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归园田居》+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归园田居》+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归园田居》+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归园田居》+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心之归处,​精神回乡——高一上陶渊明《归园田居》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第一部分课前导入

400年前,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提出“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剧中主人公在人生抉择中发出的天问,其实早在1600年前,中国的一位大诗人就曾思考类似的问题:“是出仕还是归隐,这是一个问题”,在人生的抉择之路上发出追问,他是谁呢?现代版《向往的生活》“时光荏苒,曾几何时,我们也苦度春秋。如今只感叹似水流年,不复可追。”——《向往的生活》古代版《向往的生活》

当海德格尔所言“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成为城市居民重塑生活的理想与向往,转身回望千年以前,有一位诗人——陶渊明就曾用他素朴的诗章,饮菊东篱、带月荷锄、忽视宦海沉浮、追求向往的生活……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抒发了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田园诗派: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第二部分走近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作者简介: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着奋发进取的豪情壮志。他也受到盛行一时的道家思想的熏陶,热爱自然,喜欢闲静的生活。作者简介:二十岁时,为了谋生,陶渊明远离家乡,开始了他的宦游生涯。后诗人在为官和田园生活中长期徘徊不定,既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又眷恋隐逸的田园生活。作者简介:义熙元年,陶渊明早已看透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险诈,终于决定辞去官职,开始了他真正的隐居生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这种亲近自然的清新文风,便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思想当中“天人合一”的代表,影响了后代无数文人。受到陶诗风格影响而走向自然风格的作者,不乏后世所熟悉的大家,在作品当中有出现陶渊明的名家,有鲍照、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韦应物、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元好问、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赵孟頫、顾炎武等多人。作者影响:评价朱光潜在《诗论》这样讲述陶渊明:

陶诗的特色正在不平不奇、不枯不腴、不质不绮,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一眼看去,却是亦平亦奇、亦枯亦腴、亦质亦绮。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化境”,渊明之所以达到这个境界,因为像他做人一样,有最深厚的修养,又有最率真的表现。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第三部分课文鉴赏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诵读诗歌:诵读诗歌:古韵文本探究创作背景: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才八十多天,一日郡遣都邮到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

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陶渊明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不再出仕。文本探究:《诗经》云:“之子于归”,“归”意为女子出嫁,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找到归宿。那么诗人的归宿又在哪里呢?(文中诗眼是哪个字)归(一)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

——热爱田园生活与世不合的性格“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二)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捕捉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勾勒出一幅淳朴自然、宁静安谧的乡村图画。(二)归向何处?诗人是怎么描述这些景物的特点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远闻静动——衬白描手法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幽雅美丽近景远景安详柔和宁静和平诗人用远近结合(视觉)、以动衬静(听觉)、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二)归向何处?白描手法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归去何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尘杂”“有余闲”“久”“复”——喜悦、自由、安逸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返璞(朴)归真全诗情感小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古风古韵陶渊明舍弃了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舍弃了功名利禄,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第四部分课外探究任务一:思辨思考曹操:拥兵百万,四方征讨,统一北方,称霸一代枭雄;陶潜:放弃官场,回归田园,悠然采菊,誉为千载一隐。思考:你会更想成为哪个人物?任务二:个性表达结合诗歌背景和当代生活中的“陶渊明热”“归隐热”材料,合作探究,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的。材料一:著名餐厅“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6000万租下破败古村,打造绝美世外桃源。材料二:80后夫妻归隐终南山“青山、绿水、蓝瓦,品茶读书;布衫、草帽、小铲,采药看病。任务二:个性表达结合诗歌背景和当代生活中的“陶渊明热”“归隐热”材料,合作探究,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的。材料三:李子柒:曾在城里卖过汉服,做过音乐人,最终,还是回到了绵阳老家,把归隐田园的情愫付诸行动。独自躬耕于山村之中。任务二:个性表达结合诗歌背景和当代生活中的“陶渊明热”“归隐热”材料,合作探究,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的。材料四:《向往的生活》:由湖南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