎缩,乡土文学也由此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实世界中乡土空间的萎缩似乎预示了乡土文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乡村作为一种文化空间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当空间被解构,这些作家只能凭借记忆式的写作对乡村进行重构,在回忆过程中凭借诗意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美好、和谐恬静的乡村。乡村和城市作为一种对立的空间而存在,城市代表着污浊,乡村代表着美好,人们在城市受到伤害,希望回到乡村疗伤,这是审美怀乡式小说书写惯用的模式。大多数学者认为,乡村之所以呈现出美妤的特征,原因在于作家美妤的回忆光环。和普通人一样,作家远离了童年成长的村庄,在城市里历经艰辛,再回忆起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故土,自然想起的全是美好的记忆。雷蒙·威廉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怀旧的田园主义传统进行了批驳。认为乡村一定有丑陋,且不亚于城市,乡土小说排斥一切的写法显得抽象、做作且不自然。乡村美德,不过只是作为一种记忆。中国文学史上大多数学者也对乡土记忆书写持批判态度,王鹏程提出:“将乡村视为田园牧歌、人间乐土的,不过是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和诗意化的呈现罢了。”这种呈现用想象代替观察的写作使得文本缺乏审美感和新鲜度。丁帆也认为,一味沉溺于对故乡的恋旧情绪与诗意化的还原,会使作者忘记原有的文明不好的一面,无法进行辩证的价值判断,使得作品单调且格局狭窄。片面地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会使得乡村文明原有的弊病被掩盖。在城市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乡村并不见得只有美好,作家笔下的乡村与乡村里的人曾被当作“落后”“封建”“保守”的代名词,有时又是犯人用来逃避法律制裁的“绝佳”场所,是藏污纳垢之地。其中有因为穷困被迫典妻的丈夫,有“冥婚”习俗下出嫁的菊英,有封建迷信的二诸葛和三仙姑,有落后、爱计较的“小腿疼”和“吃不饱”。鲁迅也有不少作品揭露乡镇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如《离婚》里想要离婚的爱姑,她大胆抗争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终究败给了封建族权、夫权。城市一方面作为具有极大包容性的空间而存在,它将富贵与贫穷、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假等一切现象都包含在内。这些现象在城市未出现之前就存在于乡村,只是随着城镇化进程,跟随着社会流动进了城市,在城市的环境中不断被加剧和放大了,这些对立的现象不断冲突与碰撞。但是另一方面,城市从来都以冷漠的姿态去对待他们,它从不消解这些现象而任其流动。所以城市较之乡村来说,显得更加混杂、丑陋。当作为城乡空间流寓者的乡土作家们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乌托邦”的建构,给自已困顿的心灵提供适时的慰藉。不同于沈从文以“乡下人”的姿态去批判城市给乡村带来的巨大破坏,“乌托邦”式的写作是为心灵提供一个避难所。乡村是连接现实与过去的情感纽带,乡村作为地理空间的消逝只是其外部表征,更重要的是随着地理空间消逝后,空间所承载的情感也随之消逝。赫姆林·加兰认为,在城市与乡村的两种文化冲突中,乡土小说作为调和而存在,以此来完成从乡土到城市进程中的情感转换。乡土书写者代表了与他们有着相同身份认同困境的一批人,其作品以一种“精神还乡”的姿态来回望故乡,他们并不是意欲与社会进步对抗,相反,是希望在剧烈的城乡冲突中给精神层面增加设置一处缓和带,使得冲突不会太剧烈。乡土记忆写作站在弱势群体一方,通过创建“乌托邦”式的心灵避难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空间流寓者的身份认同困境。(摘编自张郁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下乡土记忆书写的人文关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挤压着乡土空间,乡土文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日益萎缩,“乡土文学的衰亡不可避免”的论断也日益成为现实。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思想过分强调,农村题材创作政治性太强,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村题材作品不属于“乡土文学”。C.政治和文学有着天然的对立性,历史已经证明,在乡土文学中注入政治的元素,乡土文学的内涵必然会被抽空,发展也遭到停滞。D.审美怀乡式小说常以“城市代表着污浊,乡村代表着美好”的模式进行书写一当人们在城市受到了伤害,就希望回到乡村疗伤。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对立的空间,如果乡土文学不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乡村文明原有的弊病就不会被掩盖。B.在城市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乡村的弊病被作家们描写得淋漓尽致,城市文学的兴起可能助推了作家们对乡土美好记忆的叙写。C.城市比乡村显得更加混杂、丑陋,因为富贵与贫穷等对立现象流进城市后在城市的环境中不断被加剧和放大且城市从不消解这些现象而任其流动D.“乌托邦”的建构,是作为城乡空间流寓者的乡土作家们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心灵的避难所。3.下列各项中,能支撑材料二中雷蒙·威廉斯和王鹏程的共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格非《望春风》中的儒里赵村是温暖、甜蜜的所在,但改革开放后,村庄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B.鲁迅《离婚》中乡下想要离婚的爱姑,大胆抗争封建礼教、三纲五常,终究败给封建族权、夫权。C.刘庆邦《到城里去》描述乡下人进城艰辛谋生,顽强拼搏于社会底层,从事极卑微、危险的职业。D.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里,叙写因城乡的隔阂与矛盾,两位忠厚老实的挑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辩证地看待审美怀乡式乡土文学。(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哦,香雪铁凝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姑娘们每次都能发现些新东西,比如妇女头上的金圈圈、手腕上比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皮书包!”香雪也发现了一只棕色人造革学生书包。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迎面,那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这给台儿沟带来热闹,也反映出了台儿沟的闭塞与贫穷。B.与其他姑娘关注穿着打扮不同,香雪打听的内容是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这体现出她有别于常人的高远的精神追求。C.小说以“哦,香雪”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又紧承上文,写出了姑娘们的焦急呼唤,还表达了作者对香雪美好心灵的赞叹,意蕴丰富。D.香雪返回台儿沟时,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说明这次历险虽给香雪带来了考验,也让她感受到了成熟蜕变的喜悦。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彬彬有礼的形象特征。C.作者捕捉几个小的生活场景,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质朴、纯真、善良的美好心灵。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局外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8.结合全文,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与现代诗歌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10分)黄盖传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①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②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盖姿貌毅严,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有删节)注释:①擐:huàn,穿。②擿:tī,挑出,揭发。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A.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B.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C.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D.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内侯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走:击退B.初皆怖威,夙夜恭职夙:早C.拜武锋中郎将拜:拜见D.自春讫夏,冠乱尽平讫:通“迄”,到12.下列各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盖治理石城县,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言出必行,处罚有据,收到奇效。B.黄盖外表虽严肃刚毅,但他善于关心照顾士兵,因此每次征战,士兵都奋勇争先。C.武陵蛮夷叛乱时,黄盖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妙计而取胜,体现了他有勇有谋。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周瑜采取火攻,并利用苦肉计,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作业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十咏图·贫女张维蒿簪掠鬓布裁衣,水鉴虽明亦懒窥。数亩秋禾满家食,一机官帛几梭丝。物为贵宝天应与,花有秋香春不知。多少年来豪族女,总教时样画蛾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从外貌的角度描绘了贫女的朴素装束,与《诗经·静女》首句“静女其姝”塑造人物的方法迥然不同。B.第二句中,“水鉴”照应标题“贫”字,说明女子无力购买铜镜,“亦懒窥”则表明贫女忙于劳作而没有时间打扮。C.领联塑造了耕田种地之余,还要忙于织布的贫女个像,杨万里《插秧歌》则刻画了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家庭群像。D.尾联叙写豪族女只知描画时尚的蛾眉的惯常状态,以此反衬贫女的生活状况,只言片语中寄寓作者的褒贬。15.有人说,本诗重在塑造“贫女”这一形象,而颈联与“贫女”无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说理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⑵《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作业原题)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男女约会图,图中的女子有意隐藏不露面,男子徘徊不前着急挠头,可以用《静女》中的“,。”两句为其配文。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作业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类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斗争的峥嵘岁月。《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不仅这首诗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而且写出了红军长征史诗般的经历,可以堪称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形象来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而他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指点江山的气度,更令读者心驰神往。17.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比比皆是B.卷帙浩繁C.不胜枚举D.数不胜数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创造奇迹,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就是这些警句B.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创造奇迹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C.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创造奇迹D.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创造奇迹,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20.下列词语中,字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熏陶(tāo)怅惘(chàng)嚣鸣(xiāo)耕耘(gēng)B.碑贴(tiè)踌躇(chú)慰籍(jiè)忸怩(ní)C.罅隙(xià)律吕(lǚ)讪讪(shàn)撂倒(liào)D.胸脯(pú)毛坯(pēi)摈弃(bìn)着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建筑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搭建与使用方案
- 绿化景观提升方案
- 废弃矿山修复项目环境监测方案
-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高性能氢氧化铝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中学迁建项目技术方案
- 建材厂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10GWh储能电池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2025年法官员额考试题及答案
- 备考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点及必背知识点大全
- TCECA-G 0330-2024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 技术条件
- (2025)新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 中考英语复习语法专项讲练06现在完成时含解析
- 公开课: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
-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教科版(2017版)科学四年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 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说真题比赛课件根植核心素养提升解题能力-以2024年广东地理高考“四川仁寿县牛角寨”题组为例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检测试卷(1-4单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