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巩固训练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巩固训练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巩固训练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巩固训练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巩固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4讲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真题再现•辨明考向】

1.(2023年北京卷)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QO):Ch+2OH'=Cr+ClO+H2O

+2+

B.食醋去除水垢中的CaCCh:CaCO3+2H=Ca+H2O4-CO21

C.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2Fe3++Cu=2Fe2++Cu2+

D.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l

答案:B

解析:A.CL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NaCI、NaClO,H2O,除了Cb和H2O不能拆写其余均可拆写为

离子,A项正确;

B.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为弱酸不能拆写为离子,反应为2cH3coOH+CaCO_3=Ca2++2CH3coO

■+CO2+H2O,B项错误;

C.FeCb将Cu氧化为CuCb而自身被还原为FeCL,反应为2Fe3++Cu=2Fe2++C『+,C项正确;

D.Na2s将Hg2+转化为沉淀除去,反应为Hg2++s2-=HgS1,D项正确;

解析:A.MnCh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Q氧化为Cb,固液加热的反应该装置可用于制备Ck,A项正

确;

B.C2H4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收集,B项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燃瓶将NII,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

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E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项正确;

D.Na2c03与HQ、CO?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Ch溶液,D项错误;

3.(2023年江苏卷)实验室制取Cl2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琥的是

解析:A.实验室制取氯气使用的是浓盐酸和MnCh反应,不能使用稀盐酸,A错误;

B.除去CL中的HQ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注意长口进入便于充分吸收,B止确;

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多功能瓶收集气体注意长进短出,C正确;

D.对氯气的尾气处理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水吸收效果不好,D错误。

4.(2023年浙江6月选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检量的氯气:2Fe2++2「+2C12=2Fe3++l2+4C「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IO+CO2+H2O=HC10+HCOJ

C.铜与稀硝酸:Cu+4H++2NO3=Cu2++2NO2f+2H2。

2

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2SO2+2H2O=H2S+2HS0;

答案:B

解析: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发生反应,碘离子与氯气恰好完全反应:2「+CL=L+

2CI>故A错误;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CIO+CO2+H2O=HC1O+

HCO,故B正确;

C.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3Cu+8H++2NO》=3Cu2++2NO2T+4H2。,故C错

误;

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溶液变浑浊,溶液中生成亚硫酸氢钠:2s2+5SO2+2H?O=3Sl

+4HS0]故D错误;

5.(2023年浙江6月选考)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分层,下层由紫红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

往碘的CCL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

A色变为浅粉红色,能力大于在CCL中的溶

溶液,振荡

上层呈棕黄色解能力

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pH

B试纸变白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试纸上

向2mL0.1mol・LrAgNO3溶液中先滴AgCl转化为AgLAgl

先产生白色沉淀,

C加4滴O.lmolfKCl溶液,再滴加溶解度小于AgCl溶解

再产生黄色沉淀

4滴O.lmoll/iKI溶液度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Ch前者有白色沉淀,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

D

溶液和淀粉KI溶液后者溶液变蓝色度

答案:A

解析:A.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碘化钾溶液,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由紫红色

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使上

层溶液呈棕黄色,证明碘在浓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能力,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无法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钢溶液的pH,

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溶液时,硝酸银溶液过量,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时,只存

在员淀的生成,不存在沉淀的转化,无法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

D.新制氯水中的氯气和次氯酸都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使淀粉变蓝色的碘,则溶液变蓝色不能说

明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无法证明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故D错误;

6.(2023届T8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结论与实验操作相互匹配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溶液先变橙色,后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氧化性:Cl2>Br2>l2

A

淀粉KI溶液变蓝色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KMnO4溶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与浓盐酸反应生

B

液成亚铁离子

8.(2022年北京卷)已知:已知:H2+C12=^=2HC1O下列说法不巧建的是

A.H2分子的共价键是S-SG键,02分子的共价键是S-PO键

B.燃烧生成的HC1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C.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产生白烟

D.可通过原电池将比与Cb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rZrEto4

答案:A也在。2中燃烧

解析:A.H2分子的共价键是S-SG键,。2分子的共价键是p-pc键,A错误;B.燃烧生成的HC1

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化结合生成盆酸小液滴,呈雾状,B正确;C.停止反应后,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靠近集气瓶口,HC1气体与N%反应生成氯化镂固体,产生白烟,C正确;D.%与Ck反应为可自发进

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通过原电池将H2与CE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正确;

9.(2022年广东卷)实验室用MnOz和浓盐酸反应生成Cb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

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Q,CL可用浓硫酸干燥,

A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不符合题意;

C.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符合题意:

10.(2022年辽宁卷)镀锌铁钉放入棕色的碘水中,溶液褪色;取出铁钉后加入少量漂白裁,溶液恢复

棕色:加入CC5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褪色原因为L被Fe还原B.液体分层后,上层呈紫红色

C.镀锌铁钉比镀锡铁钉更易生锈D.溶液恢复棕色的原因为「被氧化

答案:D

解析:A.Zn比Fe活泼,更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更强,先与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溶液褪色原

因为12被Zn还原,A项错误;

B.液体分层后,b在C04层,CC14的密度比水大,则下层呈紫红色,B项错误;

C.若镀层金属活泼性大于Fe,则Fe不易生锈,反之,若Fe活泼性大于镀层金属,则Fe更易生锈,

由于活泼性:Zn>Fe>Sn,则镀锡铁钉更易生锈,C项错误;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10)2,其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D项正确;

11.(2022年辽宁卷)下列类比或推理合理的是

已知方法结论

类比

A沸点:Ch<Br2<l2沸点:H2<N2<02

B酸性:HC1O4>HIO4类比酸性:HC1>HI

C金属性:Fe>Cu推理氧化性:Fe3+<Cu2+

DKsP:Ag2CrO4<AgCI推理溶解度:Ag2CrO4<AgCl

答案:A

解析:A.。2、Br2、12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沸点逐渐升高,可推知分子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H2VN2VO2,所以沸点:H2<N2<02,故A正

确;

B.非金属兀索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有关,兀索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

强,所以酸性:HC1O4>HIO4,酸性:HCKHL故B错误;

C.由金属性:Fe>Cu,可推出氧化性Fe2+VCu2+;由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可得,氧化

性:Fe3+>Cu2+,故C错误;

D.AgzCKh和AgCl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同,不能通过Ksp大小来比较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故

D错误;

12.(2022年湖南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b通入冷的NaOH溶液:CL+20H=C「+C1O+H2。

B.用醋酸和淀粉一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IO3-:IO「+5r+6H+=3l2+3H2O

C.FeSCU溶液中加入山。2产生沉淀:2Fe2,+H2O2+4H2O=2Fe(OH)21+4H+

2fr-

D.NaHCO3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HCO.C+Ba+OH=BaCO3j+H2O

答案:AC

解析:A.CL通入冷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OH=Cr+ClO-+H2O,A正确;

B.用醋酸和淀粉一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103一的原理是103一在酸性条件下与「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L而遇淀粉变蓝,由于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表示,因此B不正确;

C.H2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SO4溶液中加入H2O2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铁,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h+4H、O=2Fe(OH)〃+4H+,C正确:

D.NallCOj溶液与少量的Ba(OH)2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碳酸钠和水,NallCO.,过量,

Ba(OH)2全部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Ba2++2OH—=BaCO31+CO32+2H2O,D不

正确;

13.(2021年八省联考广东)提取海带中L的实验中,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灼烧应该用附烟,图示用的蒸发皿,故A错误;

B.溶解不需要用容量瓶,故B错误;

C.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

D.分液时需要使用分液漏斗,漏斗下口紧靠烧杯内部,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2021年高考湖南卷)KIO3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

应为6l2+llKClO3+3H2O=^=6KH(IO3)2+5KCl+3Cb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生22.4L(标准状况)Cb时,反应中转移1(加0怙一

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Cb制备漂白粉

D.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103的存在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中只有碘元素价态升高,由。价升高至KH(IO3)2中+5价,每个碘原子升高5价,即

612-60e,又因方程式中6I2-3C12,故3Cb-60e,即Cb-20e,所以产生22.4L(标准状况)Cb即ImolCb

时,反应中应转移20moie,A错误;

B.该反应中KCIO3中氯元素价态降低,KC1O3作氧化剂,b中碘元素价态升高,12作还原剂,由该方

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IIKCIO36L,故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制漂白粉可用石灰孔与氯气反应,C正确;

+

D.食盐中IO3一可先与酸化的淀粉碘化饵溶液中的H+、I发生归中反应;1。3一+51+6H=3I2+3H2O

生成I2,I2再与淀粉发生特征反应变为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KI溶液检验食盐中103一的存在,D正确。

15.(202()年天津)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NaOHB.NaClC.NaCIOD.Na2cO3

答案:C

解析:工业上用Ch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84消毒液”,反应原理为Ch+2NaOH=NaCl+NaQO

+H2O,NaCIO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杀菌消毒,故"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IO,答案选C。

16.(2020年浙江)反应MnO2+4HCl(浓)金=乂11。2+Q2T+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立物的物质

的量之比是

A.1:2B.1:1C.2:1D.4:1

答案:B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MnCh中的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MnCL中Mn元素的

化合价为+2价,反应物HC1中C1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Ch中C1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MnClz

是还原产物,Cb是氧化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h):n(MnCl2)=l:1,B符合题意;

17.(2020年江苏)下列关于Na、Mg、CkBr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OH的碱性比Mg(OH”的强

B.Cb得到电子的能力比Brz的弱

答案:A

解析:A.同周期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所以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故A正确:

B.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Cl>Br,所以Cb得电子的能力比Bn强,故B

错误;

C.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4Br)

>r(Na)>r(Mg)>F(Cl),故C错误;

D.Q和Br为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18.(2020年江苏)卜.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C12(g).灰水,漂白粉(s)

CO加执,,><

B.NaCl(aq)------^NaHCO3(s)->Na2CO3(s)

C.NaBr(aq)-^^Br2(aq)型幽L(aq)

D.Mg(OH)2(s)HCKa电MgCb(aq)-^^Mg(s)

答案;c

解析:A.石灰水中Ca(0H)2浓度太小,一般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故A错误;

B.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氧化性Cb>Bn>l2,所以氯气可以氧化NaBr得到溟单质,溟单质可以氧化碘化钠得到碘单质,

故C正确;

D.电解氯化镁溶液无法得到镁单质,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产生氢

气,同时产生大量•氢氧根,与镁离子产生沉淀,故D错误。

19.(2018年江苏)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r的CL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后的CE尾气

答案:B

解析:灼烧应在坨烟中进行,A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滤液,B项正确;浓HC1

与MnO?反应制备。2时需要加热,C项错误:Ck在饱和Na。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项

错误。

20.(2023年北京卷)资料显示,L可以将Cu氧化为CM+。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被L氧化的产

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12易溶于KI溶液,发生反应hU圆(红棕色);【2和丘氧化性几乎相同。

I.将等体积的KI溶液加入到mmol铜粉和nmon2(n>m)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c(KI)实验现象

极少量L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

实验【0.01mol-L1

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部分12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

实验1【O.lmolL1

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12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

实验用4mol-L'

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⑴初始阶段,cu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I(填或“=")实验n。

(2)实验ni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心(比。)4产(蓝色)或icub「(无色),进行以

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III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CC14,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i.步骤a的目的是o

ii.查阅资料,2CU2++4「=2CUI1+L,[Cu(NH3)2「(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

b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O

(3)结合实验川,推测实验I和1【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I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别取实验I和II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

加入浓KI溶液,(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

原因是0

(4)上述实验结果,12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12能将Cu

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是o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Cu被L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

答案:(1)V(2)除去叮,防止干扰后续实验[Cul2「+2NH3・H2O=[Cu(NH3)2]++2Hq+21-、

4[Cu(NH3)2]++O2+8NH3H2O=4[Cu(NH3)4产+40H+6H2O

(3)2Cu+b=2CuI或2Cu+Kh=2CuI+KI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溶液变为无色铜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或K浓度小未能氧化全部的Cu)

(4)铜、含nmolb的4moi.!?的KI溶液

(5)在实验I、实验1【、实验IH中Cu+可以进一步与「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b],Cu+浓度减小使得

-

ca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M-+4I-=2CuU+L和2CU2++6C=2[CUI2]+I2O

解析:因12溶解度较小,Cu与L接触不充分,将转化为仃可以提高Cu与耳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

速率。加入C04,L+「=l3平衡逆向移动,12浓度减小,【欲度增加,[Cub]浓度增加,加入氨水后转

化为[Cu(NH3)2f,被氧化为[CU(NH3)4]2:故而产生无色溶液变为蓝色溶液的现象。

(1)提高KI浓度,便于提高R的浓度,与Cu接触更加充分,Cu与丘的反应速率加快,故实验【〈实

验H。

(2)加入CCL,L+厂—平衡逆向移动,L浓度减小,「浓度增加,其目的为:除去耳,防止干扰

后续实验。加入氨水[CuL]浓后延化为[CU(NH»2]+无色的[CU(NH3)2「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M]2+,方程

式为[Cub]+2NH3H2O=[Cu(NH3)2「+2H20+21、4[Cu(NH3)2r+O2+8NH3H2O=4[Cu(NH3)4p++4OH

一+6H2O。

(3)结合实验in,推测实验I和II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I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

I2=2CUI或2Cu+Kl3=2CuI+KI:2Cu+l2=2CuI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浓KI溶液,b浓度减小,Cui转

化为Cu和L,故产生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红色固体的过程。

2+

(4)要验证12能将Cu氧化为Cu,需设计原电池负极材料为Cu,h为含nmolb的4molL1的KI溶液.

(5)含nmoll2的4moiL的KI溶液铜与碘反应的体系在原电池装置中,L将Cu氧化为C心;而在实验

I、实验II和实验HI中Cu以Cu+形式存在,这是由于在实验I、实验H、实验III中Cu+可以进一步与「

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h「,Cu*浓度减小使得5?十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产十41一=2511+12和2c产

_

+6F=2[Cul2]+I2o

21.(2022年北京卷)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钵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在一定条件下可被CL或CIO氧化成MnO?(棕黑色)、MnCVl绿色)、MnO4(紫色)。

ii.浓碱性条件下,MnO4可被OH还原为MnCU?。

iii.CI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Q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恒压滴液漏斗

三——10%盐酸

10mL物质a中

1加入5滴

0.1molL-'MnSOs溶液2O-Na0Hi^^.

ABCD

C中实验现象

序号物质a

通入。2前通入Ch后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

I水得到无色溶液

生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

II5%NaOH溶液

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为紫色,仍有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

III40%NaOH溶液

中缓慢变成粽黑色沉淀为紫色,仍有沉淀

(DB中试剂是

(2)通入Ch前,II、川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3)时比实验I、II通入CL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橘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

(4)根据资料ii,H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j氧化为MnCh。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但通过实

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

深,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溶液绿色缓慢加

深,原因是MnO?被(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H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III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

答案:⑴饱和溶液

NaCl(2)2Mn(OH)2+O2=2MnO2+2H2O

(3)二价锦化合物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只能被氧化到MnCh,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4)@Ch+2NaOH=NaCl+NiiClO+H2O

②4MnO4+4OH=4MnOj+O2f+2H2ONaCIO

③2MnCh+3C1O+2011=2MnO4+3C1+1LO

2A

④因为溶液中存在反应:i.4MnO4+4OH=4MnO4+O2+2H2O

2

ii.2MnO4+ClO+H2O=2MnO4+Cl+2OH

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在浓碱性条件下,c(OH)和以。0)均很大时,反应ii速率快于反应i(或过量CL

与NaOH反应产生NaCIO,使溶液的碱性减弱,c(OH)降低,溶液中的MnCh被还原为MnCk?的速率减小,

因而不能实验IH未得到绿色溶液)

解析:在装置A中HC1与KMnO4发生反应制取Ch,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为排除HC1对CL性质的

干扰,在装置B中盛有饱和NaCI溶液,除去CL中的杂质HCL在装置C中通过改变溶液的pH,验证不

同条件下CL与MnSO』反应,装置D是尾气处理装置,目的是除去多余Cb,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1)B中试剂是饱和NaCI溶液,作用是吸收Cb中的杂质HC1气体;故答案为:饱和NaCI溶液

(2)通入02前,0、in中MI?+与碱性溶液中NaOH电离产生的的0H反应产生Mn(OH)2白色沉淀,

该沉淀不稳定,会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为棕黑色MnCh,则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2Mn(OH)2+O2=2MnO24-2H2O:

(3)对比实验I、【I通入Cb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钵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M/+的还原性随溶液

碱性的增强而增强;故答案为:二价钵化合物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只能被氧化到MnO?,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被氧化到更高价态

(4)①Cb与NaOH反应产生NaCI、NaClO.H2O,使溶液碱性减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NaOH

=NaCH-NaC10+H20;

②取H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巨绿色缓慢加

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就是由于在浓碱条件下,MnCh可被0H还原为Mn(V,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及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4+40H=4MnO?+021+2H2O;

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Ch被NaClO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紫色缓慢加深,说明CIO将MnO2

氧化为MnOa,发牛的反应是:2MnO2+3CK)+2OH=2Mn()4+3CI4-:

2A

④因为溶液中存在反应:i.4MnO4+40H=4MnO4+02+2H2O

2

ii.2MnO4+ClO+H2O=2MnO4+Cl+2OH

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在浓碱性条件下,c(OH)和c(C10)均很大时,反应ii速率快于反应i(或从反应速

率的角度,过量Ch与NaOH反应产生NaClO,使溶液的碱性减弱,c(OH)降低.,溶液中的MnCh被还原为

MnO?的速率减小,因而不能实验III未得到绿色溶液)

22.(2021年全国甲卷)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问

题:

(1)1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

①加入Fe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生成的沉

淀与硝酸反应,生成后可循环使用。

②通入C12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

物用量比n(C12)/n(FeL)=L5时,氧化产物为;当n(Cb)/n(Fel2)>1.5,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

原因是0

⑵以NaIO3NaI03为原料制备12的方法是:先向NaIO3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aHSCh,生成碘化物:再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NalCh溶液,反应得到12,上述制备1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KI溶液和CuSCh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h,若生成1mol12,消耗的KI至少为mol。h

在KI溶液中可发生反应12+1=^13。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与CUSOJ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

气蒸锚可制得高纯碘。反应中加入过量KI的原因是

2+

答案:(1)①2AgI+Fe=2Ag+Fe+2IAgNO3

@Feh+Cl2=h+FeChL、FeCbh被过量的Ch进一步氧化

(2)2103+5HSO3=l2+5SOJ+3H++H2O(3)4防止单质碘析出

解析:(1)①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l,Agl可与Fe反应生成Feb和Ag,Feb易溶于水,在离子

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l+Fe=2Ag+Fe2++2L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

2+

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Fe+2I;AgNO3;

②通入Cb的过程中,因I还原性强于Fe?+,Ch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

化女物只能是1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l2+CL=h+FeCk,若反应物用量比n(Ch)/n(Fel2)=1.5时即Ch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I再氧化Fe2+,恰好将全部I和Fe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3FeCh,3n(C12)/n(Feh)

>1.5即Cb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

低,故答案为:Feb+Cb=b+FeCb:低FeCh:b被过最的Cb进一步氧化:

(2)先向NalCh溶液中加入计量的NaHSCh,生成碘化物即含I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I)加入

Nakh溶液,反应得到12,上述制备b的两个反应中I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103与HS03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生成SO」?和1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2IO3+5HSO3=L

2+2+

+5SO4+3H+H2O,故答案为:2IO34-5HSO3=h+5SO4+3H+H2O;

(3)KI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i沉淀和12,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O4=2CUI1+I2+2K2SO4,

若生成1H13I2,则消耗的KI至少为4m3;反应中加入过量KI,I浓度增大,可逆反应12+*=^3平衡右

移,增大b溶解度,防止12升华,有利于蒸饵i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

23.(2021年广东卷)含氯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1774年,舍勒在研究软镒矿(主要成分是MnO»

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一种黄绿色气体。1810年,戴维确认这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

质,并命名为chlorine(中文命名“氯气”)。

(I)实验室沿用舍勒的方法制取C12的化学方程式为0

(2)实验室制取干燥CL时,净化与收集Cb所需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3)某氯水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推测氯水中_______己分解。检验此久置氯水中C1存在的操

作及现象是o

(4)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卜.实验探究。

①实验任务。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Q溶解度的影响。

②查阅资料。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5c时,Ksp(AgCl)

=I.8X10IOO

③提出猜想。

猜想a:较高温度的AgCl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

猜想b: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s(45℃)>s(35℃)>s(25eC)o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I、H、III(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饱和溶液),在设定的测试温度下,

进行表中实验1~3,记录数据。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pS/cm)

1I:25℃的AgCl饱和溶液25Ai

:的饱和溶液

2II35cAgCl35A2

3III:45c的AgCl饱和溶液45A3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25匕的AgCl饱和溶液中,c(CI)mol/Lo实验结果为AAA2>AI。小

组司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③中的猜想a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成立。结合②中信息,猜想b不足

以成立的理由有。

⑥优化实验。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在实验1〜3的基础上完善方案,进行实验4和5°请在

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pS/cm)

4I—Bi

5——B2

⑦实验总结。根据实验I〜5的结果,并结合②中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也成立。猜想b成立的判

断依据是o

答案:(l)MnCh+4HCl(浓)=^=MnC12+CLT+2H2。(2)cdbae

(3)HC10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O,、HCCh等,再加入少量AgNCh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I

(4)⑤1.34x105测试温度大同,根据电导率结果无法判断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⑥45℃II45℃⑦A3>B2>BI

解析:⑴实验室通常采用浓盐酸和MnCh制取。2,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屋=

MnCh+C12T+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q=MnC12+ChT+2H20;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水蒸气,氯气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因此使

用泡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因此接口连接顺序为

cdbac,故答案为:cdbac;

(3)久置后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HC1O已分解;检验C1的方法为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

止溶液中含有CQF、HCCh等,再加入少最AgNC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故答案为:HC1O;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防止溶液中含有CO32、HCO3等,再加入少量AgNCh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Q:

实验1~3中,不同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且测试温度不同,根据资料显示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

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根据实验1~3无法判断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离子浓度大,进而不能得出溶解

度关系,故答案为:L34X10,;测试温度不同,根据电导率结果无法判断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⑥如果要判断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设计不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

测试,如果温度较高下的饱和溶液电导率比温度较低的饱和溶液电导率高,则可以得出温度升高饱和溶液

中离子浓度高。所以可以设计试样I在45℃下测试与实验3比较;设计试样0在45℃下测试与实验3比

较,故答案为:45℃;II;45℃;

⑦猜想b成立的判断依据是A3>B»BI,故答案为:A3>B2>Bio

24.(2020年新课标II)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

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I)氯气是制备系列含氯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可采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制取。装置中的离子膜只允许

离子通过,氯气的逸出口是(填标号)。

(3)C12O为淡棕黄色气体,是次氯酸的酸酊,可由新制的HgO和Cb反应来制备,该反应为歧化反应(氧

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的反应)。上述制备ChO的化学方程式为。

(4)002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一种有效成分为NaCK)2、NaHSO4、

NaHCCh的“二氧化氯泡腾片“,能快速溶于水,溢出大量气泡,得到C1O2溶液。上述过程中,生成002

的反应属于歧化反应,每生成1molQCh消耗NaCQ的量为mol;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为:

(5)-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不可与酸性清洁剂混用的原因是(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到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

质量分数为1%,则生产1000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kg(保留整数)。

答案:⑴Na+a⑵10;5⑶2Cb+HgO=HgCb+C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